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民間藝術傳統文化

民間藝術傳統文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民間藝術傳統文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民間藝術傳統文化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傳統民間藝術 文化特色 美術 文化價值

中圖分類號:J5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74

Cultural Ecology of Traditional Folk Art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YAN Chunting

(School of Arts,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splendid culture,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culture is a culture of Chinese grassroots groups working people in long-term life and the practice gradually formed, which has a unique cultural values, art forms, local customs and aesthetic sty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value of traditional arts, elaborated traditional art TCEs and styl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rt and modern art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folk ar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t; cultural values

中國上下五千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所蘊藏的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民間藝術文化主要包括民間美術、民間舞蹈、民間音樂以及民俗風情等,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反映著不同地域的環境、文化和審美,且傳統民間藝術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過去,傳統民間藝術以生動、有趣、接地氣的表現形式受到人們的喜愛。然而隨著我國現代科技和現代文化的迅速發展,人們日益崇尚簡單、快捷、高科技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而關注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人越來越少。因此,促進傳統藝術文化的發展成為民間藝術研究者考慮的重要問題。

1傳統民間藝術的研究

傳統民間藝術作為特殊的藝術表達形式,其所蘊含文化和發展,與地域特征、風俗人情、社會風貌等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傳統民間藝術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關于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系統的資料收集和實地勘察,并對具有傳播價值的個案進行深入分析;二是展開對傳統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表現內容等進行理論分析。但由于研究者對當地文化和環境的了解不夠全面,無法充分了解當地傳統民間藝術的來源和發展,因此研究者大多只能從外觀、形象的塑造,創造出與當地民間文化相似的另類藝術,而無法真實還原出具有當地民間特色的藝術。

2傳統民間藝術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都有著當地最出名的民族文化和傳統民間藝術。傳統民間藝術是從民間發展而來,具有大眾的統一審美,即使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傳統民間藝術依然代表著當地大眾的審美情趣。傳統民間藝術最主要的特色是質樸、率真等,并體現著當地人們的地域特點和文化特征。

2.1 傳統民間藝術的地域性

2.1.1鳳翔泥塑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同地方所演變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也各不相同。如鳳翔民間美術,鳳翔處于關中西部,鳳翔的木板年畫被稱為我國五大木板年畫之一。鳳翔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年畫、泥塑和臉譜等,其受到當地文學、宗教的影響,在一些傳統節日中,表達出幸福、健康、美滿等具有美好祝愿的意義。泥塑被鳳翔人稱為“泥貨”,是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美術工藝,有著數千年的傳統。泥塑是由民間藝人手工制作,再經過繪制毛稿、翻坯、打磨、繪圖、上色等十幾道工序加工完成。鳳翔泥塑的形狀、花色多種多樣,在過去,泥塑是在熱鬧的節假日用來相互送禮的禮品,因此鳳翔泥塑多以夸張的造型和艷麗的色彩為主。鳳翔泥塑的樣式主要包括十二屬相、神話人物和英雄人物等,并各自有不同的意義,如坐虎樣式的泥塑則表達著健康和勇敢的寓意。鳳翔泥塑不僅在當地傳播較廣,還在國內其他地區,甚至國外都享有盛名。

民間藝術傳統文化范文第2篇

【關鍵詞】傳統民間藝術 高校藝術教育 傳承 發展

從世界范圍來看,成千上萬的傳統藝術每天都在面臨著同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一樣的問題和現代化社會的挑戰,能源的浪費、資源的枯竭、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市場經濟的影響、傳統藝術的衰落,這一系列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民間藝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不同種族、國家、地區、信仰、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形式。2 0世紀后期以來,發展與保護民族民間的文化已成為各個國家文化發展的重要課題。20世紀80年代法國文化部稱美國文化滲透為“文化帝國主義”;在90年代的“烏拉圭回合”談判中,法國提出“文化例外”的原則;澳洲地區重視文化人類學的研究,反對外來文化的侵略;美國著名學者享廷頓發表連續講話,大談文明憂患論;新加坡開展“華語運動”已維護東方文化;與我們臨近的日本、韓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更是時有耳聞,他們把傳統民間藝人視作國寶,稱為“文化財”;臺灣地區的傳統民間藝人被法國高新聘請,令臺灣人咂舌,臺灣的傳統藝術研究所是以傳統藝術為研究對象,并實施“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劃”,將民間藝術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課程。這一切說明了對傳統藝術和地方文化的傳承重視。

