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害;生物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22-0231-01

前言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農業國家,農業生產占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但我國也是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農作物病蟲災害是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為保證農作物的生產,防治病蟲害顯得尤為重要。

一、農作物病蟲害的重要原因

就目前而言,導致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現象日益加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為了確保農作物始終處于最佳的生長環境,而長期過量的使用磷肥,導致土壤出現大面積的板結、鹽堿現象;農藥使用的方法的不規范,導致病蟲害抗藥性的不斷增強,從而破壞了土壤內部結構的平衡;連年的重茬種植使得土地沒有足夠的時間恢復,也是造成病蟲害危害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認識

大多數農民對全面、綜合防治的認識是比較狹義的,僅僅是認為采用多種的防治技術與手段就行了。但是現在對全面、綜合防治的定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農作的生長規律、農作物的耕作制度、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等等,從而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進行全面而有效地防治工作,以達到保護農作物安全生長,實現農民增收的效果。

所以,在進行全面、綜合的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時候,必須要從農作物生長情況的全局出發,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同時還要注意各種措施與手段之間的協調,確保各自的有效性。

三、 新時期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幾個重要措施

1、制定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治直補實施方案

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治直補實施方案的制定關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確責任,召開實施農作物重大病蟲防治直補實施的鄉(鎮)分管領導、農業中心主任等參加工作會議,層層落實責任制,明確各自的職責。農業主管部門成立防治病蟲工作領導小組,分區分片進行督察防治,小組領導應定期到各個鄉(鎮)檢查病蟲是否施藥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饋,解決防治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植保站負責病蟲測報、技術培訓、藥劑配方、機器操作使用與維修、防治效果調查等;鄉(鎮)負責組織、發動、宣傳,落實直補配套藥劑到村、社;村、社負責登記、造冊、公示、收機防費和把藥劑直補到農戶手中。

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根據農作物的種植環境、農作物自身生長的特點以及病蟲害的特點,在農作物種植之前以及農作物生長過程中,不定期的對農作物進行病蟲害的預防。如對種子進行提前的藥物浸泡以及對田地進行提前的種植清理等,以此確保種植環境的衛生,預防蟲害的滋生。與此同時,在每年的秋天定時的對耕地進行翻新,不僅可以有效增強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還可以加快落葉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爛速度,有效降低病蟲害的成活率,從而促進農民的增收。在農藥的使用上,要嚴格按照藥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項、病蟲害特點、農作物特點以及土壤性質等進行噴灑,在確保農作物安全的情況下,有效殺死病蟲害。

3、科學使用農藥,有節制地合理用藥

多講究防治策略;修改偏嚴的防治指標,貫徹達標用藥;合理安排農藥,采用對天敵影響少的選擇性農藥,提倡有效低劑量,抓好挑治、兼治,減少用藥面積和用藥次數。通過綜合防治技術的組裝,協調地發揮農業防治壓基數,保護天敵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學農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敵作用,把病蟲危害損失降低到經濟允許水平以下,并使病蟲發生量維持在低水平的生態平衡中。

4、推廣非化學防治

4.1 推廣有效的農業防治法

對環境的合理利用,土地的合理輪作種植,是預防土壤病態的有效方法。例如土傳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小麥紋枯病、炭疽病等,同一農作物的多年栽種是對土壤的過度使用,導致農作物病害的頻頻發生,對于這種病蟲害用藥施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輪作種植的方式,能夠達到在短時有效的控制的目的。種植大豆的土地改種植花生、玉米;種植小麥的土地改為種植油菜豌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實行水旱輪作,土地深翻、休耕來抑制病蟲害。比如對水稻螟蟲的防治,可以在下一季耕作的時候深耕滅茬灌水,p少越冬蟲源的存活率,也可以在冬季休耕淹冬水田幾個月,將水稻茬內的越冬源淹死大部分,減少來年蟲口密度。對于間作套種進行科學合理種植,農作物種植區域化,減少種植區域的種類,合理搭配間作作物的品種,對病蟲害集中防治管理,精細化管理農田。

