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人才培養與規劃

人才培養與規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才培養與規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人才培養與規劃

人才培養與規劃范文第1篇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地方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

一、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學科特性及其專業人才培養要求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以地理學為背景,以人地關系與區域規劃理論為依托,以現代信息管理和3S技術為支撐。其核心知識體系涵蓋地理學、數學與信息學、規劃學、管理學和環境科學等多學科內容,是一門有著豐富自然和社會科學屬性的多學科、跨領域的交叉性綜合學科。該學科具有地理學的三大學科特性:綜合性、區域性和社會實踐性。

人文地理c城鄉規劃專業區域性和社會實踐性的學科特性,決定了該專業人才培養的應用型道路。國家教育部2012年專業目錄,已清晰地為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構建了“立足于宏觀、中觀區域規劃和土地管理,從事城鄉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研究、教學、開發或應用”[1]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框架。在此專業指引下,畢業生應具備三大基本技能:通用技能,即所有專業學生大學教育階段均應具備的共性技能;專業基本技能,即學生必須掌握的與本專業相關的基本技能;專業創新技能,即學生利用專業知識、通用技能和專業基本技能綜合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創新實踐的能力[2]。

二、地方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示例

韶關學院地處粵北山區,為典型的地方高校。該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在原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基礎上,根據教育部201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要求拆分,于2013年開始專業招生,目前已招收在校生近150人,制定并實施了2013版、2014版、2015版共3個版本的人才培養方案。目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在學?!皟群l展”、“轉型發展”和“地方性應用型大學”的指引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日益明朗、清晰。

1.以“三性、兩需”為目標凝練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

植根于地方,服務于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當前和未來需要,是地方高校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這需要認真分析專業和社會需求關聯性,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和社會需求變化,及時把握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動態,面向區域經濟建設未來。以“三性”(即地方性、實踐性、創新性)、“兩需”(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當前急需和未來潛在需要)為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圍繞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當前急需和未來潛在需要,遴選、調整專業方向,凝練專業特色。

充分考慮到粵北山區社會經濟發展、城鄉規劃建設與管理對人才需求,以及珠三角地區高校畢業生不愿入職粵北的現實情況下,韶關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確立了“立足粵北、面向廣東”、“強化應用、凸顯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緊扣粵北山區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強調主動對接粵北山區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變化,為粵北山區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專業方向與地方特色的凝煉,緊緊圍繞粵北山區城鄉建設、旅游業發展需要。結合學校、學院實際,以專業學生就業為導向,遴選出“社區規劃與房地產管理”、“旅游規劃與景區管理”2個專業方向,得到韶關市城鄉規劃局、韶關市城鄉規劃與市政工程設計院相關專家的認可。

2.以“依托學科、注重實踐”為原則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是課程體系建設。地方高?!耙劳袑W科、面向應用”,堅持“厚實基礎、適度口徑、注重實踐、提煉特色”的總體原則,通過厘清職業崗位、專業核心知識、核心能力和核心課程之間的內在關系,構建起面向職業需要的、培養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3],以及基于“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實踐應用”的專業核心課程群。突出專業技能課程和實踐應用課程在核心課程群中的地位,減少或刪除與專業能力培養無關的基礎課程、理論課程和校內課程的設置。增加實訓(實驗)課程、專業實踐課程和校外課程比重。通過“三減”、“三增”,進一步優化課程群內部“基礎”、“技能”和“應用”結構,形成一套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注重行業特色的理論基礎適度、專業技能厚實、應用實踐凸顯的專業課程體系。

韶關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依托地理學科基礎,以“學生主體、能力本位、就業導向”為原則,構建起具有專業適用性的“基礎平臺+專業方向+實踐應用”、“2年厚實基礎、1年專業方向分流、1年實習實踐”的211課程體系。在課程結構上,減少數學、管理學、經濟學等理論性課程課時數,增加數字測圖、畫法幾何、園林規劃、城鄉設計等技能型、實踐型課程。突出快速手繪、微觀空間設計與宏觀空間規劃在核心課程群中的地位,構建從單功能景觀設計混合型街道(片區)規劃設計城鎮總體規劃設計的自小到大、由微觀到宏觀的實踐、實操性課程體系。增強三性(即“綜合性”、“設計性”和“實踐性”)、三型(“技能型”、“應用型”和“創新型”)在實踐課程的學分比重。

