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蘋果簡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點擊菜單中的“設置”圖標。
2、“設置”中點擊“輔助功能”選項。將Assistive Touch功能設置為打開狀態。
3、接下來屏幕右下角就會出現一個小圓點,在需要截圖的界面,點擊該圓點后,選擇“屏幕截圖”即可 截圖。
(來源:文章屋網 )
1、在安全設置里面,把簡單密碼勾銷,就能設置復雜的密碼了。首先打開設置選擇指紋與密碼,點擊進入。進入之后需要輸入原密碼輸入之后才能進入界面。進入最后選擇更改密碼。這時候仍然需要輸入舊密碼,輸入之后就可以更改的密碼。之后可以選擇自定義數字字母組合。輸入所想要的字母數字組合,超長密碼。
2、iPhone手機新手用戶必知的常見問題故障解答:iPhone屏幕沒反應可以嘗試同時按下HOME鍵和電源鍵來進行強制關機,直到屏幕出現白色蘋果即可。另外這種方法還能清除一些基本的緩存,如果是經常使用iPhone來看視頻或者是看圖片的話,可以偶爾試試這個方法。
3、開機沒反應:只需要使用數據線,把iPhone連上電腦,便可以自動開機了!另外可以同時按住電源鍵和HOME鍵數秒,也有可能會發現白色蘋果的logo出現。
(來源:文章屋網 )
系統自帶快捷鍵截圖:
在Mac系統中其實是有自帶截圖功能的,用戶如果需要截圖的話,只需要按住Shift+Command+3(截取當前的屏幕圖片)或者Shift+Command+4(用戶可以自定義截取所需要的屏幕區域)即可,截取的圖片默認保存在桌面之上。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民辦高等教育 私立高等教育 立法 領導體制 董事會制度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027-0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雖然獲得了長足進步,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民辦高校的宏觀體制建設有待完善,法律保障機制仍需加強;有些民辦高校質量不高,內部治理不善,辦學條件難以保障,等等。目前,我國仍然沒有產生出在國際、國內有較大影響和聲望的高水平民辦大學。因此,如何建成一批具有較強綜合實力、質量較高、聲譽較好的民辦大學,是我國民辦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國外民辦高校的辦學經驗
(一)國外私立高等教育概況。在國外,特別是歐美等西方國家,沒有“民辦大學”一說,它們的稱謂是“私立大學”(有營利性的,也有非營利性的)。西方國家私立大學產生較早,其辦學經驗豐富,管理模式也相對成熟。因此,對其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加以借鑒。而在鄰近的東南亞國家,以及一些新興國家和地區,私立高等教育也很發達;在有的國家,其規模甚至占整個高等教育的80%以上。因此,對這些國家,我們也可以借鑒其有益的經驗。
據估計,在世界高等教育總規模中,私立高等教育部分約占30%。也就是說,在世界1.5億接受第三級教育的學生中,約有4500萬學生在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接受教育。但在各大洲的具體分布上則有很大區別:東亞、拉美,私立高等教育占的份額較高;北美、中歐和東歐以及非洲英語區則居中;西歐、英聯邦、非洲法語區和阿拉伯所占份額最低。表1是具體統計。
表1 一些典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私立高等教育規模所占比例
0%~10% 10%~35% 35%~60% 60%<
發達國家 德國、新西蘭 匈牙利、美國 無 日本、韓國
發展中國家 古巴、南非 埃及、肯尼亞 印度、馬來西亞 巴西、印度尼西亞
資料來源:閻鳳橋《私立高等教育的全球擴張及其相關政策―― 對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報告文本的分析》,《教育研究》2010年第十一期。
(二)美國、日本及相關國家與地區的經驗。具體如下:
1.美國。美國不僅擁有一些世界上著名的私立大學,如哈佛、耶魯、芝加哥、斯坦福等,而且美國高等教育體系較發達,私立院校也較多。一方面,這是由于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較早的緣故;另一方面,發展私立教育是美國的傳統,各州在高等教育政策上實施市場化策略,允許個人和社會資本參與教育。據統計,在2000年時,美國有私立高校2484所,占高校總數的59.4%。其中在四年制的私立大學中,營利性私立大學277所,非營利性私立大學1551所;在二年制的私立大學中,營利性私立大學512所,非營利性私立大學144所。
在著名大學中,我們可以哈佛大學為例。在美國早期的殖民地學院中,哈佛學院是其中最早的一所,誕生于1636年,是依照劍橋大學的模式建立,初時也命名為“劍橋學院”(the Combridge college)。在1780年時,哈佛學院升格為哈佛大學;此時,該大學已有了140多年的建校歷史。
從其校徽和校訓,我們可略窺哈佛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大學精神。在其校徽上印有拉丁文VERITAS一詞,譯作漢語即為“真理”之意;其校訓的拉丁文譯為漢語即為“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之意。因此,重視真理的精神是哈佛大學精神中的核心內容。同時,哈佛大學也具有良好的學風和校風。
哈佛大學的歷任校長中有下列諸人:1869年出任的年僅35歲的化學家艾略特(Charles W.Eliot);1933年,接替艾略特的繼任者勞威爾出任哈佛大學校長的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1970年出任哈佛大學校長的德里克?博克(Derek Bok);第二十六任校長陸登庭(NeilL.Rudenstine)等。這些人不僅專業精湛,而且在高等教育理論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貢獻,如艾略特提出選課制度、科南特是要素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德里克?博克著有多種高等教育理論著作。
