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多媒體教學方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高校;聲樂教學
高校聲樂教學內容,是具有一定美感的藝術教學內容,也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聲樂卻不是單一的發出聲音,而是需要演出人員具備良好的聲音并通過后天的努力來提升自身的聲樂水平,從而達到聲樂藝術表現形式的最終要求。聲樂藝術的發展歷史是相當悠久的,其表現形式也具有不同的特點,而在現今高校對聲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重視下,其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也在新時代不斷發生改變。但在高校聲樂課程實踐教學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也無法真正有效地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基于此,本文通過對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進而真正有效地提升聲樂教學的整體水平,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1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高等院校中,聲樂課程是音樂專業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一門科目。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向學生開展發聲訓練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聲樂知識,并學習到更多的聲樂演唱技巧,提升學生的整體聲樂演唱水平,不斷提高學生歌曲演唱的整體素質和能力。相比于其他音樂教學內容,聲樂教學內容能夠體現其直觀性,主要是以從聽到和看到演唱為主,并沒有其他的直觀性。而在高校聲樂教學活動中,以往的教學形式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首先,對于以往的聲樂教學活動,教師多會選擇自己的演唱作品和光碟作為教學的參照物,學生學習狀態也只是模仿,長此以往,很容易會讓學生產生依賴感,影響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意識的提升,這會對學生未來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其次,隨著高校擴招工作的開展,高校聲樂教學形式也有所改變,從以往的一對一教學形式轉變成一對多的教學形式,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無法達到教師對所有學生的兼顧與管理,無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要求,進而影響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最后,受到以往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思想的影響,傳統的聲樂教學中很多情況下只會選擇鋼琴樂器進行伴奏,而學生在鋼琴伴奏中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將學生情感滲透到作品中,使學生無法真正從情感層次去感受音樂的內涵及其意義,進而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果。
2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高校聲樂教學活動的重要性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也是為了響應國家教育部的號召,通過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而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才能實現信息技術的良好發展,也能更好地提升高校聲樂教學水平,進而更好地為學生營造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多媒體教學是通用將計算機技術、錄像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相結合的一種現代化教學形式,在高校聲樂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能夠有效實現多方交流和互動的要求,也能更好地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情景,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具有極大的幫助。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高校聲樂教學,能夠對教學形式進行創新,進而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能夠取得更好的整體教學效果。在以往的教學中,聲樂教學中的參照物相對比較單一,且這樣的形式并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內容,也會對提升學生創新能力造成一定影響。而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聲樂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能夠將抽象化的聲樂知識,轉變成視覺和聽覺都能感受到的形式,讓聲樂知識更加形象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并且運用多媒體技術也能有效的節省教學時間,運用計算機終端以及投影儀等設備展示教學內容,能夠有效拓展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聲樂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聲樂教學活動中,真正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活動中,應該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為促進學生未來健康穩定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主要教學策略
3.1設計新的高校聲樂教學形式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形式的變革與創新,更多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被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并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重視。在長期的教學累積中,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和意義,對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和提高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能真正實現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進而全面有效地提升高校聲樂教學水平和整體效率。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建設全新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意識,還能使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水平,對推動學生未來穩定發展具有極大的幫助。高校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形式,重視素質教育,并在實際教學中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用能力以及創新水平,還應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為學生設計有效的創新學習策略,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不斷提高自身聲樂水平,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未來健康成長與穩定發展。
3.2轉變傳統的高校聲樂教育教學思想在實際高校聲樂教學中
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高校聲樂教學并不能真正發揮自身的優勢,影響了整體教學水平。音樂是個體素質與修養中相對比較重要的部分,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并沒有意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而對于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和綜合素質水平高的人才來推動社會發展,因此,我國高校教育應接下這一重任,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符合要求的優秀人才,所以,高校必須要轉變以往的聲樂教學思想,保持與當前社會發現需求相符的教學理念,從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為基礎,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聲樂水平,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所以在聲樂教學中,高校應與當前時代接軌,建立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教學形式,重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發揮其重要作用,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從而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不斷提高高校聲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3.3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聲樂知識
聲樂教育包括很多抽象性的內容,在以往的教學形式下,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而多媒體技術與現代高校聲樂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夠有效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使聲樂教學內容更加直觀,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的聲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抽象化的聲樂藝術轉變的更加直觀、具體、形象,讓學生能夠真正有效地掌握聲樂知識,并能夠真正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學習更多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整體學習能力。高校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演示功能、播放圖片和動畫的功能,讓學生在非常直觀的形式下掌握聲樂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為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4結語
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高校聲樂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高校聲樂教學水平,能夠真正有效地實現現代化技術和聲樂教學的有效結合,進而更好地提升聲樂教學水平,提升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并科學有效地提高聲樂教學效率,發揮多媒體技術真正的優勢和作用,從而為當前社會穩定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真正有效地促進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
主要參考文獻
[1]趙明明.多媒體技術下的高校聲樂教學分析[J].藝術評鑒,2016(12).