4.2 采用生物防治技術

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陳代謝來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主要通過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然后綜合使用各種基因產品,來控制病蟲害的發生,以達到防治目的。

(1)加強保護和合理利用病蟲害的天敵

在農業病蟲害的治理過程中,要對生態系統中病蟲害的天敵加以保護,利用它們來控制病蟲害的數量,以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力度。在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前期防治時,可以使用藥性較強的化學藥劑,這是為了從根源上殺死有害生物。在農作物生長一段時間后,就要改變策略和施藥手段,對一些仍然有病蟲害威脅的局部地方施藥,不能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實施隱蔽施藥。

(2)加強使用各種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是一種對農作物危害較小的農藥,要加強生物農藥的使用力度,同時也可以使用各種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陳代謝來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這種方式由于比較科學,所以也在日漸普及。在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通過使用生物農藥,例如阿維菌素、BT農藥等,也使病蟲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農民通過養殖青蛙、專吃害蟲的小鳥,或者在稻田中養鴨來治蟲,也能夠減少病蟲害對農業的危害。

5、增強應急防治病蟲害的能力

農民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應該秉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另外也應該構建社會化、專業化的病蟲害防治系統作物蟲害防治的依據。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應該根據作物生長的區域條件,不斷擴大專業隊伍建設,充實物質儲備,將防治病蟲害工作逐步提升到專業化的水平,盡量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劑量與頻率,增強對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的重視,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農藥的使用效率,還可以降低作物生產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提高作物品質的效果。

6、大力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

近幾年,在無公害農產品的管理及技術推廣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的推廣力度,重點推廣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等綜合措施,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確保創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示范縣,保證向市場提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四、 結語

綜上,在實際的種植生產中,及時進行耕地衛生的處理、適當選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種以及對作物實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機地結合,建立高效的綜合防治體系。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性品種、科學研制高效生物制劑以及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對于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會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有機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DF4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2-0288-01

引言: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跨步,獲得了非常可觀的成就。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構成內容,與人們生活水平、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非常緊密聯系。有機農業種植的推廣,使得我國農業發展得到了新的動力。但是需要注重的是,病蟲害防治問題對有機農業發展造成了一定限制。農業科研工作人員與種植人員需要不斷加強研究力度,找尋有效措施對不良現狀進行改善,促進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有機農業概念闡述

有機農業是我國農業領域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農業領域開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手段,對促進我國農業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影響。通過有機農業種植方式的推廣,可以降低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對自然生長規律給予高度尊重,不斷協調有機喂養動物、農業經濟作物、土壤、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關系。有機農業種植主要有幾下幾方面特點:有機農業與以往傳統農業進行比較,不需要在應用化學藥劑與肥料,可以避免r藥、化肥應用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污染。有機農業種植對不同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視,是以種群關系為基礎對多種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從而避免病蟲害對農業生產造成損害,提升農業經濟作物的產量,使得農業種植人員可以獲得良好的積極效益。有機農業種植倡導多種農作物輪作,鼓勵農業種植人員增加農作物的種類,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促進自然生態環境發展,推廣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有機農業種植對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是非常有限的,要求種植人員應用生物、物理等方式對農作物病蟲害記性有效預防、治理,對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必須要建立于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上。

二、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原則與方法分析

(一)注重有機農業生產過程管理

有機農業種植工作開展前,為了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有機農業種植人員對種子選擇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要盡可能的選擇和應用那些抗病毒性較為良好的農作物品種。農作物品種選擇完成后,有機農業種植人員需要對種子進行妥善處理,在對種子進行充分晾曬之后用溫度適宜的水對種植進行浸泡,將外表存在缺陷或者是附帶病蟲的種子進行剔除。有機農業種植人員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農作物栽培制度進行優化和改良,要避免在病蟲害高發階段進行農作物種植,需要在病蟲天敵與病蟲同時生長階段進行農作物的種植,要盡可能的選擇在病蟲不宜發生季節進行農作物種子的播種。農作物生長到一定階段后,種植人員可以根據其生長需求進行疏苗疏枝處理,特別需要注重對存在病蟲害的枝丫進行修剪,對修剪的枝丫必須要進行妥善處理,保證種植區域的清潔性,降低有機農業種植病蟲害發生概率。

