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內蒙古文化廳 主辦單位:內蒙古考古博物館學會;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半年刊 審稿周期:預計1個月內 全年訂價:¥220.00
《內蒙古文物考古》由陳永志擔任主編,創刊于1981年,由內蒙古文化廳主管、內蒙古考古博物館學會;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的一本歷史領域專業期刊。主要刊載該領域內的原創性研究論文、綜述和評論等,力求及時、準確、全面的反映該領域的政策、技術、應用市場及動態。
1、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在文章首頁地腳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2、正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五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別。
3、腳注中的外文參考文獻要用外文原文,作者、書名、雜志名字體一致采用Times New Roman,書名、雜志名等用斜體,其余采用正體。
4、來稿須具有創新性、指導性、實用性;能代表技術前沿水平的論文。嚴禁一稿多投遞;如果一個月未獲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稿件。
5、來稿文責自負,對因抄襲或涉密等侵犯他人版權或其他權利的,本刊不承擔連帶責任。
6、題名:簡明確切,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內容,不宜過長,約20字,不得使用化學式、公式,除公知公用者外,不用縮寫符號和代號。
7、圖要有圖序、圖題;表要有表序、表題。文字、表、圖三者表述切忌重復。表格要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力求簡潔,主謂合理。
8、參考文獻應為正式出版物發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獻務必與原文核實,內容、版本、卷期、頁碼、年份應準確無誤,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至3名全部列出。
9、作者署名應為作者真實姓名。題名下應標明作者通訊地址(包括工作單位及所在部門名稱、所在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
10、摘要論著須附中文摘要,重要文章還必須附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
地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展樂路南巷1號
郵編:10011
主編:陳永志
年份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被引次數 | 133 | 147 | 168 | 175 | 219 | 169 | 166 | 182 | 185 | 220 |
影響因子 | 0.04 | 0.07 | 0.07 | 0.15 | 0.07 | 0.14 | 0.12 | 0.14 | 0.08 | 0.18 |
立即指數 | 0 | 0 | 0.03 | 0 | 0 | 0.04 | 0 | 0 | 0 | 0.04 |
發文量 | 36 | 40 | 33 | 40 | 29 | 28 | 35 | 27 | 30 | 27 |
被引半衰期 | 13.5 | 13.58 | 15.1 | 15.81 | 15.92 | 15.83 | 14.83 | 14.3 | 14.62 | 16.2 |
引用半衰期 | 16.56 | 16.38 | 15.75 | 18.17 | 19.17 | 17.13 | 21.83 | 21.33 | 14.67 | 22.17 |
期刊他引率 | 0.87 | 0.93 | 0.92 | 0.89 | 0.89 | 0.96 | 0.86 | 0.95 | 0.94 | 0.96 |
平均引文率 | 4.1 | 4.2 | 0 | 11.1 | 17.9 | 24.5 | 16 | 20.7 | 17.5 | 25.6 |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展樂路南巷1號,郵編:1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