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免疫學的作用

免疫學的作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免疫學的作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免疫學的作用

免疫學的作用范文第1篇

[關鍵詞]免疫學 多媒體 體會

[中圖分類號]R392 [文獻標識碼]A

醫學免疫學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具有多邊緣、多交叉的特點,并且被公認為是難度較大、內容抽象、知識更新快的學科。本課程是我院為臨床、預防、護理、檢驗等醫學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近年來,針對此學科的特點,我院除使用部分傳統教學外,還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和實驗教學實踐,整個教學過程中展現生動、真實的畫面, 變抽象為具體,教學效果增加[1]。通過五年的免疫教學實踐, 本人在多媒體課件制作和應用以及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顯著優勢和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總結,現將一些體會和經驗介紹如下。

一、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及應用

多媒體教學通過綜合應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資料來進行教學活動,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直觀而形象地得以體現[2],具有圖文并茂、靈活多樣、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可以從多個方面、不同角度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現將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介紹如下。

(一)文字的使用應“精煉、重點突出”

“精煉”就是當用則用,不用則棄。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了解、熟悉、掌握,重點、難點等內容心中有數,將教材內容精簡提煉,歸納總結,以適度文字表現在幻燈片上,再配以相應的圖片或動畫,產生出一目了然、重點分明的視覺效果。對于一些難點應適當穿插一些板書和繪畫加以強調,放慢節奏,讓學生有一個理解的時間和反復加深印象的過程。若重點難點不突出、信息過多會使學生無法跟上講課的進度,只能被動地接受,缺乏思維鍛煉的過程。

(二)圖片選擇需“干凈清晰”

圖片畫面應盡量干凈清晰,圖片上的線條和標注盡量去掉,對于所講到的結構額外用箭頭標注,既清楚,又有的放矢。如若線條、標注過多會嚴重影響圖片質量,干擾同學視線,甚至有的圖片看上去眼花繚亂,很容易分散同學注意力。一張清晰的圖片會給同學們帶來非常直觀、一目了然的映像。圖片可從圖譜或教科書上掃描、網上下載、采用數碼相機拍攝等途徑獲得。

(三)軟件的選擇

本人主要用Frontpage作為課件的主體展示軟件,輔以Photoshop做課件的圖像處理、修飾、轉換及壓縮等處理。并用Flash做一些動畫用以演示比較抽象的知識難點,對圖片進行伸縮、旋轉、移動,制作一系列形象、逼真的二維動畫。如IgG穿過胎盤、B細胞活化信號的產生,以Frontpage作為文字性的提綱主體, 有機地把文本、動畫、圖像、邏輯處理、聲音、視頻等對象按照需要連接起來,并安排好在畫面上的置、順序, 要體現知識結構的整體性、連貫性。再以Flas制作軟件制作動畫,動畫可作為小插件用超鏈接功能連接, 運用在Frontpage演示文稿中,動態展示IgG如何穿過胎盤、B細胞活化信號如何產生,使學生非常容易地理解其發生發展過程,解決了其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

(四)課件設計中需注意的細節

課件背景色彩宜柔和, 字體顏色選擇應與背景形成鮮明對比。如白底黑字,或藍底黃字。盡量避免選擇刺眼的顏色,如鮮綠色。字體大小合適。字體的大小在教學實踐中要保證教室最后一排同學清楚看到,不可以制作課件時面前電腦中效果來比量。幻燈片的切換效果可適當做一些變換。如:階梯式、菱形、圓形式切換等,可增加課堂趣味,但不宜過于花哨。對需強調的部分加以修飾,適當使用超鏈接,使學生既對主干有整體印象,又對單個分支也能理解和掌握。

二、多媒體技術給免疫學教學帶來的改觀

多媒體教學可直接將圖片和文字顯示在屏幕上,節省了板書和講述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并將圖、文、聲、像并茂,結合flas,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新知識獲取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抗體分子結構及生物功能時,我們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使他們從立體結構上認識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由表及里,生動活潑[3]。