3.以“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式”為導向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改變傳統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課堂教學體系,重理論教學考核、輕實踐教學評價的傳統教學理念,建立起課內外聯動、校內外協同、產學研相結合的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式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需要更注重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強大的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問題探究式教學。實踐教學需要構建一體化的教學體系,通過校內實訓(實驗、實習)與校外實習實踐相結合,促成課程實驗實訓、專業核心技能訓練、專業實習實踐、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課程(或環節)的體系化。課程考核需要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考評制度,增強考核自主性、過程性和創造性。

韶關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通過將常規課堂教學與多媒體網絡教學結合、教師主講與學生自主學習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的“三結合”,積極探索和運用“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競賽教學”等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如《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性學習、《城市設計》的“經典著作閱讀”和“小組學習匯報”、《村鎮規劃》的“真題剖析”與“規劃實踐”等,即是立體化、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有益嘗試。以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科技創新、暑期“三下鄉”、“挑戰杯”、“專業技能大賽”等為平臺的第二課堂,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具體科研、教研和行業規劃項目實踐,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全方位培養。校內院系間、校地間教學資源、實習實踐基地的共建共享,人才培養方案、教學任務、實用型課程的共同分擔,規劃實踐活動、規劃項目、人才培訓的校地對接,促進了本專業教學模式的全方位、立體化開放。

4.以“雙師、雙證”為重點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師資水平

“雙師型”教師是指專任教師既具有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教學能力,又有科技開發、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實踐能力[3]?!半p證型”教師是指專任教師擁有教師職業資格證書的同時,又有行業崗位所需要的執業資格證書。“雙師雙證型”教師是支撐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力量,相比較而言,他們跟行業聯系溝通密切,熟悉行業動態、操作流程,更容易把行業、崗位上的相關信息、知識和技能帶入課堂,指導實習實踐更具有針對性。因此,應用型人才培養,必然要求師資隊伍中擁有眾多“雙師型”、“雙證型”教師,并充分發揮他們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指導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和實習實踐中的骨干作用。這是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依以實施并得到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韶關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在發展中提出建設一支行業職業素質高、教學科研水平高、社會實踐能力強的“雙師雙證型”教學團隊的師資培養方案。一方面,通過外聘途徑,邀請規劃、測繪、園林、地理等專業專家學者以及政府行業相關專業人士來校授課、實踐指導,充實師資隊伍;另一方面,鼓勵專任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深入行業企業隨崗培訓和掛職鍛煉,激勵專任教師考取行業執業資格證書。人才招聘注重引進具有行業實踐經歷或具有行業執業資格等級證書的教師。目前,本專業教師中,高級職稱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5%;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0%。其中,3人擁有“注冊城市規劃師”執業資格證,2人被聘為“韶關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委員”,4人有在規劃設計部門1年以上的工作經歷。隨著“雙師雙證型”教師比例大幅度提高,我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地方服務”的特性和水平進一步得到加強。

5.以“兩體系、一辦法”為抓手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管理

良好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過程管理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這需要地方高校根據自身特點,提出符合學校實際,具有技能型、應用型專業特色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督導監控與評價制度、教學質量考核評價機制等,建立健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控制機制和質量反饋機制。尤其是需要“兩體系”、“一辦法”教學過程管理,即建立和完善基于“知識、技能和素質”的三維專業評估、人才評價體系,基于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方法、師生評價、實習實踐、教學競賽、畢業論文、社會反饋等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獎懲激勵辦法。

為此,韶關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改變了傳統課程成績的3∶7(即30%的平時成績+70%的期末考試)比例設置,創新考核模式,設計開卷考試、小組作業、課程設計、實踐實訓等多種考核方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成績。構建“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綜合素質=30%∶50%∶20%”的三維評價體系,突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兩型(技能型、應用型)和兩性(綜合性、設計性)的專業特色。建立起從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方法、師生評價、實習實踐、教學競賽、畢業論文到社會反饋等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獎懲激勵辦法。如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校地協商制度;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與變更制度;教師教學效果的學生、同行與督導專家的“三S”考評制度;學生能力考核的學校、實習基地、用人單位及行業部門共同參與機制等。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人才培養與規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物流規劃;企業需求;課程體系;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C9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7A-0008-02

