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貧困學生管理工作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幾年,隨著高校擴招,門檻降低,人們都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與資格,各式各樣的學生都能夠進入高等院校學習。貧困學生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這類特殊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個人愛好上、人格健全上等方面的問題都急需要被重視和關注。所以針對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須堅持以“資助為主、育人為本”的中心思路,盡可能給貧困學生帶來更多的溫暖與感情,促進貧困學生的全方位提升。
關鍵詞:高校;貧困大學生;管理;心理特點
一、高校貧困大學生的界定
科學評定學生的家庭困難程度是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關鍵點。貧困大學生的一般鑒定標準是:在讀書期間,較難支付學雜費以及無法滿足正常生活的學生。他們一般為家庭通常為低保家庭,無額外經濟收入,甚至在國家貧困縣等地的農村家庭里,單親家庭、父母無工作能力、子女較多且兩個以上正接受非義務教育的。
二、高校貧困學生的心理特點
1.自卑且自閉,融入大學環境滯后
貧困學生一般具有很大的生活和心理壓力,大部分都是因為他們的家庭經濟情況,無法按照正常學生一樣。與普通大學生相比,他們的思考模式、生活習性、舉止行為等存在較大的差異。窘迫的經濟狀況,并不優越的家庭環境,致使在校園里或者與同學交往中,貧困學生往往沒辦法去好好地表現自我。因此,貧困學生特別容易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隨后漸漸否定自己、封閉自我,不愛交際,從而導致被集體孤立,難以好好地與人相處,正常學習。
2.性格敏感,繼續他人給予更多關注
貧困大學生由于生活狀況等原因,導致性格堅韌固執,他們用比一般學生多一倍的汗水進入校園。個別貧困學生出生偏遠,家族人員稀少,作為大學生,身上備受家里的寄望,在學校里會更加迫切渴望得到贊賞。部分貧困學生因為只注重學業分數,不積極主動,心理調節能力和抗壓能力不足等因素,導致成績往往沒有他們想象之中這么好,致使失落。大部分貧困大學生十分注重自己的隱私,不愿意讓其他人知道他們的生活困境,不愿向外部求助。針對他們個人來說,他們又有急需求助的需求,但往往他們心理又不愿意說出來,甚至會把別人對他們的關愛誤認為在施舍和嘲笑自己,導致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出現隔閡。
3.虛榮且壓抑,渴望自我價值的實現
個別貧困學生虛榮心態十分惡劣,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面子,使用奢侈品,滿足自身的欲望。與此同時,大多數貧困學生都缺少傾訴的對象,在受到挫折、困難等問題時,無從發泄,導致心理壓抑等情況惡化。另外,貧困學生迫切渴望自已有用武之地,有所作為,心理強烈希望能夠得到身邊的人的認可和信賴。
三、高校貧困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1.高校貧困大學生資格認定管理不合理
第一,高校貧困大學生貧困程度難以合理判定。高等院校是向全國各個城市招生的,但又因為我國各地方的貧富程度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審核的標準也不一樣,這樣會導致高等院校貧困大學生管理缺乏一定的公平性。第二,高校貧困大學生信息更新不及時。很多高等院校目前新建了學生管理數據庫及平臺,可不少學校更新學生的信息卻不及時,數據錄入后幾年內都不予改變,導致個別過去屬貧困行列,后來由于各種原因家庭情況變好,還是仍然能繼續申請到貧困補助。第三,高校貧困大學生證明核實不到位。一般高等院校貧困大學生認定工作主要是以各類貧困證明、家庭經濟調查表為主要評定材料,但在貧困管理工作實際操作中,由于工作人員配備不全,沒辦法細致全面的對其真實性及有效性進行一一核實,導致錯誤判斷的事情時有發生,讓一些真正有需要的貧困生被排除在貧困資助的名單之外。
2.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管理制度不健全
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高等院校政策資助覆蓋小、數額低。我國大學生助學范圍相對比較小,覆蓋面也不夠廣泛,且資金力度十分有限。其一,高等院校貧困大學生資助經費著重是靠財政撥款,來源太狹窄,資助力度有限。其二,高等院校貧困大學生資助金額較小,導致資助存在感少,甚至有些貧困生用這部分補助仍然是滿足不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所需。其次,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大多數助學金、獎學金資助比例很不協調,都是以助學金發放等形式為主,方式單一,另外也忽視了獎學金的作用,所以增加助學資助的方式非常有必要。從中長遠的角度分析來看,這樣會導致沒辦法處理好貧困大學生貧困的根源,甚至還可能助長了貧困大學生的依賴性,導致心理問題更加脆弱,社會問題更多。
3.高等院校貧困生就業指導工作形式落后
