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文課程體系構造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文課程體系構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人文課程體系構造

1構建原則

根據醫學院校及醫學生的特點,醫學院校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原則:

1.1突出重點原則

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應根據高等醫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及不同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功能和作用,結合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學生的現實需要,確定若干門主干課程。主干課程的選擇,應體現重點性、綜合性、全面性的要求,在不同類別的課程中分清主次。如我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把《醫學倫理學》作為加強醫學生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重點課程來抓,該課程先后被評為廣州市重點課程、廣東省重點課程、廣東省優秀課程、廣東省精品課程。在2001年國家教育部對我院進行的本科教學隨機性評估中得到了有關專家的充分肯定。

1.2循序漸進原則

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需要按照不同門類、不同課程的內容和特點進行設置。不能簡單地認為開設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就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不需要考慮開設順序等問題。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安排要形成系列,按照不斷深化、不斷擴展的原則構成前后順序關系,并根據醫學生心身發展和不同階段的教育目標,確定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縱向連貫,貫穿于高等醫學教育的全過程。

1.3整體性原則

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應打破原來的學科界限,重視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要研究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規律,注重內容上的銜接性、綜合性,避免重復和分科過細的情況,將分散在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學科群,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醫生與病人》課程就是貫徹這一原則的典范。

1.4主輔相承原則

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實踐中,可以根據各門課程在內容、功能等方面的邏輯關系,將其分為不同的“課程模塊”,每一模塊內含有若干門相互聯系的學科理論知識體系,標明在每一模塊內哪些為必修課程,哪些為限選課程、哪些為任選課程。我們不同意國內部分學者主張“以必修課為主,輔以選修課”[2]的觀點。筆者認為,醫學院校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造就一批高素質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人才,而是為了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素質,因此必修課程不宜太多,應充分擴大學生選課的自由度,以便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設置應遵循“以選修課為主,輔以必修課”的原則。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最大限度地自主選課,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1.5顯隱結合原則

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設置不能僅僅局限于單一的顯性課程模式,還應充分挖掘隱性課程的作用。因為人的素質包含多個方面,有認知的,也有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任何單一的教育都不可能達到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因此,應當在改革顯性課程的同時,重視隱性課程的作用,融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于校園文化環境之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得到全面、協調、持續的發展。

2課程設置

依據以上原則,結合廣州醫學院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實踐情況,我們認為,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體系應由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兩大模塊組成。顯性課程模塊又可分為不同的子模塊,每一子模塊承擔不同的功能,經過組合后產生整體的預定功能,以實現教學目標。在顯性課程的各個子模塊中可根據課程的不同作用和地位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規定不同專業及專業方向的學生在每一模塊中應當選修多少學分,明確不同模塊、不同課程的具體要求等內容。

2.1顯性課程模塊顯性課程模塊需要在教學計劃安排中明確課程名稱、性質(必修或選修)、時間進度、學時、考核方式等內容。筆者認為,該模塊可分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模塊(以教育部98課程方案為例)、人文基礎知識課程模塊、人文基本技能課程模塊、人文社會醫學課程模塊等四個子模塊。筆者對我院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248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回收問卷238份,回收率為96%。調查結果顯示,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模塊最感興趣的有6人,占2.5%,對人文基礎知識課程模塊最感興趣的有131人,占55.5%,對人文基本技能課程模塊感興趣的有18人,占7.6%,對人文社會醫學課程模塊最感興趣的有81人,占34.3%。由此可以看出,在四個模塊中同學們最感興趣的是人文基礎知識課程模塊,其次是人文社會醫學課程模塊,而最不感興趣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模塊。這一結果,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深思。一方面,我們不能因為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太感興趣就放棄該類課程,課程的設置不能僅僅以學生的興趣為標準。但是,教育者也必須正視現實,必須弄清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太感興趣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另一方面,在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前提下,應合理地增加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壓縮可有可無的課程,提高教學實效。

在對學生就每一模塊中不同課程的感興趣程度進行調查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模塊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法律基礎知識》(占36.2%),其次是《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占29.4%),最不感興趣的是《思想概論》(占0.4%)。該調查結果與我院開展的學生網上教學評價的評分結果基本上一致。這說明同學們對課程的感興趣程度與教師的授課效果成正相關。為此,“兩課”教師應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狠下功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加教學實效。在人文基礎知識課程模塊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是《電影欣賞》(占27.8%),其次是《大學生心理發展與調適》(占14.5%),最不感興趣的是《基礎樂理與視唱練耳》(占2.1%)。該結果說明,醫學院校的學生對較難于掌握的人文理論知識不太感興趣,而傾向于感性的、具有指導意義的人文基礎知識。在人文基本技能課程模塊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是《體育舞蹈》(占45.7%),其次是《形體知識訓練》(占20.9%),最不感興趣的是《應用寫作》(占12.8%)。該結果說明,部分同學尚沒有充分認識到實際工作技術的重要性,或者沒有看到作為未來衛生工作者也需要一定的寫作技能,而樂于選擇輕松易學的實用課程。

