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實用主義美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商榷。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細節
一、制作課件時背景應統一
背景應以素雅、清淡為主,忌插入太多圖片,使桌面太花哨。制作課件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通過多媒體手段多渠道地獲取和掌握知識。多媒體課件是用以輔助教學的,應用來展示一些重要的現象和結論,同時進行知識的擴展和落實,而不是讓學生來欣賞一幅幅美麗生動的背景。
二、避免媒體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干擾學生的有意注意
媒體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但在媒體選擇設計和使用時,教師如果過多地追求視聽效果,往往會忽略教育心理學上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教學規律,使學生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畫面、聲音和圖像上,而無法專注這里面所蘊含的教學內容,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三、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要忘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使用多媒體不應是為了丟掉粉筆和黑板,而是為了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思考、討論、交流和動手的時間和空間。然而事實則恰恰相反,我們聽到的多媒體教學是教師講授的時間更多了,一節課從頭包到底,幾乎沒有留給學生動手、動腦的時間和機會。難怪會有教師懷疑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效果,遠不如使用粉筆和黑板效果顯著。這樣的課堂教學是缺少教學藝術性的,完全忽視了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忽視了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作用。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教學信息的傳遞、交流、溝通和反饋。媒體的恰當選擇和使用,能為學生創設“我要學”“我樂學”的學習情境。
四、課件板書的字體大小、顏色和布局應符合構圖學
字體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28-36號為宜,字體顏色應和底版顏色有明顯的色差,看上去應清晰易辨。課件展示內容占到屏幕的四分之三以上即可,內容不要太滿,否則坐在后面的同學會看不見下面的字。
五、教師應掌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翻頁應有快慢緩沖
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室內的光線一般都較暗,教師專注于計算機操作,和學生的交流較少,忽略了學生的感知和情感方面的變化,課堂交流會出現障礙。因此,教師應掌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張弛有度,科學、合理、高效地組織課堂教學。翻頁不要太快,在翻頁之前應問一下:“好了嗎?”“可以往下了嗎?”“還有什么問題嗎?”等等。這樣的話語既可增強師生間的交流,又能幫助教師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一步調整課程進度。特別是講到重點知識和一些擴充知識時,教師必須明確一下,“同學們,這些東西很重要,得記一下”“同學們,這些知識只需了解一下,不需要做筆記的”等語言提示,讓學生明白所學內容的知識層次及應把握的知識深度,培養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高效率學習的能力。
六、教師要提高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水平
如果要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首先要熟悉所用軟件的基本功能并掌握一些小技巧;其次要熟練使用各種媒體播放器,并
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某教師在上課時,點擊了超鏈接,可錄像沒有放映出來,不知如何是好,課堂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過去;還有一位教師書寫好的受力面積公式“S=6×106 m2”,被學生指出6前面少寫了一個“負號”后,這位老師卻不知如何應對,居然不知在播放過程中可以在右鍵快捷菜單中的取筆,直接畫一個負號就行了。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學科教學是基礎,信息技術是與學科整合的工具。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基礎,駕馭教材,把握教材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是關鍵,并且應對教材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科教師應熟練操作計算機,并應會使用一些常用的教學軟件。能夠利用信息技術下載、存儲、處理、管理自己的資料和信息,要求教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
總之,教學是一種個性化的雙邊活動,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配合,以完成教學目標。尤其是教師備課不僅要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教學軟件。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駕輕就熟、游刃有余,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學習中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是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新的挑戰,它要求我們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培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只有先提升自己,才有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學效果才會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建召.多媒體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0(17).
[2]廖廣卿,黃生學.高校多媒體教學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0(1).
[3]汪源,劉芳.關于高校多媒體教學效果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5).
