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系統設計策略性語文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策略一:系統設計教學目標與內容
注重圍繞一篇課文的教學進行系統設計,第一要做的就是要圍繞這篇課文設計并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要在進行一篇課文的教學之前,應優先全面思考并設計學生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到底可以提升哪些素養,即完成哪些教學目標,以及為了達成這些目標又到底要提供哪些教學內容。對此,在具體操作的時候,首先不能割裂設計,不能隨著實施進程,課前、課中、課后分段設計,即不能等到要上第一課時了,才開始設計第一課時的目標內容,要上第二課時了,才設計第二課時的目標內容;其次是應課內外結合,即不能僅僅只注重設計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而必須注重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目標內容的一體化設計;最后是應著眼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即不能僅僅只注重知識技能目標的設計,還應考慮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設計。
對于五上《20談禮貌》這篇課文的教學,著眼于系統設計的教學目標就應確定為如下8條:①學會本課生字詞,能解釋“彬彬有禮、出言不遜、小校場、呔、岳飛、師傅、糾紛、和諧”等詞語和一句古訓、一句俗語的意思,注意“貌、糾、諧”的字形;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③能用簡練的話概括本課的主要內容;④能初步感知說理文的結構、表達方式及語言特色,并學寫說理文;⑤能認識禮貌待人,恰當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適時內化運用;⑥能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后及時鞏固內化的習慣;⑦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⑧培養圍繞主題搜集資料并進行合理加工的能力。很明顯,以上8條教學目標,課前、課中、課后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只能實現其中的部分目標或部分地實現其中的相關目標,而要圓滿地實現全部目標則必須要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練習整個過程的全面實施。同時,為達成上述教學目標,著眼于系統設計的教學內容提供,也不能僅僅只局限于提供課文《20談禮貌》,而應該提供包括預習單(內容基本涵蓋所有目標)、學生圍繞該課學習自主搜集的相關材料(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搜集)、兩課時的課時作業(鞏固深化所定目標)、四上《16說勤奮》課文(用于對比感知說理文結構)、五上《17愛如茉莉》課文片斷(用于對照體會說理文直白簡潔的語言特色)等。
策略二:合理分配教學目標與內容
教學目標與內容確定后,從系統設計的角度出發,接下來就需要將這些目標內容合理地分解到課前預習、第一課時、第一課時課后練習、第二課時、第二課時課后練習等環節中。毫無疑問,對于上述確定的8條教學目標,上述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能全部承擔并完成,而必須通過上述五個環節的依次全面實施才能達成。對此,就必須對目標內容進行合理的分解與分配。課前預習:主要完成本篇課文除第⑥條目標中“能養成課后及時鞏固內化的習慣”外全部目標的初步感知和運用,其中①③⑧條目標和②中的“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⑥中的“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還必須達到基本完成的程度;第一課時:主要完全達成①③⑧條目標和②中的“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⑥中的“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這些目標;第一課時的課后練習,主要是鞏固完成第一課時要完全達成的目標任務;第二課時:主要是完全達成④⑤⑦⑧條目標和②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些目標;第二課時后的作業練習:主要是鞏固完成第二課時要完全達成的④⑤⑧及⑥中“養成課后及時鞏固的習慣”這些目標任務。
從上述教學目標的有機分解分配可以看出,要想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只有站在系統的角度,將相應的目標合理地分配到語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使每一條目標的實現都有一個“學生自學、交流提升、鞏固深化”的過程,才能使目標的達成落實更扎實。同時,根據教學目標的需求,相關教學內容也應合理地分別提供到對應的各個環節中。如課前預習:需分別提供預習單、課文《20談禮貌》、四下課文《16說勤奮》和學生自主搜集的材料;第一課時:需提供預習單和課文《20談禮貌》;第一課時課后練習:需提供課文《20談禮貌》和第一課時后的課時作業;第二課時:需提供預習單、課文《20談禮貌》、《17愛如茉莉》片斷、課文《16說勤奮》;第二課時課后練習:需根據“課后請同學們先查閱資料,找到一個古人、一個偉人兩個事例,然后進行改編,與剛剛寫的事例一起(還要修改完善),補上開頭和結尾,以形成一篇新版的《談禮貌》說理文”要求,提供第二課時課后作業、課文《20談禮貌》和學生自主搜集的材料。而上述所有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分解分配,都必須在教學開始實施之前都全部設計并安排到位,才能真正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系統設計的作用。
策略三:教學過程各環節前后互補
在圍繞一篇課文進行教學過程的系統設計時,除了要將整體設計的目標內容進行合理的分解分配之外,還應充分考慮到語文教學過程實施的復雜和動態因素,對不同環節中的同一目標達成進行關聯設計、動態互補,才能效益最大化。這主要是基于兩個原因:第一、有些目標的達成因為難度相對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在具體實施之前讓學生事先作些鋪墊性的感知和思考,然后再進行重難點突破,目標達成就會相對容易順利;第二、事先設定的某一目標原本想在某一到兩個環節中達成,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卻突然發現學生或是已經全然掌握了,或是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就需要在后續的學習中適當調整相關環節內容,以減少或增加相關的學習環節和內容予以彌補。在《談禮貌》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因為在總體設計的時候就預計到要完成“初步感知說理文的結構、表達方式及語言特色”這一目標有難度,因此,在具體設計時就特意在預習中先安排學生結合《16說勤奮》這篇課文進行對照思考,等學生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再在第二課時中引導深入學習體會,這樣,由于有事先的初步思考作鋪墊,學生理解起來就相對簡單容易得多。再如,對于“能用簡練的話概括本課主要講了什么”這一目標的完成,按照最初的設計,是必須在第一課時就要切實完成的任務,結果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卻意外發現仍然有好多學生未能達到預期的“能用簡練的話概括”這一目標,為了彌補,老師便在第二課時全課總結時適時添加實施了相關環節,從而有效修補了第一課時教學的不足。像這種為了切實達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各環節互補的設計,也只有在整體系統設計的視野下才能實現,同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只有經常采用這種系統內的前后互補策略,才能真正將效率提高落到實處。
要想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我們就必須以過程思想來審視和指導我們的語文教學,充分注重語文教學過程中一篇課文教學的整體思考、系統設計。同時,也只有充分注重語文教學各環節教學活動的系統設計,才能最終形成一個相互銜接、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教學過程,從而實現語文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張春方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