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養豬培訓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經縣政府研究,現就做好全縣年生豬產業發展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目標任務
1、全年生豬出欄78萬頭。
2、新建“五位一體”(“五位一體”生態養豬小區是由政府、龍頭企業、銀行、合作社、養殖戶等五個主體共同參與、共同建設生態養豬小區的一種生豬產業發展模式)養豬小區7個,每個養豬小區內養豬戶達到10戶以上。
3、在2個規模豬場和1個養豬小區開展“三零工程”(零疫情、零殘留、零污染)示范試點。
4、畜禽清潔生產取得明顯進步,糞污無害化處理率、處理后的綜合利用率均達到80%以上,全縣所有年出欄千頭以上規模養豬場必須在年底前污水達標排放。
在一個春光明媚、百花齊放的時節,筆者一行數人驅車60多公里,前往位于五華縣最南端、與紫金縣相鄰,分別被梅州市政府授予“農業龍頭企業”,被廣東省供銷合作聯社認定為“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的華陽供銷社參觀訪問。在供銷社辦公室,年過半百、敦厚結實、精明干練的張金粼主任應我們的要求,首先介紹了該社的基本情況:“我們華陽供銷社現有干部職工15人,有門店34間,其中1間由公司行政人員經營農資、農藥、獸藥、飼料,1卡為日用百貨超市,其余向外出租。全社擁有固定資產700多萬元,負債60多萬元。近年來,我們社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密結合實際,著力構建供銷合作、專業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創新服務方式,既助農增產增收,又提高了供銷社效益。由我社領辦的‘養豬、李果和農資’三個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入社農戶365戶。特別是以我社的良種豬繁殖場為核心的養豬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快,成為目前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項目。”“那么請問,你們供銷社是如何服務‘三農’,幫助農民增產增收的?”“我們主要是在技術、資金、信息三個方面作出了努力。”
科技扶農
張主任引領我們來到位于華陽鎮太坪村冰塘坳的供銷社良種豬繁殖場參觀。按照豬場的管理制度,我們首先穿上經過消毒的長筒靴,然后到消毒室經紫外線燈光消毒、穿上白大褂,再經過消毒池,最后才來到豬舍。在公豬飼養欄,只見一頭頭優質良種公豬體壯膘圓,雄性十足;在小豬斷奶欄,一頭頭剛斷奶的小豬屁股溜圓,惹人喜愛;在母豬分娩欄,十多頭臨盆母豬靜靜地躺著,其中一頭正在分娩,保溫箱里亮著紅外線燈光,工作人員在一旁看護,新生的小豬正津津有味地吸吮著母乳。“你們的豬場目前存欄多少”?我們邊看邊問。“目前有種公豬6頭,母豬200頭,仔豬430多頭,肉豬100多頭,”張主任不加思索地回答。“豬苗和肉豬的銷售如何?”“豬苗主要提供給本鎮養豬專業合作社社員飼養,肉豬主要銷往外地。為提高專業合作社成員的科技知識和管理水平,我們先后邀請深圳市華寶飼料有限公司、湖南農大、大北農集團公司廣東事業部、保定冀中藥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給農戶上技術輔導課4次,聽課的有480人次,組織專業大戶到上級組織的培訓班學習63人次;從農信通等多渠道收集專業技術資料,印發‘養豬生產技術手冊’、‘豬常見病的診斷、預防及治療’、‘果樹栽培技術’等資料650冊。農資供應專業合作社利用農資綜合服務部這一陣地,開設學習園地,先后訂購各種專業書籍、雜志、報刊48種100多冊,供種養戶學習。同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上門為農戶的禽畜、果樹防疫治病105人次,接受技術咨詢526人次,為農戶發展種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扶持。”“你能否舉幾個實例談談?”我們問。“好的,就拿養豬專業合作社為例,至2009年底,共有社員85戶,帶動336戶農戶從事養畜業,共存欄母豬560頭,商品豬5500頭,資產總額1050萬元,全年經營服務收入1480萬元,實現利潤25萬元,助農增收200萬元,戶平增收0.4萬元,年終返利給成員3.2萬元。有一戶叫甘維的社員,2007年以前他家飼養的是土雜豬,抗病力差,長速慢,出售價低,經濟效益差,多年處于微利或虧本狀態。我們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幫助他總結經驗教訓,增強其發展養豬業的信心。同時,幫助其引進三元良種豬苗,配送優質價廉的飼料,鼓勵他參加養豬專業知識培訓,擴大養殖規模,提高管理技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僅2009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就達15萬元,獲利2萬多元。”
資金助農
