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藥類專業社會實踐金課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實施產教融合是我國實現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利用好中藥類專業社會實踐“金課”的建設,能夠確保中藥類人才的培養質量。文章通過對社會實踐的現狀、社會實踐的主體定位及擴增社會實踐源頭的舉措進行探討,旨在構建高等院校中藥學類專業社會實踐“金課”培養體系,改善中藥學類專業創新人才的觀念和管理機制的創新,期望推動我國產教融合的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產教融合;中藥學;社會實踐
中藥學是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如中藥的起源及產地、采收加工與貯藏、常用中藥的性能(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及毒性等)、功效、臨床應用規律等知識的一門學科。2012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明確,中藥學類專業主要指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及中藥制藥等。中藥學類要求培養的高級人才從事方向有栽培、檢驗、鑒定、分析、制劑及臨床指導用藥等中藥的全產業鏈。教育部等七部門2012年聯合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深化產教融合,將產教融合從職業教育進一步延伸到整個教育體系,上升到國家教育改革的整體制度安排上,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只有基于政府制定的政策,結合行業、企業與高校的力量,建立共同培養人才的產教融合體系,通過相互協作、協同育人的方式,培養出具備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心理品質過硬以及技術潛能優秀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滿足當前經濟社會市場的快速發展需求。該體系能夠得到政府提供的人才培養項目政策支持,從渠道及經費層面解決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推動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促進行業科技以及技術水平的提高。其從行業角度彌補了企業實訓的不足,有效保障了社會實踐的培養進程及效率,打破了高校傳統的封閉式教學理念,將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社會經濟有機結合,將專業技能與崗位應用相匹配,在降低企業人力成本的同時,能夠為企業培養更符合企業文化及專業技能需求的應用型人才[1]。2018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就“建設中國金課”進行了主題演講,提出社會實踐包含在五大“金課”中。
1產教融合背景下中藥學類社會實踐的現狀
我校于1959年開設中藥學本科專業,開創了國內中藥高等教育的先河,60年來從未停止探索高質量的教學體系的步伐。目前,我校響應國家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的“雙萬計劃”,以中藥學類專業為基礎構筑了感知見習-實驗-實訓-認知見習-實習-社會實踐的教學體系。新生入校后即利用課余時間參觀學校內的科研教學實驗室;實驗虛擬仿真項目可反復對學生進行專業操作技能培訓,為學生學習提供最大便利;同時在實驗室開展配套的實驗教學;開放實驗室,根據各學科實驗室的特點項目及開放時間;安排學生到野外和市場實習,如炮制學課程結束后安排1周去中藥飲片企業等。畢業的社會實踐,對學生進行禮儀知識、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等相關內容的培訓,穿插畢業論文開題、中期檢查、答辯等論文質量管控環節,使學生完成從學生到準專業技術人才身份的轉換。然而實踐教學體系在執行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如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室的老師因教學和科研任務繁重,加之激勵機制不夠健全,使得研發周期較長,自主研發比例較小,實踐“金課”的內容豐富度較低、覆蓋面較窄,實踐類課程和思政課程融合度有待加強?!叭锣l”社會實踐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相關實踐活動,對大學生有較大的影響,但獲獎項目少,高級別獎項的比例低,原因在于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熱點把握不準,可行性和商業價值有待進一步論證。
2在產教融合中社會實踐各主體的定位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應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帶著問題去實踐,通過實踐思考問題,促進社會實踐育人效果的提升,增強參與社會實踐的意識。在產教融合中,社會實踐就是讓學生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是授之以漁,為學生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打下基礎。如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教育,依托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建立創新創業科室,并由專人負責。設立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團隊,為在校大學生提供資金申請、宣傳創業政策咨詢等服務。除課堂講授外,還可采取走訪企業、實地考察、現場教學等,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校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每年安排教師進修,持續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企業是歷練大學生人才的重要場所,企業可通過舉辦講座、比賽等方式進行企業文化的前期宣講,將企業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學生,為其就業做好心理和專業知識儲備。企業建立完備的校外實踐基地,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實習的積極性,將育人的主線貫穿于實踐的全過程。社會的主體作用表現在經費的支持上。由于高校的經費有限,難以滿足社會實踐的多方要求,從而影響社會實踐的深入開展。社會各界應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給高校以支持,在人、財、物等方面支持高校的實踐需要,促進社會實踐的有效開展。
3產教融合背景下積極擴增社會實踐源頭
如將社會實踐活動與全國開展的中藥資源第四次普查相結合,使學生了解藥用植物的形態特征、生態環境、采收加工等,在野外普查中,讓學生通過實地考察、植物分類鑒定、標本采集和制作等,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專業興趣,掌握新的資源保護體系。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內容包括問題求解、專家系統、語言及圖像識別、機器人和自然語言處理等[2-3]。基于強大的深度學習理論與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已在醫學專家問答、中醫醫學影像切割和分類、中醫四診客觀化等眾多領域取得了突破,在數據挖掘、智能診療、智能學習、診療指南構建等方面促進了中醫藥的發展[4]。人工智能感官包括電子舌、電子鼻、電子眼、電子耳及電子皮膚等[5]。如電子舌能客觀表征中藥的滋味,得到共性味譜圖。電子鼻繼承了從整體控制中藥質量的優勢,能夠對藥材中有復雜嗅味和揮發性成分進行鑒別。借助人工智能在中藥鑒定學、藥劑學、炮制學等多學科中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2020年初始,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注重從國情和一線實際出發,遵循傳染病防控規律,邊探索,邊總結,邊完善,在控制疫情、救治患者等方面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效辦法。中國中醫科學院黃璐琦院士團隊研發的抗疫新藥化濕敗毒顆粒從臨床開始到科學研究,再回到臨床,經過艱苦努力,成為第一個進入臨床實驗的中藥新藥,為中醫藥走向世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中醫藥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我國探索形成了以中醫藥為特色、中西醫結合救治患者的系統方案,成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的一次生動實踐。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是抗擊疫情的重要方案,正為全球抗疫作出貢獻”。作為高校老師,應密切醫藥臨床合作,擴大中藥類專業的社會實踐范圍,將“大醫精誠”“仁德”“仁心”“仁術”等中醫藥精神“潤物無聲”地融入高等教育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
4結語
中藥學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寬厚人文底蘊、積極創新精神、較強實踐能力的研究型和應用型高素質中藥人才,而社會實踐“金課”則是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達到這一目標,只采用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實踐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鍛煉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使學生學到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創新能力,增強其合作學習和工作能力。
作者:張飛 紀寶玉 裴莉昕 克迎迎 胡春月 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呼吸疾病診療與新藥研發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 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