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稅收征管體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在體制轉型的關鍵時刻,加強稅收征管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與加強征管相比,更重要的是加快稅收制度和稅收體制改革。當前,以下諸點應予以關注:理順納稅人與稅收征管人、公務員之間的關系,確立納稅人的主人翁地位;依法照章納稅,廢止自上而下地下達征稅指標的傳統做法;根據擴大內需和深化改革的要求,全面改革稅制已經提上了日程;為適應加入wto后形勢的變化,改革現行內外有別的稅收制度,實行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公平稅負;為全面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由抑制投資的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過渡;規范稅外費征管,減輕納稅人的稅外費負擔,并逐步將游離于財政之外的收入納入政府預算。
稅收是政府主要的財源,又是政府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桿。當前我國正處在體制轉型的關鍵時刻,加強稅收征管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與加強征管相比,更重要的是加快稅收制度和稅收體制改革。當前,以下諸點應予以關注:
1、理順納稅人與稅收征管人、公務員之間的關系,確立納稅人的主人翁地位。
稅收是社會財富再分配的途徑和形式。勞動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納稅人,無論是自然人或者法人,他們所繳納的稅金都來自勞動群眾所創造的社會財富。納稅人與政府之間是權力和義務對等的關系。公民作為納稅人具有照章納稅的義務,同時又享有接受政府及其雇員所提供的服務的權力;政府及其雇員擁有依法納稅、領取俸祿的權力,同時又必須履行對納稅人應盡的義務。這種權力、義務體現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主仆之間的關系。納稅人是社會的主人,政府公務員則是為納稅人服務的公仆。古人把官吏稱之為百姓的“父母官”。其實,納稅人供養了政府及其官吏,而不是相反。政府及其官吏絕沒有超越公仆之外、凌駕于主人之上的特權。明確這種主仆關系,是市場經濟有效運作的必要條件。稅法要實現稅收調節收入再分配的功能,首先必須規范這種主仆關系,并給予法律保障。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主仆關系在人們心目中卻往往被淡忘,甚至被扭曲、顛倒。特別是一些官員并不珍惜手中的權力為納稅人服務,他們肆意侵吞公共財富,橫行鄉里,魚肉百姓。他們所作所為不僅背離了人民政權和執政黨的宗旨,而且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
2、依法照章納稅,廢止自上而下地下達征稅指標的傳統做法。
摘要:2005年3月底,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稅收管理員制度(試行)》的文件。同年7月,國稅總局局長謝旭人在召開的全國稅收征管工作會議上再一次強調了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稅收管理員制度。在新的征管模式下,稅收管理員的大力推行,將為完善我國的稅收征管體制、強化稅源管理有重要作用。本文從稅收征管制度的改革出發,通過對稅收管理員與稅務專管員制度的比較,詳細闡述了新時期推行稅收管理員制度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征管體制稅收管理員稅務專管員稅源管理
稅收管理員是基層稅務機關分片、分業管理稅源的工作人員,其工作職責主要是對各類稅源的日常動態監控和細化分析,提出初步性工作意見或建議,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實施稅收管理員制度是強化稅源管理、夯實管理基礎、落實管理責任、優化納稅服務的重要舉措。
一、我國稅收征管體制的歷史沿革
從建國到現在,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不斷發展,同時為了滿足稅制改革的客觀要求,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也在不斷推進。以現行稅法的頒布為界限可將其變革劃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一)1994年以前稅收征管體制的變革
完善征管體制夯實管理基礎努力完成各項稅收工作任務同志們: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縣國稅征管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貫徹全國、全省稅收征管工作會議精神,統一思想,抓住主題,聯系實際,突出重點,部署全面落實加強稅收征管的各項任務。這是實踐總局關于新時期稅收工作指導思想特別是強化科學管理要求,進一步落實“強基固本抓關鍵,創新務實促發展”工作基調,全面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推進全縣國稅事業加快發展的一次重要會議。下面,我代表縣局黨組作會議報告。
一、對我縣國稅征管工作的回顧。
1994年稅制改革和國地稅機構分設以來,按照上級的要求和統一部署,全縣國稅系統不斷總結自身經驗,虛心借鑒外地經驗,積極進行征管改革,為努力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行稅制要求的稅收征管體制及運行機制進行了不懈的實踐和探索,稅收征管水平明顯提高。
(一)新型征管體制初步建立。根據上級統一部署,按照“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稅收征管模式,立足我縣實際,大力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基本建立了納稅人自行申報制度,初步建立了納稅服務體系,稅款征收的集中度顯著提高。計算機廣泛用于稅收征管,實現了征管過程由手工操作向計算機操作的轉變。推進了稅收管理的專業化,管理效能明顯增強。推進了稽查轉型,稅務稽查“外查偷騙,內促征管”的職能進一步發揮。基本形成了“依托信息化,集中征收,屬地管理,一級稽查”的征管格局。積極推行機構改革,適度、合理收縮征管機構,規范機構,重組征管業務,調整業務流程,完善崗責體系,稅收征管查既相互分離制約,又相互協調配合的征管組織體系初步建立。
