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音樂藝術中情感表達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情感表達的統一性
音樂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藝術,是因為音樂能夠表達人們生活所需的各種情感,從而引起人們在心靈上的共鳴。音樂不僅可以表達心靈,同時也可以感動心靈。音樂是對自然和生活中各種聲音的藝術總結和提煉。在沒有音樂之前,不同的聲音組合會給人產生不同的情感聯想和體驗。例如,急促的聲音會給人以催促的感覺,嘈雜的聲音會給人以煩躁的感覺,有規律的聲音則會給人以舒暢的情感體驗。音樂藝術便是將自然和生活中的不同聲音進行藝術的組合與創造,從而帶給人們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受。音樂中的音色、節奏、旋律、力量、速度等元素的變化會給人以連續的,不斷變化的情感體驗。這種直觀的、連續的情感體驗是繪畫或者文學作品所無法給予觀眾的,是屬于音樂藝術自身的特殊性質。這便是音樂藝術中表達情感因素的特殊性。羅馬尼亞電影《奇普里安•布隆貝斯庫》便是講述一位青年小提琴家奇普里安•布隆貝斯庫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橋段是新年時奇普里安的朋友們來到監獄外奏起音樂向獄中的他致賀新年,而奇普里安也用小提琴演奏了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隨著樂曲的流淌,對失去家園,無家可歸的哀思盡情抒發。而和奇普里安同住一間獄室的小偷也受到了音樂的感染,眼神一改往日的麻木和冷漠,變得專注和柔和,到最后淚流滿面、放聲痛哭。這是對音樂藝術表達情感因素特殊性的最好表現。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音樂藝術中表達情感因素具有情感更強的特殊性。音樂藝術無疑是最擅長抒發情感,最能撥動人心弦的藝術。人們欣賞一幅繪畫作品時,會一眼從整體感受到政府作品所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也會在第一時間對于繪畫所要表達的情感有所體驗。然后,觀眾可以從不同角度對繪畫作品的藝術內涵進行細細品味,以至于有時繪畫者本身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所注重的細節并不能被所有的觀眾感悟到、體驗到。音樂藝術表達情感因素從過程上無疑能夠實現作曲家創作過程、音樂家表演過程和聽眾欣賞過程在情感上的統一。例如,貝多芬在28歲時便雙耳失聰,于是準備自殺,但最終還是戰勝了命運并創作了《第五交響曲》,這首曲子也是貝多芬心靈的真實寫照,任何人聽到它都會感受到心靈的震撼。這便是后來被人們用《命運交響曲》命名的最具震撼力的音樂。創作者、表演者、觀眾通過這首音樂將彼此的心靈緊緊聯系在一起。
二情感表達的不確定性
音樂藝術在創作、表演和欣賞時,不同角色有著統一的情感體驗,但在對一些情感細節的傳遞過程中會造成情感表達的不確定性。相對于繪畫或者文學作品對于故事的敘述和情感的表達有著清晰的細節刻畫。音樂創作者在進行音樂創作時無疑也會充分考慮到所要表達的情感細節,但由于音樂本身的非語義性和非造型性所以導致了音樂在情感細節傳遞時造成多義性和不確定性。例如,人們在欣賞瞎子阿炳創作的《二泉映月》時雖然能夠從音樂哀怨、婉轉、凄涼的曲調中感受到作者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所經歷的世態炎涼,但卻無法從中解讀出阿炳一生所經歷的任何一件凄苦的事情。這便是音樂藝術在情感表達時的不確定性。而人們如果閱讀一部關于阿炳的文學作品則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這位音樂奇才所經歷的種種不幸。音樂藝術對于情感表達的不確定性造成了人們對于音樂情感體驗的差異性。如果一位聽眾對于阿炳的身世有一定的了解,甚至非常熟悉,那這位聽眾在欣賞《二泉映月》時無疑會對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細節有著更加深刻的體驗。反之,如果一位根本不知道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聽眾去欣賞《梁祝》,那他對于音樂情感的理解同樣會有很大的局限性。除了人們對于音樂作者經歷和創作背景的了解存在的差異,人們音樂素養上的差異也會導致人們對于音樂作品情感表達體驗的差異。人們對于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通常會有相對統一的共識,和相對統一的高度。但人們對于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則不同,由于人們音樂素養上的差異,不同的人即使在對于音樂創作背景的認識上統一也會在欣賞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中國傳統文化中“知音難尋”一詞便很好地表達出了這種差異。音樂藝術對于情感的傳遞更多表現在力量上。音樂藝術是最具表現力的藝術形式,但同時也是情感表達相對模糊的藝術形式。這是由音樂情感表達的不確定性所決定的。
三情感表達的多媒體性
