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信息失真管理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懲處機制
加強《會計法》的宣傳教育,以立法手段割除積重難返的造假賬的“毒瘤”。一個單位會計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不僅要追究直接主管的責任,而且也要追究違規會計的責任。現行《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等法規中盡管已有條款涉及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民事責任,還應當盡快完善《會計法》及相關法規中各責任主體民事責任的規定。要細化處罰及量刑依據,減少法律法規中的模糊條款,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建立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懲罰措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對弄虛作假、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要嚴肅處理,對發生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除了給予企業及主要責任人以罰款、通報批評和警告等行政處罰外,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對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而給投資者、管理部門等會計信息使用者造成損失的會計造假者,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充分發揮法律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震懾作用。加強財政部門、審計部門和稅務部門等對會計行業的監管力度與會計造假的處罰力度,建立不實信息查詢網,讓企業和社會公眾可隨時查詢提供不實會計信息的企業及責任人員,增加企業經營者及會計人員的違規名譽風險和違規成本,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二、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體系。當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與企業利益發生沖突時,會計人員必須忠實履行崗位職責,將國家和公眾利益作為會計職業道德的最高準則,按會計法律法規辦事,堅持原則,誠信為本,不做假賬,把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貫穿于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之中,遵循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敬崗愛業、客觀公正、遵紀守法,在社會上樹立會計人員威嚴和神圣的形象。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況建立檢查、考核、評價和獎罰制度,并與崗位資格、聘任專業職務、提職晉級、精神與物質獎勵結合起來。建立道德行為檔案,供社會查閱,將會計工作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督促全行業逐步重塑會計誠信。引導會計人員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促進會計職業道德水平和會計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加強會計人員的法制意識,要堅持不懈地組織財務人員學習法律規定制度,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法紀觀念和道德水準,使他們在履行職責中遵紀守法,廉潔奉公。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外部監督機制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和強化外部監督機制是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必要條件,能夠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落到實處。企業經營者作為《會計法》的責任主體,也是落實內部監督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履行領導職責,建立健全企業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規范會計基礎工作,要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明確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人員的職責權限,并使之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實行企業內部控制有助于及時糾正和防止經營決策失誤與經濟舞弊,能夠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會計信息的外部監督約束機制是指國家和社會監督。國家監督是指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對企業會計實施的監督;社會監督是指會計師事務所委托注冊會計師公正地對企業進行監督和反映。加強財政、審計和稅務等部門對會計行業的監管力度與會計造假的處罰力度,增加企業經營者及會計人員的違規名譽風險和違規成本,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審計事業,全面推行企業財務會計報表審計簽證制度,明確注冊會計師對會計信息審查簽證的法律責任,對不負責或違反職業道德的注冊會計師要制定嚴厲的處罰制度。嚴厲打擊那些違反職業道德提供虛假報告的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促使注冊會計師努力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嚴格執業標準,做到客觀公正,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監督,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的職能作用,從源頭上治理會計信息失真。
四、改革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實行會計委派制
我國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決定了企業經營者與會計人員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難于依法辦事。會計人員具有雙重身份,接受政府和企業雙重領導,其行為受到企業經營者影響,當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相沖突時,又使得會計人員難以擺正自己的位置。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立、政企職責的分開,仍舊沿襲現行體制會使會計人員常處于兩難境地,其立場勢必會出現搖擺。當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作為員工的會計人員在單位領導的權力壓制下,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維護本單位利益,從而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積極推進我國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國家宏觀管理,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會計委派制,會計人員可以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不受企業經營者制約,降低了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可能性。由會計主管部門向企業派遣會計人員,改變了會計人員隸屬關系,變會計人員由企業所有為社會所有。實行委派制是對會計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新嘗試,它可以擺脫會計與企業經營者之間的依附與從屬關系,增強會計工作的獨立性,保證會計人員依法辦事,正確行使會計職能,公正、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提高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綜上所述,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維持市場經濟秩序、維護會計主體各方的合法權益、保證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須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建立嚴格懲處機制,建立和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外部監督機制,實行會計委派制,改革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與合法性,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會計管理與運行機制體制。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會計界人士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相關法律法規得到實施和完善,以及全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參考文獻】
[1]孫聯:關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若干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
[2]姚敏:對會計信息質量評價的探討[J].審計月刊,2008(6).
[3]石凌: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和治理對策[J].現代商業,2009(2).
[4]丁海萍:會計信息失真的剖析及其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9(6).
[5]楊桂梅:略論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J].商場現代化,2009(4).
摘要:針對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必須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懲處機制,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外部監督機制,實行會計委派制,改革會計人員管理體制。
關鍵詞: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