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行政管理組織創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學習組織理論內涵和特點
學習型組織理論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哈佛大學佛睿斯特教授在系統動力學原理基礎上提出,由他的學生彼得•圣吉博士完善。199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中提出了構建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即:建立共同愿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團體學習和系統思考的五項要素。《美國2000年教育戰略》提出:“今天,一個人如想在美國生活得好,僅有工作技能是不夠的,還須不斷學習,以成為更好的家長、鄰居、公民和朋友。學習不僅是為了謀生,而且是為了創造生活”。彼得•圣吉認為: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培養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1]學習型組織的特點在于組織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建立的愿景;強調組織成員的合作學習和組織智力的開發;上下級的溝通,組織成員邊工作邊學習,形成整體互動思考、協調合作的群體。學習型組織理論在構建學習型大學中和在大學行政管理隊伍培養和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它旨在改變傳統組織的管理模式,將管理理念中的管理改為激勵,挖掘和開發人的潛能,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組織競爭力的一種管理和發展的組織運行模式,以使大學核心競爭力得以提升。
二、我國大學行政管理隊伍的現狀
大學行政組織是大學發揮教育和科研作用,提高辦學效益,實現學校發展目標而建立的組織機構。隨著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大學規模的逐步擴大,2010年與2000年相比大學在校生規模擴大了五倍,這使得大學變成了一個人員積聚、資金龐大、復雜的巨型組織機構。大學內部組織結構的復雜化給大學的組織管理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同時大學行政管理隊伍與精英教育時代相比也存在的問題。
1.大學行政管理內涵、特點
大學的行政管理是大學為了實現教育的目標,依照一定的規章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發揮管理和行政職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有效地完成學校工作任務,實現預定目標的組織活動。它是一個學校辦學效率的總要標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學校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標準。2009年我國有2305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分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兩大類。大學行政組織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一般的行政組織機構設有20個左右的部處。行政管理部門分為:黨政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學生處、紀委、監察審計處、工會、團委;人事處、教務處、科學技術處、計劃財務處、學科發展規劃處、離退休處、招生與就業處、基建處、保衛處、總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研究生學院、房地產管理處、國有資產管理處等,重點大學的行政組織機構會有所增加。大學行政管理組織與學術組織相比有自身的特點。(1)行政管理工作的繁雜性。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大學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了教學、科研、人事、組織、宣傳、基建、后勤、財政、學生管理等。日常工作較為繁瑣復雜,工作量較大。(2)行政管理工作的單一性和專業性。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重復性和規律性,工作內容較為單一,工作流程程序化。同時,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專業性較強的管理工作,這些部門在完成組織、協調等職能外,還要承擔對各項工作的評價和認定等工作,如,教學質量監控,科技成果的評價,科研材料的選擇等,這使得對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專業化。(3)行政管理工作的突發性。行政管理工作的突發性工作較多,涉及行政管理工作中各種政策的制定等,增加行政管理人員工作強度和壓力。
2.大學行政管理隊伍現狀
(1)大學行政管理隊伍龐大,管理機制不健全。我國大學行政管理人員2009年與2000年擴招時相比人員有了較大的增加,是2000年時的0.59倍,十年來增加了10萬多人,占教職工總數的15%。行政管理隊伍的迅速增加,管理機構膨脹,相應的管理體制、機制的建立滯后于人員的增加。行政管理越來越細分,職責細化到個人,管理變成了為管理而管理,部門間缺乏密切配合。行政管理人員在部門利益和學校整體利益間的取舍上更注重部門利益,造成辦事效率低下。同時,用人機制、考評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