一、現今國內傳統文化的發展現狀:

國內對于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在近幾年逐漸重視起來,但不免有后知后覺之感,通過查閱資料,以及了解時事報道,資料報告顯示,中國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在大學校園中的傳承呈現缺失狀態,但大多數大學生對民間藝術存在濃厚的興趣。針對中國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嚴重流失的現狀,在大學校園這一塊需要做到的就是使大學生認識到這個問題,并且從意識上提高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并自覺自愿的加入到傳承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隊伍中來,盡自己的努力,使曾經熠熠閃光的傳統藝術重新綻放出光彩。

河北省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在中華大地是具有代表性的,在國內同一種類的民間藝術中,地方風格特點也十分鮮明。在經濟建設大力發展的形勢下,河北民間藝術中頗具有代表性的曲陽石雕、唐山皮影、武強年畫、定窯陶瓷、磁州窯造型藝術、蔚縣剪紙、白溝河泥玩具等等均缺乏應有的傳承發展。而在本省的高校藝術教育中也沒有對這些傳統民間藝術有所研究呈現缺失狀態,例如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河北經貿大學藝術學院、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等等均都沒有這些民間藝術的專業研究。據調查大多數大學生對民間藝術存在濃厚的興趣,而要使這一現象得以改觀,就必須深入發掘民間藝術資源,在高校藝術教育課程體系中融入傳統民間藝術,使河北傳統民間藝術傳承發展下去,并在此基礎上推動河北地方文化建設。

二、河北傳統民間藝術傳承發展現狀:

1、河北傳統民間藝術資源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如年畫、石雕、剪紙等等都流傳著中國傳統文化血脈。但是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河北傳統民間藝術受到現代科技文明多方面影響。由于我省相關部門對民間藝術沒有做到很好的保護和繼承,很多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再有傳承的東西由于不能接近生活和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被人們逐漸的淡忘,有些傳統民間藝術正在逐漸的消失。通過分析河北傳統民間藝術現狀,傳承發展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是傳統文化生存的根基發生很大的破壞。(2)高科技現代化文明的發展吸引了現代人的眼球,改變了人民的審美觀念。相比之下,民間藝術沒有得到很好地創新,不能夠引起現代人的共鳴。(3)社會文化部門對民間藝術的重視不夠,很多民間藝術沒有繼承人,這些文化都面臨失傳危險。

2、改革開放以后河北高校藝術教育得到廣泛的發展,但是也體現了很多弊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以西方藝術設計模式為主,缺乏創新。(2)對自身的民族藝術資源漠視不用,使我國藝術設計與民間藝術脫節,而對這些問題,我們需深入分析民間藝術對高校藝術教育的影響,合理傳承民間藝術。

三、傳統民間藝術對高校藝術教育的意義:

(1)傳統民間藝術是藝術教育的源泉:對民間藝術創造目的來說他是實用性和審美性相結合,如剪紙、年畫等等,這些審美和使用的目的創造與藝術教育如出一轍。無論從審美角度還是創作角度來說,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藝術教育都是一種必然的內在聯系,可以說民間藝術是藝術教育的基石,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藝術教育是一脈相承。

(2)民間藝術的審美形式和造型手法是現代藝術設計的沿襲:傳統民間藝術并不是一門孤立的藝術形式,它與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道德水平、等有著緊密的聯系。對民間藝術的深入研究可以使藝術設計者對民間藝術有深入的了解。民間生活習慣和審美觀念、傳統道德思想可以使藝術創作得到啟示。如春節每家門口都貼紅色的對聯和倒貼福字,這就象征著喜慶和福到,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這種憧憬和向往在藝術設計中也常常用到。