(二)注重生態平衡工作

對于以往農業種植進行分析,不僅農業經濟作物的物種非常單一,而且農業種植人員對所有農作物生長都給予了統一性的生長條件,在這種農業種植模式下,病蟲害發生概率較大。病蟲天敵也可能因為環境過于單一,可覓食的種類也過少,從而對其生長和繁殖造成了非常不利影響。所以,在有機農業種植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特別引入多種農業資源,積極創建平衡的生態環境,在有機農業種植中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對多樣性種植進行詳細闡述,就是要具備空間多樣性與時間多樣性著兩方面特點。時間多樣性要求有機農業種植人員要合理把握物種種植時間以及農作物的收獲時間。空間多樣性包含內容較多,其中包括了地理空間、種植土壤以及種植品種的多樣性。這些內容的應用,可以較大程度的抑制病蟲產生,為病蟲天敵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使得有機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取得良好成效。

(三)農業病蟲綜合治理

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是有機農業種植中的重要內容,想要進一步加強有機農業種植的推廣,使得我國農業種植領域在健康的發展道路走得更為長遠,就必須要找尋有效措施做好農業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開展,必須要建立加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也使得很多高新技術融入到有機農業種植領域,農業種植人員可以應用計算機軟件對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進行科學預測,監測系統一旦發現有機農業種植區域病蟲害超過了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上限,種植人員便可以及時找尋措施進行防治。而如果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蟲害密度較小、對植物生長所具有的蟲害密度較小,則可以通過生態系統所具有的自我調節能力對蟲害進行防治管理,以此起到節約人力、成本的作用。

(四)防治措施應用

在傳統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經常對化學方式進行應用,即通過大量農藥的播撒將害蟲殺死。對于該種方式來說,存在著非常多的弊端,首先,在化學材料中,具有數量很多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人們在對農作物進行食用時,就很可能由于作物中具有殘留的農藥而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其次,化學方式對環境、河水以及生態等都具有較大的破壞力,不僅對生態平衡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也會因此違背了可持續發展原則。而通過生物病蟲害方式技術的應用,則能夠對上述問題進行較好的解決,如在有機農業種植區域內養殖雞鴨等家禽,則能夠自然的形成對蟲害的防治。

結語

在有機農業發展中,病蟲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我們對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原則和方法進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在實際工作開展中把握重點,更好的實現病蟲害防治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振天,孫豐年,宋婷婷,孫宏,陳美艷,錢玉龍.吉林市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現狀及發展思路[J].吉林農業.2011(06).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病蟲害;農作物;影響

前言: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對我國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然而隨著農業生產的改革,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頻率也逐漸增加,作為農作物的一大劫難,病蟲害不僅造成了農作物嚴重減產甚至絕產的嚴重后果,更對我國的農業發展帶來嚴重打擊。目前,隨著相關部門的逐漸重視,我國在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上投入了空前的力度,逐漸研發出最合適中國農業的防治辦法,不僅有效穩固了我國農業大國的地位,還提升了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對我國的農業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1. 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農作物減產

作為我國乃至全球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生物災害,農作物的病蟲害是影響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最大誘因,種類多、影響大、爆發成災可能性大已成為它的標簽。據統計,國內重要農作物的病蟲害類型達 1400 多種,常見的有二化螟、棉鈴蟲、蝗蟲等等,除了其自身的生物學特征外,農作物的品種、氣象條件的變化都對其有著重要影響,最可怕的是,部分病蟲害如蝗蟲能進行長距離的遷徙,從而對農作物形成大面積、大范圍的破壞,使農作物嚴重減產,危害極大。

比較著名的案例有:1991年,我國很多地區病蟲害嚴重,導致農作物嚴重減產,共造成160億千克的糧食損失,其中,損失小麥38億千克,水稻48.6億千克,棉花2.3億千克;天津市、河北省更是有1.3萬多公頃稻田顆粒無收。2004 年,我國江西省遭遇水稻病蟲害,共損失糧食 17 億千克;2008 年,我國黑龍江省遭遇草地螟蟲破壞,受災面積超過 286.7 f公頃。由此可見,農作物的病蟲害導致農作物嚴重減產,給我國的國民經濟尤其是農業經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打擊。