“農民發展種養業,離不開資金扶持,”張主任說。“你們是如何開展資金助農呢?”“我們充分利用國家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大氣候,認真學習借鑒其他地區開展農村資金互助社的經驗和做法,學人之長,補已之短,發揮信用合作資金試點單位的自身優勢,在積極爭取上級政府資金支持的同時,采取企業自籌,發動專業合作社社員入股等形式,籌集了45萬元資金。對這筆資金的使用嚴格按規章操作,為保證資金安全,對35戶申請資金幫扶的對象進行考察,確定幫助25戶,金額35萬元,使用期限一年,年利率6%。同時,還為資金周轉有困難、誠信度較高的農戶賒銷種苗款、生產資料款、飼料款共23人次、10萬元。”“這筆資金投入對農戶實現增產增收的作用一定不小吧?”“的確起到了一定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扶持對象利用這筆資金新建豬舍500平方米,新增母豬20頭、肉豬500頭,擴種果樹50畝,年增加收入100萬元,戶平增加純收入5000元。社員甘發勝,全家8口人,以前僅靠夫妻倆耕種幾畝水稻,家庭收入少,居住著祖宗留下的幾間磚瓦房,生活比較困難。自從參加養豬專業社后,生活逐漸好轉,特別是他申請借款5萬元獲批準后,購進母豬3頭,從供銷社種苗場購進豬苗50頭,擴大養豬規模,肉豬存欄從原來的120頭增加到170頭,年出欄│三農服務│生豬500頭,2008年僅養豬收入就達55萬元,獲利12萬元。收入多了,他便投資改善居住條件,把舊瓦房拆了,蓋起了鋼筋水泥結構、四房二廳的三層小洋樓。甘發勝逢人便稱贊說:沒有華陽供銷社的幫助,便沒有我們家今天。”
信息幫農
為進一步推動扶貧與計生“三結合”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把計生幫扶工作落到實處,根據中共營山縣委、營山縣人民政府《關于切實抓好××年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市扶貧開發辦公室下達到我辦的此項目標任務,我辦按照與縣委、縣府簽訂的幫扶目標責任書,重點幫扶涼風鄉的新橋村和書房村新增戶戶、聯系戶戶、幫帶戶戶,分別占任務數的、和,優待優惠政策覆蓋了基點村所有的計劃生育戶,要求被幫扶戶年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了以上,基點村無計劃外懷孕和生育。現將開展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班子落實
為認真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給我辦的幫扶任務(包括新增戶戶、聯系戶戶),落實對幫扶基地范圍內所有計生戶“三優”政策措施,我辦年初就把扶貧與計劃生育工作納入了年度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內,成立了計劃生育“三結合”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由王道金任組長,楊光、唐華任副組長,王坤榮,、尹亞全、王遠君、鮮中榮為成員。工作小組的主要職責是:擬訂計劃生育“三結合”工作規范,落實幫扶任務和政策(措施),組織召開計劃生育“三結合”工作專題會議,安排部署總結階段性的工作,解決幫扶戶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督查督辦項目資金落實情況,檢查驗收被考核的范圍和內容。
二、幫扶對象落實
年初,我辦根據涼風鄉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的幫扶對象名單,就聯系的幫扶戶、聯系戶、幫帶戶進行逐戶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分戶規劃、分解到人,幫助他們制訂了當年增產增收項目(食用菌栽培、種養殖業)規劃和長遠脫貧致富規劃(中藥材開發,第二、三產業的選項),并協助鄉上開展計劃生育和其它方面的工作。
三、技術培訓落實
同志們:
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是我省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省領導對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豬技術十分關注,多次聽取省環保局的專題匯報,了解技術試點情況。年初,蘇增添副省長在*日報刊登的《零排放讓養殖業華麗變臉》一文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省環保局在試點基礎上總結經驗,擴大推廣面。這次會議的主題,就是貫徹落實省領導的重要批示精神,總結去年7月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豬技術現場會以來的試點工作情況,部署安排下階段推廣工作,重點是在閩江、九龍江流域污染較重的地區先行推廣。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畜禽養殖污染問題仍較突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近年來,我省畜禽養殖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初步統計,20*年全省共出欄生豬2373萬頭。