(3)傳統民間藝術可以擴展藝術設計的空間:在一般人對傳統民間藝術的看法就是比較過時的、落后的、懷舊的東西,其實這些看法是不全面的,因為傳統民間藝術并不是固有的傳統形式一成不變,他可以與現代藝術設計更好的融合,因為他是現代藝術設計精神和創造力的源泉。我們只有發揮傳統民間藝術的精髓,加以創造將他與現代藝術設計完美的融合,進一步的挖掘傳統民間藝術對現代藝術設計有用的一方面,全面擴展現代藝術設計的空間領域,才能達到傳統民間藝術傳承發展。

四、在目前這個大環境下,如何在高校藝術教育中開展傳統文化,讓傳統民間藝術走進高校?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對于中國本土藝術設計者來,如果沒有傳統文化的儲備和底蘊,其創作就會缺乏民族神韻。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的是未來的藝術設計人才,必須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在教學中,合理設置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內容,科學安排教學實踐手段,能夠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傳統文化內涵。

(1)首先在高校的藝術展廳定期開辦具有河北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展,例如蔚縣的剪紙、無極的剪紙以及豐寧滿族剪紙,不同剪紙的風格、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所見所分析對河北的民間藝術有深入認知。再有就是在高校成立傳統民間藝術學生社團,結合民間藝術的特色及相應民間藝術手工制作,體現傳統文化的民族心理,增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興趣,使得更多的人喜歡民間藝術,傳承河北民間藝術。

(2)在我省高校藝術教育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加入河北民間藝術課程,例如:唐山皮影藝術被稱為“通俗的人文歷史講義”,具有塑造人生觀及安身立命之意義;武強年畫傳承著歷史人文的理念,營建著人們的道德信仰,在情感的抒發和傳播中構建和美的社會;曲陽石雕藝術的人文理念涵納與石雕藝術的文化闡釋中,如此等等把這些人文理念添加到藝術教育的教學第二學期課程體系中,也就是大一的第二學期開設。

(3)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進校園舉辦講座或技藝展演,有組織的舉辦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講座,專題設計沙龍,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正確認識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形式。使學生在設計作品中可以借鑒或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進行再創造,創作出既體現東方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的設計作品。再有就是在高校設置介紹傳統文化藝術的網頁網站,開闊學生獲取傳統文化的渠道,使學生從多方面接觸和感受民間藝術的存在。

綜合起來看,河北傳統民間藝術如何在裂變中傳承下去是最大的問題,而“民間藝術回民間”是重點。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完善教育教學體系,樹立起傳統文化在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地位,大學生作為祖國的高級文化分子,具有良好的素質和愛國摯情,在傳承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過程中肩負重任,讓學生更多的接觸中國本民族的文化,提高和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創造出富有東方韻味的設計作品,真正實現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最終目標。而河北的高校藝術教育就是為建設這個民間藝術傳承發展平臺提供可能。

【參考文獻】

民間藝術傳統文化范文第3篇

關鍵詞:文化安全;陜北民間藝術;教育傳承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8-0200-02

一、文化安全與陜北民間藝術

“文化安全”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隨著其進程的加快而逐漸凸顯出來的,事關國家安全的非傳統安全,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引起各國政府和學者的重視。其含義主要是指人們認為自己所屬“國家-民族”的“基本價值”和“文化特性”不會在全球化大勢下逐漸消失或退化的安全感[1]。

全球化背景下國家文化安全首先就是要維護和保證本民族文化的基本價值和文化特性不受威脅、不存在危機和危險,即保障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等可以得以延續和繼續發展[2]。陜北民間藝術是一個文化地理概念,是陜北民間文化的重要表現形態和載體,是現代人認識和了解陜北文化的重要文化資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它的發展受到了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加上自身的因素,陜北民間藝術文化面臨危機甚至有消亡的危險,面臨安全問題。在文化安全視域下審視陜北民間藝術,把陜北民間藝術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來研究,為陜北民間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對保護和傳承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文化安全視域下陜北民間藝術教育傳承的必要性

