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媒體時代下影視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事物的到來必然對舊事物造成沖擊,影視藝術從傳統媒體進入新媒體時代,在各方面都還沒有來得及做好合理有效的調整。如今在新媒體時代下影視藝術創作正面臨著如下挑戰:
(1)在新媒體時代影視藝術創作面臨的最直接問題就是盜版。搜狐首席執行官張朝陽曾明確指出,目前國內視頻網站的影視節目中,有不少于95%的內容處于無版權狀態。往往在一部影視作品播出后隨即盜版就出現在網絡,已被封停的“看片神器”快播涉及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就是盜版問題。目前我國民眾版權意識較薄弱,政府也沒有出臺有效、具有強執行力的管理措施。新媒體時代影視藝術要面臨傳統媒體時代更為嚴重的盜版問題,雖然隨著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幾大視頻網站的凈化自律打擊網絡視頻盜版,新媒體時代盜版問題依然嚴峻。
(2)影視藝術市場缺乏有效管理,秩序混亂。隨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三網聯營、有線與無線寬帶網結合,影視藝術面臨全新的環境,然而并沒有建立起直接針對新媒體環境下的影視藝術管理體系。目前影視制作者收回成本的主要方式還是出售版權,購買版權的電視臺或網站也是靠廣告實現盈利。國內觀眾繳納的網絡通信費、電視收視費等費用并不會直接令影視創作者受益。新媒體環境下沒有合理有效的管理體系,影視藝術在市場的運作中有著不小的困難。
(3)內容同質化嚴重,翻版成風。新媒體時代讓一切都快起來,影視藝術也一樣。在影視藝術創作過程中借鑒與模仿類型片,嫻熟地掌握這些技法并能恰到好處地運用這些技法,從而使之能夠為影片的整體敘事及視聽表達服務,這本應是影視作品走向市場的一條有效途徑。但在新媒體時代,一種類型的影視作品市場反應良好,接下來會有一大批同類型、質量卻良莠不齊作品紛紛上線,這樣的模仿名曰“翻版”,實為抄襲?!秾m》之后一大批穿越劇令觀眾審美疲勞,《飛碟說》走紅之后一系列風格近似的趣味科普節目也橫空出世。這些作品雖然是想將成功作品拍出亮點,但是融入的獨立元素太少,甚至很多細節都是原封不動地照搬過來。各種抄襲山寨以及同質化作品讓影視作品在門檻方面需要不斷提高,須知一味地求新求異并不是影視藝術科學發展的方向。
新氣象必然伴隨著新機遇。相對傳統媒體,新媒體時代下影視藝術從制作到發行都有新的模式,新媒體給了影視藝術不小的挑戰同時也給影視藝術帶來不少機遇:
(1)新媒體時代影視創作的門檻降低。在過去傳統媒體時代影視制作往往意味著高投入并且運作過程龐大而復雜,這也讓很多有才華的并懷揣電影夢的影視工作者們望而卻步。如今新媒體時代讓創作門檻空前降低。當下中國微電影先河的《老男孩》實屬低成本作品的典例,這部作品既沒有進入院線也沒有投入大量財力進行宣傳卻一炮而紅。如果不是新媒體,很難想象靠傳統運作方式觀眾們能在一夜之間認識“筷子兄弟”。同樣的事情還有:三兩個大學生可以做出網絡點擊量逾千萬的作品,幾個非科班出身的愛好者也可以做出創意絕佳、制作精良的作品。新媒體時代讓影視創作變得觸手可及,讓每一個有志于影視藝術創作的人都可以一試身手。
(2)創作題材多元化。在傳統媒體時代,很難想象《萬萬沒想到》《暴走大事件》《飛碟說》這樣的影視作品會走進大眾視野,涉及各種限制級內容、“宣傳神秘力量”的美劇、英劇根本就沒有可能在傳統主流媒體上播出。新媒體時代打破了這種束縛,創作題材的寬泛給了影視創作者們更廣闊的發揮空間,更多的影視藝術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見解來進行創作,相比于傳統媒體,作品投入播放時受到的限制也會相對寬松很多。