隨著物流業在我國的蓬勃興起,物流教育自2002 年以來迅速升溫。截止到2007 年,我國能夠提供物流專業教育的高等院校有200 多所,在校接受物流教育的學生達50萬多人。許多高校開設了“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配送中心規劃與管理”等物流規劃設計類課程,但是這些課程的內容體系往往與企業需求脫節,教學方式也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審視企業對物流規劃類人才的需求特點,探討基于企業需求的物流規劃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物流規劃人才需求特點及其對教學的要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轉向降低物流費用(第三利潤源),如何規劃與設計物流系統是許多企業直接面對的戰略性問題之一。各企業急需能夠站在戰略角度,對企業物流系統進行優化設計,幫助企業降低運作成本,提高競爭力的中高級物流人才。這種物流規劃人才是一種復合型人才,目前市場最為緊缺,培養的難度也最大。

一方面,物流規劃人才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業務素質。一是掌握物流基本理論、技術設備、政策法規以及物流學科的理論前沿和動態。二是具備一定的業務技能,熟悉企業的生產流程、現場管理以及在制品的保管和成品包裝與存儲,能夠合理調度企業車輛和人員、選擇最優行車路徑、規劃進出貨等。

另一方面,物流規劃人才需要學習的知識具有跨學科性、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必須通過反復的物流項目和物流案例的實踐、提升,才能逐漸積累出為企業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物流解決方案的能力。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僅靠課堂理論教學不能滿足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的教學要求,該課程應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實踐教學改革,以適應人才市場的要求。該課程的教學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主要采用課堂授課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都遭到壓制,同時存在著教學脫離實際的現象,導致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弱,不能適應企業需求。

二、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理念滯后,重理論輕實踐

大部分高校沿襲傳統教育理念,注重課本純理論知識的講解與灌輸,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呈現出紙上談兵的教育狀況。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注重知識、忽視應用等,直接造成學生在經過系統的學習之后,不缺知識,而欠缺企業最需要的實踐操作能力。

(二)課程內容體系和教材不完善

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聯系不緊密,實用性較差。許多高校沒有對企業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導致授課內容與企業實際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課程偏重理論解釋與分析,缺少對企業物流規劃案例的分析。

教材針對性和實用性不足。已有的許多教材,主要介紹基本的概念和方法,雖然理論性較強,但是針對性和實用性不足,不能結合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最新實踐和發展需求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因此,現有教材不能夠滿足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要求。

(三)教學方法陳舊、單一

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或多或少地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缺乏創新與改革。主要表現為課堂上教師填鴨式地灌輸理論知識,學生被動充當知識接受器,課后學生對所學知識漠然的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物流規劃人才的培養。

(四)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

國內缺乏具有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理論和實際經驗的教師。物流專業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型綜合性專業,大多數高校教師從交通運輸、管理、經濟等方面轉型而來,整體水平不高,無物流行業實際工作經驗。大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能夠從書本上獲取相關的專業知識,不能很好地結合企業實際應用講解物流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操作。

三、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建議

(一)完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

精心編寫講義,對書本知識進行模塊化整合,從“重知識”轉變到 “重能力”。鑒于目前國內沒有較好的教材,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物流規劃設計的經驗,以“立足基礎、突出重點、聯系實際、構建理論體系”為原則精心編寫了近十萬字的講義。該講義既借鑒了國內外大量經典物流規劃教材的編寫理念,又在內容編排、呈現方式上與已有的相關教材有較大差異。其具體特色體現在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一是從理論上提出物流系統規劃的總體思路和技術方法,用于指導物流規劃實踐;二是給出實踐上的范本和樣例,以供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參考。具體包括物流規劃基本理論與方法、物流系統戰略規劃、物流網絡規劃、物流節點規劃、運輸系統規劃、物流系統優化與方案評價等大模塊。

(二)以核心項目貫穿,引領整個教學內容

項目教學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激發學生學習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的興趣,筆者先后依托國家電網河南公司物流發展戰略項目和河南陽光物流公司倉儲系統規劃項目來實施教學。學生首先分組查找資料,圍繞企業物流業務流程,對整個項目的內容進行探討。然后各組再派代表到企業核實真實情況。最后在課堂上,各組提出物流規劃項目的解決方案,并進行評價和改進。

