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間接引文通常以“參見”或“詳見”等引領詞引導,反映出與正文行文的呼應,標注時應注出具體參考引證的起止頁碼或章節。標注項目、順序與格式同直接引文。
2、凡在本刊發表的文章,作者文責自負:本刊有權對所投文章進行刪改,如不同意刪改清在投稿時注明。本刊一律不退稿,請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
3、注釋要求: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或無現代版本的古籍、檔案、內部資料等各種不宜列入參考文獻的引文以腳注形式著錄。
4、本刊在收到稿件后會盡快審閱,投稿之后30天內未收到回復的作者可將稿件自行處理。
5、正文中表示標題級別的序號形式,一般從大到小依次為:“一”“(一)”“1”“(1)”“①”等。可以根據標題的實有級別,跳過某些形式的序號。
6、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腳注于同頁左下方。
7、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文獻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以不少于10條為宜。直接引用須標注具體頁碼,概述性引用可標注頁碼范圍。
8、表、圖要準確、清晰,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表題居中放在表的上面,圖題居中放在圖的下面;表、圖必須隨文排,文中應注明“見表1、圖1”、“如表1、圖1所示”等字樣,再排相應表、圖。
9、論文如屬科研基金資助項目,應在稿件首頁地腳處注明“基金項目:××課題或項目 (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10、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應盡量使用敘詞,無法用敘詞的則應根據文章內容合理提取反映主題的自由詞。
地址: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535室
郵編:100005
主編:張建學
作者:逄増珺
作者:仲凱音
作者:劉心怡
作者:楊云皓
作者:朱致寧
作者:劉禹希
作者:陳金萬
作者:李曉玲
作者:郭志強
作者:王漢林
年份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被引次數 | -- | -- | 0.051 | 0.101 | 0.091 | 0.101 | 0.084 | 0.043 |
影響因子 | -- | 0.005 | 0.023 | 0.031 | 0.016 | 0.007 | -- | -- |
立即指數 | -- | 1740 | 2659 | 3583 | 4609 | 4340 | -- | -- |
發文量 | 1 | 9 | 151 | 558 | 722 | 1067 | 1120 | 718 |
被引半衰期 | 1 | 0.889 | 1 | 1 | 1 | 0.996 | 1 | 1 |
引用半衰期 | -- | 0.3 | 0 | 0 | 0 | 1 | -- | -- |
期刊他引率 | 9.5 | 0 | 0.15 | 0.48 | 0.94 | 0.95 | 1.7 | 2.48 |
平均引文率 | -- | 4.37 | 4.25 | 3.88 | 3.39 | 1.37 | -- | --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535室,郵編:100005。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