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商業貿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近年來,全市上下高度重視服務業發展,促進消費品市場的繁榮,加上“兩路建設”,帶動了×,×市消費品市場的活躍。特別是今年以來,××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預計上半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11億元左右,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市的零售額將達到7.7億元,縣以下的零售額將達到2.3億元,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將達到7.6億元,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將達到6000多萬元,個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將達到8億元左右。預計到年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22億元左右。
一、我市今年上半年貿易業的幾個特點
1、整體來看呈穩定發展態勢。今年以來,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基本穩定在14%左右,呈穩步上升態勢。
2、農村市場發展速度快于城市。從銷售單位所在地看:城鄉消費品市場全面繁榮,其中鄉村隨著國家支農政策的落實,消費市場繁榮活躍,發展速度明顯快于城市。
3、批零貿易業穩步增長,餐飲業增勢迅猛。1—6月我市消費品市場中批發零售貿易業穩中有升。其中,限額以下餐飲業發展勢頭快于限額以上餐飲。其原因是,由于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各服務行業都講究服務的質量,同時也以優質服務和低廉的價格吸引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限額以下的住宿餐飲業以靈活的經營方式贏得上風。預計上半年限額以下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將達到4600多萬元,增幅大大高于去年同期。
4、個體經濟仍然占消費品市場的主體地位且呈迅速擴大的勢頭。一是范圍廣,二是經營靈活。加上近年來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購買力也不斷提高。預計上半年個體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將達到8億元左右。
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市商貿行業認真貫徹落實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以“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為動力,圍繞實現商貿業率先發展,強化主導產業地位,不斷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各項工作整體推進,取得明顯成效。1-9月份,全市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5.3億元,同比增長18%。全年社消總額有望突破900億元。
一、統籌城鄉市場,商業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
為進一步優化全市商業網點布局,促進區縣商貿業和諧、有序發展,年初,我們以《市商業網點發展規劃》為指導,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區域商業中心建設思路調研,編制《市區縣級區域商圈發展規劃》,共規劃和整理出全市區縣各類商圈85個,細化區縣商圈發展思路,為全市商圈建設指明方向,帶動我市商貿業有序發展。精心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大唐西市、唐人街商業步行街、萬達商業廣場等13個商貿重點項目進展順利,1至9月完成投資17.2億元,占全年計劃的85%;長安盛世商都、西北商貿中心等大型商場相繼開業,新增經營面積近20萬平方米。
積極組織蓮湖區、碑林區等區縣有關人員外出學習考察,加強對區縣商圈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建設的指導和支持,研究解決服務商戶、招商引資方面的措施,推動區縣商貿服務業發展。聯合雁塔區舉辦“小寨商圈發展論壇”,明確區域商業發展定位和規劃思路,致力于把小寨打造成新的區域商業中心。會同蓮湖區政府組織西大街商家外出考察學習,承辦中國商業街發展高峰論壇,多渠道為西大街興市活街建言獻策,我市西大街被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命名為“中國著名商業街”。結合家居建材市場發展,舉辦太白盛世家居廣場-中國最具生命力管理模式探索論壇。我市商貿建設已走出規模擴張的老路,加快優化布局、調整結構、完善功能,以中心商業區、區域商業中心和社區商業網為核心的三級商業服務網絡逐步形成。
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城鄉市場協調發展始終作為商貿工作的重點。今年以來,在繼續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的基礎上,我們重點在規范農家店運營、擴大宣傳面、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上發力。一是制定《市年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方案》,協調試點區縣及試點企業加快實施進度;督促試點企業規范運營,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設,擴大商品統一配送比例,提高網點運營質量;利用各種手段,擴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宣傳力度,吸引社會有實力的企業參與經營;協調相關部門簡化農家店證照辦理手續,縮短辦理時間及減免各項證照辦理費用,加快網點建設進度,努力完成全年新建和改造240個標準化農家店的目標任務。二是抓好雙百市場工程。推薦朱雀農產品交易中心等4家市場為國家級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方欣公司等3家企業為國家級大型農產品流通中心,海星等2家企業為國家級大型農產品配送中心,為我市流通企業爭取商務部直補及貼息資金1045萬元。三是認真開展“三綠工程”,出臺《市關于創建綠色市場總體規劃》,推薦申報綠色市場,欣綠公司已開始綠色市場的認證工作。積極組織我市農產品生產供應企業“走出去”,通過參加陜西省農產品對接洽談會、第三屆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農村商品對接會等活動,多管齊下拓寬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渠道,“賣菜難”、“賣瓜難”等問題逐步得以化解。四是聯合農業、科技等部門,組織開展“開拓農村市場,連鎖萬村千鄉”送科技、服務、商品下鄉活動,方便農民消費,服務農業生產。
二、培育和規范并舉,展會層次明顯提升