哈佛大學在建校初期,設有董事會,主要由校外人士組成。另有學者認為,在學院的內部管理制度中,哈佛大學在初期形成了監事會和院務委員會各有分工、院務委員會負責學院具體事務管理、監事會擁有最終決定權的雙院制管理模式;這與美國其他的私立大學略有不同。校長是哈佛的最高行政首長;哈佛實行多元化領導,本科學院和研究生院各自為政;在行政事務上院長擁有自決權;校院級為高層學術行政管理,系處級為中層行政管理。
在院系設置上,現在的哈佛大學共有11所學術機構,包括十所學院及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學院。2009年時,哈佛大學有2400名教授,6700名本科生和12400名研究生。
哈佛大學與其他著名私立大學在辦學上都有相似之處:注重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有較完備的大學制度和內部治理結構;經費充足;社會認可程度高;培養出大量的精英人才,遍布政界、學術界及商界。
當然,在美國多達2500所私立高校體系中,并不是所有的私立大學都像哈佛、耶魯那樣,保持高質量的辦學水平。依照卡耐基分類法,可將這些大學分成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研究型大學、有少量博士學位授予權的教學研究型大學,以及可授予碩士、學士和協士學位的不同類型的大學、學院等類型。
目前,由于美國高等教育的市場化辦學特征,還形成了一些從事第三級教育的企業化大學、高等教育培訓機構和在線網絡教育,如阿波羅集團的鳳凰大學、ITT教育服務公司等。這些營利性高等教育機構以市場為導向、以應用性知識和技能為教育與培訓的主要內容、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在辦學中的主要特點。
2.日本。日本也是私立教育大國,在世界上也有一些著名的私立大學,如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這些大學形成早,資源豐富,在管理上也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據統計,20 世紀50 年代初,日本有私立大學 112 所,學生近 15 萬人;70 年代初學校數增至 274 所,私立高校是日本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主力軍。1990年,日本的高等教育機構達到1162所(其中大學507所,短期大學593所,高等專門學校62所),在校學生人數為263.2萬,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36.3%。
日本的大學類型有三種,即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此外,在其高等教育體系中還包括高等專門學校與專修學院,以及短期高等教育機構等。如果說這是一種金字塔形的結構,那么私立高等教育機構較多地分布在塔底。日本私立大學的內部法人治理結構主要由理事會、監事會和評議會構成,它們各自行使職責但又彼此制約,形成了一種較為民主的自律機制。同時還設有教授會,由教授、副教授和其他教學人員組成。
此外,重視立法建設與質量評估、政府的財政資助是日本私立大學管理中的又一突出特征。
3.其他國家和地區。在一些新興國家和地區,如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我國的臺灣和香港地區,私立高等教育也呈快速發展趨勢。
例如,韓國2005年共有高等教育機構419所,其中私立高校359所,約占總數的85.7%,私立院校在校生2629242人,占在校生總數的74.1%。不但如此,韓國還有一些著名的私立大學如延世大學。2005-2006年,菲律賓共有高等教育機構1599所,其中私立院校(包括宗教類和非宗教類)1431所,約占總數的90%,私立院校在校生數為1589866人,占在校生總數的65.2%。馬來西亞2005年時共有高等教育機構630所,在校生731698人,其中私立院校數559所,占高教機構總數的88.7%;在校生數341310人,占在校生總數和的46.7%。柬埔寨現有63所大學,其中公立18所,私立45所。泰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有國立大學77所,私立大學59所。因此,從東南亞國家的情況可知,雖然各國私立高等教育發展情況各不相同,有的國家所占比重大,有的國家相對較少,但卻都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國家在建設私立高校的過程中,有如下經驗值得學習:一是重視與國外大學的資源合作與共享,借助國外高教資源,在本國建立分校;或進行合作辦學,采用多種形式在培養、課程等方面進行合作。二是制定各種法律,以保證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三是在經費來源上,民間和社會資本并非私立高校的唯一來源,政府也有相應資助,這為某些國家的私立高校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二、對我國建設高水平民辦大學的啟示
國外私立大學的發展對我國建設高水平的民辦大學有如下經驗可供借鑒:
(一)完整可行而切合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實際的立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到目前為止,我國有關民辦高等教育的立法實際上只有兩部,即1998年頒布的《高等教育法》和2002年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在前一法律中只是綱要性地規定國家支持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而對具體資助的政策、方式、途徑和經費數額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即便在后一法律中,也只是有如下一些規定,如“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可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資助民辦學校的發展”“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經費資助,出租、轉讓閑置的國有資產等措施對民辦學校予以扶持”“民辦學校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可“接受捐贈、鼓勵金融機構給予貸款”等。