(三)適當應用案例教學

選擇和編寫好物流規劃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學的前提條件。例如,筆者在講述完“物流節點選址”知識點之后,引用了“大連北良糧食物流中心”的案例。在描述了基本情況后,請學生思考“為什么有關部門寧肯炸山穿洞,也要在大連建設糧食物流中心”,學生們為此開展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學生的發言還很專業。

對于選好的物流規劃案例,要擬定合適的研討題目。例如,對課程中某些重點問題教學時,可選擇相對簡單的物流規劃案例,案例蘊涵的問題比較集中,指向性明顯。這樣,擬定的研討題目可以具體些。當課程進入到中間階段時,選題時要著眼于有一定程度的綜合性,擬定的研討題目應有一定難度,學生通過深入思考、交流,才能比較充分理解案例蘊涵的道理,拿出自己的決策方案。當課程臨近結束時,選擇的物流規劃案例應著眼系統性和復雜性,擬定的研討題目應有較大的難度,學生只有通過對案例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才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四)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

課堂討論是參與式教學法中最常用的手段。在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教學中,筆者運用了三種討論方式。一是即興討論。在每次課剛開始時,或者是離結束還差10-20分鐘左右的時間,提出一個緊扣教學內容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現實問題,讓學生開展討論。二是小組演講。將教學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5-10個學生,圍繞某個主題,由各個小組事先組織稿件。在課堂討論時,學生爭相上臺演講,還有學生小組準備了精美的演講幻燈片。三是“師生互換”??紤]到很多學生在平時并不閱讀講義、教材,因此在課堂上就某個知識點,讓學生速讀10-20分鐘左右的時間,然后請學生到講臺上給大家講解,教師坐在下面聽講,并最終評議和補充。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中心,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重視學生小組與個人學習活動形式的組織指導,實現師生之間一對一、一對多,學生之間多對多的學習,從而實現多元互動,做到導中學、學中導、導學同步。

(五)充分發揮多媒體和網絡作用,建設課程網絡資源

建設豐富的課程網絡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建設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平臺,在平臺中設置課程說明、教師介紹、教學大綱、實施方案、教學輔導、直播課堂、IP課件、案例精選、導學PPT、行業動態等多個子欄目,及時補充行業發展最新動態,增強學生對物流業發展實際的了解,保證學生學習到最新鮮的知識。

積極開展網上教學,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借助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平臺,積極開展網上教學,鼓勵學生參與課程熱點、難點問題的討論,鞏固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少平時講課過程中未能面面俱到的內容,可以通過網上教學,逐個討論,解答學生平時的疑問。

(六)引導學生參加物流規劃實踐,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筆者輔導的學生先后在第一屆、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決賽中獲獎。在課程教學期間,邀請具有豐富物流規劃經驗的專家為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傳遞最新的行業發展信息,增強學生對物流規劃實際情況的了解,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甘紅云.關于我國高校物流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有效對接的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7)

[2]黎冰,武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 物流技術,2010(1)

[3]劉健敏.淺議案例教學法在現代物流教學中的運用[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8(5)

人才培養與規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十二五”規劃;高校;創新型人才

2011年3月16日,新華社授權全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毒V要》具體描繪了我們國家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主要闡述國家的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的重點,是未來五年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也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一個重要的依據。

《綱要》第七篇――“創新驅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提出要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在“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方面特別強調要:“圍繞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為重點,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創新教育方式,突出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边@為我國如何造就規模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勾勒出了清晰的路線圖,也為對高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毫無疑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高等教育成就斐然,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人才棟梁。但于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存在著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獨立動手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高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應逐步克服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建立和完善培養創新人才的體系和激勵機制。

一、我國高等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觀念陳舊。在我國高等院校中,長期統治課堂教學的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通過教師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或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抑制了創新型人才的成長。在這種傳統教學體制的影響下,學生的思維和活動必將受到限制,并最終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差,創新精神缺乏。

2、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不清晰。跟發達國家高校相比,我國高等院校對創新型人才培養仍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占據主導地位的理念。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很少有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可衡量、可操作的人才培養目標來執行。

