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設計流程英語實踐訓練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項目實施的意義
隨著全球信息交流的不斷發展,英語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社會對于高素質英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已經意識到學好英語的重要性,特別是以良好的英語聽、說能力為基礎的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他們為此傾注更多的精力,以便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多機會,這也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的要求。從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來看,它應該反映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要求,體現職業性與實踐性的特點。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需要轉變其作為公共基礎課的屬性,不僅要與專業融合,更要在實踐中體驗,這才能真正體現高職英語的職業性、實踐性和實用性的特點。
二、項目實施的過程
(一)前期準備
1.市場調查
2014年夏天,我們項目小組的成員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在從業和未來發展中關于英語的作用作了一番調查。受訪者坦言,他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都對英語有較大需求。很多專業術語與英語有關,學習過程中的諸多參考資料也需要在國外網站查詢。對于全英文的網頁,需要具備一定的英語功底才能進一步研究,即使轉行做管理工作,也需要了解各方面的需求,接待國外的客戶,因此對專業術語掌握的缺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工作的進步。有的畢業生雖然在日企工作,但很多廣告設計方面的專業術語都是英語,并且廣告片拍攝和前期調研都用英語。本次調研使我們更好地了解了大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現狀及英語習得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提供了素材,也為我們學院及同類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實踐提供了參考依據。
2.藝術設計訓練
由于我們的實踐主題是探索“基于藝術設計流程的英語實踐訓練”,必然涉及藝術設計的問題。因此,為了搜集素材、積累經驗、培養對于藝術設計流程的初步認知,我們以2014年夏天在南京召開青奧會為契機,組織團隊成員進行標志設計。
(二)組織實施
1.確定設計主題
結合我們所學專業、項目的前期準備,以及藝術設計流程的可操作性,我們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決定以logo設計為出發點,把整個工作流程串聯起來。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專業知識,又能與藝術設計英語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學以致用,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2.編排設計流程
在前期市場調研中,我們也帶著這個問題咨詢了受訪畢業生,他們分別給我們列出了自己工作中的一個流程,供我們后期進行整合。同時,我們目前在英語課堂上所用的教材《藝術設計英語》,在編排體例上也是把藝術設計學科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以設計流程為線索貫穿起來。它“讓學習者真正體驗藝術設計職業典型的工作過程,獲取以英語為載體的過程性知識,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英語進行相關的交際活動。(朱小晶、阮紅纓2009)”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既考慮實際的工作需要,又結合所學英語知識,決定以一個主題(logo設計)貫徹始終,擬定了最終的設計流程:客戶接待→會面安排→郵件往來→市場調查→設計創意→設計表達→設計評估。
3.角色設定
我們虛擬了一家設計公司,并設定了幾名主要人物:前臺接待(receptionist)、經理(manager)、客服部門經理(managerofcustomerservicedepart-ment)、助理(assistant)、市場部經理(marketingmanager)、客戶(client)等,團隊成員和特邀嘉賓分別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
4.設計英文對白
“語境理論”和“圖式理論”的研究表明,在真實的對話情景中,說話者的面部表情、姿態、眼神、手勢等都能提供非常豐富的背景信息。對語言學習者而言,這些可視的線索更容易激活大腦中有關的背景知識,從而使他們在“二重語言”(口頭言語和肢體語言)的互動中理解意義,由此提高聽說技能。這種基于實踐的語言訓練有利于擺脫傳統的、以文字為主的、脫離真實交流語境的僵化訓練,逐步向輸入與輸出并重的、真實語境下的互動教學模式轉變。社交語用能力遵循語言使用的社會規則,是更高層次上的語用能力(高娟2011)。因此,本項目中所涉及的口語活動注重交際功能,強調語言輸出,在典型的交際情景中熟練地掌握相關的語言表達方式。為此,我們設計了各類任務形式,包括角色扮演、人物對話、郵件往來、陌生人之間的交際、自我表達、觀念碰撞等。