[2]鄧集勛.高校聲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技巧[J].大舞臺,2015(6).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現代教育技術觀念的不斷推廣,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在電視大學各個教學層次中的運用日益增多,打破了原有的傳統教學手段獨霸課堂教學的局面,越來越多的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越來越多的教師在研究開發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教學是不是點石成金的萬應靈丹,一好百好?傳統教學是不是陳舊落后的破落戶,一無是處?它們究竟是新舊更替、此消彼長的關系,還是各有千秋、和諧共存的關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注意和研究的問題。為此,我作為從事電教工作27年的一線專業老教師體會深刻:各科教師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并結合傳統教學的長處加以利用,充分發揮多媒體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優勢,形成優勢互補,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輔助各位教師實施多媒體教育教學的教學的觀摩中,我認為,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各有其優勢,也各有其不足。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中的不盡如人意之處,通常是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所在,而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之處也往往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所在。因此,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存在著有益的優勢互補關系。而要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優勢互補,必須首先研究和總結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各自有哪些優勢,有哪些不足,然后才談得上揚長避短,實現優勢互補。
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和不足表現在,傳統教學是以書本為載體,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講解和學生聽講與練習為主要活動方式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憑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學參考書、一支粉筆、一張嘴,即可按照教學論原理以班級組織和課堂教學形式有目標、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對知識的獲取依賴于教師的傳授和點撥。
一、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比較,傳統教學手段的使用具有以下優勢
1.備課省時省力。傳統教學,備課時也需要查閱搜集資料,也要花費一定時間、精力,但無需像多媒體教學那樣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搜集大量的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資料,并進行加工制作。因此,使用傳統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在備課環節相對省時省力。
2.教學成本較低。使用傳統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無需像多媒體教學那樣必須有成本較高的多媒體設備(電腦、投影儀、操作臺、話筒等),只要有一支粉筆,有幾件簡易教具(掛圖、作圖工具)、一般的電化教學設備(錄音機、投影儀)或實驗器材即可應付裕如,而這些教學設備的成本比多媒體設備的成本要低得多。
3.操作靈活自如。在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手段的使用非常方便非常靈活,拿起粉筆就能板書,拿起作圖工具就能在黑板上繪制圖形、表格,摁下按紐就能播放錄音朗誦、投影幻燈片,即使電力供應中斷也不影響正常教學,不像多媒體教學那樣完全依賴現代化電力設施供應支持。
4.可以隨機應變。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備課時未曾預料到的、不在教學設計控制中的突況,如由學生答問或提問衍生出的問題,這些臨時生成的課堂教學內容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需要教師臨機處置。這在傳統教學的課堂上是經常出現的,教師完全可以隨機應變靈活處置而不影響授課進度和授課效率。
5.方便臨場發揮。教師在教學進程中往往因師生互動而突發教學靈感,產生一些奇妙的而又非常符合當時教學情境的不吐不快的教學內容,這時教師完全可以做到很好的臨場發揮,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種情形下,傳統教學比多媒體教學更適合也更方便教師的臨場發揮。
6.直接影響學生。傳統教學中,教師的個人魅力及特長、個性化教學風格與學科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往往有相得益彰的功效,能直接影響學生。如漂亮的字跡、美觀的板書、聲情并茂的朗誦、流暢瀟灑的圖示、動作嫻熟的實驗演示,通常都能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深刻印象,并能產生或直接的或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更崇敬更仰慕老師,進而愛屋及烏更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這門學科。而多媒體教學在這方面則無疑要遜色一點。
7.留有想像空間。傳統教學多使用語言講授知識,雖然不夠直觀,但完全可以做到繪聲繪色,繪形傳神,而且也正因為沒有視頻的定格和先入為主,所以更能憑借語言的魅力和音色給學生留下無限豐富的想像空間和多姿多彩的審美感受,這與多媒體教學太滿太實缺乏留白阻塞想像的弊端恰成鮮明對比。
傳統教學盡管具有上述一些優點,但毋庸諱言,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比較,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其明顯的不足,主要是:1.講授內容受到時空限制。3.不能展示三維空間圖像。4.不能模擬實驗操作過程。5.不能重復回放教學內容。6.單位時間信息容量偏少。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和不足
多媒體教學是特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多媒體教學,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力求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以下優勢:
