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口腔醫學多層面教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BasedLearning)———參與性學習(ParticipataryLearning)
主要包括二方面內容:
1•1學生參與主講。即讓學生在閱讀完教材之后,根據所學的基礎知識及對教材的理解,并結合主觀判斷和客觀推理等過程,自行擬寫講課提綱,并在講臺前,向其他同學進行課程內容表述,從而使講課的學生在得到能力鍛煉的同時,鞏固和豐富了知識。另外為了使所有同學都得到鍛煉,可以讓每一位同學重點準備一個章節,讓聽課的同學給講課的同學提出問題,找出優缺點,這樣能夠達到同學之間取長補短、共同學習的目的。
1•2讓學生進行討論。即讓進入臨床生產實習的學生聽取患者主述、癥狀、檢查、詢問病史、診斷及治療等基本醫療過程之后,再就體位、操作、診治和病歷書寫等規范化和科學化方面展開討論,做到每個學生都必須發言,最后由帶教教師對本教學內容之關鍵和操作要領進行講評和總結,從而使學生掌握有關疾病解剖、病因、病理癥狀和體征、診斷、治療等的醫學基礎知識。此方法具有聯系性、復習性、參與性和綜合性等優點,在調動和發揮學生主動學習潛能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由于主觀推斷而具有不準確性等缺點,尤其適合口腔醫學專業臨床課程。我們曾以“讓學生走上講臺”為題目,在第一屆全國口腔醫學教育學術會議上介紹該教學方法,與會人員普遍反映較好。
2以問題為中心(ProblemBasedLearning)———自行性學習
由教師介紹或診治一個病例,全班或全組同學仔細觀察和研究病例,并就該病例的診治過程提出問題,包括形態學、機能學、影像學、診斷學和治療學以及操作具體過程等問題,然后由教師限定時間,讓學生就所提問題,分別利用圖書館、因特網等信息資源尋找答案,再由學生分別就所提問題進行回答、討論、修改和補充,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此方法具有主動性、系統性、規范化和科學性等特點,在培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院口腔內科教研室和口腔頜面外科教研室實行的“病歷及診治討論”就是這種學習方式。
3入科教育———體驗性學習
入科教育是醫學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進入生產實習前,我們組織了由教研室主任、帶教老師參加的入科教育,提出“假設你是一個患者,你對醫生的態度、診療行為有何反映”等的體驗學習。同時由各教研室有豐富帶教經驗的老師講解職業道德、接診藝術、診療過程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等內容,使醫學生切實懂得只有具備廣博的醫學知識、高超的診療技術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當個好醫生。對于前二者醫學生們均能達到共識,而對職業道德問題往往重視不夠。所謂口腔醫生的職業道德應該包括如下內容:端莊的儀表、關愛的語言、耐心的態度、細心的行為、認真的操作和嚴格的診治程序等內容。只有做到了上述幾點,才能達到醫患之間的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和診治過程中的積極配合。由于目前市場經濟正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一切還很不完善,醫療市場也欠規范,因而個別醫生見利忘義,不遵守醫療操作常規的現象時有發生,致使糾紛不斷,醫患關系微妙。醫學生在尚不具備行醫資格和執照的前提下,通過為患者進行初步的診治活動達到學習的目的顯然很難。因此取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特別重要。接診是醫學生診治活動的最初環節,也是重要的環節之一,通過端莊的儀表、關愛的語言、耐心的態度和認真而熟練的解釋等,建立患者的信任,從而順利完成診治過程。此外,醫療文件書寫是建立在詳細詢問病史和對患者認真而細致的檢查基礎之上完成的,體現了醫學生所具備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牙椅調整的高度、醫學生的姿勢也是建立患者信任關系并反映醫學生掌握診治操作規范的基本技能。在結束入科教育之前,各帶教老師還就近幾年生產實習中出現的問題予以介紹,并對其發生原因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注意事項與預防辦法。通過內容詳實的入科教育,使醫學生宛如身臨臨床實際工作一樣,受到比較深刻的、形象的、具體的教育,體驗了一場生動的臨床前學習。
4作品展評———激發性學習
口腔醫學臨床實習的主要特點是采用各種材料制作牙體和牙列缺損的各種修復體。制作修復體的件數和質量反映了實習階段的學習情況。我們自創辦口腔系以來,一直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將患者盡可能優先教學診室,對少見病例,我們采取“一患多模”的方式,即對一個患者,取多個相同的模型,進行多個相同義齒的制作,以滿足教學的需要。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對每個學生制備的卡環、全冠、固定義齒、活動義齒、全口義齒等各種固位體和修復體進行展示,并由院教學督導組的專家進行講評,作為實習成績的考核指標和各種獎學金的評比指標,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院口腔修復學教研室近三年一直采用對學生作品展評的方式,通過多年觀察,證明該方法確實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好方法。
5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創新性學習
循證醫學是基于證據的學習。它是根據醫學發展和診療技術進步之快、數量之多(各學科知識和技術國際上每天都有十篇以上的新)、難以跟蹤的特點,強調現有教科書其知識點多為老化而提出的“不為師、不為書、只為實”的一種創新的學習方式。該學習方式首先提出臨床患者診治方面的問題,醫學生根據此問題查找因特網上含有質量可靠的隨機對照實驗(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的研究論文,仔細研讀后作出系統評價(Sys-tematicReview,SR或Meta分析),即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過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進一步應用于疾病的診治過程中。循證醫學尤其適合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和七年制口腔醫學生的臨床實習與撰寫畢業論文時應用。我院已將該學習方法列為專業學位和七年制口腔醫學專業重要基礎課之一。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改變了一些傳統的學習方式,嘗試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當然應試教育作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我國已實行多年,可以說根深蒂固,完全將其改變,不僅學生、教師和學校接受起來有困難,而且家長、職能部門和社會也有不適應之處。因此我們必須明確今后教學改革的方向,采取突出重點、立足國情、反映趨勢、上下齊心、穩步推進的方式,完成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實踐證明,多層面實踐性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