(二)依法征管機制基本形成。堅持把依法治稅作為全縣國稅部門的工作之魂、立身之本、執法之基,依法治稅力度不斷加大。認真貫徹落實稅收征管法和行政許可法,建立完善和落實配套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征納行為。以規范稅收執法行為,加強對稅收執法權監督為重點,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完善考核辦法,加強執法檢查和執法監察,嚴格過錯責任追究,2001年以來,全局共有134人(次)受到責任追究,處罰金額達7442元。下大力糾正違反稅收法規的行為,嚴厲查處部分稅干涉稅違法違紀的行為。堅持組織收入的法制原則,實行稅收收入與征管質量雙重考核,依法征稅,應收盡收,無稅禁收,堅決不收“過頭稅”日益成為全系統的共識和統一行動,“寅吃卯糧”的現象得到根本遏制。堅持推進稽查轉型,加強專項檢查,2001年以來,共查補稅款581萬元,查處涉稅案件1291件,立案18件,稅務稽查的威懾力不斷增強。大力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整頓基層執法隊伍,加強對干部的法制教育,認真開展稅收宣傳,征納雙方的稅收法制觀念不斷提高,納稅人依法自行申報納稅,稅務機關依法征稅,政府依法管稅,社會各界依法協稅護稅的稅收法制環境正在形成。
(三)管理基礎工作不斷加強。針對一段時期以來出現的“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狀況,近幾年來,堅持把全面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和質量作為工作主線之一。推進基本管理制度建設,不斷健全完善征管查各部門、各環節的工作制度和規程。狠抓征管基礎資料的清理和規范,征管基礎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及時性、實用性明顯提高。加強稅務登記管理,戶籍管理得到加強。推行納稅人分片分類管理,改進對卷煙、電力、煤炭、加油站、集貿市場、重點行業等重點管理對象的征管辦法,建立重點行業、重點稅源監控制度,納入縣局監控的年納稅10萬元以上的企業3戶,20萬元以上的3戶,30萬元以上的1戶,100萬元以上的3戶,增強了管理效果。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及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改進發票管理,推行剪貼式發票、分離式發票,強化以票控稅,較好地堵塞了增值稅及其他稅收的管理漏洞。加強部門協作配合,建立國、地稅、工商的工作聯系制度,拓展國、地稅局聯合辦稅范圍,與公安、銀行、金庫保持著良好的協作關系,征管的整體合力不斷增強。
摘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關系到高校后勤經濟實體作為獨立的納稅人應該享受和承擔的法定權利與義務,關系到稅務機關對高校后勤經濟實體的稅收管理,關系到稅收如何發揮調節經濟、服務于經濟、服務于社會的作用。文章試從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模式入手,理清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涉及的稅收問題和稅收政策,分析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稅收征管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高校后勤社會化稅收規范化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后勤改革;后勤社會化;稅收管理;規范化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給高校的管理與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由此而引發的稅收問題成為高校和稅務部門乃至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它不僅關系到高校后勤改革的發展,關系到稅收能否規范化管理,也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高校后勤社會化活動主要表現為高校后勤經濟實體從事學生公寓、教師公寓、食堂經營和為高校教學提供后勤服務;利用學生公寓、教師公寓和食堂等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向社會人員提供服務;社會性投資建立的為高校學生提供住宿服務;高校后勤實體為高校師生食堂提供的服務;設置在高校內的實行社會化管理和獨立核算的食堂向師生或向社會提供餐飲服務等。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是將高校后勤服務納入市場經濟體制,運用市場機制,建立由政府引導的、社會承擔為主的,適合高校辦學需要的法人化、市場化的后勤服務體系。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將高校中具有經營性、社會性和服務性的活動納入到市場化發展的軌道,作為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參與市場競爭。從稅收角度來說,這就意味著高校后勤經濟實體作為一個獨立的納稅人,享受和承擔稅法規定的權利與義務。這不僅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增加社會供給,而且還可以為國家貢獻稅收。同時,高校后勤社會化后,可將主要精力用于教學和科研,減輕我國長期以來計劃體制模式下高校辦學形成的沉重負擔。
一、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涉及的稅收問題和現行稅收政策
摘要:本文以稅收征管檔案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稅收征管檔案及其工作進行簡要敘述,比較分析了中外稅收征管檔案的管理模式、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以及信息化建設的情況,最后對我國稅收征管檔案工作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稅收征管檔案;管理模式;法律法規;信息化
近來國家稅收征管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各項稅收政策持續更新,稅收征管檔案的作用日益凸顯。檔案部門應給予稅收征管檔案工作應有的關注,加強對稅收征管檔案的研究,提升稅收征管檔案的效能,為國家的稅收征管工作提供優質服務。此外,中外合作交流不斷深入,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逐漸與國際接軌。對于稅收征管檔案的管理工作,不同國家的稅收體系不同,稅收征管檔案的管理理念、模式也不盡相同。筆者從提高我國稅收征管檔案的管理水平出發,借鑒國外稅收檔案管理工作經驗,以完善我國的稅收征管檔案管理工作。
一、稅收征管檔案及其工作
(一)稅收征管檔案的概念
關于稅收征管檔案的定義,目前我國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筆者對稅收征管檔案的形成領域、形成者、記錄內容等進行比較后,認為稅收征管檔案是稅務部門在稅收征管工作中直接產生的,對于研究國家稅收征管工作發展、稅收政策調整、稅收征管體制改革等具有重要價值的文件、報表、憑證、賬冊、聲像等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