5.拍攝與剪輯
根據實際需要,我們把拍攝放在不同的場景中進行。其中,公司辦公室借用了英語教師的辦公室,會議室就放在公共基礎部的教師會議室,設計室則利用系里的專業工作室,攝像機是租借來的。雖然我們事先都已勾勒好場景,但在實際的拍攝中仍遇到了很多困難,接二連三的問題給團隊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消極、應付的情緒滋生,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和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我們最終完成了拍攝任務。
(三)過程管理
注重團隊合作。隊長負責整體項目的運行,四名隊員各司其職,充分發揮所長。視覺傳達系的學生主要負責藝術創作與修改,更好地迎合市場的需求;數字藝術系的學生主要負責視頻拍攝與剪輯。全體成全緊密協作,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在認真完成所分配任務的同時積極參與到整個項目中來。注重實踐創新。實踐創新是本項目的關鍵詞。因此,在訓練中,我們要求成員把自己的學科專業和素質育化課程結合起來,以興趣為支點,以自身所長為杠桿,在探索、研究、創新的實踐訓練過程中,提出并實踐自己的見解。
三、項目實施的成果
(一)新觀念的實踐
隨著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的全面推進,我院提出了“雙融合”課程育人體系,倡導以學生為本,樹立“全面培養人,培養全面的人”的理念,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其特點為基于藝術設計“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融合專業課程與素質育化課程,融合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本次實踐項目的實施對于師生加深理解并且貫徹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踐行“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用英語處理設計相關業務的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并為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實踐作品的完成
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最終建立了藝術設計流程常見工作場景中的英語使用范例。它既有我們實踐創新的總結、提煉和升華,也有理論知識的復現、轉化和改寫。不僅如此,我們也認識到藝術設計不能純粹是主觀化的東西,它的生命力和價值在于順應市場的需求,實現客戶和消費者的期望。這一目的的達成既要求我們錘煉自己的專業技能,也要求我們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掌握跨文化交際的技能。這個成果是學生專業學習和素質育化課程學習的最好總結,也必將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未來的改革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項目實施的感想
在本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過程中,我們每一位團隊成員都以滿腔熱忱履行自己的職責,嚴肅、認真又不失樂趣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雖然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我們同心協力、不計得失地去解決,因此收獲很多。
(一)強化團隊意識
我們團隊的成員來自不同的系別和專業,在跨系、跨專業合作的基礎上,向著共同目標邁進,建立起無需言語的默契。我們既有自己觀念的展示與說服,更重要的是有理性的對話、智慧的碰撞、團隊的榮譽。這也是任何一個企業文化的核心,而我們的團隊成員在自己虛創的企業中提前體驗到了這一點。
(二)樹立責任心
責任心與專業水平、溝通能力乃至工作效率都無關,它體現的是你對該項目的向心力。我們必須樹立起這樣的信念:完成工作是你的責任,對整個團隊負責是你的追求,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都要努力克服。在這個虛擬的企業中,團隊成員丟掉了身上的懶散和嬌慣,以完成自己的職責為使命。最終,我們體驗到的是內心的充實與付出后的快樂。
(三)獨立思考、善學活用
項目實施之初,我們就感受到了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之間的糾結。但是,首先我們應該意識到,遇到問題就進行頭腦風暴式的集體討論往往是最沒有效率的,重要的是學會利用一切資源自我思考,拿出初步的解決方案,再和大家一起探討,找出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其次,我們所掌握的英語知識和專業知識不足以順利地完成這樣一個跨專業的項目。我們只好逼迫自己在課余時間去“充電”,去嘗試兩者的融合。此外,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也是千溝萬壑。我們“要避免呆板地使用某一句式而忽略實際交際場合等造成語用失誤。(李明2013)”在這樣的實踐磨煉中,我們不斷解決問題,不斷積累經驗。
作者:劉昌利 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