1.陜北民間藝術文化面臨危機

首先,陜北民間藝術逐漸失去了生存發展的天然環境。隨著陜北能源資源開發,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卻忽視了精神文明。在全球化和現代化大背景下,在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下,經濟的發展帶來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審美觀念的變化,淳樸的民風受城市化進程影響也開始“煥然一新”,勞作方式也逐漸機械化,傳統的民俗備受“現代生活”方式沖擊。現在陜北農村的農耕已經很少再見到毛驢犁地和毛驢貨車了,取而代之的是機械農用車和農業用具,剪紙和刺繡上活生生的“毛驢”失去了生活原型;以往過年時農家窗上貼的精美手工剪紙了也被機械生產的金粉印刷品所替代;高亢嘹亮的陜北民歌、信天游在流行音樂面前失去了生存條件,春節時娛樂的大秧歌和社火活動等在被電視、電影和網絡面前也失去往日的光輝。傳統民間藝術逐漸失去了存在的天然基礎,陜北民間藝術文化因此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環境、生存空間和自身的完整性,陜北特色文化的根基被動搖了[3]。

其次,陜北民間藝術面臨傳承危機。陜北民間藝術同其他民間藝術在傳承上具有共性,即都是通過口傳心授來實現。其中,師徒傳承、血緣傳承、婚配傳承等是其主要的傳承方式。但在經濟強勢而文化式微的宏觀背景下,其傳承面臨著嚴重的威脅。據陜西省公布的一些民間藝術傳承人的調查資料顯示:現在的傳承人年齡普遍偏高,一些珍貴的陜北民間藝術門類因民間藝術老藝人的去世而成為了絕響。在改革開放與多元文化的沖擊下,絕技絕藝傳人越來越少,而年輕人忙著掙錢,追逐時髦,對民間藝術不感興趣,不能靜下心來學習和傳承,陜北民間藝術的傳承后繼乏人,面臨危機。

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陜北能源資源的開發,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過耳濡目染就可以自然傳承下去的大量民間藝術,失去了其自然傳承的天然基礎,如果不給予特別關注、不刻意進行教育,就要失傳[4]。

2.陜北民間藝術的教育價值

陜北民間藝術底蘊深厚,形態豐富,許多都極具教育價值。嘹亮高亢的信天游、委婉動聽的陜北民歌,既是生動藝術形式的展現,同時又是文學知識的運用,如其中歌詞的比興寫作手法,這些都是學校難得的藝術教育題材和文學知識資源;激情奔放的陜北民歌和鏗鏘有力的陜北腰鼓,展現著陜北人粗獷豪放、淳樸樂觀、自強不息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風貌,蘊含著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這類的民間藝術可以作為學校體育教學資源,讓學生既可以從中感受精神力量又可以增強自身身體素質和文化自信;而古樸粗獷的陜北剪紙、淳厚動聽的陜北道情、說書等藝術門類歷史悠久,既是人們了解陜北歷史文化的載體,同時還是一門精湛的傳統技藝,值得進行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總之,陜北民間藝術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濃郁的生活氣息、熾熱的思想感情、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還保存著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科學文化知識等,是開展教育的重要知識來源,它能夠熏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培養人的能力,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

3.陜北民間藝術教育傳承的意義

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教育傳承,主要指兩方面:一方面是指利用陜北民間藝術所具有的教育價值去進行個體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另一方面是指要使陜北民間藝術教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使教育成為民間藝術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要將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一系列具體內容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陜北民間藝術的教育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不僅能掀起社會性的對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充分認識到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寶貴和重要,能在社會上形成保護、傳承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良好氛圍,使人們懂得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價值和重要性。同時,有利于在對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動態解讀中,與現代思想相結合,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蘊。如陜北剪紙、陜北民歌、陜北舞蹈等等,不僅包含了陜北人特有的審美觀念、審美表現意識,而且包含了以往陜北人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陜北民間藝術所特有的文化特性,它為我們深入研究陜北文化乃至傳統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源,這種資源是我們很多現代文化藝術的“根”,教育傳承不僅能留住根,而且能使根深葉茂。

