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用電安全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從電壓降的問題談用電負荷量計算
問題1:某煤氣化項目現場設置的臨時配電房距離該項目卸煤槽裝置區約300m,在施工單位的電纜架設好后,發現現場的大功率電機無法正常運轉。主要原因是低壓輸電距離太遠,線路上的電壓降過大,導致大功率電機運行時因電壓不夠而無法使用。應對措施:用電線路的電壓降△U=I×R,線路上的電壓降由線路上承載的電流大小、電線材質和截面、線路長度等因素決定,同時電線的選擇又由承載電流大小決定,電流大小由用電負荷量決定。所以,如何根據施工現場用電設備的功率,較為準確地計算出現場用電負荷量,就成了現場施工用電組織設計的關鍵所在。確定現場用電負荷量,應依據現場使用的動力設備、電氣工具及照明用電的數量,施工高峰階段現場同時用電的電氣設備的最大數量,以及各種電氣設備工作中的需用系數等因素進行計算,計算公式如下:P=(1.05~1.10)K1∑P1cosφ+K2∑P2+K3∑P3+K4∑∑P∑4其中P———現場總用電負荷量;P1———電動機額定功率;P2———電焊機額定容量;P3———室內照明容量;P4———室外照明容量;cosφ———電動機的平均功率因素(取值范圍為0.65~0.78);K1、K2、K3、K4———需用系數。(K1取值:當電動機3~10臺時,取0.7;11~30臺時,取0.6;30臺以上時,取0.5。K2取值:當電焊機3~10臺時,取0.6;10臺以上時取0.5。K3取值為0.8。K4取值為1.0)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出現場總用電負荷量之后,將為項目施工用電組織設計的編制、現場配電房的設置、變壓器的選用等方面提供切實可靠的參考依據,避免現場配電管理的盲目性,防止出現現場用電線路架設雜亂無章的現象。對于電壓降的問題,在確定現場各個區域的用電負荷后,可以通過分區就近設置變壓器、配電房的措施,縮短輸電距離,從而達到減小線路電壓降的目的。
二、從電纜發熱的問題談電纜型號的選擇
問題2:某軟基礎處理施工現場,抽真空作業區28臺真空泵(7.5kW/臺)同時運轉,在日常安全檢查中發現,該作業區的主供電線路存在發熱的現象(溫度:43℃)。應對措施:電纜發熱通常是由于電纜實際載流量過大,超過其額定值而引起的。情況嚴重時將會使電纜絕緣層融化,導致電纜短路、火災、觸電等事故的發生。因此根據現場用電負荷量選用合適型號的電纜,也是現場施工用電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根據用電負荷量選擇電纜型號,首先應根據公式:I=P/Ucos準,用上文中的用電負荷量求出電流量,然后根據該電流量大小選擇電纜型號。各型號電纜對應容許電流查詢表見表1:當環境溫度超過25℃時,電纜持續容許電流值應取上述容許值的90%。
三、從電機燒毀的問題談斷路器的使用
問題3:某合成氨項目施工現場,因外電網的高壓跌落保險燒毀造成了低壓端缺相,進而導致了現場正在運行的電機被燒毀。應對措施:隨著技術的進步,漏電保護器在施工用電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但是與此同時,斷路器的使用卻漸漸被人們所忽略。在配電線路中出現了各級配電系統全部使用漏電保護器的現象,這時線路漏電情況下的人身安全保護功能是實現了,但現場的線路和部分電氣設備卻失去了應有的保護。在線路出現故障而未漏電時,將會造成電氣設備燒毀,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低壓斷路器,是一種既有手動開關作用,又能自動進行失壓、欠壓、過載、和短路保護的電路控制器。在施工用電的三級配電系統應配置使用,用來做二級分配電線路的控制開關。當斷路器發生嚴重的過載或者短路及欠壓等故障時能自動切斷電路,以達到對電源線路及電動機等電氣設備進行保護的目的,是施工現場配電線路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無論是現場專職電工還是安全管理人員都應對斷路器的使用引起足夠的重視。
1目前高危及重要用戶用電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供電企業缺乏
用電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目前,供電企業雖然意識到對高危及重要用戶的用電進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供電企業是作為企業進行用電安全檢查,也是國家《安全法》、《電力法》的執行單位,并不具備執法職能,故對客戶隱患整改督促力度有限。客戶往往不按照供電企業的《用電檢查結果通知書》要求進行整改,缺乏用電安全管理的有效督促整改手段。此外,在人員和機構設置方面并不到位,無法滿足安全管理需求,供電企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無法達到管理要求。
1.2高危及重要用戶缺乏
對用電行為的管理近年來,電力技術的發展提高了供電可靠性,降低了停電次數,高危及重要用戶在用電過程中產生僥幸心理,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減少了對安全用電的投入。有些用戶沒有配備應急電源,無法有效應對突發停電狀況和其他事故;用電設備經過長期使用出現老化陳舊問題,但高危及重要用戶并沒有積極進行維護和檢修,沒有定期校驗保護工具和安全裝置。此外,在用戶進行用電安全管理前,也沒有制定合理的緊急預案和防護措施,從而在發生安全事故時,無法準確、及時地對事故原因進行判斷,降低了事故處理的效率和質量,容易導致危害擴大,造成更多損失。
1.3政府管理缺失
1臨時用電方案設計過程需注意的問題
1.1臨時配電系統模式與設置
(1)工地現場臨時用電在進行供電設置時,需要注意讓整個供電系統滿足規范的要求。國際上以及全國大數施工單位普遍采用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規定的系統形式。按國際電工委員會的規定,低壓配電系統劃分為3種基本形式系統,即TT方式、TN方式、IT方式。TN方式可以細分為TN-S、TN-C-S和TN-C這3種方式。《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中有明確規定,在施工現場專用的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線路必須采用接零保護系統,即TN系統。目前,施工現場普遍采用專用變壓器及三相五線制,即TN-S方式。嚴禁將TN-S(或TN-C-S)系統與TT系統混接。