1.直觀性。多媒體課件能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突破視覺限制,突出教學要點,使學生能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建立空間概念,在直觀形象基礎上培養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一個優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不僅要能夠全面表達教學內容,而且必需富有較好的創意性,融入多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教育思想。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生動的教學資源,變被動教學為主動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課件制作中藝術美塑造形成一些自己的觀點:圖、文、聲、像的協調處理,多媒體素材收集與整理,美學理論與課件制作者的藝術素養等。
2.形象性。多媒體課件能提供圖、文、聲、像,形象生動,可以對人的視覺、聽覺甚至心理觸覺產生全方位的刺激,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多角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學生學習情緒,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多媒體課件中藝術美的塑造不僅使學習者得到了視覺美的享受,而且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
3.動態性。多媒體課件可以化靜為動,能按超文本、超鏈接方式組織管理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信息,有利于反映概念及過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有利于突破傳統教學中單調、枯燥的教學過程,有利于的組織和管理課堂教學。課件制作者把教學過程創造成物態化的藝術作品,它能以其鮮明的形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思考和欣賞,令人留戀忘返,而且還可能跨越時間和空間;流傳久遠,具有“永久的魅力”。課件的藝術美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審美趣味,給人們帶來審美愉悅。同時在欣賞和娛樂中陶冶人們的靈魂,提高對事物的立體認識也成為現在多媒體課件制作者開發的熱點。現在的課件的編程工具向著表現形式豐富、界面和諧、可視化編程的媒體、調用方便的方向發展。比如:AUTHORWARE、FLASH、VB等等;通過這些工具,可以使得課件的視覺效果達到很好的境界,集藝術表現和技術一身形象生動有視覺沖擊力。
4.交互性。多媒體課件通過互動環節設置,使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學習更為主動,并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多媒體課件以豐富的視聽信息,高科技表現手段,藝術化的界面,加上虛擬現實技術和圖形、圖象、三維動畫使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宏觀為微觀,化微觀為宏觀,形象生動;創設情境,使學習理論中情境學習、問題輔助學習、激發興趣和協作學習等在教學中得以體現。
5.美的價值傾向性。多媒體課件中藝術美的塑造是素質教育中的美學教育的要求。在素質教育中的藝術教育首先是提供“美”的教育,是向學生提供“美”的對象,使之認識“美”,懂得“美”是可以欣賞的。具有藝術效果的課件既可以教學,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美學修養。現在在讀的大、中專學生們都是應試教育的好學生,在中學時期太過于缺乏藝術|、美學的教育。現在通過在課件中塑造藝術形象,長期培養學習者的審美意識,彌補專門的美學教育。
實驗教學的互補性。仿真度高的課件,模擬完成一些不易實際操作或儀器短缺而無法操作的實驗。
【關鍵詞】多媒體 植物營養與肥料 優越性
我曾經在課堂上做過一項簡單調查,當問及“你最喜歡的教學模式”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選擇“多媒體計算機教學”而不是“傳統的黑板板書教學”。他們認為,把課本搬到黑板上,又從黑板搬到筆記本上的方式既單調、死板,效率還低。相反,使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教師可以設計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設定教學時間,營造立體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就容易引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1.教學媒介的形象性與生動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傳統的《植物營養與肥料》授課多以文字材料和圖表數字為主,形式較呆板,而且有些專業上的概念或名詞像肥料種類、病害名稱、元素缺乏及過剩癥狀等單以文字來概述是比較抽象的,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把握,而實現多媒體幻燈片教學后,課件中不僅保留了文字材料,還引入大量的視聽信息,加上虛擬顯示技術和圖形、圖像、三維動畫等是教學內容表現的豐富多彩、形象生動,就有利于沖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使他們變被動學習味主動學習,顯著提高學習效率。舉例說,當講到缺鉬引起十字花科植物花椰菜患“尾鞭病”時,如果以文字來敘述,就是“……葉層不能形成,使葉子幾乎喪失葉肉,只有葉肋,這種特征類似一條鞭,因此稱為尾鞭病”,顯然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學生還是不了解,如果用幻燈片教學,那么一兩張圖片就解決了,而且有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其效果是傳統課堂板書教學無法比擬的。
2.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條件,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人類社會由勞動經濟時代進入資源經濟時代,再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教學個性化逐漸被提到日程上來。教學個性化的特點,一是將“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二是根據學生的個人愿望、興趣、和智慧去學習,去發展,體現學生個性。從中國傳統的“因材施教”理論,葉圣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到現代教育家布魯納的個人發現式認識論等,都論證了教學個性化的重要意義。但要真正實現教學個性化,必須依賴于教學技術的進步。知識經濟時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教學個性化的真正實現帶來了機會。由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可以將文字、圖像、繪畫、聲音、音樂、數字等同時傳輸給學生,讓學生接受生動、活潑、形象的知識,進行人機交互,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3.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電教媒體雖然具有較豐富的表現力,能通過電、磁、聲、光等形式提供各種新穎的教學活動情景,但電教媒體本身畢竟只是一種硬件支持,要充分發揮其作用,使學生在課上充滿新鮮感,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水平,不僅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使用電教手段,還需要教師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組織和駕馭 。教師的作用始終是上課質量的關鍵性因素。
