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深化經濟體制暨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和省政府《關于2*年深化全省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府發[2*]13號)文件精神,全面推進我市經濟體制改革,現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關于深化全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省、市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積極穩妥地推進相關改革,力爭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為打造實力**、活力**、魅力**、和諧**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二)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體制機制問題;堅持發展和改革并重,以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依靠發展推進改革的深入;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堅持平穩推進,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確保各項改革取得實效。
二、突出抓好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一)強力推進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繼續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1]8號)文件精神。堅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轉換經營機制為重點,以優化資源配置為目的,運用資產重組、聯合、并購、破產等方式推進企業改革,力爭在今明兩年全市基本完成國有、集體企業改革任務。當前,市本級要重點完成江麻公司整體產權轉讓的掃尾工作,推進三九*工改制重組,啟動長青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破產,做好**汽運公司改制的準備工作;抓緊推進糧食、供銷、商業、物資、外貿等流通領域和部門所屬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并盡快做好掃尾工作。(牽頭單位:市國資委,各行業主管部門)
(二)積極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造
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4]3號),大力支持企業股份制改造,抓住當前國家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建立和完善擬上市企業資源發掘和培育機制,研究制定全市促進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政策措施,按照改造儲備一批、重點培育一批、優選申報一批、發行上市一批的工作要求,積極推進企業股改,努力幫助企業創造條件上市融資。各縣(市、區)要積極扶持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前景廣闊的優勢企業做大做強,重點培育2-3個優強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創造條件在境內外上市。當前,要積極跟進江西特種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掛牌工作;重點扶持南特機械有限公司、青龍高科技股份公司,力爭明年進入上市輔導期;推進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江西華伍起重電器(集團)有限公司、江西省高安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江西維爾寶食品生物有限公司、江西獼猴桃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進行規范的股份制改造,儲備一批上市企業資源。(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三)努力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印發<**市市本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府發[2*]27號)精神,切實規范和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一是規范國有資產交易。認真落實市政府辦《關于規范**市產權交易市場的通知》(*府辦字[*6]101號)精神,所有的國有、集體產權轉讓,必須統一到江西省產權交易所**辦事處公開掛牌交易。(牽頭單位:市發改委)二是摸清國有資產家底。認真做好國有資產的產權界定、資產評估、清產核資、產權登記等工作,掌握國有資產及經營狀況,建好國有資產臺賬。(牽頭單位:市國資委)三是嚴格企業經營者考核。建立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制訂科學的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加強對出資監管單位重大事項的管理,指導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調控工資分配的總體水平,實行企業經營者的收入和任用與經營業績掛鉤、企業工資總額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業績掛鉤。(牽頭單位:市國資委)
三、突出抓好市直事業單位綜合改革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辦、市政府辦《關于印發<**市市直事業單位改革實施意見>及配套文件的通知》(*辦發[*5]21號)精神,積極推進市直事業單位綜合改革。在鞏固市直事業單位資源整合、機構調整、編制精減等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把握關鍵、突出重點,扎實有效抓好有關后續改革工作。一是全面開展市直事業單位“三定”方案的制定。根據單位功能和特點,對市直事業單位進行分類確認,合理確定市直事業單位的職責、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經費形式等。力爭在10月底前完成“三定”方案的批復。二是穩步推進市直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進一步理順企事關系,將市直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全部轉為企業,逐步實施產權制度改革,置換人員身份。今年力爭完成50%轉企單位的改制工作,轉企改制中要注意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并按規定做好職工身份置換,解決職工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問題。三是改革經費供給方式,規范經費供給范圍。堅持財政經費“養事不養人”、“養老不養小”的原則,財政經費根據專項任務需要實行專項補助,財政經費供給數量根據作業量和工作業績確定,逐步建立政府購買公共產品和服務機制,以及事業單位市場化的管理、運行和經營機制。四是深化人事、分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明確崗位責任,推行全員“競聘上崗”,實行工效掛鉤的分配辦法,使分配向績效和關鍵崗位傾斜。市直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必須按照市政府《關于印發<**市市直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暫行辦法>的通知》(*府發[2*]29號)要求,全部參加養老保險。(牽頭單位:市直事業單位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突出抓好公用行業改革
