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資本市場監管機制分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租金不僅存在于私人物品市場和要素市場,而且也存在于資本市場。哪里有壟斷、特權和管制,哪里就存在租金。租金的存在,導致尋租活動的存在。尋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現有的租金或通過這些壟斷和特權來創造租金。本文系統地論述了我國資本市場尋租的表現形式以及造成的不良社會后果,提出治理資本市場尋租行為的基本途徑。
一、監管的必要性與租金產生的根源資本市場各項功能的發揮有賴于一個完善而有效的市場環境,但現實中資本市場存在大量的市場失靈問題,這些市場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就為政府對資本市場實施監管提供了理論依據。監管理論的研究表明,市場失靈的后果是嚴重的,它不僅導致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失效,同時也會造成社會分配不公等負面影響。資本市場發展的規律以及資本產品本身的特性決定了政府監管的必要性。實物商品交易結束以后,商品的價值與賣方本身的經營狀況無關。金融產品在成交以后,其價值與發行者的財務狀況和預期收益仍然存在密切的關系。金融產品是一種自身沒有內在價值的虛擬資本,可以無限制地被發行和復制。金融交易工具的這些特性,預示著影響金融產品價格變動的因素是比較多的,因此,金融產品的交易具有較大的風險。政府對資本市場進行監管是十分必要的,但政府監管是一種壟斷力量,假如我們將政府監管視為由政府組織和生產的公共產品的話,它具有排他性和壟斷性特征。因此,監管者必須保持超脫的獨立地位,如果監管者不能自覺地代表公眾的利益,便會產生監管失靈現象。
由此可見,對監管機構進行再監管,可以控制監管者的利己動機,從而盡可能地降低資本市場的系統性風險。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出現了大量的尋租現象,由此引發的一系列腐敗行為引起理論界的高度重視。尋租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經濟學家在討論壟斷、關稅和政府管制所造成的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實,租金是經濟學中一個古老的概念,它是指超過資源所有者的機會成本的報酬。租金的產生與市場的完備程度有關。在完全壟斷的市場中,公司可以獲得不屬于機會成本的收益,這是由于公司把價格提高到競爭市場的價格水平之上而產生的,這種收益是憑借公司的壟斷地位產生的,無需額外的投入,因此這種收益被稱為壟斷租金。政府依靠“強權”力量可以創造、提高或保護一個集團的壟斷地位,從而創造尋租機會。另一方面,在存在壟斷、特權和監管的情況下,公司愿意把資金投入非生產性活動尋求巨額租金。尋租活動是指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或者為了對現有經濟利益進行有利于自己的再分配而從事的非生產性活動,是一種追求壟斷租金的行為。政府對經濟進行干預時,會影響到市場主體的行為,在給一部分人帶來好處的同時給另一部分人帶來壞處。因此,各利益集團通過各種方式影響政府官員,以使本集團得到更多的利益。同時政府決策者也是一個利益主體,他們是理性人而非道德人,他們在進行決策時,也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動機,也從事政治創租和租金抽取的活動。尋租活動的大量出現,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破壞了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首先,尋租者為了獲得政府干預所提供的特殊壟斷地位,需要花費時間、精力、禮品和金錢等去進行游說或疏通,對社會而言不產生任何效益。其次,政府監管機構為了對付尋租行為的發生,需要付出時間、人力和物力,從而導致管理成本增加。第三,如果尋租行為實現了其目的,相關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將由于政府的干預活動而付出代價,這兩種代價之和比尋租者所得到的利潤還要高,導致社會福利的凈損失。這說明在存在租金的資源配置活動中,政府監管失靈使市場本身配置資源的效率降低。
二、我國資本市場尋租的表現形式我國經濟體制尚處在轉軌時期,資本市場發育不成熟,各項政策法規不配套,政府職能錯位或越位的情況時有發生,政府官員以監管名譽對資本市場進行過多的干預。在治理結構不完善的情況下,監管人員貪污腐敗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我國資本市場存在巨額的租金,尋租行為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導致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1、發行資格尋租。我國資本市場對證券發行主體資格的認證采取嚴格的審核制,公司擁有發行股票的資格,便擁有進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特權,否則將被排斥在資本市場的大門之外。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國有企業改造而來的,國家控股的現象很普遍,由于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者的融資行為偏離股東收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則,偏愛股權融資的傾向很明顯。由于上市公司融資成本低、資產流動性好、擴張機會多等優點,因此各家非上市公司紛紛加入競爭上市資格的行列。發行資格審核制以及市場容量的限制,不僅引起達標企業的激烈競爭,也在某種程度上鼓勵了眾多非達標企業在會計帳簿上下功夫,通過注冊會計師制造虛假財務報表,注入短期資本以增加注冊資本,這種不惜一切手段和代價爭取上市資格的行為,其實質是為了從管理者那里尋求高額的壟斷租金。
2、股權結構尋租。我國上市公司股本結構設置不合理,社會公眾股以比較高的價格溢價發行,而國家股與法人股則以較低的價格發行。這種股權結構造成了國家股與社會公眾股之間的極度不公平,國有股東和法人股東以較少的資金獲得控股權,其實質是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向社會公眾股東獲取巨額的特權租金。
3、發行價格尋租。我國股票市場發行價格與市場價格差額巨大,許多機構通過各種途徑爭取認購特權,利用資金優勢和發行方式存在的缺陷調控申購的比例,其實質仍然是利用政府管理失靈從社會股東獲取租金。