2.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2.1生物防治技術

簡單來說,生物防治技術就是利用具有積極作用的生物及其代謝產物來進行病蟲害的一種防治技術,所利用的生物及其代謝產物起到防治劑的作用。眾所周知,一個生態系統的平衡需要這個生態系統中各個物種間的相互制約,所以,有害蟲的地方,也必定有它的天敵在抑制害蟲無節制的增長。

在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上,有兩點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一是要注重農作物病蟲害天敵的保護與利用。作為農作物病蟲害的天敵,其對病蟲害的殺傷作用是其他事物無法比擬的,所以,做好對其的保護工作至關重要,此外,單方面的進行保護還不夠,只有最科學、最合理的發揮出它對病蟲害的抑制作用,才能得到期望的結果。二是要重視生物農藥的使用,這是因為,大多數的生物農藥副作用小,對農作物的負面影響也自然相對較小,所以,近些年來,使用生物農藥已經成為順應時展、科技創新的必然趨勢。

2.2化學防治技術

近些年來,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農藥的使用一直是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是因為其具有其他防治技術不可代替的優勢,比如見效迅速、受地域影響較小等等。但任何事物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化學防治技術也同樣存在著一些劣勢。

首先,化學防治技術的使用要建立在知曉農作物病蟲害程度的基礎之上,這就需要提前調查莊稼田里的情況,觀察病蟲害發生的特點與現狀,為之后采取防治措施打下基礎。此外,在進行農藥的選擇上也要進行全方位的考量與判斷,這是因為,就目前國際現狀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還沒有研發出可以防治所有種類病蟲害的方法與藥劑,所以,在選擇農藥時務必要先確定病蟲害的種類與程度,考慮周全才能達到預想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農藥。切忌混合使用化學農藥,藥劑盡量現用現配等等,而且,適當的更換農藥的種類也是很有效的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2.3物理機械防治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機械防治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物理機械防治就是借助物理機械設備和工具等來大大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力度的一種防治技術。

就目前的應用來看,械光學及放射物理等是較為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其主要的應用方式有三種:一是利用粘蟲網和粘蟲板等粘蟲工藝,這是當今應用最廣泛、最簡便的技術;二是借助病蟲害自身的特性趨勢,通過一些誘殺手段,將病蟲害大量誘集,再統一殺害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比如二化螟的誘殺等等。三是阻隔防治法。眾所周知,無論是在自然環境中,還是在農業生產里,每一種病蟲害都有其獨特的生活特性及規律,人們可以根據這一點來安設障礙物,從而達到限制病蟲害擴展范圍的目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梨樹上套膠袋、在蘋果樹上套塑料袋都在物理機械防治技術的具體應用之一,可以很好地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3. 結語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作物遭受病蟲害的侵蝕對我國的消極影響不言而喻,所以,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當前我國農業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作為一項艱巨而浩大的工程,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不僅需要有關部門的檢測防治,還需要全民努力,多一個農業科技人員,多一項新型的防治技術,都能為實現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保障。相信在政府的關注與全民的努力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越來越高效,我國的農業發展越來越好,我國的“農業大國”稱號越來越名副其實。

參考文獻: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農作物 病蟲害 預測預報 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63-01

農作物病蟲害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是植保工作的基礎,是有效防控病蟲害的前提,是糧食生產安全的保障。在農業生產中要做到“預防為主”,隨著物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預測預報也朝著實時、提前、準確預警的方向發展,為保障糧食生產安全,農牧民增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 近幾年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情況

近五年來,迪慶州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州業務主管部門的關心重視下,通過全州各級植保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迪慶州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6.3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34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4.03萬畝。2013年全年病蟲害發生面積143.375萬畝次,防治面積178.6萬畝次,防治面積占發生面積的124.56%;2014年全年病蟲害發生面積145.69萬畝次,防治面積167.89萬畝次,防治面積占發生面積的115.24%;2015年全年病蟲害發生面積130.53萬畝次,防治面積151.56萬畝次,防治面積占發生面積的116.11%,;2016年全年病蟲害發生面積116.42萬畝次,防治面積131.4萬畝,防治面積占發生面積的112.87%。

