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模范事跡材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瞧這一家子
——記熊滿娥和她的家人們
在雙橋火車道口往立新方向前行100米,過機耕道,沿小溪行進5分鐘,穿過一片稻田,就到了一幢紅磚青瓦房。走進屋內,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室內陳設樸素簡潔,大方得體。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熊滿娥家。
(一)落實計劃生育,模范帶頭
熊滿娥與朱加興結婚的時候,還是在70年代中期。那時候,多生一個小孩,在生產隊就可以多分一份口糧,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部分勞動力填飽肚子的重要途徑,所以在當時,一對夫妻生上四、五個小孩是很平常的事。熊滿娥生育第二孩以后,公社黨委書記鐘獻章動員她去做結扎,雖然60多歲的公公婆婆還想讓她再生一個,但熊滿娥二話沒說,主動到當時的地區醫院落實了女扎手術。她說:黨號召我們實行計劃生育,總要有一些人帶頭執行,我們夫婦就愿意起這模范帶頭作用。在她的帶動下,朱加興一家六兄妹,沒有一人違反計劃生育。到了下一代,熊滿娥教育子女要遵紀守法,自覺實行晚婚晚育。其女兒朱海麗年滿24周歲才結婚,生育第一胎就申領了《獨生子女證》,兒子朱海兵今年25歲,親朋威友都忙著為他物色對象,但熊滿娥說,我家海兵還小,國家提倡晚婚晚育,過幾年再說吧。
(二)宣傳計劃生育,婦唱夫隨
走在大街上,不認識XXX的人誰也看不出他是一個大老板。他生活儉樸,待人和藹,對公司職工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視職工為公司的主人。他一直堅持以人為本,先后投資XXX多萬元,興建一棟職工宿舍樓,配備了太陽能熱水器,保證每天24小時都有熱水供應,解決了職工洗澡難的問題。投入XXX多萬元,最大限度地做好防暑降溫、勞動保障、綠化美化等工作,改善了生產生活環境,調動了全體員工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在職工心目中是一位很有親和力的老總。
在企業管理和經營方面,XXX卻非常認真。質量無小事,誠信是根本。XXX經常深入到一線,檢查產品質量,了解市場動態,凡是涉及到質量和信譽方面的事情,都要親自過問,直到圓滿解決為止。在他的帶動下,公司上下視質量為生命,生產出來的產品在行業內有口皆碑,各公司紛至沓來,產品供不應求。
超前的發展思路,務實的創業作風,誠信的經營意識,,給公司也給xxx個人帶來了一系列榮譽:公司先后順利通過了xxxxx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被xxxx評為“xxxxx”單位,連續xxx年被xxxxx“優秀民營企業”。他個人也多次被xxxx授予勞動模范x稱號,連續xxx屆當選為xxx人大代表。
xxx富了,卻始終沒有忘記回報社會,沒有忘記曾經關心和幫助過他的朋友,沒有忘記養育他的父老鄉親。他帶頭照章納稅,大到企業的增值稅,小到個人所得稅,從不拖欠一分一厘。為減輕社會就業壓力,xxx主動安排xxx人在公司就業,其中,僅下崗職工和復轉軍人就有xxx多人。對于慈善事業,他更是慷慨解囊,先后在自然災害,資助貧困學生和特困家庭等方面,累計捐款xxx多萬元。每次捐款后都是不留姓名,悄悄地離開。
xxx有名了,但卻從不張揚,從不出入高檔賓館和任何娛樂場所。看到他整天忙碌的身影,一些朋友經常勸他:“你已經做得很了不起了,又不缺錢花,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他總是這樣回答:“是的,論資產我現在就是什么也不干,也可以養活子孫幾代人。但是我是依靠國家的好政策致富的,總不能忘記國家,總得為國家和社會做點貢獻吧”
認準目標,不折不撓;誠實守信,廣結廣交。伴著興家創業的艱難困苦,迎著黨的政策的和煦陽光,xxxx終于在xxx這個充滿機遇的城市里,崛起為一名巨人。永不滿足,科學發展;立足xxx,放眼全國。從追求經濟利益到真心回報社會,從把企業做大做強,到為國為民,XXX迎來了他人生的又一個春天,實現了從一個農民到現代企業家的跨越。
20多年始終奮戰在農業第一線,扎根大地、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的情懷和夢想,為了大地豐收,甘愿用汗水熱灑沃土。
一、為了農業豐收辛勤耕耘
**年,**,畢業于**農業學校,被分配到自然條件較艱苦偏僻的日光農技站工作,作為一名基層農技員,看到生產技術落后、糧食產量偏低,自己暗下決心,要把自己所學的農業新知識技術傳授給農民,引導鄉親們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
**是個半山區鄉鎮,人少田多,大多數數屬于山高水冷的冷漿田,深泥田,單產不高,**年在縣局業務部門指導下,在糧專資金帶動下,改造中低產深泥田、推廣壟畦栽培技術,在中低產田改造中,堅持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白天抓示范,晚上搞培訓,在技術操作上,從嚴把好整畦、播種、栽插和施肥關,通過推廣優良品種,使昔日中低產田畝產不足400斤提高到平均畝產600斤,技術推廣項目實施取得較好效益;**年,為了推廣水稻“兩秧”,作為一項新技術,在全鄉推廣我主動請纓,在鄉培訓班上,怕群眾不成功、受損失,我向鄉領導和村干部、群眾鄭重承諾,如果技術不成功,我愿拿出兩個月工資來賠償群眾種子損失,并下到村組搞培訓,觀看“兩秧”音響資料,對技術要點、難點進行咨詢解答,全鄉當年推廣早稻兩秧2000畝,占早稻80%,技術推廣提高了糧食單產,政府認可,群眾滿意,97年被評為鄉優秀共產黨員。
二、發展特色農業增加群眾收入