(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目前多數選擇樹干式和放射式供電,因為這樣的供電方式有利于更好的管理,調理清晰,局部可以采用鏈式供電。施工供電系統須采用三級配電模式,即總配電箱(或配電柜)—分配電箱—開關箱—用電設備。總配電箱距離電源的位置不宜太遠,盡量靠近,分配電箱設置在負荷或用電設備集中,且操作方便周圍無堆積物處。分配電箱的位置為距離開關箱30m處為最佳,較大型的固定用電設備距離開關箱位置需盡量控制在3m以內。施工現場開關箱設置模式應按“一機一箱一閘一漏”設置,即一臺機械設備由一個獨立的開關箱控制,它們之間是一對一的關系,而在獨立的開關箱內需要設置一個漏電保護器和一個刀閘。在施工現場線路布置上應注意盡可能采用電纜沿電纜溝敷設、直埋或加保護管的敷設方式,施工現場應注意盡量避免采用架空線路。由于市政工程多數都是施工范圍廣,工程線路上,故每個項目都愿意架設操作簡便、省事的架空線路,然而架空線路從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來看大多都并不規范,極容易導致觸電事故,因此,如果采用架空線路,那么編制規范標準的專項施工方案必不可少。
(3)施工現場在供電時要依據“三級配電、三級保護”的原則進行設置,即每一級配電箱都要有一個相應的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的選擇關鍵在于漏電開關的選擇性,包括上下級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和上下級漏電動作時間。選擇時需遵循以下原則:最末端線路上的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I值為30mA;上級的漏電動作電流I上值必須是下級漏電動作電流I下的2倍還多,即IΔ1≥2IΔ2;漏電保護器中直接接觸保護用的分斷時間為≤0.2s,間接接觸保護用的分斷時間為≤0.1s。一般末端保護用直接接觸漏電保護器,其額定動作時間要不大于0.2s。由于過多的級數會對選擇性保護不利,所以在分級保護采用漏電保護器時最多不超過2級為宜。
1.2臨時用電負荷計算
1橋梁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橋梁結構建設中質量保證體系是不可或缺內容。質量保證體系是橋梁建設需要遵循的標準、指南以及規范。目前我國的橋梁設計規范主要將重點放在平面桿系上,也就是針對常規橋梁的結構。但是,對于仿真內容的規定以及大跨橋梁的空間結構的結算很少。橋梁的整體結構很重要,但是也要考慮一些細節問題。比如:結構材料、構造、結構維護以及一些人為的因素。細節雖然比較麻煩沒,但是對于整個橋梁建設至關重要。因此對細節要格外重視,比如對洪水的水位的重視,這樣就不會出現樁基的偏低的情況,橋梁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2解決上述問題的措施
2.1對結構的耐久性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橋梁的結構壽命問題是橋梁的“靈魂”和“生命”,經濟和合理的使用年限是最關鍵的。在橋梁的建設過程中,每個部分的耐久性極限都要考慮到,要經常進行維修。加固,必要時進行更換,這樣才能有力的確保壽命期限。
2.2健全規范。對于橋梁建設方面的規章、標準以及指南要健全,這樣才能減少一些人為的錯誤產生,才能讓橋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因此,工程管理部門要對文件的組織和編寫引起一定的重視并編制合理、科學的標準。對一些標準和規范要及時的進行修改和補充。
3用電管理方面
1、加強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電氣安全管理的內在含義
1.1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中安全事故頻發原因分析從多年實踐工作經驗和相關統計文獻資料表明,電氣施工發生安全隱患,一方面由于電氣施工臨時系統設計不合理、繼電保護器保護不匹配、接地接線不規范等系統設備自身因素引起。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電氣施工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夠,綜合操控技能水平偏低等因素引起。
1.2加強水利水電工程電氣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全過程中,承包企業應該結合工程特性,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從施工臨時用電安全、施工現場安全用電管理、危險源識別與防護等方面,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的基礎上,認真落實各項安全防護措施,對施工全過程的安全管理采取動態監督,嚴格執行和監督檢查各項安全管理條例和措施體系,并制定相應的事故應急預案,確保水利水電工程安全可靠、節能經濟的建設發展。
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電氣常見的不安全因素
2.1施工現場環境因素由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周期較長、工程技術復雜,通常位于較為偏僻的山區,加上受到工程區地質環境、流域水文氣象、工程移動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會對工程施工用電安全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如:在施工過程中,風吹、日曬、沙塵、洪水、人為破壞等,均可能引起施工用電系統或電氣設備發生失靈、大面積停電、漏電、短路等事故,造成嚴重的施工臨時用電安全事故發生。
2.2施工電氣安全管理不完善因素由于受“重施工、輕管理”,“重質量進度、輕安全成本”等固有施工管理意識的影響,一些水利水電工程承包企業項目負責人通常對于施工質量和進度較重視,忽略施工安全用電管理,相應存在施工臨時用電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設立專門用電安全管理崗位、施工用電安全技術人員素質水平偏低等問題,相應施工臨時用電安全防護水平偏低。另外,在施工過程中,安全用電管理制度沒按照規范要求認真落實,執行力和監督檢查力度不夠,電氣施工中存在較多的技術和管理隱患。不重視安全用電的檢測和檢修維護記錄,加上項目部安全用電管理經費的不到位,是的一些分項分部工程的臨時用電系統安全防護體系不到位,給工程電氣施工埋下較大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