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主體轉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媒體環境的概念是相對于傳統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而言,其主要以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增強了新聞傳播的靈活性與實效性,同時具備傳統媒體不具備的互動性,因此新媒體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從以往的被動接受新聞的角度,轉變為可以主動參與到新聞評論中,這不僅加強了輿論的直觀性,同時也使得新聞傳播主體正在不斷發生轉變。
一、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主體的轉變
1.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之間關系不清的階段
新聞傳播活動有著多年的發展歷史,但是在形成正式的新聞傳播機構之前,新聞的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因為在當時的社會換進下,人們對于新聞傳播主體的概念并沒有清晰的認識,沒有將新聞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之間進行有效的區分,這時二者之間的關系處在朦朧不清的階段。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當時人們在傳播和接受的定位方面缺乏清晰的標準有一定的關系,新聞傳播活動并沒有與其他類型的傳播活動進行主動的、積極的劃分,而且新聞傳播主體本身對于新聞傳播的職業性認識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對于新聞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之間的演變并沒有給予更多關注。
2.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之間的對立關系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在政治、文明、經濟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這對于新聞傳播領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大眾傳播方式的誕生,將新聞傳播與其他傳播方式區別開來,而且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從事相關的傳播工作,這時新聞傳播就成為了一種正式的職業,也改變了以往新聞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逐漸混沌關系的局面,形成了正式的對立關系,并且持續到當前。大眾傳播時代的到來,加劇了新聞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之間的對應關系,也正是大眾傳播模式的確定,正式將新聞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之間進行了明確的劃分。雖然在新聞傳播過程中也會發生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的互換現象,但是卻沒有大規模發展,直到新媒體網絡時代的到來,促進了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的和諧統一。
3.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的和諧統一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新聞傳播主體的主導地位發生了改變,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的應用顛覆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單向的、被動地接受新聞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他們更希望參與到新聞傳播活動中,而作為新聞傳播媒體,也需要更多的走入到群眾中,挖掘新聞素材的同時,了解大眾對新聞傳播價值取向的變化。在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主體,同時也承擔著新聞接受主體的角色,但是與傳統媒體環境下的接受主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是相對而論,轉變的是新聞傳播的方式和新聞傳播主體的主導地位,形成了新的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
二、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主體轉變的思考
1.注重受眾媒介素養的強化
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的媒介素養是影響新聞轉播主體轉變的重要因素。從當前我國新媒體環境的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新聞傳播活動都停留在簡單的論壇、微博、新聞評論等方式,而所謂的新聞也僅僅是簡單的實時信息或者十分常態的新聞,這種群眾廣泛參與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對于大眾的媒介素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新聞,也可以獲取他人的新聞,并且做出評論、互動,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受眾的知識面不同,所以在討論公共事件方面必然會存在不同的見解,甚至造成巨大的意見分歧,引起爭端,所以加強民眾的媒介素養是新媒體環境下促進新聞傳播主體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
2.加大對網絡的監管力度
大眾參與活動的方式已經由以往的被動接受,轉變為大眾主動參與,而且參與的方式大多是通過互聯網討論、評論等方式,但是大眾參與新聞傳播的過程存在很強的個人化特征,而且難免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這些問題對于新聞傳播主體的轉變會產生潛在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大對網絡的監管力度,對受眾的新聞傳播方式和內容進行管理,保證新媒體環境的穩定運行。
三、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更豐富的傳播方式,同時也使得新聞傳播主體正在不斷發生轉變,新聞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之間由傳授關系不清、互相對立發展到和諧統一,為新時期新聞傳播工作打開了新的局面。另外,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不良信息和行為也將對新媒體傳播產生很多不利影響,所以需要不斷加大網絡監管,促進我國新媒體環境的健康發展。
作者:田俐 單位:銅仁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