作者簡介:
關鍵詞:教學媒體;有效運用;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9-0021-01
教學媒體:在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所采用的媒體稱為教學媒體,它是指在傳播知識、技能和情感的過程中,儲存和傳遞教學信息的載體和工具。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教學目標都會影響您對教學媒體的選擇。現我就在教學媒體運用實踐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1.比較各類教學媒體
1.1 非投影視覺媒體,基本包括印刷材料、靜止圖畫、圖示材料等,其優點可以概括為:學生可以自定步調進行學習;作用方便;制作成本低;易于分類、保存、修改和分發、易于得到、價格便宜、應用廣泛。缺點是印刷制作的周期較長,信息不能及時迅速傳播;不能表達運動的畫面、抽象程度較高等。
1.2 投影視覺媒體包括幻燈機、投Z影機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優點是:價格便宜,重量輕;易于操作、管理和貯藏、重量輕、攜帶方便、操作簡便等。缺點是:易污損;室內光線會影響畫面的清晰度等。
1.3 聽覺媒體包括錄音機、收音機、電唱機、激光唱機(CD機)等到,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優點:聽覺材料容易得到、使用簡單;便于復制,需要多少就可復制多少。缺點是聽覺材料的表述順序基本上是固定的;由教師來制作聽覺材料,質量難以保證等。
1.4 視聽覺媒體包括電影放映機、電視機、錄像機、影碟機(DVD、VCD)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 將視、聽結合,形成一種新的媒體,稱為視聽覺媒體,如電影、電視、錄像以及影碟等。 優點是可以將運動畫面和聲音結合在一起,同時作用于兩種感覺器官,可促進更有效地學習;可重現過去、展示過程等。缺點是信息是單向傳播的;設備價格較昂貴等。
1.5 綜合媒體 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等,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優點是對學生行為高速的個別化反應,能產生高比率的強化;更多的信息資源可以很容易地由教師和學生使用和支配。缺點是購置硬件的費用比較貴;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學生按照計算機所安排的程序學習,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了解了各個媒體的優缺點,才能找到適應自己學科或某一具體課件的媒體。
2.教學媒體運用實踐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2.1 教學媒體不但選擇合適,而且要使用得當,才能發揮教學媒體應有的作用。
選擇媒體需要考慮的實際因素
備選媒體
實際因素 掛圖 模型 幻燈 計算機 ……
能否得到
制作成本
復制費用
準備時間
技能要求
設施要求
維護要求
學生心態
教師心態
對表中各項進行分析研究,如果用4、3、2、1的數字符號分別作為"優先"、"其次"、"再次"和"最后"的等級分值,再考慮加權因素,我們就能以累計總分的多少作為抉擇的準繩。
2.2 要制定媒體教學計劃
2.2.1 課前教師要試看、試聽,教師對課堂上將要使用的投影片、錄音帶、錄像機等音像制品一定要試聽、試看。各種音像制品,可能會由于存放或使用不當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在上課前及時發現,就會對教學產生影響。
2.2.2 教學媒體設施的安排。根據實際情況,教學媒體設施應適應教學環節的展示。比如一節體育課,教師在安排使用電教媒體時就應該考慮盡量靠近活動場地,減少轉移的距離。媒體教學計劃的安排,在內容上必須圍繞理論課來制定,在課時安排上要注意,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授課比例應以1∶5為佳,切不可喧賓奪主,弄巧成拙。使學生大量沉溺于媒體教學的趣味性與多樣性中,而忽略知識的了解與掌握。
2.2.3 媒體教學與學科教學要緊密結合。各種教學媒體都有各自的優點,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沒有一種可以適合所有教學情況的"超級媒體"。根據各學科教學的特性,我們應該使媒體教學與各學科緊密結合在一起,起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體育教學中的技能課,在講解短跑動作要領時,擺臂動作一直是一個授課難點,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只能通過教師反復地示范和學生反復地練習進行學習,可是教學效果卻不一定理想。學生們往往由于平時的習慣很難一下子改過來,而且因個性差異,從而影響了整個短跑技術的學習質量。假如讓學生通過觀看網上的一些資料和圖片,使他們了解到高級運動員的正確跑姿,通過課件的動畫效果了解肌肉構造和動作的生理原理,讓學生了解在擺臂過程中,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的最佳運動角度是多少,為什么這樣的擺動角度才是最佳角度,它在整個跑的技術動作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當學生明白了整個動作的來龍去脈,在上技能課時就能夠自覺地去理解和體會老師的動作講解而不是單純地模仿,整個技能課的授課質量也會得到質的突破。又例如,在語文《荷花》的教學中,可以利用調整焦距的方法,使畫面虛化。學生通過對虛化了的畫面的觀察,無意識地進入了想象。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效果更加顯著。
隨著教育技術普遍受到重視及其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教學媒體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廣大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嘗試新技術、新媒體。我們要科學地運用這一技術,合理的對教學媒體進行選擇,,盡量做到科學、準確、規范。盡量避免因使用不當而造成失誤,影響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能突出重點,使靜態的課本內容迅速變為動態的畫面世界,富于生動形象,學生更有直接參與之感。
2、易突破難點,使問題的來龍去脈即時展現在學生面前,利于提高效率,確保教學目標的實施。
3、好創設情境,使學生尤如身臨其境,容易領會并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在鄉村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理性地分析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進而彌補傳統教學手段――黑板、粉筆的不足,對更快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作用及前景不言而喻。