(2)專業化程度不高,業務素質有待提高。與專任教師相比我國高校管理人員專業性不強,從學歷層次看博士學歷在行政管理人員中占少數,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員為本科和碩士學歷。表2反映一所地方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員學歷狀況,博士學歷占行政管理人員的4%,碩士學歷占行政管理人員的24%,本科學歷占行政管理人員的82%。高級職稱占行政管理人員39%,中級職稱占行政管理人員53%。在專業知識結構上,由于行政管理人員來源于不同的崗位,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真正具有教育學和管理學專業的人員較少,這使得行政管理人員對高校管理規律的掌握和專業水平的提高上有較大差距。由于行政事務性工作繁忙,許多行政管理人員沒有足夠的精力潛心鉆研行政管理的規律和行政管理的業務,不少人是憑自身積累的經驗進行行政管理的,管理層的整體文化素質有待提高。同時,專業的學術性和管理的科學性混合在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中并存,削弱行政管理的規范性。
(3)大學行政管理人員開拓創新意識不足。在大學的行政組織管理中,長期以來的“官本位”思想,形成在管理方法上的行政命令,管理手段上的強制,現代的管理思想如人本管理、校本管理、管理創新等思想在行政管理中的體現較少,在管理和服務上缺乏民主意識,更缺少協作精神。一些行政管理人員日復一日地重復既定的思維模式的工作程式,學習和創新意識不足,在工作中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工作效率低,缺少主動、創新、進取精神。
三、大學行政管理隊伍建設路徑
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成為人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核心強調人和組織的發展需要持續的學習,不斷更新已有的知識,激發人的活力,挖掘人的潛在能力,保持組織的創新活力,提升組織的應變能力。行政管理人員的能力要素主要有:知識基礎、組織協調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新時期行政管理工作中顯得尤其重要,因此運用學習型組織理論,針對行政管理人員中存在的問題,在組織和文化等方面建立一個大學行政管理人員工作及發展環境。
1.在組織結構上:強化制度環境,完善管理機制
學習型組織的組織結構是扁平的,有利于上下級的溝通,增強組織間的互相理解、互相學習、整體互動思考、協調合作。因此,大學的行政管理組織改革逐步向扁平化的組織結構發展,使大學的行政管理組織成為更具有學習能力的組織。組織的制度環境建設對大學行政管理隊伍建設是非常重要。大學的行政機構依據科學的管理設置,權限的劃分明確、職責分工的明晰,減少管理的層級,實現管理效率的最大化。行政管理的制度建設在于做好職員職級體系的設計,合理地設置崗位,變行政管理人員的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實施行政管理干部的任期制、崗位交流與輪換制。學習型理論強調組織學習的激勵,圍繞行政管理的目標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一是避免政出多門,相互抵觸;二是激發行政管理人員的進取心。建立科學的富有競爭力的考核和評價體系,定期考評和評估崗位的績效,以激勵和支持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與進步。
2.在組織文化上:構建學習共享與互動的組織文化氛圍
學習型組織理論強調持續學習的組織文化,提供管理人員成長的動力。個體的學習是組織學習的前提。從個體上看,行政管理人員在自身發展的愿景激勵下,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從組織層次上看,行政管理隊伍通過組織共同愿景的塑造,改善心智模式,通過學習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的文化素養。因此,建立有效的互動學習進修機制,培育以人為本、知識共享組織文化氛圍,組織跨地域、跨學科的學習與交流,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知識吸收和獲取能力,促進行政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3.在管理上:提升行政管理的專業化水平
近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學的功能日益多樣化,學校內部的學術、行政事務日益繁重,大學的組織結構日益龐大,使得傳統的大學行政管理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高等教育形勢。現代的行政管理要求高水平、高效率、科學化與民主化,這要求行政管理的專業化。因此,在管理上建立優化、精簡的行政管理專業隊伍;建立適應大學行政管理隊伍特點的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注重行政管理人員的知識更新和能力的培養,建立完善的符合行政管理隊伍專業要求的職業培訓體系,使行政管理人員掌握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管理科學等多學科復合型知識,逐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員專業素質,規范行政管理人員的管理行為,從而達到行政管理隊伍的專業化,提升行政管理的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