**育種區,有的農戶為了眼前利益,私自育種現象嚴重,我作為一名農技人員,為了育種產業發展,及時和農民們進行溝通,與縣種子部門一起,簽訂育種收購合同;全面禁止了私自育種現象,及時做好了政府的參謀。育種面積由原來2000畝擴大到4000畝,當年育種大豐收,種子價格也賣得很適中,讓農民們得到了實惠。育種、油菜的栽培配套模式,過去多屬于白菜型油菜品種,單產不高,**年,全面推廣“甘藍型”雙低油菜新品種,提高了產量和油質。油菜生產獲得了省“金花獎”。
該同志,男,現年48歲,于2008年7月武警學院畢業分配到營口支隊開發區大隊熊岳邊防派出所,開始半年擔任治安民警,自2009年起擔任轄區園子村社區民警至今?;厥自谶^去的一年多時間按里,我在所領導的正確帶領下,務實職責、勤干苦練,較好的完成了上級領導安排的任務,為營口開發區的良好社會治安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思想素質
自進入熊岳邊防派出所以來,無論在日常的工作中還是生活上我都注意培養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性情,做到不急不躁,有章有節,平易近人。在思想上,我一直始終堅持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各種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學習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尤其是進入十七大以來,我堅持認真貫徹落實學習十七大精神,深入研究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精髓,努力用先進的思想、科學的觀點想問題、解決問題,努力在實踐工作中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為了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我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向書本,向前輩、領導認真討教學習。
二、愛崗敬業,做甘于奉獻的表率
學生時代起我就向往人民警察的光輝正義,所以大學我報考了警校。進入單位以來,我憑著對人民警察事業的熱愛和執著,不懈地努力,干好工作。努力就意味著要立足崗位,從本職工作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對待群眾時做到“一把椅子讓人,一杯開水敬人,一句好話暖人,一張笑臉迎人,一顆誠心感人,一股正氣激人”,即便這是平凡的小事,但這卻是我對工作的愛,對民警事業的愛!一年多的民警生涯不斷地磨練著我,使得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好工作,就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認真的來做,才能贏得群眾的安心和放心。因此,在工作中我始終將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我心目中群眾不僅僅只是群眾,更是自己的親友。
三、兢兢業業,做情系百姓的表率
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2004年的3月20日,在***保局中層干部競聘會議上,一位中年女性憑著豐富的工作經驗、飽滿的工作熱情、執著的敬業精神,再一次脫穎而出,出任機保局稽征一股股長。她,就是縣第十五屆人大代表,被很多參保職工親切稱為“湯姐”的***同志。
***,女,漢族,中專文化,生于1957年7月,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99年2月調入開江縣機保局,先后擔任機保局統籌股股長、稽征一股股長。
***同志曾在開江縣化工廠工作,此間,無論是廠領導還是普通職工都對其贊譽有加,進入機保局工作以來,幾年如一日,默默工作,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為推進全縣機保工作,實現“三個百分之百”(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參保率、保險費征繳率和離退休職工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三個百分之百)的總體目標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貢獻。
心懷機保工作,用真心謀求發展。
1999年2月,***同志剛剛調入縣機保局,被分配到統籌股工作,適逢機保局正在進行離退休職工養老金社會化發放試點,她還來不及熟悉情況,就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之中,起早摸黑,加班加點地與各單位核對離退休人員名單和養老金標準,與郵政、銀行、信用社聯系發放事宜。為了保證工作進度,常常放棄星期天,犧牲節假日。2002年3月,為了解決經費自籌的鄉鎮衛生院、牧科站、農機站職工的參保問題,已是統籌股股長的她積極爭取縣衛生局、畜牧局、農機局的支持配合,在局領導的帶領下,與股室成員一道逐個鄉鎮去宣傳政策,逐個單位甚至逐人地去動員,一個月內,所聯系的7個鄉鎮、21個經費自籌單位的355名職工(其中離退休職工72名)全部參保,為實現社保自救,進而實現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參保率“百分之百”的目標做出了貢獻。為了征收保險費,再遠的單位也必定親自前往,再大的委屈也能忍受。“一切為了工作,一切只為工作”,這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2003年底,由于財政體制改革,全縣六所差額撥款的醫院拖欠保險費比較嚴重,為扭轉這一局面,2004年起,她花大力氣,下狠功夫,針對重點、難點單位,運用“泡蘑菇”的辦法,給幾所醫院的領導講清了政策,贏得了理解和支持,與他們分別簽訂了按月繳納的協議,為實現保險費征繳率百分之百打好了基礎。同時,為了保證機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局內辦公經費相對吃緊的情況下,多次拿出自己省吃儉用的積蓄墊付辦公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