現在,鄉村小學的廣大教師已經越來越重視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因為多媒體技術以其鮮明的圖、文、聲、像等豐富而高超的表現功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大顯身手,深受廣大教師的青睞。同時,多媒體技術還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化,使學生即時具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并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便處于與教學相應的氣氛中,進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但多媒體技術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尤其在鄉村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使用不當,反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甚至不利于課堂教學,自然也就完成不了預期的教學任務。這就表明鄉村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時,應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課件。因為我們鄉村小學的教學條件較差,教學設備不足,能用上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目的是想讓學生學得輕松,并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如期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選擇課件,并在課件制作的方式方法上下點功夫,以確保其具有實用性。
那么,鄉村小學的教師如何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本人認為,在肯定、應用并發揮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的前提下,不應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而應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課件。
1 有目的地選擇教學課件,是為了教學目標的如期實現
教學具體的教學內容需要有與之相應的教學課件作輔助,而與之相應的教學課件則需要有目的地選擇。也就是說,只有有目的地選擇教學課件,才能確保教學目標的如期實現。因為課件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種表現形式,隨便拿一種來應付是不行的。某些教學內容用課件來展示,不但圖文并茂,描述確切,層次分明,再現迅速,感染力強,而且能突破時空限制,使學生賞心悅目,對提高學生的多種感官的感知效能,其作用顯而易見。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想使學生理解、領會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就必須選擇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圖形課件。教師通過圖形課件的轉化演示(轉化演示表明: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就可以使學生在這個轉化演示過程中理解、領會并掌握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內在聯系,從而使學生自然明白: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底×高(S=ah)
2 有計劃地選擇教學課件,是為了教學過程的善始善終
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的教師輕松多了。但為了使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善始善終,教師還必須有計劃地選擇教學課件。選擇教學課件無計劃的話,課堂就有出亂子的可能。當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必須預先準備(計劃)好一對同底等高的空圓錐、空圓柱和一杯有顏色的水。利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演示操作:將杯中有顏色的水倒人空圓錐內至滿,再倒人空圓柱中,這樣連倒三次,讓學生觀察到空圓柱才已注滿水,而注滿水的空圓柱表面有兩條閃爍的虛線將它平均分成三份。點擊注滿水的圓柱,飛出其中一份,并顯示飛出的一份水的體積與圓錐的體積相等,而圓柱原來所剩部分則顯示紅色。在這些圖文結合(演示)的基礎上,學生的視覺、聽覺中已經形成了“圓錐的體積等于與它同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的共識,由此可以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為:V一1/3SH。這種步步引導,環環推進,化靜為動的課件演示,想必在學生的腦海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有步驟地選擇教學課件,是為了教學環節的循序漸進
這里所說的“有步驟地選擇教學課件”,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對學生演示所需教學課件的先后順序。相應的例子無須再列舉,具體的做法也不必多說。只要教師能按照教學內容的安排與教學設計,把握好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由簡單到復雜的教學原則,確保演示所需教學課件的順序先后分明了,教學環節就會循序漸進。
4 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課件。是為了教學任務的成功兌現
“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能較好地幫助學生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之一,教師為何不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課件呢?顯而易見,如果教師善于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課件,能確保教學任務的成功兌現,那么,這同醫生根據病人的病情,對癥下藥,能治好病人的道理不是基本相似嗎?