而對于資助的具體經費并沒有一定之數。因此,在修訂和完善上述法律時,不妨明確規定相關各級政府在經費資助上的具體比例或數額:或是在地市級以上各級政府中設立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專項資金,給予專項撥款;或是按在校生生均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支持;或是在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有民辦高校的相應撥款。總之,經費保障是高校辦學的基本前提,只有在這一條件得以滿足之時,才能談得上其他辦學自的實現。當然,這并不等于說民辦高校接受政府資助就得放棄自主辦學的權力,但在民辦高校的產權形式上可有某些改革。
(二)充足的經費來源是保證大學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民辦高校要面向社會自主辦學,形成多渠道、多方位籌措經費的格局。從目前來看,學費收入依然是民辦高校經費的主要來源,而在捐贈、融資、校辦產業或企業等方面并沒有太多收入。相反在國外,如美國,捐贈是高校收入的重要來源:1996年排名前十位的大學的捐贈率,除斯坦福大學為28%較低外,其余均超過30%,其中哈佛大學為54%,普林斯頓大學為56%。因此,民辦高校應主動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形成多方位籌措經費的格局。
(三)進一步完善董事會領導內下的校長行政的內部領導體制,加強校黨委的思想領導作用,凝聚全校力量,全力辦好大學。在我國民辦高校中,不但多數院校的董事會中缺乏社會各界的代表,而且有相當一部分院校董事會的集體決策制度和監督制度形同虛設,基本上是投資者個人說了算,這就難以保證學校的辦學方向。因此,要完善這一制度,科學民主決策。黨委也要在思想領導、民主監督和紀律管理等方面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同時發揮教授會、學術委員會等學術組織以及教代(下轉第35頁)(上接第28頁)會等組織的功能,促進高校更好地發展。
(四)加強人才儲備和教師隊伍建設。人才是大學發展的保證,要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進教師的結構構成。同時,民辦大學要在教學、科研與人才培養上,加強與其他高校特別是一些研究型大學的協同發展與建設,這樣更有利于快速提高民辦高校的質量和水平。
(五)加強民辦大學的內涵建設。一流的民辦大學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積淀、成長,要注意大學內蘊的培養,如注重大學精神,重視大學理念,塑造大學品牌。
此外,要加強宣傳,在全社會形成支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民辦高校也要加強質量建設,贏得社會的信任。
【參考文獻】
[1]閻鳳橋.私立高等教育的全球擴張及其相關政策―― 對 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報告文本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0(11)
[2]黃麗.美國私立高等教育概況[J].民辦教育研究,2004(4)
[3]劉寶存.哈佛辦學理念[J].教育發展研究,2004(2)
[4]張延明.哈佛大學的行政管理模式[J].高教探索,1993(3)
[5]王鑫.高等民辦教育戰略發展問題研究[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3:89
[6]陳武元.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三國私立高等教育經費政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7]李炎清.美國政府對私立高等教育的管理及啟示[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6(6)
[8]史亞杰.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發展的經驗及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6(12)
【基金項目】2013年廣西高校人文社科課題項目(SK13YB114)
【關鍵詞】 臨檢室血液檢驗; 室間質評; 回報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5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3-0060-02
現階段,我國的醫學水平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血液常規檢驗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也非常重要,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為了解臨檢實驗室的整體水平,促進血液常規檢驗質量的提高,保證檢測結果的真實性、可比性。筆者所在實驗室對2003-2012年所參加省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量評價活動的回報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2003-2012年由省臨床檢驗中心向全省各個醫院實驗室發放室間質評標本2批次,每批次5支質控全血,10年共發放20批次100份樣本,每份樣本檢測5個項目,共計檢測500個項目,在規定時間內檢測并上報檢測結果。