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比如在講解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和功能時,使用flas分步展現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同時講解此結構對應的功能,把免疫球蛋白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分解,使之簡單化、形象化,加深了學生的理解程度。另如講解“補體經典途徑的激活過程”中,多媒體動畫可清晰的顯示補體從C1到形成C3轉化酶和C5轉化酶,最后形成膜攻擊復合物的全過程;

多媒體技術使復雜的概念簡單化,如ADCC概念,為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若是用圖來解釋,NK細胞殺傷靶細胞要利用抗體作為橋梁,通過免疫球蛋白的Fc段結合,把效應細胞、抗體和靶細胞三者聯系起來,最終執行殺傷作用。使抽象的分子直觀化,如“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分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片段,為什么要用兩種酶來水解,水解的位點及其得到片段有何意義,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使這些抽象的分子更能直觀化。

三、多媒體技術在免疫教學需要改進的問題

(一)教學信息需要進一步系統化、條理化

多媒體教學需要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資料, 但不是把它簡單堆積, 適當設計好幻燈片, 如果背景呆板, 文字過多重點不突出, 缺乏相應的鏈接等,使學生感覺所接受的知識無邏輯、無主次, 從而對課程失去興趣。

(二)教師仍應掌握教學中“教”的主導地位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但其終究是輔助手段, 決不能代替教師的作用。教師仍應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靈活運用多媒體工具, 才能達到多媒體教學的最佳效果。教師選擇體現其自身吸引力和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力和思維。

(三)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醫學院校的教師沒有受過正規的計算機知識及各種軟件操作培訓,多是自學制作課件。如果缺乏必要的操作知識,教師制作課件水平有限,不能作出高質量的教學課件,若操作不熟練,課堂實際應用時誤操作或軟件本身的缺陷導致軟件不能正常運行,影響教學效果[4]。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仍是目前提高多媒體教學質量的關鍵。

(四)完善教學反饋系統

在多媒體免疫教學過程中應完善好教學反饋系統, 如建立網上評教系統, 網上答疑系統等方便教師及時掌握自己教學方面的優點和不足, 也方便學生遇到難題時能夠及時得到相應教師的指點, 增大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

總之,多媒體教學將是免疫學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向, 雖然它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但只要我們認真思考不斷完善, 使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模式高效結合,多媒體將輔助免疫教學取得更好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清平,胡華平.多媒體技術在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7,21(1):48-49.

[2]廖君,夏興.多媒體課件制作在人體解剖教學中的應用[J].中醫藥導報,2007,13(6):128-130.

[3]許琰,陳斌,李莉.多媒體在醫學免疫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4,18(3):155- 157.

免疫學的作用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臨床細菌學;感染控制;臨床探究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749-02

醫院感染問題屬于廣大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而隨著住院患者的增多,如何有效控制醫院感染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1]。而隨著臨床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細菌學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這對診斷疾病和控制醫院感染存在顯著價值[2]。本組探究則通過選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療的患者120例,通過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臨床細菌學檢驗,以此評價其對醫院感染控制的應用價值。回顧相關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20例住院患者,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3.5±12.4)歲,其中內科病癥患者48例,外科病癥患者72例,住院時間2-45d,平均住院時間(23.4±6.8)d。且排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意識障礙、精神疾病等病癥,事先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本次探究的方法與目的,征得其同意后,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60例,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住院時間等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檢驗方法:對照組患者不采取臨床細菌學檢驗,而觀察組患者則在住院治療期間,采取臨床細菌學檢驗,首先制定嚴格的檢驗章程,如標本采集和保存、標本運送和處理,其次細化臨床細菌學檢驗工作,建立嚴格的審核制度,如細菌培養、細菌耐藥性檢測等,最后根據臨床細菌學檢驗結果,對患者感染情況作出準確判斷,進而指導合理應用抗感染藥物。觀察評價方法:詳細記錄觀察兩組患者在對照檢驗期間發生臨床感染的例數,并做好相關數據的分析比較工作。統計學方法:采取SPSS11.3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