(3)影視作品的制播渠道更加暢通。在傳統媒體的環境下,一部影視作品從制作到最后的發行,其運作過程復雜而繁瑣,進而導致受眾群體的受限,這也讓影視制作承受巨大的風險。新媒體擴展了發行渠道,宣傳營銷也比以往更加多元有效。傳統媒體環境下,創作者單方向地將作品推向受眾,收到反饋的方式相對有限。如今受眾有了更多的選擇權、控制權、參與權,雙方互動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發行方式的改變讓影視作品的制播渠道更加暢通,也讓影視制作要承擔的風險明顯降低。
(4)新媒體用新的評價方式判斷影視作品市場接受度。傳統媒體環境下,一部影視作品的市場接受度往往由收視率、票房、發行量來衡量,新媒體環境下有了一個新的標準那就是“點擊量”。由于國內網站對瀏覽者幾乎不收費,網站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而廣告收入的多少和點擊量又緊密相關。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只要能給網站帶來大量的點擊,作品的創作者就能有繼續發展的機會,正如筷子兄弟憑著《老男孩》微電影在網絡的熱播讓自己的電影作品《老男孩之猛龍過江》走上了大銀幕。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網友的點贊、吐槽也會成為對一部影視作品的重要評價。這樣多元化的衡量標準、評價方式使得影視作品的市場接受度更加透明。一般情況下,影視創作是否成功主要靠兩個標準來衡量:一是市場反應,即其被市場所認知、接受、關注、歡迎的程度。一是藝術成就,即影視作品所擁有的藝術價值、思想深度等專業評價。兩個標準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新媒體時代下,影視藝術“叫好”與“叫座”的關系同樣要從多方面平衡。其一,要考慮影視作品的思想性。新媒體時代下的影視創作應該充分利用好新媒體輕松簡捷的優點,寓教于樂,將思想性的傳播變得輕松起來,更易于受眾接受。其二,重視影視作品的藝術性。一部影視作品其最終的藝術性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編導者在影視藝術方面的功底如何,功底深厚與否共同決定了其影視作品的水準高低。新媒體時代下,影視藝術創作的門檻降低,但并不意味著容許藝術水平低下的作品泛濫。功利、浮躁的態度讓一些影視編導者在自身功夫沒有練好的情況下匆匆上陣,結果大多是在市場上“水土不服”,在業內也引來罵聲一片。新媒體時代下,我們也應該有意識地建立起科學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讓更多的影視工作者得到學習,同時要注重培養影視工作者正確的價值觀、藝術觀,這樣才能在功利浮躁的大時代環境下用心做出藝術性和市場性兼備的作品。其三,把握影視作品的市場化程度。在市場內,影視作品也是一種商品。是商品就有受眾,一部影視作品拍出來給誰看的?希望達到怎樣的收視效果?這在創作前就應該得到明確。宮崎駿創作的動畫片跨越各年齡階層,廣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周星馳拍攝于20世紀的喜劇電影今天仍然有大量忠實觀眾,并且不同年齡的觀眾有不同的觀賞訴求。但是我們并不能奢求每一位影視創作者都有這樣的天賦和造詣,新媒體時代定位好自身的受眾才是關鍵,胡子眉毛一把抓,往往不能如愿。
新媒體時代下,一部影視作品會在第一時間受到來自各界各角度的評判,然而好的影視作品會經得起藝術的審視,也經得住市場的考驗。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一部優質的影視作品,并不會受限于它所處的創作時代和創作環境,反而會在長久的歷史中歷久彌新,不斷閃現新的光芒。但不可否認的是,時代和環境給影視藝術帶來的改變是不容小覷的,我們有理由、更有必要重視新媒體為影視藝術帶來的挑戰和前所未有的機遇,創作出更多優質的影視作品來。
作者:汪琦單位:長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