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安全護理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骨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安全隱患
1.1患者方面:有些患者不遵醫囑,私自外出;對疾病認識不足,該絕對臥床的下床大、小便,活動;依從性差,過早過強活動骨折的肢體造成再次損傷,或者不敢活動肢體造成關節僵硬。
1.2醫院設施方面:骨科患者肢體活動不方便,需要借助輔助工具,如病床床腳剎失靈,床邊無護欄,走廊無扶手,地面濕滑,沒有警示標志;中心供氧、吸引裝置壓力不夠;停電時應急設施準備不足,這些都是潛在的安全隱患。
2安全隱患的防范措施
2.1骨科的護理:骨干護士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經驗,碰到的疑難問題,在平時、早會、交接班、護理查房的時候討論、總結、學習,并把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制作成PPT供以后不斷學習,修改??剖颐吭陆M織1次??瓶己恕⒆o理查房、疑難病例討論;醫院聘請專家來院作專科護理講座,并與繼續教育學分掛鉤;選送骨干護士外出短訓,進修。
2.2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關于醫學方面的法律知識,強化法律意識。主動介紹疾病的治療、護理;有些下肢骨折的患者,日常生活護理都在床上進行,可在病床間加床簾,增加隱私,并養成進病房先敲門的習慣。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56例和對照組56例。試驗組患者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24~49歲,平均33歲;手術類型:行普外科手術者19例,行骨外科手術者16例,行婦產科手術者11例,行其他科手術者1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齡23~48歲,平均32歲;手術類型:行普外科手術者18例,行骨外科手術者18例,行婦產科手術者11例,行其他科手術者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措施患者均于術前完善常規檢查,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根據分組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而試驗組患者將安全管理應用于常規護理中,具體措施如下:(1)改善工作環境:合理分配工作,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緩解其高度緊張的情緒。降低各種設備應用中的危害,如減少X線輻射對人體的損害,出現被器械誤傷的情況應及時處理,如迅速擠出足夠多的血液后用流水沖洗,再應用碘伏消毒傷口,必要時注射相應疫苗,以降低感染率。(2)通過多種形式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培養其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以減少護理工作中出現差錯的概率。(3)認真制定并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對于年輕的新進護士加強培訓,同時由高年資護師領導、監督,保證手術室護理工作可以安全開展。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術中護理差錯率、護理糾紛發生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同時進行護理質量評分觀察應用安全管理后的護理效果。
1.4滿意度評定本研究滿意度調查問卷選用本院護理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由相關責任護士發放,并向患者說明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在問卷填寫完畢后按時收回交予護理部相關負責人員進行統計。調查問卷共22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4項,賦予1~4分,總分≥80分為非常滿意,70~79分為滿意,55~69分為基本滿意,<55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之和。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8月初~2014年8月底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600例產婦,最小年齡不低于16歲,最大年齡不超過45歲,平均年齡是(30±2)歲。其中有2590例屬于已婚,有10例屬于未婚。另外有650例屬于經產婦,有1950例屬于初產婦。
1.2方法回顧分析2013年8月初至2014年8月底在我院接受治療的2600例產婦病歷,從而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為了消除這些不安全因素,必須做出恰當合理的防范措施。
2結果
產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分為四種,分別是產婦及家屬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護理人員因素。產婦及家屬因素總共有30例,占的比率是1.15%。環境因素總共有18例,占的比率是0.69%。管理因素總共有12例,占的比率是0.46%。護理人員因素總共有28例,占的比率是1.08%。
3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的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212例手術患者作為試驗組,其中男114例,女98例,年齡42歲~61歲,平均年齡(51.64±4.68)歲;同期收治的212例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16例,女96例,年齡43歲~60歲,平均年齡(50.06±4.63)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未實施安全防范措施,試驗組患者實施安全防范措施,具體如下。
1.2.1完善護理制度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可及時防范護理事故發生,增強護理的安全性。因此,在手術室護理中必須針對容易出現問題的護理環節,不斷修訂標本管理、物品清點、交接班、手術室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同時,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全面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且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切實提高護理質量,從根本上保障手術室護理工作安全。
1.2.2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在護理中結合手術室實際情況,優化配置人力資源,合理安排護理任務,全方位消除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加強崗前以及在崗培訓,切實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與綜合素質。另外,加強安全護理培訓,使護理人員形成強烈的風險意識,增強護理文書書寫的規范性,以降低護理差錯率。
1.2.3其他安全防范措施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手術環境,認真核對患者身份,嚴格做好交接班工作,規范使用各種電器設備,防止出現燒傷等護理風險。在術前向患者介紹手術方式、術后注意事項,以增強患者對檢查與手術的配合程度。手術中加強患者體位護理,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嚴格遵循護理規范,避免出現異物遺留及意外損傷,正確處理手術標本,嚴禁發生用藥、輸血錯誤,從而降低投訴率、風險率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6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年齡21~42歲,平均年齡(28.0±3.2)歲,初產婦192例,經產婦68例,順產176例,剖宮產84例,其中,伴有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患者2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9例,妊娠合并心臟病的患者8例。
1.2方法回顧性分析收治的26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探討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針對相應的因素制定適當的防范措施。
2結果
本研究260例產婦中,共發生不安全事件21例,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為8.08%,導致不安全事件發生的最主要的因素為護理人員因素,在本研究中共有9例,所占比例為42.86%,其中,護士缺乏責任心2例,護理人員業務不熟練、能力不足6例,病例書寫不規范1例;其次為管理因素,本研究中共有6例,所占比例為28.57%,其中,制度不完善3例,醫院監管不力、制度執行難2例,護理人員不足1例;再次為產婦家屬因素,本研究中共有4例,所占比例為19.05%,其中,產婦心理障礙因素1例,產婦及家屬不配合3例;最后為其他因素,共計2例。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