通過近幾年作物引進品種不斷增加,病蟲害傳入途徑增多,次要病蟲害上升為主要病蟲害,部分地區作物品種單一,品種抗病蟲性差,田間病害菌源量較多,蟲口基數大,為病蟲害的發生流行危害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隨著綠色植保科技措施的不斷深入,預警監測也有了實質性進步,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效果明顯。但不可否認,在迪慶州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

2 農作物病蟲害預防和防治存在的問題

2.1 由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地方財力不足,基層政府對預測預報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農作物病蟲害應急防控和綠色防控資金投入不多,人員短缺,物資儲備和裝備能力不足,應急防控形勢嚴峻、任務艱巨。

2.2 迪慶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十分繁重,特殊條件導致青稞、馬鈴薯等特色作物病蟲害種類多、區域性暴發、流行不規律,病蟲草鼠害災害頻繁,群眾主動防控意識不強,防治成本高,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開展困難,無法及時、準確開展病蟲害調查。

2.3 高原特色作物種植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農作物病蟲草鼠害家底不清,發生種類及規律不明,防控指導時效性、安全性不高。

2.4 全州病蟲草鼠害疫情監測點分散,人員培訓及設備維護,趨勢會商及鄉鎮測報員補助等都由州站承擔,運作壓力大。

2.5 專業隊伍及農業從業者總體素質不高,農藥安全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專業化統防統治及植物檢疫、農藥監管等技術需求大,人才少,整體提升空間大。

3 提高r作物病蟲害預防和防治措施

3.1 加強基層監測實力,及時預報

基層監測點對于農作物在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中舉足輕重,因為基層監測不僅點位多,而且頻率較高,通過對監測點數年收集資料可以建立該區域病蟲害發生和防治數據庫,了解和掌握該區域病蟲害發生規律。各級職能部門要加強對基層監測點的重視,各基層測報人員要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爭取政府部門對專業設備的投入力度,建立專業素養過硬,監測儀器先進的植保技術團隊,及時對全州各區域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預報,指導農作物生產。

3.2 趨勢會商,做好預防工作

根據迪慶州各區域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曾經或者即將出現的病蟲害進行匯總和預測,集中全州測報人員根據農作物種植結構、品種布局、氣候情況等因素對全州范圍內的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防治情況及趨勢進行商討,進一步做好全州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另外在趨勢會商中通過業務交流和技術培訓,提高基層測報人員的專業素養,從而更有效的指導開展病蟲害防控。

3.3 加強宣傳,提高預防意識

針對農牧民不認識的病蟲害、病蟲害發生規律和不科學的防治方法,加強對全州農牧民關于農作物病蟲害的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等方面的宣傳工作,讓農牧民充分認識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的價值和綠色防控的意義。利用當地植保專業合作社進行統防統治,科學指導農戶進行防治,做好預警監測宣傳工作,提高農牧民科學防治意識,積極主動采取防治措施。

3.4 推廣綠色防控,統籌防治

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要融合綠色防控技術措施,統籌防治對策。根據全州農作物管理目標制定綠色防控計劃,實施綠色防控。在作物種植區域相對集中,特色種植區域進行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展示區建設。通過安裝太陽能殺蟲燈,黃籃板、性引誘劑等措施進行綠色防控。大力推廣推廣BT阿維菌素、多肽保、哈茨木霉、微生物菌肥等生物農藥。通過綠色防控與綜合防治有機結合,更有效的降低農作物病蟲害危害損失,做好糧食安全和糧食增收工作。

結束語

在迪慶州的農作物病蟲害預防和防治工作在不斷的探索和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給迪慶州預測預報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困難,在全州推廣和發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過程中也有一定阻礙。所以要在積累經驗和實踐中找出問題,并分析對策,以便更好地為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預測預報服務,更有效的開展病蟲害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黃益忠,陶長江.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技術在農作物病蟲害中的推廣應用[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5,(07):28-29.

