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師教岡、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為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十六號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體是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輔導員、班主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輔導員按照黨委的部署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班主任負有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指導學生的職責”。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也指出:“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專職輔導員總體上按1:200的比例配備。”由此可見,思想政治工作絕大多數更是輔導員的任務,也是輔導員的帶動力所影響的,對輔導員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面對黨和國家對輔導員的高度重視,不斷提高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高校不斷完善輔導員隊伍建設、凝聚輔導員核心業務、重視輔導員的專業培訓等變得迫在眉睫。
一、運用新媒體引導與應對危機工作
一項新事物的產生免不了利弊兩面,輿論帶來的學校與諸多工作壓力加重了輔導員的工作壓力,也因為輔導員是學校上級與全校學生的傳達員,所以應對如此的新媒體沖擊,大大加大了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對利弊的把握與工作的落實變得尤為重要。面對這種利弊,輔導員們可以看作是一種新的“游戲規則”,要掌握這種“游戲規則”,必須強化以下幾種“能力”。
(一)網絡輿情的融入力。
新的聊天工具,如:QQ、微信等,這些是大部分大學生沉溺與虛擬世界的發泄口,輔導員面對網絡輿情工作,化新壓力為新機遇,應該以此為與學生的鏈接,與學生進行新媒介的線上交流與相識,這樣不但可以避免部分學生面對直接交談的緊張,還可以真正使學生體會到與導員的心貼心的交流,平等的狀態,更有利于輔導員與學生達成共識狀態,成為朋友。
(二)網絡輿情的帶動力。
“網絡輿情就是通過互聯網表達和傳播的各種不同情緒、態度和意見交錯的總和”。大學生在自媒體的出現影響下,吸收和傳播各種魚龍混雜的消息,使得學校輿論,大學生網絡發聲情況越來越多,這些輿論觀點都源自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因此,輔導員要學會關注對社會熱點、觀察校園輿情帶來的時時變動,隨后對大學生所關注的問題進行帶動。也可以著力建設網絡宣傳,開設思想政治建設專題板塊,及時思想政治建設的相關資料和信息;大力宣傳各類獲獎的集體與個人先進事跡,在學生中樹立典型,樹立良好思想切實地深入到廣大學生當中。
(三)網絡輿情的應變力。
如今網絡傳播速度迅速,許多事件一旦發生便會出現各種不得而知的影響,好事壞事都是一股腦涌向學生群體,當發生這些突發性事件時,會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思想,在傳播思想政治工作時,處理這種危機事件也是重中之重。當網絡群體性事件發生時,輔導員時時掌握,并及時公布真實信息,讓信息更加有權威性,減少負面信息的傳播。
二、從意識主流帶領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利用主觀能動性是一種有效切實的方法,即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占領高校學生思想陣地。比如,學生宿舍這個“大陣地”,它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宿舍的氛圍對他們的成長,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高校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學生思想的第二“大陣地”,是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定期和不定期組織大學生舉行各種不同形式的學習的活動。緊緊抓住思想政治這根紅線,以學校學生活動主陣地為主,以課外活動為輔,教導學生樹立擇業就業理念,合理規劃大學生活,帶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開展了讓“晨讀蔚然成風”、發揮學生組織及優秀學生群體作用、以及“班風帶動學風”等活動,使思想政治氛圍洋溢在學校各個陣地中,并從中選取了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學習成績優秀學生充實學生干部隊伍,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橋梁作用。
三、轉化問題角度,切實從學生出發進行教育
(一)學生從高中跨越到大學這個階段中還未適應角色,自控能力不足。例如學生在脫離了家長的管束后過度沉迷于網絡游戲等娛樂活動,作息時間安排不當,影響出勤率。
(二)部分學生對自己未來沒有合理的規劃。例如對自己的就業感到迷惑,對課程內容不敢興趣等。大體表現為:“個性與歸屬同在,穩定與沖突相依”。根據以上種種特征,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方案。把他們的特征和他們平時的行為與思想聯系起來,作出分步走戰略。第一步,理解他們,理解不等于縱容,有了理解,人與人才會更加和諧,輔導員與大學生也是一樣,大學生們追求個性,還沒步入社會,沒有經過社會磨礪,銳氣自然還沒有消磨,這就需要輔導員的“低姿態”,只有適應了這種理解,便可以在與大學生談話中揭露出不足,適當引導,潛移默化地加入責厲,可以使大學生更能接受。第二步,加入自己的經驗,同樣經歷過象牙塔的洗禮,加上年齡的距離也不是很大的前提條件,大部分輔導員都是有過很多類似當代大學生的影子,從自我實例與經驗告誡大學生會更為和藹親近,多了一份大姐姐大哥哥的親切感,這對于當代大學生不尊敬師長的行為有著顯著的效果,從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第三步,有了理解與交談的親切,大學生們自然會慢慢易于談吐,這時再加以訓斥,畢竟輔導員的職責就是教育學生,有了前面的鋪墊,面對輔導員的嚴加思想政治教育也會變得輕松。
四、結語
思想政治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學校相關部門、教師、輔導員、學生等環節共同促成;作為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做的也僅僅是這些。需要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師教風的進一步優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進一步創新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共同努力和綜合治理。
作者:王堃 單位: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