3、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評價體系不科學。目前,我國高校的考核制度實質上是知識本位的考核制度,對于學生而言,學??际裁矗瑢W生學什么,學校如何考,學生如何學?,F行的大多數對學生的考核方式,手段,僅從分數結果把學生從知識水平分為三六九等;對教師的評價機制則是以考察教師是否傳授了課程體系的知識為主,較少考核教師的知識傳授方式、與學生交往的情況以及創新精神和能力。

4、缺乏優秀的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師隊伍。在現有的高校用人機制中,對于專職教師的招聘多數停留在高學歷專業對口的要求上;多半是應屆畢業的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實踐經驗不足。教師很少鼓勵學生向自己,或就基本知識提出“為什么”,很少給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和想象的機會和余地。

二、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首先要確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理念,明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標準,是大學培養什么樣的人的一種價值主張和具體要求,因此,明確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是確保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問題上我們既要強調大學自身的特色及個性,也要重視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應有的共性,如: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人類、國家、社會、環境負責的精神;自我發展和創業、創新的能力等。

同時,學生應該是教學的主體。傳統的“教師借助于課堂教學,通過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受教育者被動接受知識”的教育模式是束縛和壓抑學生創新精神的教育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并不是排斥教師,降低教師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教師的指導要求更高,教師的指導難度更大。在現代教育中,確立和體現“學生是教學主體”,那么各種不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專制現象就會消失;學生學習過程中課程選擇、專業選擇的自由度將會加大;個人專長將可以得到充分展現的機會。這樣將可以培養出具有創造活力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三、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優化培養模式

(一)加強自學引導式、討論式教學法,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創新精神

1、構建課堂講授與自學引導、討論研究等相結合的整合化的教學方法模式,加強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探索從“講授為主”到“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第一,對高校中低年級的現行教學計劃進行局部調整,適當減少講課時間,增加自學、討論、練習時間,使學生的獨立學習在各個教學環節上得到加強。

第二,在前一階段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對高校高年級的現行教學計劃進行全面調整,逐步形成以自學引導為主的高校教學方法結構的新體系。

3、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導,教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研究”,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應用”和“學會創新”,從而建立起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優化組合的教學方法新模式。

(二)加強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把本科生參與研究工作視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

目前,在我國高校教學改革中,對于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把科學研究引進教學過程的特點,已基本形成了共識,但是,從高校教學過程的整體來看,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忽視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狀況:教學與科研多則是分段進行,上課就是上課,課程結束后才進行科研訓練,學生到了大學高年級才搞些科研活動,這種機械劃分的做法,不利于全程性地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能力。因此,應從一年級開始將科學研究的宗旨、方法、手段及成果體現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實現教學過程的科研化。

1、結合各門課程的教學,尤其是專業課程和提高性的選修課程,在經常性的各種教學活動中實現,如教師把新的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引進課堂教學,結合學科教學向學生介紹治學、研究的思維和方法等。

2、通過課程論文或設計、畢業論文或設計以及某些為培養科研能力而開設的課程,如文獻檢索、科學研究方法等課程。

3、結合教學組織學生參加學術、科技、生產、社會調查及服務等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科研訓練。

四、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教學的全過程,營造良好的培養渠道和培養環境

(一)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建立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在高校的課程體系中應設置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把創業教育學科課程化,并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及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優秀的人才從事創業教育,向學生系統講授創業教育的內容,分析和研究創業活動、創業過程的構成要素,使學生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熟悉創業活動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面向大學生開展企業家教育,幫助個人樹立創業觀念和掌握創業技能的過程。

(二)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參與創業活動

1、實施多樣化激勵。如: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課程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學校可經常開展一些有利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業靈感的激發的活動,如:“創業計劃競賽”等,對表現突出者給予一定物質或精神嘉獎。

2、設立專項基金。為學生的創業提供多方面的項目資助,為學生的創業提供物質上的保障。如設立創業基金、創業促進會等組織;在資金和咨詢輔導上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優惠和便利。