4、內幕信息尋租。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較短,由于受政策法規不健全、監管手段落后、監管經驗不足、信息披露不規范、投資者素質偏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政府很難對市場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控,每次重大政策的出臺都會引起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造成名副其實的消息市、政策市。許多機構投資者為提前獲得內部消息,便千方百計尋找各種信息途徑,這是信息披露不規范、監管不力、懲罰不嚴甚至有意操縱產生的尋租機會。
5、控制利潤尋租。財務信息的充分披露對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各國證券法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都有嚴格規定,我國監管部門也制定了相應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準則。然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極不規范的情況極其普遍,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在信息披露方面也有失公正,故意造成對信息的壟斷,從而增加了獲取信息的成本。部分機構投資者和中介機構利用監管失靈的市場環境,通過控制利潤和財務信息操縱股價,追尋高額租金。
三、控制資本市場尋租行為的基本途徑資本市場尋租對市場體系的健康發展危害巨大,如何控制尋租乃至根除租金產生的根源,是我國理論界和政府監管部門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超級秘書網
1、改革證券監管體制,減少政府對資本市場的干預。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發育還很不成熟,政府在一定的范圍內對證券市場進行引導性的監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我國前期的實踐都表明,政府對資本市場調控的能力越大,市場參與者就越容易追隨權力進行尋租活動。因此政府應該盡量利用市場自身的力量配置資源,縮小尋租活動的空間。
2、規范信息披露制度,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規的機會成
本。我國經濟體制尚處于轉軌時期,經營權與所有權不清晰、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等現象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由于各種法律規章制度不完善且執法不嚴、缺乏獨立的審計機構和盡職的上市中介機構、經營者激勵機制不健全、處罰規則缺乏可操作性且力度偏弱等,從而導致國內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一個真正獨立的、高效的會計、審計和信息披露系統,不僅可以提高資產的運營效率,同時也是提升投資人和債權人信心的制度保障,能夠有效地解決委托問題,減少尋租的機會。
3、優化股權結構,完善治理機制,縮小制度性創租空間。近幾年來,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和證券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我國資本市場股權結構設置失衡以及由此產生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等問題,已經成為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障礙,因此規范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顯得十分緊迫,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在股權過分集中的情況下,監督與決策機制失衡,委托———問題、關聯交易和控制利潤等現象時有發生,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極大地傷害了投資者的持股信心。
4、建立嚴格的退市制度,減少各類非市場化的重組行為。受審批制的影響,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具有重要的價值,這是近年來許多虧損或破產上市公司倍受追捧的重要原因。我國應該盡快由審批制過渡到核準制,放寬上市條件,用增加市場容量的辦法降低殼資源價值,最大限度地減少圍繞殼資源展開的尋租行為。
5、建立對監管者的監管機制。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時期,市場經濟發展不完備,使得政府的職能定位存在缺陷。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的幾次重要資源配置案例來看,無論是價格雙軌制、房地產熱、開發區熱,還是上市資格的審核制,在相當程度上都是政府進行資源配置的,從而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部分官員利用手中的特權進行大量的尋租活動。其結果是,監管遠離初衷,不是在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市場效率,而是在抑制競爭,最終降低市場效率。由此可見,建立對監管者的監管機制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黃運成,等.證券市場監管:理論、實踐與創新[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2]熊劍慶.我國金融市場尋租行為的分析[J].金融與保險,2001,(7).
[3]樸廣熙.論公職人員腐寫作論文敗的原因和結構特征[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1,(4).
[4]陳永鄴.“尋租”活動對社會腐敗現象的催化作用分析[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1,(4).
[5]王性玉,薛來義.尋租理論三方博弈模型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1,(11).
[6]孫同鵬.尋租問題的法律思考[J].政法論壇,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