當然,教師課件的使用也給教師帶來了壓力和動力,要求教師必須熟練掌握計算機尤其是多媒體的使用。因為教師的活動將不再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根粉筆、一塊黑板加上簡單的電教手段完成,而是綜合運用多種媒體技術設計和實施教學,科學選擇和編輯教學課件,指導學生進行學習,還要注意課堂觀察,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根據這些反饋信息,有針對性的使用教學課件、調控電教媒體。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傳統的知識傳授模式將被打破,教師的作用將更切入教學活動的內核,進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4.運用教學課件授課有利于突出教材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準確、充分合理地處理教材,安排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將教材重點、難點突破,以達到讓學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我們可以將抽象復雜的施肥原理、推薦施肥理論、作物缺素癥狀及診斷方法等形象的表現出來;其模擬演示功能可為學生提供大量演示實驗、對比試驗、田間試驗圖片等,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其多維顯示功能可以呈現植物營養與施肥的發展過程、展示肥料組成結構、模擬植物吸收養分的運動特征,所有這些功能可能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效果,顯著提高學習效率。
1.1交融性
虛擬現實技術利用人的生理特征,例如聽覺、視覺、觸覺等,電腦會根據不同的要求產生三維空間場景來模擬現實,當使用者戴上配置的交互設備后就會進入虛擬空間,成為虛擬世界中的一份子。使用者可以和虛擬空間中的一切生物進行相互作用,在外部所做的一切活動都會在虛擬世界中發生對應的改變,而且在三維空間中還可以聽到每一個行動效果帶來的聲音變化。
1.2交互性
虛擬現實系統中的人機交互是一種為達到理想效果的交互,使用者可以利用電腦鍵盤、鼠標等與電腦系統進行交互,還可以通過高科技的虛擬頭盔、傳感手套進行交互。電腦系統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每一個肢體語言來不斷調整系統的三維空間景象和聲音。使用者不僅可以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動作和聲音來變換不同的三維場景,還可以在不同的三維場景中實現自己所需要考察的內容和操作。
1.3整體性
虛擬現實系統中含有各種感應裝置,它可以感應到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一系列感觀,所以,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通過這些感應裝置可以使人身臨其境,體驗到更加真實的感覺。
2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2.1知識本體學習
知識學習是利用虛擬現實系統進行學習的過程,它有兩個方面的應用:一是把生活中不能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和事物變化過程進行真實再現,把這些在生活中很難見到的現象以動態真實的變化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為學生提供更生動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消化。比如,當學生在學習外國文化時,我們可以利用虛擬系統把學生帶入相應的國外環境中進行模擬學習,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二是通過虛擬現實系統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論變得更加形象化、直觀化,更加方便學生對抽象化概念的理解。在過去傳統化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只能通過語言進行交流,老師和同學之間不能進行較好的配合,也容易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但是虛擬現實教學可以很好地改變這一局限性,虛擬系統不受空間位置上的束縛,它可以把不同地方的學生聚集到同一個空間參與某一學習過程。通過大家共同參與、共同研究、共同交流,實現學習過程協同推進,同時也提高大家學習的興趣和合作能力。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方式有著很大的區別,傳統的教學過程只是局限于固定的空間內,而這種新型教學方式則可以突破這些界限,師生之間不但可以進行交流,還可以突破位置上的界限把學生聚集起來。這樣的教學手段能增強學生協同工作的能力。總之,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展現“即時環境”,把教學過程中抽象的概念、虛擬現場的環境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加強學習的趣味性,增強學習效果。
2.2研究性學習
可以把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假設在虛擬現實技術中建立模型進行模擬[3],通過在虛擬系統中虛擬出來的結果,使假設的驗證更加直觀化。例如在虛擬系統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選擇不同學習對象,在虛擬世界中構建自己的合作團隊,在對問題探索過程中,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以便以后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利用虛擬技術還可以把一些難以觀察到和難以實現的項目構建出來,例如溫室效應、建筑設計等,可以更好地探究自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探索學習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快學生的進步。在虛擬現實技術中可以進行實訓教學,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可以進入到虛擬系統中進行針對性訓練,進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虛擬系統在引導學生探究時,它以知識化的網絡結構呈現,在每個網絡結構的節點上都包含著不同的信息知識,每個知識點以邏輯關系構成教學結構,為學生提供發散性的思維方式。虛擬系統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即使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學生自己也能發現錯誤的原因,進而不斷地探索,直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推理等思維邏輯對提出的假設進行論證,進而無限接近真理,使假設更具說服力。在虛擬系統中學生可以形成發散式的學習風格和方法,培養高等級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2.3啟發交互性教學