人才培養與規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職業教育;應用科技大學;旅游管理;啟示

2014年,國家教育部出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 按照《規劃》中的說法是“要逐步形成以應用科技大學(學院)為龍頭,高等職業(專科)學校為骨干,一般普通高等學校參與,與專業學位研究相銜接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體系?!币虼?,應用科技大學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應用科技大學聯盟首批成員單位,黑龍江東方學院領先一步,始終致力于“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人才培養,此次《規劃》對學院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旅游管理專業作為應用性專業的代表,從《規劃》當中也得到了很多啟示。

應用科技大學有七個方面的內涵和特征,即應具有為區域經濟或行業發展的服務面向;培養目標是面向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辦學模式是開放的;課程體系應該是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注重實踐的培養過程;擁有多元化的教師隊伍;以學生為本,為學生創造自主選擇、多樣選擇的學習環境。

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就是以此為著眼點和落腳點的。旅游管理專業始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將學生培養成為理論夠用、外語過硬、專業技能扎實、綜合素質較高、極具競爭力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了“專業+外語”的學科建設理念;創新性地構建起能力培養體系;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實踐環節;探索國際化辦學思路,目前已經初步構建起“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 深入走訪、調查,了解企業用人需求

旅游管理專業以企業、畢業生、在校生和兄弟院校為調研對象,調研方法主要采取實地走訪、調查問卷、座談會、搜集資料等方式。

主任教授帶領本教研室教師實地走訪用人企業進行深度訪談,走訪的企業多達10余家。這些訪談,一方面深入了解了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和要求,另一方面也為建立各專業穩定的實習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實地走訪外,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問卷調查方式。我們使用了“問卷星專業在線問卷調查平臺”,根據本專業特點,分別對企業、在校生和畢業生設計了三份調查問卷,然后將問卷廣泛到企業郵箱和在校生及畢業生各班的QQ群中,對于收到的問卷,軟件自動統計,顯示統計結果。這就大大加強了工作的實效性和客觀性。

2 提出優化每一門課程內涵建設的設想

“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人才培養方案不僅僅是在搭建一個框架,更應該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其內涵。 我們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在搭建好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優化每一門課程的內涵建設。每門課程不僅僅是一個名稱、一個符號,更應該具有深刻的內涵,涉及到課程學時、課程大綱、授課方案、理論知識學時與實踐學時的分配、授課方法、考核方式、教材編寫、雙師型教師培養等一些列問題;并強調:一門課程的建設實際上是一門系統工程;我們要踏踏實實地將每一門課程規劃好,經過主任教授審核后,方可開課。

3 構建能力培養體系及能力培養的落實方案

旅游管理專業在全院開創式構建了能力培養體系,明確了旅游專業學生需要具備的三大能力,即飯店服務技能、旅行社管理及導游服務技能和綜合素質能力。與此同時,制定了能力培養的落實方案,將學生需要具備的三大能力逐一落到了實處,保證了旅游管理專業“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實現。

飯店服務技能通過《飯店服務學》的實踐課程環節在旅游模擬實訓室中,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并將實際操作作為考核的方式和標準。

旅行社管理技能通過使用“金棕櫚”旅行社管理軟件,配合《旅行社經營管理》課程,對學生進行實操訓練。本課程的授課教師是有10余年旅行社管理從業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導游服務技能通過《現場導游》課程,對學生進行現場導游的模擬及訓練,還原真實的導游場景,使學生能夠熟練并有個人風格地講解哈市的各主要景點,了解實際帶團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包括穩定的專業思想、養成教育、職業禮儀、個人修養等多個方面。我們通過入學教育、“著裝月”、優秀畢業生與在校生座談、企業家講壇、導游之星大賽、讀書計劃等一系列活動,以及開設禮儀培訓、旅游美學、演講與口才、攝影、音樂賞析等一系列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人修養。

4 不等、不靠、不要,積極主動突破校企合作瓶頸

在總結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親自布置教務和學務兩方面的力量,挖掘一切社會關系和可以利用的資源,經過兩年艱苦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績。

