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設計中的民族文化符號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民族文化符號的濫用
近年來,傳統文化因素在設計者的作品中被廣泛應用,民族文化符號開始受到更多的青睞。這在一方面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接受,但也出現了嚴重濫用的問題,大量民族文化符號的堆積,為應用而應用的現象比比皆是。如許多商標的設計不論內容適合與否,都采用傳統的圖案紋理,造成了視覺和審美疲勞,反而會影響產品的特色和亮點。
2.民族文化符號的誤用
民族文化符號中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由于時代久遠,其意蘊和現代人的思維會存在差異。許多設計人員在應用這些符號時,僅僅依據自己的主觀理解,局限于符號本身的視覺意義,而忽視了其內在意蘊,這種對民族文化符號的應用會造成對傳統文化的誤讀,影響設計作品本身的品質。
3.民族文化符號的搬用
民族文化符號的價值不是符號本身,而是其中蘊含的時代精神和文化信息。設計者在運用時,不能僅僅是符號的拼接組合、照搬照用,而應結合現代人的審美追求和思維習慣,對民族文化符號加以再創造。生硬的堆砌和搬用既不符合設計創新的要求,也無美感可言,是對傳統文化精神的破壞。
二、藝術設計中民族文化符號的應用方法
隨著對傳統文化自身關注度的提高,民族文化符號的應用逐漸進入現代藝術設計中,如何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賦予民族文化符號新的表現視野和新的審美呈現成為藝術設計人員努力解決的難題。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在形象觀察的基礎上理解民族文化符號所蘊含的精神象征,通過聯想和想象進行藝術的解構和創造,賦予民族文化符號新的時代特征和意義,突破創新,實現再創造。
1.觀察理解
形象觀察是設計者進行一切創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善于發現美、創造美。我國是一個民族眾多、歷史悠久的國家,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保留下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歷史文物,如石窟壁畫、皇家園林、亭臺院落等各具特色的建筑景觀,設計者只有在親身體驗和觀察后,才能領悟到民族文化的真諦和內涵。觀察的過程,不僅是對民族文化符號外在形象的記憶,更是對其蘊涵的文化信息的解讀和理解。張道一先生曾說:“傳統的‘傳’即傳布和流傳,‘統’即一脈相承的系統。這些廣為流傳的文化符號背后都隱藏著復雜的文化精神價值”。只有真正理解這些符號背后所代表的精神內涵和文化背景,才能在運用時做到得心應手、準確精煉。例如將中國傳統的筷子和西方的刀叉組合在一起所設計的標志,傳遞出中西方相互交流的文化內涵。
2.聯想創造
聯想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方式,是將兩個具有某種相關性的物象通過思維聯系在一起的過程。在形象觀察和理解的基礎上要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是設計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通過聯想可以將民族文化符號與具體的設計內容聯系在一起,為設計提供素材和準備。之后,要對聯想的內容進行選擇和處理,進行新的形象創造,這個過程主要是借助對民族文化符號構成要素的解構、置換和組合加以實現的。這里的創造只是一個初級的階段,主要要求與設計內容的關聯度和相似性。通過聯想和創造,藝術設計和民族文化符號之間建立起一個初步的聯系,設計作品在外在的形象構成上符合要求。如對故宮博物院的標識設計,就是在對故宮建筑外形聯想的基礎上進行的創造。
3.時代結合
民族文化符號帶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歷史性,將其應用到藝術設計中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和文化氣息,給觀者帶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享受。在設計中應用民族文化符號,既要繼承、保留其自身的傳統,又要與時代相結合,創作出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和價值取向的優秀作品。同時,藝術設計者要注重吸收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取其精華,并將它們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現代設計語言與民族文化符號的結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創意,如對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盤長”的應用,根據不同的設計理念和需求,產生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優秀作品:北京奧運會標志和中國聯通的標志。這些設計將傳統與現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全新的文化意蘊和視覺、審美享受。
4.突破創新
藝術設計經過多年的發展,其本身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理念和形式,但這些形式和理念中存在著陳舊的、脫離時代需求的內容,這就要求設計者在工作過程中不斷進行取舍和突破。民族文化符號也存在這樣的情況,要在藝術設計中摒棄那些被時代淘汰、落后的符號,抽取出符號原型中具有經典意義的元素,對優秀的素材進行加工和提煉,賦予民族文化符號以新的形式,這一過程就是突破創新和再創造的過程。要打破符號本身所固有的形態,結合設計的內容和理念,用現代化的設計語言進行重構,可以通過分解、置換和異形的方式進行。形式的突破和創新,可以實現質的飛躍,使民族文化符號的應用更加貼合藝術設計的需要,從而使兩者完美結合、渾然一體,形成更強的視覺沖擊力。
三、結語
民族文化符號是歷史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藝術設計中我們應該加以合理的體現和應用,彰顯民族特色。對于民族文化符號,不僅要觀察研究其外在的形態,更要理解其內在的精神意蘊,從形式和內涵兩方面加以解構和創新,創造出適應時代審美需求的新的意態。通過民族文化符號在藝術設計中應用來傳遞民族特色、展示時代風采。
作者:韓婷婷單位: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