1.2 儀器與試劑
儀器為日本東芝F-820、希森美康系列的POCH-100i三分類血球分析儀,試劑有濟南希森美康醫用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血液分析儀配套試劑。
1.3 報告方式
按國際單位進行報告,最后由省臨床檢驗中心回報結果,包括所測樣本的正確結果、本室結果及得分。
2 結果
2.1 室間質評血清檢測結果
10年共發放20批次100份樣本,每份樣本檢測5個項目,共計檢測500個項目,其檢測結果詳見表1。
表1 2003-2012年500項室間質評血清檢測結果 項(%)
年份 合格項 不合格項
2003年(n=50) 33(66) 17(34)
2004年(n=50) 39(78) 11(22)
2005年(n=50) 41(82) 9(18)
2006年(n=50) 42(84) 8(16)
2007年(n=50) 44(88) 6(12)
2008年(n=50) 46(92) 4(8)
2009年(n=50) 48(96) 2(4)
2010年(n=50) 50(100) 0
2011年(n=50) 50(100) 0
2012年(n=50) 50(100) 0
合計(n=500) 443(89) 57(11)
2.2 5項室間質評測定結果的符合情況比較。
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血小板(PLT)5項室間質評測定結果,總符合率為89%,詳見表2。
表2 500項室間質評血清的5項測定結果符合情況 項(%)
項目 合格項 不合格項
WBC(n=100) 93(93) 7(7)
RBC(n=100) 90(90) 10(10)
Hb(n=100) 91(91) 9(9)
HCT(n=100) 70(70) 30(30)
PLT(n=100) 99(99) 1(1)
合計(n=500) 443(89) 57(11)
3 討論
隨著科技的發展,對更先進的血球分析儀及配套的高質量試劑的應用。另外檢驗人員全面素質的提高,采用與試劑配套的標準品進行校準等,使臨床檢驗質量不斷提高。臨檢室的質控對于輔助臨床準確診斷疾病和判斷對疾病的治療是否有效是非常必要的,合理的質控能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通過室間質量評價活動比較實驗室測定結果與實際靶值之間的差異,發現誤差并及時糾正是實驗室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
從表1可以看出,10年來室間質評的合格率逐年在上升,表明測定結果越來越準確。從表2可以看出,血液分析的5項測定中HCT(紅細胞壓積)合格率為70%,其他項目檢測指標都較好,合格率均在90%以上。分析原因可能是:(1)操作時標本混勻不充分;(2)操作者操作不當,在混勻標本時用力過猛,導致紅細胞在劇烈振蕩下破裂;(3)操作者沒有嚴格按要求進行操作,如測定前必須將標本從冰箱取出放置室溫半小時以后才能檢測,但也不能放置時間過長等。
針對以上室間質評結果中的不足,本科室認真分析原因查找問題,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并改正:(1)加強對血球分析儀的校準和有效的維護。對需要校準的血球分析儀,應由儀器生產廠家或供應商家進行定期鑒定或校準;對常規的保養維護,如:日保養、周保養,月保養要按時進行,確保血球分析儀能夠正常運行,并提高檢測結果的有效性。(2)認真做好室內質控。要想取得好的質評成績,做好室內質控是關鍵。室內質控是實驗室保證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證每個患者樣本測定結果的穩定性。室內質控在于檢測結果的精密度高,即檢測結果的重復性好,實驗室每天檢測的結果變化很小,主要是消除或減小隨機誤差造成的影響,室內質控檢測結果準確度高,即測定結果正確,接近真值,主要消除或減小系統誤差的影響。室間質評在于控制檢測的準確度,精密度是確保準確度的前提。因此每天必須認真做好室內質控。(3)合理選擇試劑。要選擇與儀器相配套的進口或國產的質量比較穩定的稀釋液及溶血素,并掌握儲存條件及有效期。(4)加強對臨床檢驗人員的能力培訓,并普及質量控制知識。隨著醫學的發展,檢驗人員的能力已不能滿足實驗要求,必須不斷的提高業務素質、業務水平、理論水平和檢驗分析能力。并要求每一個從事臨床檢驗工作的人員必須掌握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的知識、目的。要充分認識到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充分了解質控方法。要熟練地進行血球分析儀的檢測操作,并能夠了解自己所從事的檢測項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影響因素、注意事項等。否則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穩定性。(5)提高檢驗人員的責任心。收到標本后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儲存及檢測,上報檢驗結果時一定要進行認真核對、認真計算并填寫,避免錯報、漏報、計算錯誤或填寫錯誤等。(6)室間質評樣品本質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由于室間質評樣品的下發依靠郵政服務來完成,從省臨檢中心發放到各個醫院需要一定的時間,特別是離省城比較遠的地方,需要的時間更長,在這期間難免產生誤差。
參考文獻
[1]張偉民.浙江省即時檢驗質量管理現狀及對策[J].浙江檢驗醫學,2007,5(3):43.
[2]張瑞,李金明.如何正確使用臨床檢驗標準物質[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9,32(1):10-14.
[3]高穎,任建平.我院2002~2006年臨床免疫與室間質量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07,36(12):95-97.
[4]陳玉碧.血站血液檢驗室間質量評價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9):2405.
[5]葉應嫵.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