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9―0115―01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逐漸進入課堂教學,具有傳統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多媒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談些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教學中的應用。 有些物理概念和規律對學生來說確實很抽象,因此增大了教學難度,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理解這些物理概念和規律,同時教師教學也感到比較吃力。雖然教師想了很多辦法,但教學效果卻一般。然而,充分應用集聲音、色彩、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為一體的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強化信息傳遞的結果,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些抽象難于理解的概念和規律變得直觀、形象和生動。
如,“摩擦起電”的教學,“電流的產生”和“導體導電”的教學,有必要采用多媒體教學,它能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這些物理過程,進而降低理解難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物理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門實驗科學,由于中學實驗儀器和其他方面的限制,有不少實驗很難演示和觀察,特別是一些比較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物理現象,如果利用多媒體模擬這些過程,則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1)利用多媒體增強實驗演示效果,彌補傳統實驗的不足。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著有些實驗儀器可見度小、演示實驗效果差的情況。如,在學習刻度尺、秒表、電流表、電壓表等的原理、使用方法及讀數時,雖然學校能保證每位學生手中都有這些儀器,但由于這些儀器刻度比較小,教師講解、示范起來顯得有些吃力。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可以將秒表、電流表、電壓表等甚至一切方便展示的實驗儀器都拿到投影儀上進行演示、測量、讀數、分析,學生都能比較詳細、全面觀察到教師的具體操作過程和讀數方法,彌補了實驗的不足,增強了實驗的可見度。
(2)利用多媒體的虛擬演示實驗,展現物體的宏觀和微觀世界。初中物理初次研究分子理論的內容,以便學生很好地理解分子的擴散現象。這些微小的粒子肉眼無法觀察,用普通的辦法無法向學生演示,盡管教師可以用掛圖來描述,但從原理上解釋總感覺欠細膩清楚,不能反映其動態的變化規律。在這方面利用多媒體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能使學生目睹其微觀過程,獲得感性認識,進而加深對實驗現象、結論的理解。
(3)利用多媒體教學,變抽象內容形象化。物理教學中有很多難理解、較抽象的概念,如力學中的功和能,電磁學中的電場、磁場,熱學中的擴散現象,光學中的直射、反射和折射等,這些概念單憑教師語言是不易講清楚的,若充分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模擬相應的內容,能促使學生直觀而形象地理解、接受知識,進而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
二、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時應注意的事項
1.不要過于依賴多媒體。多媒體可以帶給人更加強烈的視聽刺激,更為細膩的物理過程,更加直觀的結果分析。但是它畢竟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師要考慮教學實際,不要為了利用多媒體而利用多媒體。
2.課件不要太復雜,否則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制作n件時,對聲音、圖像不必一味求多,而應根據實際需要,只要能說明問題就可以,特別是動畫不易過多,盡量選擇一些輕音樂,背景和顏色要柔和。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19—0041—01
隨著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已完全走進了各學科的課堂教學。它以強大的知識儲備量和形象的感官刺激,簡便的操作,為教學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優化了課堂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語文課教學當然也不例外,它以“觀古今于一瞬,撫四海于須臾”的獨特魅力,使語文教學中很多抽象的、靜態的、超乎想象的內容具體起來,動起來,活起來。同時也使很多不好講,難于講的內容也能找到突破口,正是如此,越來越多的多媒體課件走進語文課堂,把語文課堂變得熱鬧非凡。但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從一線語文老師上課的具體情況來看,實際的運用中有諸多問題還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分清主次,讓課件很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好幾次擔任語文公開課或是課堂教學大賽的評委,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堂課上來就用一段情景音樂導入,然后就是一張張的幻燈片,從生字詞,片段解讀,課堂練習,知識小結、課后作業從一而終,好像一節課就是讓學生看“電影”的,這樣主次不分的語文課真讓人無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的語文老師應該非常清楚:我們所采用的所有教學手段及器材,都是為順利、有效地實現語文課的教學目標而服務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在上語文課所采用的多媒體課件是為完成當堂語文課而服務的,是屬于從屬地位,不是課堂的主要任務,這一點在做課件的時候就應該清楚,不要讓課件沖淡了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
二、把握好時機,使課件變為一種教學的需要
經常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同仁們都有這樣的感覺,課件做得好,不如用得好。有時候,我們在做教學設計或是上課的時候,覺得這篇課文的內容用傳統的講授方式是不能很好地讓學生理解,或是給學生的影響不如可見那樣深刻,比如一個慘痛的場面,你用話語說出來學生覺得平淡無奇,不會提起神來,如果你用課件的方式把那些畫面一幅幅呈現出來,那種用色彩勾畫出來的慘烈畫面,會讓學生感到觸目驚心的,這遠遠比語言描述效果好多少倍呢?你講黃河頌的時候,當你講到“掀起萬丈巨浪的時候”用課件展示出黃河波濤洶涌的場景,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理解效果肯定最佳。
三、隨文而用,莫讓課件破壞了文章的良好語境
什么樣的課堂使用課件,使用什么樣的課件,使用的時間和時機該如何把握,這都是由教材所安排的課文所決定的,而不是由老師隨心所欲決定的。有些課文的教學,比如,散文和一些詩歌,你采用課件來上,課堂時空大大增加,知識容量大了,情景再現了,授課效率高了;而有些文章,比如文言文,作文課和一些本身用傳統方式來上效果比較好的課文,你牽強附會,硬要用大量的課件輔助你的教學,這樣勢必會成蹩腳的廚子——做不出席的。所以,在課件的運用上,一定要注意根據文章內容隨文而用,切莫讓課件起了反作用,那就違背了教學設計的本意了。
四、貼近課文,切忌課件的使用只是嘩眾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