其次,其中的學校教育,一方面能夠喚醒青年一代對陜北民間藝術的熱情,傳承和保護意識,培育了傳承主體,進一步維護了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具有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為民間藝術文傳承創新奠定人才基礎。與此同時,廣大青少年在習得陜北民間藝術的同時,會從中發現真、善、美,從而培養他們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愛國愛家的情懷以及人文素質的形成。并且也逐步培養起了民間藝術文化的欣賞群體和傳播者,使陜北民間藝術能夠薪火相傳,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弘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三、陜北民間藝術教育傳承的實現途徑

1.將陜北民間藝術滲透到日常教育中,培育后備人才

將陜北民間藝術遺產納入鄉土教材,并把這些教材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之中,形成常規化教學,普及、宣傳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知識,中小學生對陜北民間藝術文化遺產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從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與關注。無論是以藝術形式還是以文學形式進行教育,都既可以提升學生素質,又可以培養一批傳承陜北民間藝術的后備人才。如:將陜北民歌納入到音樂課的教材中,將陜北剪紙納入到美術課中,將對陜北安塞腰鼓的文學描寫納入到語文課本中等等,既培養了學生們的動腦動手能力,又提高了藝術文化修養。

2.開展陜北民間藝術少兒培訓,培育傳統文化情節

根據陜北民間藝術的特點,將易學易懂的藝術種類作為少兒教育的項目。如針對少年兒童,可以開展課外免費培訓班,請一些民間藝人教孩子們簡單的剪紙藝術、舞蹈藝術等,并將此列入學生綜合素質考核項目,增強家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讓學生對民間藝術有初步的了解和認知,加強他們對本土文化基因的認知和啟蒙,培育傳統文化意識。另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或者節假日時間,組織學生們參觀民間藝人的制作技藝,加強學生對于民間藝術的感性認識;而對于復雜的藝術門類,在農村則可以讓學生到民間藝人的家中,在傳承人的口傳心授下學習,政府給予民間藝人一定的補助;而在城市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上網收集和整理資料,了解更多的陜北民間藝術文化內容和形式。總之,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方式,開展免費培訓,從小培育傳統文化情節,為民間藝術的長遠發展、弘揚傳統文化奠定基礎。

3.開展陜北民間藝術專業人才教育

把陜北民間藝術引入高等院校教育尤其是陜西省高校,開設有民間藝術為內容的課程,設置相關專業并招收學生,開展民間藝術文化知識和技能培訓,在文化產業、民族文化等相關專業設置陜北民間藝術課程,開展民間藝術研究和文化產業研究,培育民間藝術文化傳承、保護、發展、管理、研究等各類型、各層次的人才。高等院校也應努力成為民間藝術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創造的主體,成為文化遺產的學習地,成為文化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橋梁和重要基地。

4.挖掘傳授力量,重點培養繼承人

許多陜北民間藝術,如陜北說書、陜北剪紙、陜北嗩吶等隨著老一代人相繼離世,中年傳承人的轉型,正面臨消亡危機。傳承主體的代代相承是民間藝術發展弘揚的前提。青少年是陜北民間藝術習得和傳承的生力軍,如果青少年得到了很好的民間藝術傳統文化的培養、熏陶和訓練,就會成為陜北地域文化的傳承者,民間藝術的未來就具備了主體力量。政府應下大力氣挖掘優秀的民間藝人,除了已知的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外,還應下大力氣挖掘尚待發現的技藝精湛的中年藝人,避免他們因經濟原因而中途放棄傳承,增加傳授的主體力量,并授予他們以一定的榮譽稱號,讓他們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增強他們傳承、傳授的動力,聘請他們在學校里講課,讓其招收學生,使傳統技藝得到繼承。

參考文獻:

[1]潘一禾.文化安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2]呂青.文安視域下的德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7).

