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塑造新風貌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進新農村建設塑造新風貌工作向新水平發展,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決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綱要》和《關于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的要求,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深入開展特色文化新村建設,重視農村文物和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傳承優秀歷史民間文化,充分尊重農民意愿,重點打造各具特色,彰顯寧都風采的特色文化新村;縱深推進文明和諧村落社區建設,建設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風尚深厚的新村鎮,充分發揮“五老”作用,建立和完善“一會五站”(“一會”:村民理事會;“五站”:社會互助求助站衛生環境監督站民間糾紛調解站文體活動聯絡站公益事業服務站)為服務平臺的農村村落社區。力爭將我鎮的農村新風貌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工作任務
(一)深入開展特色文化新村建設。
1加強領導組織健全。各村要成立“塑造新風貌”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等機構,確保本地特色文化活動有策劃有組織有實施。要求各村各單位要做好活動培訓輔導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一支能彰顯當地文化特色的業余民間文藝隊伍,做到管理有制度活動有記錄。
2動員各方參與廣泛。各村要充分挖掘能人,積極
動員村民參與特色文化活動。參與率要求達到80%以上,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廣泛群眾基礎在全鎮或當地有一定影響的文化活動。
3活動經常特色鮮明。各村的文化活動要常年堅持進行,并具有一定的質量和示范性。要求各村組織此類活動每月不少于1次,普及特色文化活動年度培訓不少于2期,全年有組織的特色文化演出活動不少于2次。要充分使本地特色文化得到挖掘保護整理和彰顯,真正使特色文化能夠被村民接受,對村民的教育和熏陶效果明顯,在群眾中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4活動有力設施齊備。各村要調動組織各方力量資金人力加入到特色文化活動的場地和設施建設。要求各村有可供村民活動的特色文化活動室。
特色文化活動室標準如下:
(1)室內活動有“兩室”(圖書室活動室)。有一個面積不少于30平米,每年有報紙科普期刊10種和藏書1000冊以上,能基本滿足村民求知需要的圖書閱覽室和一個面積不少于50平米室內配有電視棋牌乒乓球桌等文化活動設施的文體活動室。
(2)室外活動有“兩場”(戲場球場)。有一個面積不少于300平米的室外活動場地,配有籃球場和小戲臺,可供開展體育小型文藝演出等活動。
(3)文化宣傳有“兩欄”(宣傳欄閱報欄)。各有10平米以上,宣傳內容適時要更換。
(4)開展“兩項活動”(集體文化活動教育培訓活動)。全年利用民族傳統節日開展節慶紀念日民間民俗特色文化和教育培訓活動等2次以上。
(5)培養“兩支隊伍”(特色文化管理人員業余團隊)。有一支具備良好素質有一定技能和組織能力的村級特色文化管理骨干隊伍;有一支業余民間特色文化演出或電影放映隊伍。
5活動保障經費落實。通過政府扶持社會贊助村民自助等多元投入機制對各村的特色文化活動經費給予保障。要求各村每年要有一定的費用用于特色文化新村的文化建設,包括必要的設施建設投入和開展經常性活動的經費開支。
(二)縱深推進文明和諧村落社區建設。
1成立村民理事會。村民理事會由老黨員老干部老復員軍人老教師老農民組成。建立健全村民理事會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在新農村中的組織協調主導作用。
2建立社會互助救助站。建立健全社區互助救助體系,并形成完整的由村落社區志愿者組成的互助救助集合體,建立村落社區志愿者與特困戶結對幫扶的工作運行機制,為村落社區村民和困難群眾提供了便利服務和保障。
3建立衛生環境管理站。建立健全社區衛生環境管理體系和衛生制度,村民理事會廣泛開展了以提高農民質量為重點的整治衛生環境活動,村落社區臟亂差問題得到有效整治。
4建立民間糾紛調解站。成立以“五老”組成的村落
社區民間糾紛調解機構,有效地促進農村基層社會穩定,常見的民間糾紛得到化解,宗族勢力苗頭得到遏制,重大治安隱患得到排查。
5建立文體活動聯絡站。充分利用村落社區資源,建立文化娛樂活動中心農民夜校閱覽室文化宣傳長廊文化戲臺等,節假日農閑時有經常的文體活動,村民的文化生活活躍。
6建立公益事業服務站。建立健全村民理事會公益事業議事辦事機構協調服務作用發揮較好,村民參與興辦公益事業積極性高,村落社區全年興辦公益事業不少于3件,公益事業有顯著發展。
(三)創新開展塑造新風貌工作。
1每個新農村建設點開展創評“五星”(遵紀守法星勤勞致富星尊老愛幼星勤儉節約星移風易俗星)活動。要求每個點評選“五星”農戶5戶以上,創評活動取得一定成效。
2開展好“文明信用村(組)”“文明信用示范戶”創評活動。要求每個建設點一般“道德優秀戶”的數量在農戶總數的20%以內,“文明信用農戶”數量在農戶總數的10%以內,村風民俗較好及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要達到25%。
3開展“五有”新型農民培育工作。每個建設點要培育一定數量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有現代通信工具有尊老愛幼之心”的新型農民。
三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推進農村新風貌建設,關鍵在領導。要把塑造新風貌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責任機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2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氛圍。要綜合運用各種載體采取多種形式,特別是要利用寧都道情采茶戲等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要營造濃厚的社會宣傳氛圍。充分利用小廣播小課堂小書屋小影院小商店小黑板宣傳廣告牌學習宣傳欄和文藝演出隊宣傳隊宣講團等行之有效的宣傳手段和形式,采取制作發放宣傳畫開展文藝節目巡演舉辦攝影作品大賽和巡展活動等,深入有效地宣傳新風貌建設的內涵和成效,使塑造新風貌建設新農村活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形成促進新風貌建設的濃厚工作氛圍和社會氛圍。
3講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實效,做好結合文章。在新農村建設的規劃中要有機地嵌入有關新風貌建設的內容;建設新村鎮,注意保護客家特色和歷史文脈;培育新農民,不忘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移風易俗和倡導文明風尚;發展新產業組建新經濟組織,融入農村文明誠信建設弘揚科學精神的要求,使新風貌建設與新農村其它各項建設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注重突出本地特色,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要積極培育和宣傳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和推動激勵作用。堅持以點帶面,實現工作的整體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