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省級老同志赴江西考察學習心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探尋先烈足跡重溫革命歷史
10月15日至22日,由省委組織部、省老干局組織,省委原書記、省政協原主席帶隊,我省部分省級老同志赴革命老區江西考察學習。
江西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八一”軍旗在這里升起,革命的星星之火從這里開始燎原,中國的第一個紅色政權在這里誕生,中國革命從這里開始走向勝利。懷著活到老、學到老和對革命先烈無限崇敬的心情,省級老同志們在江西參觀了“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瑞金葉坪和沙洲壩革命舊址,同時在井岡山拜謁了革命烈士陵園,舉行了一場別具一格的井岡山革命斗爭史專題報告會。他們重溫革命歷史,探尋先烈足跡,學習先烈精神,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理想信念。
在南昌起義紀念館,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圖片,把老同志帶到了80年前那風起云涌的戰爭年代。在給紅軍戰士發表講話的一組塑像前有著這樣一段文字:“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于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革命也會有一個‘1917年’的。”在這組塑像前,省軍區原政委雷星平沉思良久。他說,歷史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中國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人民軍隊之所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戰無不勝的人民軍隊,關鍵是有黨的英明領導。黨的領導是不朽的軍魂。
老同志們來到黃洋界,黃洋界的炮聲似乎還在回蕩,這些年已七八十歲的老同志情不自禁地朗誦起了詩詞《西江月·井岡山》,唱起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張勃興還賦詩一首:“源頭無水泉難涌,葉茂根深綠更濃。只緣此山創新路,方有今日百花榮。”抒發自己的感受和情懷。張勃興說,井岡山的斗爭為我們解決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黨的十七大又以馬克思主義新的理論成果為指導,為我們回答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的問題,只要堅定不移跟黨走,我們就一定能夠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省紀委原書記李煥政在談自己的感受時說,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只有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又為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要我們聽黨話、跟黨走,我們一定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來到江西考察,圓了我幾十年的夢想。”在這里省政協原副主席魏明中與已經90多歲的劉家祁和王汝申兩位老紅軍喜相逢,幾十年的思念,讓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魏明中說,紅軍精神和偉大長征精神,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我們仍然需要發揚這種精神。
瑞金是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的誕生地。省級老同志們在瑞金參觀,他們為蘇維埃工作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瑞金人民當年的革命熱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所感動。省政協原主席周雅光說,中國革命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及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群眾是天,人民群眾是地,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這個根本。今天,我們要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首先必須加強和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十七大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們相信,中國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江西之旅,是一次紅色之旅,學習之旅。老同志說,這將激勵他們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