民間藝術傳統文化范文第4篇

江西自古以來人文薈萃,物產富饒,民間藝術資源形式豐富。具有濃厚歷史文化意蘊和贛派個性特色。例如:婺源三雕、湘東儺面具、南昌瓷板畫、鄱陽脫胎漆藝、樂安蛋殼雕和瑞昌剪紙等民間工藝,寫實尚意、巧奪天工、制作精良、馳名中外,被世人視為珍寶;安義、樂安的古村落等民間建筑,頗具特色,在建筑史上奕奕生輝。表演藝術異彩紛呈,有采茶戲曲、戲劇、歌舞、歌謠、器樂等;尤其是采茶戲曲,更是形式多樣,有贛南采茶戲、撫州采茶戲、南昌采茶戲、高安采茶戲、武寧采茶戲、贛東采茶戲、吉安采茶戲、景德鎮采茶戲和寧都采茶戲等;此外,還有民間楹聯書法等,也都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贛南地區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先民自秦漢初遷入后,中原文化與南方文化的交融,對江西民間藝術的發展以及特色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客家民間藝術已享譽國內外。但近年來西方文化對本土文化造成了強烈的沖擊,部分年輕人包括在校大學生認為民間藝術是“土”的東西,不如西方“洋”的東西。江西民間藝術的傳承普遍存在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局面,迫切需要年輕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承擔起這一重任。

大學生藝術教育與地方民間藝術融合,一方面形式多樣、蘊含深厚民俗風情的民間藝術,可為大學生藝術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質;另一方面在藝術教育中滲透地方民間藝術,可以喚起大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記憶、了解和認同,增強民族情感,熱愛本土藝術,引導和教育大學生學習和繼承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使豐富多樣的民間藝術遺產得到傳承和發展。

二、藝術教育中滲透民間藝術元素的教學策略

民間藝術博大精深,門類多樣,民間藝術滲透到藝術教育中的目標不能僅滿足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不能僅把教會學生一兩樣藝術技巧作為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而是要在提高藝術修養的同時讓學生懂得合理開發和創新運用,通過顯性或隱性的語言、符號或精神反映到學生具體的創新實踐中去,這才真正體現了進行民間藝術教育的真諦。[3]所以其教學策略要重點圍繞著這個核心目標來展開,在科學、合理性基礎上,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策略來有效進行滲透。

第一,結合當今大學生傳統文化知識薄弱的特點,適當補充設置一些地方傳統文化教育普及的課程,地方傳統文化與地方民間藝術息息相關,民間藝術中呈現的思想、意境往往是地方傳統文化的藝術再現,通過地方文化與相關民間藝術比較的講解,可力求讓學生能夠透過“藝術現象”看“文化本質”,領會和掌握民間藝術中的博大精深的藝術語言。

第二,在進行地方民間藝術傳授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枯燥、乏味,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應多以互動實例的方式來進行,讓民間知識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互動案例的展開當中,積極鼓勵學生動手創作,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針對民間藝術知識應長時間學習的特點,所以除了集中設置課程外,還應該讓民間藝術學習分散、分流到高校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中,可以不定期的邀請地方民間工藝大師、藝人舉辦一些講座、論壇,以此來豐富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親身感受民間工藝大師、藝人的藝術氣質,增加學習的樂趣。[4]

第四,在民間藝術教育課程的傳授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適時地結合不同民間藝術創作方法的特點,將民間藝術知識與學生專業背景知識融合,可以設想出多種民間藝術創作方法與學生所學專業課程的切入點,使兩種知識可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是解決學生在學習民間藝術過程中學會懂得開發創新運用的最好辦法。

民間藝術傳統文化范文第5篇

關鍵詞: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傳承;再開發

中圖分類號:TU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7897(2015)11-0105-02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藝術設計領域奉行“拿來主義”,這使得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被以功能為主的高科技產品所圍繞,也導致了我國當前的城市和建筑等區域高度的相似,失去了特色,成功的藝術設計都是建立在扎實的文化根基上的,只有將文化融合設計當中,設計出的作品才是成功的,具有靈魂的。

1傳承和再開發

1.1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傳承的含義

傳承即是指延續歷史,然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當中的傳承并非是指將歷史一成不變的沿襲下來,這里的傳承的真正含義是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就是說,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面對歷史時需要采取“揚棄”的態度。

1.2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再開發的含義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再開發是指,設計者需要從傳統文化、民間藝術、民族藝術等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文化領域當中汲取營養,探尋具有濃濃中國味道的設計根源進行環境藝術設計。