虛擬現實系統的出現極大地推進了啟發式教學的進步[4],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是利用幻燈片、投影膠片、PPT課件等。虛擬現實系統與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在演示教學內容時,虛擬系統可以提供更加直觀形象的材料,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學生處于更加“環境”去體會學習的內容。在虛擬的環境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的人機交互,在虛擬系統中尋找自己需要的思維材料,展示現實世界中不能觀察到的事物變化規律,進而形成知識點,便于學生的理解。學生可以從三個方面參與教學活動,這三個方面分別是思維、情感和行為,這也是學生形成啟發式教育的基礎。總的看來,虛擬現實系統教學給我們教學和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它有利于師生之間的討論交流,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產生新的知識結構,構建多學科的知識網絡,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3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多媒體教學的思考
3.1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存在著一些不足
首先是老師對高水平的課件制作能力不足,而且還不能較好地掌握多媒體應用技術,對虛擬現實技術和語言教學之間的關系缺乏足夠的認知,進而不能進行高水平的教學指導;其次,學校多媒體教室設備缺乏,除了電腦、投影儀等硬件設施外,學校還缺乏與之配套的教學軟件,在大多數學校中還沒建立起全校性的局域網絡,以至于豐富的網絡資源被看成極大的浪費,達不到我們所期待的開發利用程度;再者傳統的教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教學資源的靈活應用,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老師的教學極大的受到了固定教材和學校管理模式的影響,老師對授課的內容也受到教學大綱的限制,所以造成虛擬現實技術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與內容的脫節,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措施解決上述問題,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多媒體教學。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采取以下措施:就是在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方面,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技術培訓,提高老師制作高水平課件的能力。提高教師技術的關鍵在于提高教師對教學規律和多媒體技術應用的認識,科學系統地了解多媒體技術如何在教學中應用,在應用中不斷解決文字信息與音像、教材內容與網絡語言信息的合理配置。具體來講,老師的PPT課件只是在語言上引導學生,或者做出一些圖片使學生容易理解,但是引導學生的思路一定要按照特定的主題,主題的內容表述則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手段提供圖像的背景資料,進而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在多媒體教學中把文字信息轉換成主題圖式結構,用圖像來表達相關主題,從而加強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體意識。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需要把教學內容與現實場景進行結合,在特定的思維中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中老師只是充當輔助角色,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幫助,在這種方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虛擬場景的信息創造性地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只需要在虛擬場景中激活對應的內容,利用虛擬現實中已有的內容進行創造式的學習,老師也可以根據虛擬場景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明確學習目標。
3.2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前提
一、出納實務課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是將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有機結合在一起,使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生動、更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識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出納實務》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為教學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這樣教師可采用靈活的教法進行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具有以下優勢:
(一)多媒體教學能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都是通過粉筆、黑板來描述教學內容,且難以設立和描述場景。多媒體教學以文字、圖形、圖畫、聲音并茂方式,把教學內容逼真、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給學生以新鮮感和驚奇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等器官,使學生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保持高度的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出納實務》課程具有操作性強、實務性強的特點,采用傳統的“粉筆+黑板”方式來解決問題,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講述賬簿內容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教師只按書本來講解,學生根本不了解賬簿到底是什么。