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現代教育體系中,音樂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就意味著小學音樂教學要以文化為突破點。在下文中,筆者將從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現階段音樂教學的問題以及處理策略和音樂中的情感教學三個方面展開深入探究。
成功的音樂教學應該達成多個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影響音樂課程目標達成的因素較為復雜,教材的變化與教具的更新換代讓教師壓力倍增,如何有效提高音樂課堂質量,將多元文化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去成為了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的難題。以人為本、文化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要貫徹執行,在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性,小學音樂教學不能完全脫離文化,要做到兼容并包、雙管齊下。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的戰略地位
教師要想將多元文化完美整合到音樂教學內容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教師要對多元文化有所了解和認可,假如教師本身認為多元文化的教學理念是錯誤的或者根本不了解多元文化教學理念,那么多元文化在課堂中的滲透與探究沒有實際意義。盡管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輔助引領的作用,但是在進行多元文化滲透時,教師作為文化傳遞的使者,要盡可能減輕學生負擔,打消學生的疑慮。我國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這就意味著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不容易被大多數漢族人民所認可,民族之間的差異、聚集地區的不同都是導致多元文化傳遞與了解困難的因素。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拋棄偏見,接受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更深入地了解與探究之后推廣給學生,讓學生領略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音樂。教師要具備開拓的思維、敏銳的目光,要能夠準確地判斷該文化是否能與音樂所結合,要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音樂中隱藏著的文化的來源出處,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構建多元文化的音樂理論體系。小學音樂課程的展開并非那么簡單,大部分學生對于音樂這門學科不是很重視,認為音樂只是一門“副科”不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探究學習。實際上這種情況的出現責任往往在教師身上,部分音樂教師不思進取,對于小學音樂課堂的課程設計及教學不夠認真,導致學生也認為該課程不重要。教師在貫徹多元文化音樂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更要讓學生意識到音樂的重要性,音樂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放松的行為,更是一場豐富多彩的藝術表演。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教師以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進行音樂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時,往往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何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提升學生音樂學科素養成為了教學的關鍵。
(一)學生對于音樂不重視
大部分學生對于音樂不感興趣,甚至認為音樂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調味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幾乎每個學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研究發現,有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音樂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他們認為不能從音樂中學習到文化,甚至有小部分學生認為音樂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有規律的噪音”。教師要重視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小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性格較為叛逆,對于新鮮事物好奇心重,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階段在多媒體上放映有關音樂的短視頻,教師在篩選視頻內容時要注意,視頻的內容不能是枯燥深奧的樂理知識介紹,更不能是古典音樂欣賞,要選取對于學生來說流行的音樂,例如火熱放映的動畫片中的片尾曲或者是短視頻平臺上流行的“BGM”。學生對于視頻中的音樂感到十分熟悉,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聆聽的狀態,在接下來的音樂課程中就會更加專注、自然。
(二)部分音樂涉及到的文化低俗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幾乎為零,不具備甄別文化內容的能力,很容易受到音樂中涉及到的低俗文化的影響。目前,軟件商城中的音樂APP沒有明確的篩選過濾功能,更沒有青少年模式,這就意味著學生直接暴露在音樂文化的大環境中,而有些音樂平臺審核不是很嚴格,部分音樂創作人較為黑暗,其制作的音樂內容惡劣、文化低俗,不明真相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其誘導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音樂多元文化的熏陶,更要有的放矢篩選過濾文化內容,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精華,教師要指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槽粕,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構建和諧環境。多元文化在音樂課堂中滲透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和學生遇到的問題自然也就五花八門,在遇到問題時,教師首先要做的事不是問責更不是懲罰,而是解決問題。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展開都有一定的問題,沒有完美可言,但是遇到問題時要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去解決,這才是一個優秀音樂教師的行為準則,而不是將怒火轉移發泄到學生身上。師生關系和諧是多元文化音樂教學的前提,否則一切教學活動與教學理論都是空談。
三、情感教學是音樂教學課堂中的核心
音樂本質上就是音樂創作人交流表達情感的手段,作者通過文化通過景物通過意象結合韻律將自己心中的情感表達出來,而聆聽音樂的人通過對文化的理解,通過對意象的分析和對韻律的應和找尋與音樂創作人的共鳴點。情感體驗是音樂教學的核心,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有利于學生內心情感的豐富,也有助于學生的成長發育。多元文化的滲透使得音樂教學不那么枯燥無趣,多元文化的滲透也使得音樂不那么千篇一律,盡管不同音樂表達的情感可能類似,但是正是因為多元文化的存在,導致不同音樂創作人表達情感的方式也就不同,而學會辨別情感才是鑒賞音樂的真諦。教師在指導學生鑒別欣賞音樂的同時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例如在學生欣賞歌曲《好日子》時,教師讓學生首先聽兩到三遍,然后讓學生總結作者通過音樂表達了什么情感。教師在帶領學生熟悉歌詞的同時還可以利用歌詞的特性,通過歌詞中的意象判斷音樂的所屬地域,判斷音樂的整體格調。音樂創作人在創作時使用的寫作技巧也可以遷移到語文寫作中去使用,教師要利用寫作技巧的遷移將語文寫作教學與音樂的理解聯系起來,以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與創作。教師在指導學生認識了解音樂中所涉及到的文化的同時更要注意音樂技巧與文化內涵的結合,在小學音樂教學體系中,音樂技巧和音樂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同等重要。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可能類似,但是所體現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發展歷程決然不同。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娛樂中品味音樂、感悟樂理。盡管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樂理知識了解較少,缺乏認知,但是一定程度的樂理知識和音樂訓練還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教師可以在將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確保每個小組之間音樂素養相差不多,將印有音符的卡片分給每個學生,讓小組內成員自由組合,在規定時間內組合成一段簡單的旋律,最終由教師彈奏給全體學生。學生通過游戲可以體驗音樂創作過程的艱辛,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滲透并非一朝一夕,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看到結果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陸秋敏.小學音樂中多元化的教學策略[J].黃河之聲,2018(22):101.
[2]梁東靖.淺析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多元文化滲透[J].學周刊,2015(28):206.
[3]劉藝.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策略構建[J].成功(教育),2013(8):123.
作者:徐冬梅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南陳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