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重視預習
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閱讀的能力和效率。在第一遍閱讀過程當中,以讀為主,不求甚解,簡要自學,將文章中出現的重點詞句以及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出來,然后通過查找資料、同學交流、問老師等方式進行思考和解答。比如,學習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時,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花生的花朵長在地上而果實卻長在地下?為什么花生果實有一層硬殼包裹著?學生在這樣的問題下閱讀,圍繞問題進行自主思考,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加大語句訓練
文章是由詞句組成,加強學生對詞句的理解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學生閱讀過程當中,老師讓學生用筆劃出收集到的詞句,可以是優美的詞句,難解的詞句等。比如,學習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春潮》一課時,讓學生感受文章境界的同時,找出作者的寫作特點,讓學生在了解文章含義的同時,眼前也會出現絢麗的畫卷,達到享受閱讀的效果。
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最好的老師莫過于興趣,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閱讀,并且能夠享受這份閱讀感。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在學生閱讀完畢之后,讓學生總結出閱讀內容的中心大意;之后教師在提出難度稍微大點的問題,并給予分析和解答。
4.講究閱讀方法,尊重學生個性
小學生閱讀課文,一般分為三個步驟:讀準、讀通、讀懂,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第一步將課文讀準確,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標記不認識的文字。第二步,熟讀課文到流暢的地步。第三步,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不認識的文字,讓學生高效的積累知識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因為每個學生的興趣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存在很多個體化差異,因此學生的個性也不同,學生在讀后的認知能力也有所差異。所以在選擇閱讀內容這方面,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
5.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閱讀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進行閱讀時,應在一種和諧、主動的氛圍內進行。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應當及時做好標記,堅持閱讀。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以后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它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短時間內是很難提升的,需要長期的堅持。教師應該及時的引導和督促,雙管齊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晉•陳壽在《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中就諄諄告誡我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大量的閱讀是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礎。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行為,能夠使學生持久的進行閱讀。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承擔為孩子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教學任務,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6.比較性閱讀比例加大
何謂比較性閱讀,就是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挑選兩篇截然不同或者由相似點的文章讓學生閱讀,之后再進行對比。從語文教學角度看,比較性閱讀是十分常見的。幫助學生聯系已經學過的課文,起到啟發思維、擴展視野的效果。比如,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中《手》和《眼睛》兩個單元,學生在自主閱讀完畢之后,可以找出它們的相似點,然后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也可以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組,讓學生分組討論。運用分組討論的方法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溝通,減少他們之間的距離,也可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
二、結語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寫作、升學、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當引路人,指點學生迷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盡最大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盡最大努力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成效。
作者:李文碧單位: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