[2]吳照輝,劉巧真,郭芳陽,閆小毛.煙葉生產中的病蟲害防控[J].鄉村科技,2015,(07):10.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首先,要充分了解植保工作新的進展。近幾年來植物保護工作的發展,不僅表現在防治技術的改進,更主要的是通過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終于更深刻地認識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變了病蟲害防治的基本概念,從而更好地解決植保問題創造了條件。人們曾想尋找一種防治手段,企圖利用這種單一手段來達到控制或消滅害蟲的目的。自從50年前有機氯農藥發明以后,以它具有空前的殺蟲效力,人們認為徹底解決害蟲問題已經為期不遠。多年來有機氯農藥的連續和大量施用,一方面固然在生產上起了巨大作用,但害蟲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有些害蟲反而發生更嚴重了。越防越多,越多越增加藥量,越加藥量,病蟲害抗藥性越增強,成為一種惡性循環,農藥引起的副作用也更加突出了。單獨依靠一項其它的技術措施,如利用天敵防治,也證明不能完全令人滿意。人們才進一步認識到單一措施防治病蟲害的局限性。

其次,要正確綜合防治的科學概念。今天的綜合防治的含義已經更為豐富了。病蟲害防治是一個生態學問題。綜合防治是通過有機地協調應用各種防治手段,使之相輔相成,將病蟲害壓低到經濟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將所使用的手段對農業生態系內外的不良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綜合防治概念,應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一、錯綜復雜的動植物、農作物的耕種管理和周圍環境構成一個生態體系。在生態體系中,任何一個組成部分的變支,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或輕或重地影響整體體系的穩定,在關鍵因素上,甚至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影響病蟲害種群的消長。所以說病蟲害防治是一個生態學問題。

二、綜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種群的數量,使害蟲密度保持在經濟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進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況下不是使害蟲絕滅,有時為了使天敵能夠繼續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蟲害中發揮作用。在防治時還要有計劃地留下一部分害蟲。

三、各種防治手段化學防治、天敵利用、抗蟲品種、農業技術措施或昆蟲絕育,都是它們的各自特點和限制,任何一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采用多種防治手段,把它們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互相協調,彼此補充,能夠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須全面考慮,使防治措施對生態系內外的有害副作用減少到最低程度。不僅要注意它們對防治對象、作物和人畜的影響,還必須考慮與其它害蟲、天敵、益蟲和其它生物的關系,注意環境保護問題。

搞好綜合防治,一是要加強對綜合防治重要性的認識。目前,人類一直被環境污染,生態失衡所困擾,如果我們現在不著手解決環境問題,那么,人類的明天將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則可想而之。因此,綜合防治不僅僅是植保工作方針,同時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大政。二是要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各級干部和農民素質。要利用廣播、電視、材料等形式,全面宣傳綜合防治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有計劃地辦好各種類型的培訓,清楚概念,教會方法,搞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使各級干部和廣大農民把綜合防治真正地重視起來,并付諸于生產實踐當中。三是要建立綜合防治植保科技示范園區,增強直觀、宏觀認識,示范引導各級干部和廣大農民逐步走向綜合防治之路,自覺實施綜合防治工程。四是要進一步加強綜合防治方面的有關研究。主要研究品種抗生問題,精細管理問題,植物衛生環境問題及昆蟲絕育法、遺傳防治法、外激素和激素的應用、拒食劑、物理防治法、低毒、高效、低殘毒農藥和生物農藥,這樣才能使綜合防治得到技術應用方面的保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丹寨县| 新闻| 石河子市| 镇坪县| 汝城县| 岑溪市| 元氏县| 平凉市| 霍邱县| 怀来县| 江永县| 竹山县| 工布江达县| 平南县| 赣州市| 望都县| 泰安市| 曲沃县| 龙陵县| 文水县| 黄山市| 淳化县| 和政县| 思南县| 临西县| 广东省| 迁西县| 青川县| 泌阳县| 盖州市| 岑巩县| 清苑县| 温泉县| 建平县| 报价| 阿图什市| 枞阳县| 石柱| 孟连| 雅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