1.3傳承和再開發的關系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只有在傳承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意義上將我國的特色繼承下來,在此基礎上進行再開發,使其與設計的作品相融合,才能使得設計的環境藝術品散發出中國特色,具有時代氣息。

2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傳承與再開發現狀分析

2.1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統文化

2.1.1傳統文化

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中華民族具有非常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例如,龍與鳳,陰陽,八卦等,這些傳統文化享譽世界,但是受到等歷史事件的影響,西方文化在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中占據的比例逐漸增大,無論是園林設計,建筑設計還是室內設計,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容身之地越來越低。

2.1.2傳承與再開發

①環境藝術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再開發需要從設計領域的基礎設計抓起,改革教育模式,設計人員需要靜下心來研究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將環境藝術設計建立在豐富的文化底蘊上,避免在需要設計的時候照搬所謂的“元素”,而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特色流于形式;②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再開發不能單純的停留在對傳統文化符號的表達上,需要在對傳統文化具有充分的理解基礎上,嘗試采用不同的途徑進行傳統文化的表達,從而創作出具有內涵的作品。

2.2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民間藝術

2.2.1民間藝術

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積累了豐富多樣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例如,陶藝,剪紙,刺繡等,蘊含了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民間藝術能夠存在至今的原因在于它們具有穩定的文化價值,同時,對于中國人來說,民間藝術所蘊含的人文民俗是不可替代的,挖掘民間藝術并將其應用于現代現代藝術設計當中,是體現我國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徑。

2.2.2民間藝術的傳承和再開發

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將傳統的民間藝術融合進設計的作品當中,從而與現代高科技產品形成互補,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例如在廣告設計當中利用喜鵲,結繩,剪紙,漆畫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民進藝術進行表達,從而提高人們對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接受度,同時也能傳揚我國的傳統精神,與此同時,需要重視將西方優秀的現代設計理念與我國的傳統的民間藝術融會貫通,從而避免設計出現困于傳統的形式,提高作品的吸引力。

2.3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民族藝術

2.3.1民族藝術

總所周知,中華民族共有56個民族,在56個民族的漫長發展歷史當中,由于人文因素和生存環境的影響,每一個民族都發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環境藝術與各個民族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歷史背景,生活習慣等密切相關,是對該民族社會觀念和地域性以及審美觀念的直觀反映,但是,根據有關資料,雖然有關人員對民族建筑等領域具有較為全面的研究,但是,截至目前,國內對民族環境藝術的研究仍然不多。

2.3.2傳承與再開發

民族藝術能夠給環境藝術設計者極好的設計素材,例如,在進行民俗文化村或者風景旅游區的環境藝術設計時,設計者需要充分的了解當地的民族藝術,從中尋找創作源泉和創作靈感,將其合理運用于設計之中,使得我國的民族藝術能夠得以延續;另外,民族藝術是中國各族,世界各民族之間長期兼收并蓄的結構,在深入學習民族文化和藝術的基礎上,需要借鑒西方的優秀經驗和成果,將其融合到自己的創作中。

3結束語

韓美林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藝術必須要有根,沒有根的藝術經不起時間的雕琢”,傳統文化、民間藝術、民族文化是中華藝術文明的“根”之所在,中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方向必須建立在中國特色的文化底蘊,深刻理解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間藝術基礎上,融合世界先進的文化藝術,確保對中華文明的良好傳承和再開發。

參考文獻

[1]熊陽漾.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5(12).

[2]張志剛.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統文化構思[J].藝術教育,2015(05).

[3]李喜彬.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統文化構思[J].現代裝飾(理論),2014(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越西县| 江津市| 封开县| 呼玛县| 金塔县| 拉萨市| 桐梓县| 华容县| 洮南市| 阿图什市| 新化县| 壶关县| 宜城市| 永济市| 会泽县| 象山县| 镇远县| 蒙阴县| 岳普湖县| 临武县| 滦南县| 安阳市| 汉沽区| 南平市| 财经| 新郑市| 陵水| 府谷县| 怀仁县| 宁武县| 宜丰县| 天全县| 通道| 安泽县| 宽甸| 枞阳县| 阳江市| 阿瓦提县| 铜川市| 张家川|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