畜禽養殖業的發展,特別是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業的發展,一方面有力地推動了我省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并逐步成為我省一些地方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要支柱產業,成為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隨著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數量的急劇增加,所帶來的養殖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并已經成為我省一些區域、流域環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十分強烈。
1.畜禽養殖污染是流域綜合整治工作的難點
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協同努力,我省閩江、九龍江等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取得了有效進展,水質持續改善。但是,流域的環境問題仍很突出,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比如,在總體水質改善的同時,個別省控斷面依然超標,水質有所下降;二、三級小流域水質達標率低,污染還很嚴重;部分飲用水源地水質出現超標現象等。原因之一是由于流域河段污染呈現畜禽養殖污染、農村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并存的狀況,尤其是畜禽養殖污染點多面廣,污染比重大。據統計測算,畜禽養殖業排放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均約占全省排放總量的60%以上。原因之二是盡管已開展了多年的整治,但有的地方養殖業污染整治進展與目標要求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如,南平市雖然督促禁建區內的143家規模養殖場全部進行治理,但到20*年底全市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率僅為53.3%,明顯低于全省平均76.2%的治理率,與省政府提出的要求有明顯差距。原因之三是一些養殖場雖已建設治理設施,但處理能力不足、管理不善,污水超標排放甚至偷排漏排。此外,由于畜禽養殖廢水處理還存在一定的技術難度,使得治理后的畜禽養殖廢水不能穩定達標排放。
同志們:
縣委政府決定召開全縣生豬生產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總結全縣上半年的生豬生產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時期的生豬生產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強化責任,搶抓機遇,狠抓落實,有力地推進全縣生豬生產快速發展,全面提升生豬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切實解決山區群眾增收難的問題,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穩定、協調發展。下面,我講兩點意見。
一、上半年生豬生產工作回顧
上半年,各級各部門圍繞縣委政府“穩定存欄,主攻出欄,提升質量和效益”的生豬發展思路,強化責任,精心組織,真抓實干,全縣生豬生產長足發展,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逐步增強,總體上保持了穩步發展的勢頭。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生豬生產成績顯著,質量、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縣實現生豬存欄27.7萬頭,同比增長13.7%;出欄肥豬15.7萬頭,同比增長23.4%;豬肉產量13855噸,同比增長8.12%;實現生豬產值20410萬元,占畜牧業總產值的80%,在畜牧業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生豬在曲靖、昆明等地具有一定影響,吸引不少客商前來我縣購買肥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二是大戶養殖異軍突起,成為生豬發展的主流。大力發展大戶養殖,提升我縣生豬產業檔次,已成為我縣生豬產業發展的主流。全縣生豬大戶4054戶,存欄36049頭,出欄肥豬30761頭,其中,出欄11-50頭的大戶75戶,出欄51-100頭的大戶12戶,出欄101頭以上的大戶3戶;飼養能繁母豬大戶7342戶,飼養總量23844頭。規模養殖大戶的不斷推進,有力地帶動大面養豬業的發展。充分表明我縣養豬業正朝著集約化、標準化、現代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