音樂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還是一種情感和信息傳遞的手段。情感本身便是一種信息,音樂創作者和表演者在進行音樂創作和表演時將情感進行表達和傳遞的同時也是將一種信息進行表達和傳遞。從信息傳遞方式的角度來看,音樂藝術的情感表達具有多媒體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音樂的接收已經不再滿足于廣播或者磁帶這種單純的媒體傳播模式。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和電視或者親臨音樂會現場從視覺、聽覺上更加全方面地感受音樂的魅力。現在的音樂藝術在情感表達時也更加注重情感表達和信息傳遞的多媒體性。這一點從越來越美輪美奐的舞臺設計和越來越細膩、復雜的音樂配樂可以看出。無論是進行器樂演奏還是進行聲樂表演,表演的策劃者都需要充分利用舞臺的空間,設計出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表現效果。通常來講如果是聲樂表演,則可以通過伴舞來豐富音樂表演的視覺表現力,如果是器樂表演則可以通過電子屏幕背景營造出更加符合音樂本身所要表達的情感意境。而且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音樂表演者和音樂助演者的服裝一定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與表演的舞臺和音樂本身的情感藝術融為一體。例如,在2012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中,張明敏演唱《我的中國心》時,舞臺背景根據音樂的內容出現長江、長城、黃山、黃河等不同的背景內容。演唱者張明敏也是新中國解放以前愛國青年的打扮。導演精心設計的舞臺效果和服裝效果為烘托音樂的情感表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對于繪畫、文學作品等藝術表現形式,音樂對于情感的表達可以突破以聽覺作為單一的媒體傳遞方式,而是可以采用更具情感表現力的多媒體表現方式。前文已述,音樂藝術在情感表達時具有不確定的特性,所以通過包括視覺媒體傳遞在內的多媒體傳遞方式可以使音樂藝術在情感表達時更加清晰、豐滿。觀眾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舞臺背景來感受作品所要表達的時代環境和人文環境,也可以從表演者的表情和動作來體驗表演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多媒體性是音樂藝術情感表達的新特性。五情感表達的功能性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音樂藝術在情感表達的同時也會完成相應的功能,例如,認知、教育、審美和實用。這就是音樂藝術情感表達的功能性。音樂藝術對四種功能的實現同樣是通過音樂藝術的情感表達來實現的。情感表達是音樂藝術實現功能的重要途徑。下面本文分別論述這四種功能。認知功能是指觀眾在欣賞音樂藝術的同時能夠完成對自然和生活的認知。前文已經論述了音樂藝術情感表達的真實性。音樂藝術在進行表演時所使用的樂器,所表演的題材都是源于自然和生活的,因此音樂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讓觀眾對自然和生活有著更好的認知。而且由于音樂主題的多樣性,可以讓聽眾在歷史、自然、社會等多種認知領域完成認知過程。教育功能與認知功能相似,是指通過音樂藝術的情感表達能夠讓聽眾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教育。例如,前文所述的《我的中國心》便因為其中所表達的一位海外赤子對于祖國熱愛的拳拳之心而深受觀眾喜愛,成為一首經久不衰的歌曲。即使走過了30年之久,仍然能夠喚醒人們心中的愛國情懷。音樂的教育功能是一個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過程,一個人如果經常、反復地聽某一類型的音樂,久而久之便會受到音樂表達情感的影響。審美功能是音樂藝術中情感表達的主要功能。審美功能也是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所具有的基本功能。音樂是最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藝術形式。觀眾可以通過音樂來陶冶自己的情操,凈化自己的心靈,提高自己的審美修養。音樂藝術中的情感表達在激發觀眾心靈共鳴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觀眾的思想和精神,提升觀眾對于生活和人生的看法和觀念。《義勇軍進行曲》能夠鼓舞每一代中國人為了新中國的建設前赴后繼便在于作品中所蘊含的力量。實用功能是音樂藝術在情感表達時的一個基本功能。每一首音樂都會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情感,主題背后也都有著創作訴求。換而言之,每一首音樂的創作背后都會有一個清晰的創作目的,自然每一首音樂也都會有一個清晰的音樂功能。一首音樂或催人奮進,或靜人心神,或引人思考,或邀人同樂都會實現特定的功能。在情感表達的過程中,音樂可以舒緩人們緊張的神經,放松心理壓力,甚至能夠調節人的身體機能。例如,《搖籃曲》不僅能夠幫助嬰幼兒入睡,還能減輕成年人的失眠。而司機在開車的過程中如果聽一些輕松、愉快的音樂往往能夠起到緩解疲勞、減少交通事故的作用。這或許便是人們離不開音樂的原因,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喜愛的音樂中找到所需的音樂功能。結語音樂是以情感表達為基礎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藝術在情感表達過程中呈現出區別于其他藝術形式的特點。本文從音樂藝術中情感表達的真實性、統一性、多媒體性、不確定性和實用性五個方面分析了音樂藝術中情感表達的特殊性。本文的研究對于推動中國音樂理論的研究尤其是音樂藝術的功能性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探索作用。
作者:林衛華單位: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