采用多媒體后,我們就可以將不同賬簿的實物及賬頁掃描或拍照引用到多媒體課件中,將抽象的東西變為具體實物,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感官能力,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親切、簡單、容易,使教師與學生產生共鳴,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多媒體教學的課件能提供巨大的信息容量,豐富學習內容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會計專業教師在備課時都會發現書本上的例題和習題都是采用文字來描述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內容,但實際上企業發生的任何一筆經濟業務都是以單據形式表現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差太遠,如何讓學生容易地理解和判斷經濟業務類型,這就加大了教師備課的難度。利用多媒體進行備課,教師可以有充分的時間來選擇素材,選擇有代表性的經濟業務,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提供良好的環境。如《出納實務》中講到產品銷售核算時,就可以將企業反映產品銷售業務的增值稅專用票和普通銷售發票制作成圖片插入課件,這樣學生既懂得了增值稅專用票和普通銷售發票的區別,又學會了兩者的運用及具體核算,縮短了理論和實踐的距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出納實務課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劣勢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事物,由于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具體的應用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多媒體教學減少了師生之間探討問題的機會
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后,雖然擴大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時間,但是目前多數學校多媒體控制平臺要么置于教室一角,要么鑲嵌在講臺里面,要么采用攜帶手提電腦等形式,教師演示課件時必須使用固定的鼠標和鍵盤,大大限制了教師在課堂上的空間范圍,無法走到學生中去教學。
(二)多媒體課件設計過于花俏,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
有的教師在精心制作和設計課件時過于追求豐富的內容,美妙的聲音,和諧的旋律,動畫的效果,使自己的課件在使用過程中都會發出聲音,產生動畫,而且有些動畫和聲音跟教學內容沒有任何關系,在播放課件時,學生只顧欣賞畫面,聆聽音樂,根本不會注意教學內容,很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因此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和設計課件時,課件絕對不能過于花俏,應從教育心理學出發,按照教學規律,有計劃有目的的應用好多媒體技術。
三、出納實務課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直觀的教學手段,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并不能替代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多媒體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應用過程中存在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師在《出納實務》課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要與教師的講課風格、講課習慣及自身的性格相結合,不可濫用
有的教師性格開朗,表達能力強,有的教師性格內向,表達能力一般;有的教師重視并善于活躍課堂氣氛,有的教師上課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活力等,也就是說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講課風格、講課習慣。多媒體課件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能提高教學效果,但是有些會計專業課程的課件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狀并非令人滿意。同一門課程有的教師講得神采奕奕,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有的教師講得萎靡不振,學生聽得枯燥無味。我們也看到有些教師為用計算機而用計算機,上完一節課,學生不用翻開教材一次,課本上的一切內容均在屏幕上顯示,只是把課本放大給學生看,這樣只會濫用多媒體教學,連傳統教學方式下的某些優勢都會淹沒。
(二)多媒體教學要注意提高課件質量,并對課件進行恰當的評價,不能只重課件制作水平
有的教師在課件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時,不是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而是大張旗鼓地在界面設計,音響效應,動畫效果等方面狠下功夫,教學內容和教學意圖不突出,應用起來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課件有一個復雜的制作過程,需要及時對它進行正確的、客觀的評價,在評價時,可以由學生、教師及聽課小組來完成,其中學生的評價是最適時的。這樣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對課件形式、內容及使用方法等多方面進行補充和完善,使課件更適合教學。
(三)多媒體教學要與傳統教學方式相互結合,相互補充
多媒體教學以其獨有的特點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但它不能替代傳統教學。首先,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隨時接受學生的提問,對課堂內容作及時的補充。其次,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的突發靈感,即興發揮等等,這些都需要板書,因為板書就是對多媒體教學的補充。再次,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可以優勢互補。所以要堅持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最大效能。
總之,多媒體教學只能是一種輔助手段,不是萬能的。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結合會計專業課程特點和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準備高質量的課件,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甘玲俐.出納核算崗位理論教學與實踐差異分析與接軌[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7)
[2]彭湘華,謝達理.項目教學法在《出納實務》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企業家天地,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