堅持全面規劃、統一管理、特許經營、有序競爭的方針,加大改革力度,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政企、政事和建管、管養分開;加快開放步伐,引入競爭機制,增強服務功能,改善服務質量,提高運營效率,實現城市市政公用行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開放公用行業市場
一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資主體。在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前提下,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采取獨資、合資、合作、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金和國(境)外資本投入市政公用行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推行特許經營制度。對城市供水、供氣、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行業實行特許經營制度,通過公開招標選擇特許經營項目的投資者和經營者,由市政公用行業行政主管部門代表政府與投資者和經營者簽訂特許經營協議,明確特許經營期限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三是放開作業市場。逐步放開市政設施維護、城市綠化養護、道路垃圾清掃清運等作業市場,由市政公用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以量定產、以質論價的原則,核定作業量,確定作業成本,通過公開招標選定作業企業或作業人,依法簽訂作業合同。(牽頭單位:市城管局)
(二)深化公用企事業單位改革
一是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單位市場化改造。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管理權與經營權、作業權的逐步分離,使其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可給予轉企單位2-3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政府按原有的經營或作業關系,采取直接委托的方式授予轉企單位特許經營權或作業權;過渡期結束后,轉企單位必須參加公開招標、通過公平競爭獲取特許經營權或作業權。二是優化市政公用企業資本結構。采取整體改制、引資改制等多種形式,引入社會資本,優化市政公用企業的資本結構。當前,要加快推進市煤氣公司改制步伐。三是深化市政公用企業內部改革。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快企業內部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減員增效,增收節支,努力增強企業活力和發展后勁。(牽頭單位:市城管局)
(三)健全對公用行業的監管機制
一是轉變政府管理市政公用行業的方式。政府對市政公用行業的管理,要從直接經營管理向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管理經營秩序、營造市場運作機制轉變。改變建設項目管理方式,對以國有資本投資為主的市政公用建設項目,積極推廣代建制度。二是加大市場監管力度。進一步規范行業管理,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市政、園林綠化等企業的資質管理,規范供水、供氣、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行業的特許經營權管理。國有資產、國有股權和經營權、專營權、作業權、冠名權等權益的出讓、轉讓,必須依照有關規定進行。規范融資行為,鼓勵采取多種形式引進資金,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但不得承諾固定回報;市政公用行業利用外資或對外轉讓經營權和收費權的,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并報經政府批準。三是規范定價行為。市政公用行業的產品價格或服務費用由政府審定、監管。供水、供氣、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行業的產品、服務價格,按照“社會平均成本+稅金+合理利潤”的原則確定,并充分考慮市民的承受能力;市政設施維護、綠化養護、道路清掃、公廁保潔等作業費用,按定額核算確定成本。市政公用企業為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而形成的虧損,由政府予以補償。四是健全公共產品有效供給的保障機制。完善供水、供氣、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行業產品和服務質量評價考核體系,獲得特許經營權、專營權、作業權的企業必須在政府資源配置總體規劃的指導下,認真履行經營合同,通過合法經營取得合理的投資回報。加強對市政公用企業市場行為、產品和服務質量、企業履行合同情況的依法監督,對市場行為不規范、產品和服務質量不達標或違反經營合同的企業進行處罰,直至終止其經營行為。在經營權或作業權發生變更或終止時,必須做好資產處置和人員安置工作,保證公共產品供給和服務的連續性。(牽頭單位:市城管局)
五、建立健全改革的統籌協調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各縣(市、區)要建立健全機構,成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各項改革都要建立目標責任制,制定改革方案,確立工作目標,明確進度要求,落實責任人員,確保改革取得實效。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對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總體指導和統籌協調,采取多種形式和有效措施,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各牽頭部門要加強指導,及時協調,搞好督查,促進各項改革順利開展。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共同完成改革任務。
(二)加強監督檢查。建立改革工作協調機制,各項改革牽頭單位必須落實專人,制定改革方案,落實改革任務,督查改革進度,考評改革成效,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改革信息,反饋改革中的困難、成果或建議。建立改革工作報告制度,各項改革牽頭單位年中、年末必須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面報告該項改革的進展情況。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改革的跟蹤督促,及時把握改革進程,協調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分析改革效果,提出對策建議,確保各項改革順利進行。
(三)加強績效評估。按照年初定目標、年中抓調度、年末嚴考核的要求,做好一年一度改革績效的總結評估。年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組織人員,對照各項改革的目標任務、進度要求和責任分工,督查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總結取得的成效、提出評估意見,確保各項改革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