據多年統計,我國畢業生不斷增多,并且素質不斷提升,導致貧困生的就業力較弱,就業形勢逐步嚴峻,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但實際上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還不到位。首先,高等院校缺乏專門針對貧困大學生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和其他學生相比之下,高等院校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和經濟壓力更大,單單靠現在普通的就業指導課程沒有辦法有針對性地、有效地給貧困大學生們提供適當的、貼合實際的知識補充和引導。其次,很多高等院校自身的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離國家要求仍然有一段距離;外我國高等院校的貧困大學生就業根本還是以就業為導向,促全面發展。貧困大學生一般在求職過程中,因為個人的自信心較弱,抗壓能力低,當求職時被拒絕或者多次碰壁、求職不順等,可能會一蹶不振。
四、高校貧困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探析
1.依托我國現有的資助政策體系,緩解經濟困難學生實際問題
“獎、助、貸、勤、補、免”貧困大學生資助是我國資助體系一大里程碑,全部大部分高?;靖采w。比如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在初入學報到時,如果因為家庭經濟問題等原因,導致無法籌齊學雜費和住宿費的學生,可以享受國家福利政策,通過緩繳學費等手段入學。貧困學生經學校正規的資格審核后,通過者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勤工助學等緩解學生學費繳納壓力。高校以上各種渠道,可以實際解決他們的問題,減輕學生壓力。
2.建立貧困大學生心理預警機制,助力貧困大學生精神脫貧
針對貧困大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要提供一個他們心靈放松的平臺,能夠盡情傾訴解壓,為心理問題貧困大學生提供一個綠色的港灣。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視,建立心理咨詢中心,配備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能夠長期從事貧困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解決實際問題。采取各種方式,例如可以開通熱線電話,24小時溫馨服務,開設專題網站,讓廣大學生都能瀏覽觀看,設定專家門診,處理實際心理問題,便于開展工作。隨后,要周期性對他們進行心理測試,做到常態化,同時要完善學校的貧困生心理檔案,全面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心理狀況,及時把貧困大學生的心理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助力貧困大學生精神脫貧。
3.有效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實施就業援助
相對于其他普通學生,貧困大學生比他們就業會比較困難、就業質量不高是一個現實,所以高校要下大力度去促進他們能夠正常就業,輔導員、班主任應定期對其采取談話、交心等方式,及時了解情況,一對一指導,讓他們能夠給自己定下一個就業目標及方向。開展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提升應聘技能和方法,提升就業力,更好的找到工作單位。
4.引導貧困大學生樂于助人,回饋社會,實現個人價值
貧困大學生內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和對自己的認同,提高存在感;要尊重貧困大學生,就要讓他們自己能夠發亮發光,實現自我價值;貧困大學生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我滿足,在回饋社會的同時達到自我升華,進而肯定和欣賞自己。
5.塑造溫馨和諧學校氛圍,提升貧困學生歸屬感
貧困學生的教育管理要始終以“以生為本”為首要,轉變工作模式,讓貧困大學生可以深刻體會到溫情,提升歸屬感,使得他們能夠充分去利用資助,奮發自強,消除個人心理問題;同時學校也要營造一種健康向上、具有人文關懷的校園環境,讓貧困大學生早日走出心理陰影,感受生命的美好。
參考文獻:
[1]竇錦偉.高等教育助學資助理念與體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
[2]宋之霞,張生陽.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實踐與探索[J].嘉興學院學報,2006,(1).
[3]陳曉,付麗群.高校貧困大學生管理現狀及解決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14(2):162.
[4]周軍梅.高等院校貧困大學生管理工作思考與建議———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電子制作,2013(21):268-269.
[5]謝玉輝.高校貧困大學生認定工作存在的困難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09(10).
[6]金晶.對當前高校貧困大學生管理工作的探究與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2).
[7]祝東.普通高校貧困大學生身心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27).
[8]甘蘇.構建高校學生人本管理機制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6).
作者:蘇小強 單位: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