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病理學教學模式創新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講述神經系統疾病時,就從神經系統解剖學、組織學、神經生理學到病理學,令學生對人體各器官系統有了整體的概念,從前所學的也不再是各個孤立的學科了,而是被有機地整合起來,有助于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識構架。由于這種模式打破了學科界限,因而也被稱為系統整合課程。這種教學模式能顯著調動學生主觀學習的興趣,但是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而且由于與長久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差別較大,學生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國內一些知名的醫學院已經開始試行這種系統整合型課程,而且越來越成為醫學院校課程改革的主流趨勢。以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為例,他們將系統整合課程安排在八年制教學的臨床醫學階段,包括了臨床外科學總論、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10大塊內容,涉及到了組織胚胎學、解剖、病理、病理生理、醫學影像、內科、外科、神經內科等十幾個教研室。
通過課程改革,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自學能力,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醫學教學也不再是以前滿堂灌的填鴨式教育。而本校也在八年制教學中開展了以神經系統為主線的多學科聯合教學課程,其中整合了神經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神經生物學等學科,以疾病為基礎,授課期間穿插了各個學科的內容。課堂內容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條條框框,而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病例,從解剖學、組織學基礎到疾病的發生機制、臨床表現,內容十分生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授課效果也要遠遠優于傳統的授課方式。
學生變得勇于提問,也會更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并從教員那里得以求證。從教員角度來講,對主講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前需要進行大量、充分的準備工作,收集各種資料,對于授課內容要十分熟悉。教員不僅要起到良好的課堂引導作用,而且還要應對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其中花費的精力要遠遠多于傳統教學。在臨床教學中可以實行系統整合課程,在基礎醫學中同樣也可如此。病理學的教學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先學習理論內容,然后安排一定的課時觀察病理切片。
由于組織學課程與病理學并不安排在一個學期,學生在學習病理學時由于已經記不起正常組織學的特點,所以在觀察病理切片時學習效率較低,疾病的病變特征很難記得住。在系統整合課程中,可以將病理穿插安排到組織學、解剖學甚至生理學的內容之后,以器官系統為中心,詳細介紹其解剖結構、生理特點、組織學特征以及相關疾病的特點。而病理學實習部分中,可以將常規HE切片轉換為數字切片。這樣整個器官從正常到異常,條理和邏輯性強,也有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疾病的發生和轉歸,能加深理解,前后所學的內容不會脫節而不再是一味地死記硬背。
作者:陳穎鄭唯強鄭建明單位: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