百年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中國社會的總體結構,包括經濟技術、政治思想、文化藝術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從農業手工業社會走向工商業社會,引進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社會意識形態、精神價值取向呈現出強烈的現代性特征。從19世紀中期開始,高度專制的全能主義的傳統社會逐漸瓦解,多元現代社會初現胚芽。清王朝覆亡以后,中國社會現代化和現代性進展迅速,盡管廣大農村邊陲地區現代轉型艱難緩慢,發達地區城市的現代化和現代性往往孤立、飄浮、脆弱,卻輻射出了巨大的能量,成為推動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重要力量。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和中國本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以城市為基地,塑造出了豐富的商業文化,在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過程中,城市化與城市大眾文化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9世紀中期以后,廣州、香港、上海等新興城市有了與北京、南京、蘇州、揚州等傳統城市越來越不相同的城市面貌,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和中國本土的民族工商業資本勢力共同構建出了現代城市的公共空間和具有現代性的城市文化。與傳統社會以貴族、官僚、地主、農民、手工業匠人為主體的文化孕育出傳統美術形態不同,城市文化作為以市民為主體的大眾文化、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孕育出現代性的美術形態。正是在現代城市的公共空間和具有現代性的城市文化環境中,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得以發軔和開展。
社會的基本層面是處于底層的草根平民,民間草根文化是社會最基礎的文化堆積。社會風氣的變化往往從社會底層草根平民層面開始,社會文化的轉型首先是社會基礎草根文化的轉型。新的城市生活空間和市民生存方式構建出追逐商業利益、追求金錢消費的城市大眾美術,城市大眾美術背離了傳統社會文人士大夫主導的審美取向,從而使中國美術進入了現代性的境地。大眾美術作為與精英美術異質的美術形態,既有著與精英美術相脫離的俗雅之分,又成為精英美術得以實現的動力和資源。社會大眾美術與學院精英美術的互滲與互動、精英美術與大眾美術邊界的跨越與提升,是20世紀中國美術現代轉型過程中值得注意的現象。
延續與變異:1840年前后廣東的外銷畫
商業貿易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族群交往的重要路徑。商業活動不僅是物的關系,亦是人的關系;商業活動不只是物的流動,亦是人的流動;商業活動既是經濟的活動,亦是文化的活動。15世紀西方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歐洲各國紛紛開始規模浩大的航海活動,前往海外尋求財富,以實現資本主義原始積累,人類歷史進入“地理大發現”的時代,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序幕因之開啟。1513年即明正德八年葡萄牙船隊抵達廣東珠江口外的屯門,4年后獲準在廣州登岸。1535年即明嘉靖十四年,明王朝政權正式允許外國商人進入澳門貿易。1557年即明嘉靖三十六年外國商人獲準在當地建屋居住,澳門逐漸發展成為唯一允許外國人定居并從事商業貿易的中國口岸,大批中外商人前來澳門互市,澳門與廣州構建出珠江三角洲海上商業貿易最重要的通道,幾乎壟斷了16世紀中期以后中國的對外商業貿易。
廣州城市日益繁華,中外商賈云集,稱為“十三行”的中國商人代表朝廷管理海路邦交和貿易事務,具有半官方性質,外國人稱他們為“皇商”。行商有秉命封艙、停市、約束外國人等行政權。外國人一切陳情要求,必須由行商轉呈,不得與其它中國商人交易。對外貿易成為清廷的重要財政,廣州十三行成為“天子南庫”。清人屈大均《廣州竹枝詞》描述:“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隨著中外貿易的發展,西方各國通過行商在廣州設置商館,外國商人在商館居住和辦公,同時也作為駐華貿易與外交的辦事機構。被稱為“十三夷館”的外國商館是十三行對外商業貿易特區的組成部分。1715年即清康熙五十四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首先在廣州設立商館,此后法國、荷蘭、丹麥、瑞典等商館相繼設立。外國商館前面豎立本國國旗,標明國籍,在中國土地上展現出異域的風情,西方文化透過商業貿易的管道滲入中國。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加拿大電子商務協會給出了電子商務的較為嚴格的定義:電子商務是通過數字通信進行商品和服務的買賣以及資金的轉賬,它還包括公司間和公司內利用電子郵件(E-mail),電子數據交換(EDI),文件傳輸、傳真、電視會議、遠程計算機聯網所能實現的全部功能(如:市場營銷、金融結算、銷售以及商務談判)。
聯合國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在有關電子商務的報告中對電子商務(EC)的定義:電子商務是發生在開放網絡上的包含企業之間(businesstobusiness)、企業和消費者之間(businesstoconsumer)的商業交易。
美國政府在其''''全球電子商務綱要''''中,比較籠統地指出電子商務是通過Internet進行的各項商務活動,包括廣告、交易、支付、服務等活動,全球電子商務將涉及世界各國。
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委員會(GHC)電子商務工作委員會報告草案中對電子商務定義如下:電子商務是運用電子通信作為手段的經濟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可以對帶有經濟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宣傳、購買和結算。這種交易的方式不受地理位置、資金多少或零售渠道的所有權影響,公有、私有企業、公司、政府組織、各種社會團體、一般公民、企業家都能自由地參加廣泛的經濟活動,其中包括農業、林業、漁業、工業、私營和政府的服務業。電子商務能使產品在世界范圍內交易并向消費者提供多種多樣的選擇。
IBM公司的電子業務(EB,E-business)概念包括三個部分:企業內部網、企業外部網、電子商務,它所強調的是在網絡計算環境下的商業化應用.不僅僅是硬件和軟件的結合,也不僅僅是我們通常意義下的強調交易的狹義的電子商務、而是把買方、賣方、廠商及其合作伙伴在因特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和企業外部網結合起來的應用。
一、職責調整
(一)劃入原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區招商局)承擔的除協調推進小寨商圈開發建設以外的工作職責。
(二)劃入原區商貿旅游局承擔的商業貿易工作職責。
(三)加強與國內其他區域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完成實際利用內資市考目標任務。
(四)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有效引進和利用國內外資本。
二、主要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