在人文社會醫學課程模塊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是《醫學心理學》(占23.7%),其次是《醫學美學》(占13.2%),最不感興趣的是《醫療保險原理實務》(占2.6%)。這一調查結果表明,醫學生對選修課程的選擇傾向于與醫學結合更加密切的人文社會醫學課程,而對于具有較強人文社科性質的課程則不太感興趣。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除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模塊之外,可以根據對其他課程模塊調查中學生感興趣的程度,以及一般的教育教學規律,來確定哪些作為必修課、哪些作為選修課及學時的分配等內容。在表1中帶“*”號的課程即為相應模塊中學生較感興趣且專業需要的課程,應作為必修課程開設。從對我院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情況的調查結果來看,6.0%的學生對我院已開設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門類感到很滿意,82.1%的學生感到較滿意,感到不滿意的僅占11.5%。從教學效果來看,感到很滿意的占6.8%,較滿意的占81.6%,不滿意的占10.7%。但在感到不滿意的同學中,有的提出了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如“選課太隨便,學時少”、“形式化較強”、“應像平時一樣嚴格要求課堂紀律”等。盡管反映此類問題的人為數不多,但它說明,學生希望教學管理人員及教師應象對待必修課一樣對待選修課,確保教學質量。

總之,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設置應當充分兼顧到學生的意愿和需要,四個模塊應有所側重,在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以強化學生的基礎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社會醫學素質為重點,適當開設人文基本技能課程,并以必要、夠用為原則。此外,課程的設置還應考慮到開設順序問題。筆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模塊應當實行“靠前置”,放在本科教育的第一至第五學期。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止,思想政治教育應貫徹于大學教育的始終,滲透到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之中;人文基礎知識課程模塊也應實行“靠前置”,即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學期;以必修課形式開設的人文基本技能課程應實行“靠中置”,放在第五至第六學期,而且學時不宜過多;人文社會醫學課程應安排在第五至第八學期,實行“中后置”,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之后開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及社會發展的需要,為醫藥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服務。

2.2隱性課程模塊

大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人,但培養人的方式并非僅僅局限于顯性課程,隱性教育也是人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而隱性教育的作用就是通過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實現的。所謂隱性課程,是相對于顯性課程而言的,隱性課程的作用是在無形的教育中進行的。它包括校園文化、社團活動、學術講座等形式。校園文化在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醫學生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的重要渠道,是完善醫學生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培養醫學生適應能力和交往技能、發展醫學生人格的有效途徑。

3實施建議

完善的課程體系是確保醫學院校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除了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合理的課程定位和優良的師資隊伍外,還需做好以下工作:

3.1組織保障

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的順利開展必須得到政府、高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進行,高等院校的人文教育問題日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尤其醫學院校與綜合院校的合并,更進一步推進了該項工作的實施。但是,在部分高校尚存在認識不夠到位的現象,還有部分醫學院校的領導沒有充分地認識到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重要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文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實踐表明,加強組織和領導是確保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為了加強我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院專門成立了“兩課”教學領導小組,由學院黨委書記任組長,成員包括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等黨政領導。并確立了每學期一次的“兩課”現場辦公會議制度,參加人員包括學院黨政領導及其相關部處負責人,說明了組織保障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2教材建設

在人文社會科學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中,必須將教材建設納入整體規劃中,以教材內容改革為突破口,推進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建設。近年來,我院的《醫學倫理學》課程之所以能夠取得可喜成績,關鍵之一就是狠抓教材建設。通過教材的編寫,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最新的學科進展及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切合學生實際,提高教學效果;而且,可以培養一批師資隊伍,鞏固教學內容。

3.3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教學是人文社會科學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高等醫學院校要組織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醫學生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通過實踐使醫學生認識自我、體驗人生,更深刻地領會人文素質的具體內涵,強化教學效果。在教學中,為了鞏固學生課程所學的醫學倫理學理論知識,學以致用,我們與多家醫療衛生單位建立了固定的聯系。通過調查實踐,不少學生寫出了具有一定質量的調研論文,目前已有20多篇論文在公開刊物上發表。

3.4改革考核形式

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素養,增強其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因此,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考核不應局限于閉卷考核,要變知識考核為能力考核,將閉卷考核與開卷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適當增加開卷考核的比重。將試卷考核與論文寫作、調查報告、案例分析、問題解決等形式結合起來,加強平時成績考核。

近年來,我院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考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如:增大了材料分析的比重、加強了案例分析、論文寫作、口試等考核形式。這不僅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而且更好地反映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總之,醫學院校的人文課程體系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與教學方法、教材建設、師資隊伍、組織管理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就課程改革談課程改革,必須將人文課程體系改革置于整個醫學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中。否則,就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至县| 宜君县| 开封县| 龙岩市| 镇沅| 眉山市| 贵南县| 汉寿县| 达日县| 韩城市| 保定市| 曲靖市| 阿拉尔市| 鄂伦春自治旗| 高尔夫| 临洮县| 延吉市| 宿州市| 洛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永福县| 贵南县| 海丰县| 镇巴县| 江安县| 泗洪县| 乌拉特后旗| 枞阳县| 达拉特旗| 延安市| 安阳县| 孟州市| 闵行区| 手游| 玉林市| 龙海市| 郁南县| 依兰县| 读书| 衢州市|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