旅游管理專業采用“3+1”人才培養模式,即三年在校學習,一年到旅游企業實習。我們已經與國內知名企業建立了實習基地,提前實現了專業實習與就業的無縫連接的目標。尤其是,我們與國內最大民營企業――萬達集團旗下三家企業實現了緊密型合作。聯系兩年相當一部分學生專業實習后直接就業,并已經進入到管理崗位,或成為后備干部,就業層次空前提高。此外,我們與世界500強“萬豪國際集團”簽約合作(該集團在大陸現有64家五星級酒店,2016年將達到125家),合作主要內容包括:

a.成立我校第一個真正的訂單班――“萬豪班”,每年接受35名學生,并免費為學生提供制服;

b.獲得“萬禮豪程”基金支持,免費提供國外先進的酒店管理和酒店英語等教材;免費提供部分專業課程;免費提供教師掛職培訓等。

目前,已經簽約有“萬豪班”、“萬達班”、以及將要簽約的“嘉華班”,可以安排120~160名學生實習就業。明年可以真正實現定向招生。這標志著我?!伴_放式”辦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發生了質的變化,歐美標準的應用技術大學的雛形已經出現。

5 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和海外實習項目

人才培養與規劃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分培養 高職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專家隊伍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to cultivate more excell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been explored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lassified training". The classificatio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ccupation career tendency, personal interests, and professional oriented job occupation and other factors, from the horizontal dimens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so as to meet the students' position to adapt to the different occupation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 needs. In the classified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need to be more specialized in the guidance of career planning and education.

Keywords classified cultiv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xpert team

1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養現狀

1.1 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缺乏專業化且力量單薄

在高職院校內大多數有輔導員和就業輔導老師擔任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任務,而這兩類輔導老師平時做著行政工作,很少有時間好好研究生涯規劃的理論,并且實踐教學經驗也較淺,因此對于教授本門課程不夠專業化,導致了該門課程教師很緊缺,也影響了本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現在有很多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分類培養,因校內無專業化的專家隊伍,那么,對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理解不夠透徹,不能根據學生的類型開展個性的指導工作。專業化、類別化教師隊伍的缺乏,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分類培養下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①

1.2 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過程化指導缺乏完整性

我國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普遍較晚,簡單的指導生涯規劃內容,一般在大三臨近畢業前,集中性進行最后的就業輔導為主,在三年期間并未有過程化、模塊化的全面指導。目前,在大多數高職院校內進行的分類培養模式下,我們需要對學生從大一入學到大三畢業,進行分階段、分不同的培養類型進行過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由于兼職的教師專業背景復雜,并且人員的流動性也較大,而學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高職學生的指導不夠完整,學生的收獲也會很少。

2建立職業生涯規劃專家、教師隊伍的意義

建立一支強大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家、教師隊伍,要依賴于學校相關部門的重視,對隊伍的建設提供有利的條件。組織機構建設采用的模式為,學院與相關的就業指導部門統一管理機構;專家、教師隊伍建設采用校內招聘有生涯規劃經驗、有資質的兼職教師,培養一批專職的生涯指導教師,聘請校外各行各業有相關經驗的專家組成;必須制定各種類型專家隊伍的職責制度,以及明確的分工,后期的培訓、考核制度,以保障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專家隊伍的整體有效運作。生涯規劃專家隊伍的建設,是完善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體系中組織體系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專家隊伍中的高質量水平,對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指導起著重要的作用。②

3職業生涯規劃專家、教師隊伍應多元化的原因

學院根據分類培養人才模式,按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特點,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目標,將對他們進行不同類別、不同目標培養,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類別,滿足用人單位對于多樣化人才的需求,學生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學院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教師隊伍可以按照學生的分類培養類型,建立一支相對應的隊伍,可以全身心的專注生涯教育研究。在開展生涯測評的時候,也可以根據未來目標職業的不同,進行相對應的專業測評。對于有生涯困惑的同學,可以進行專業的輔導加咨詢。

以寧波城市學院信息學院分類培養學生類型為例,五類同學在校期間需要達到的目標是:

(1)專升本型同學,以升入高一級學校為標志。大三時期主要學習“高等數學”、“英語”這兩門課程。英語方面,要努力通過應用英語A級、大學英語三級、四級等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對自己在大三時期考取專升本有很大的幫助。高等數學的學習,要選修校內的數學課程,打好數學學習的基礎。

(2)創業型的同學,以大賽獲獎或注冊創業或創業就業或橫向科研項目為標志。在校時要多加強有關創業的相關政策學習;我校成立創業學院,為全校的師生提供創業服務,定期邀請企業創業大師開展創業講座。每年有各種類型的創業大賽,有創業項目的同學,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好好準備參加創業大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別人優秀的創業精神,對提高自己的創業項目有一定的幫助。

(3)技師型的同學,以技師等高級別證書為標志。大二時期要加強專業課程的學習,信息學院技師型的同學可以考取的證書有:程序員;信息系統運行管理員;網絡工程師;汽車服務與營銷員;汽車維修技術員;智能樓宇管理師。這些所有證書的獲得,在以后的就業崗位競爭中有一定的優勢。

(4)國際化型的同學,以中外合作培養為標志。該類型的同學,必須加強英語的學習,達到出國學校要求的英語水平;其次自身的專業課,也要加強學習。

(5)復合型的同學,以輔修專業或輔修雙專業為標志。在學好本專業的課程同時,利用課余時間,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課程學習。

不同類型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教師隊伍匯總表(以信息學院為例)(見表1)。

4建立一支高素質職業生涯規劃專家、教師隊伍的策略

4.1 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高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隊伍

(1)根據學生不同分類培養類型(專升本型、創業型、技師型、國際化型、復合型)的特點,組織校內招聘五個類型的專業教師,在專業上要求相關的人力資源學、生涯規劃指導等,并且有相關企業經驗的教師。這些老師不但具備職業指導的理論水平,而且綜合素質高,最好在以上五個類型中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和工作經歷。③

(2)對學?,F有的兼職生涯指導老師進行全面專業的培訓,才能有效的發揮大學教育職能。根據學生的五個培養類型,對老師們也進行分類,建立了經驗豐富、文化素養高、知識專業的教師隊伍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培訓和進修,平時也可以開展相關的咨詢輔導工作,加強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水平,有針對性的開展的教學實踐指導,將學院的生涯規劃專家、教師隊伍更加完善。

(3)充分利用校外豐富資源。選擇知名度好的企業相關HR、職業生涯理論高的專家,加入到“職業生涯規劃專家隊伍”中來。校外的專家隊伍成員,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開展定期的、不同主題的生涯規劃講座。選擇企業最需要的人員素質要求,指導學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識,職業生涯規劃專家隊伍的素質會不斷提高。

4.2 建立多類別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隊伍

基于當前社會嚴重存在的結構性就業難問題,高職院校在分類培養下,積極引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是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困境的重要途徑。而多類別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隊伍,能根據五類培養類型的學生,開展不同層次的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廣大高職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專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就業目標,好好規劃在校期間三年的學習目標。④

4.3 建立多階層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隊伍

通過學院的人才分類培養,努力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都能得到充分發揮,讓每個學生都能成長成才,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學院的生涯規劃專家、教師隊伍必須進行分類,可以根據教師的職稱進行劃分,也可以按照生涯規劃資格證書的等級來分類別。學生的五個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生涯規劃指導,采用不同類別的專家進行相應的教學與指導,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非常有利。⑤

5結束語

我國高職院校生涯規劃教育發展較晚,國外生涯規劃教育已有幾十年歷史,也有很完善的教育w系,在社會中不斷的積累實踐經驗,為我國生涯規劃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依據。在分類培養中開展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國內的研究較少。我們建立一支各方面素質高、專業強的生涯規劃專家、教師隊伍,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非常切實有效。

在高職院校分類培養下,讓學生選專業、選提升類型、工作崗位方向、分類銜接模塊課程或選修課程、選課程、選教師等方面尊重學生的自,這樣才能建立素質專業高、層次梯級分明的專家、教師隊伍人員,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基金項目]:本文為浙江省教育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分類培養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研究(項目編號:Y201534424 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

① 隆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社會心理科學,2007.

② 崔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宽甸| 姜堰市| 乌鲁木齐市| 都匀市| 平乐县| 奉化市| 河北省| 定陶县| 临夏市| 武城县| 合水县| 芜湖市| 威远县| 缙云县| 内江市| 教育| 禹城市| 翼城县| 德江县| 吉隆县| 东莞市| 胶州市| 舞钢市| 阿瓦提县| 尉氏县| 岳池县| 黑龙江省| 博白县| 姚安县| 陆河县| 白水县| 富锦市| 会昌县| 青海省| 许昌县| 高尔夫| 温泉县| 崇左市| 濉溪县|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