2 結 果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情況,發現采取臨床細菌學檢驗的觀察組,其感染控制率高達96.7%,僅有2例患者出現輕度感染,而對照組感染控制率僅為68.3%,19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臨床感染,觀察組顯著占優,P

3 討 論

醫院感染一直是影響住院患者治療效果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臨床治療與護理階段也采取了相應的防范措施,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致使感染控制率得不到有效提高,進而對患者預后康復質量產生嚴重影響[3]。而隨著臨床細菌學的不斷發展,通過細菌檢驗來控制醫院感染就不斷受到學界的認可[4],而本組探究也通過選取在我院進行住院治療的患者,結合其感染控制情況,對臨床細菌學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筆者則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對本次探究進行如下總結。

筆者認為,臨床細菌學檢驗對醫院感染控制具有以下幾點價值:其一,臨床細菌學檢驗可以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進而提高感染控制的針對性,以此避免盲目用藥而導致的細菌耐藥性激增的情況;其二,通過不斷更新臨床細菌學檢驗技術,可以逐漸縮短細菌檢驗效率,為控制醫院感染爭取更多的時間,進而縮短患者康復周期;其三,臨床細菌學檢驗可以為不同科室的制定感染控制方案提供依據,如不同科室發生感染細菌的種類不同,因此通過細菌學檢驗,可以制定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進而提高感染控制效率。正如本組探究所示,采取臨床細菌學檢驗的觀察組患者,其感染控制率高達96.7%,顯著優于對照組68.3%,具有統計學意義。

同時筆者認為,目前不少醫院的臨床細菌學檢驗實驗室的設置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建議通過以下方面來改進臨床細菌學檢驗質量:首先應該不斷更新細菌學檢驗儀器,這樣能夠提高細菌檢驗的準確性;其次要鼓勵檢驗人員進行定期進修學習,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與檢驗技能;其三要加強細菌學檢驗重要性的宣傳工作,深入到各個科室,使其正確認識細菌檢驗的重要價值;其四是完善細菌學檢驗的相關章程,以此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細菌學檢驗。

綜上,只有采取切實有效的臨床細菌學檢驗,才能有效控制醫院感染,并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依據,以此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常武.臨床細菌學在醫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8):369-370.

[2] 柳振華,宋來春.臨床細菌學檢驗在醫院感染檢測中的應用綜述[J].中外醫學研究,2010,08(17):23-24.

免疫學的作用范文第3篇

【關鍵詞】金;等效論;文化差異;文學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169-02

一、金及其“等效論”翻譯思想

金(1921-2008)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實踐家、翻譯理論家。在1984年與奈達合著的《論翻譯》(On Translation) 一書中,他將奈達的“動態對等”引入中國;在1989年出版的《等效翻譯探索》一書中,他正式提出“等效論”這一重要翻譯思想。金的“等效論”源自奈達的“動態對等”,兩者既有關聯,又有質的差異。奈達的翻譯思想緣起于圣經翻譯,帶有濃厚的為宗教服務色彩,這使其未能更好地傳達文學翻譯中美的意象。而深植根于中國傳統譯論的金“等效論”則相對于前者有較大提升。當金翻譯《尤利西斯》之時,要面臨的不僅有文學的美,更多的是文化的傳達以及文化差異的消弭。也正是如此,金才從中國傳統譯論及文論批評中尋求“等效論”的支持,成為中西翻譯理論結合的典范。金的等效翻譯理論旨在為文學翻譯服務,因而對于文學翻譯實踐而言,具有潛在的指導價值。

“等效論”是指“翻譯對接受者(聽眾或讀者)的效果,應該與原文對原文接受者的效果基本相同”。關于等效論,金明確了三個重要概念:接受者、效果、對等。“接受者”包含兩種語言(原語和目的語)的接受者。在等效論中,金將讀者接受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之前的翻譯中,絕大多數人強調譯本的轉換,并將翻譯過程止于此。對于讀者而言,其接受程度如何根本沒有得到關注而且沒有衡量的標準。另外一個概念“效果”指信息對接受者的作用。效果的范圍“只包括信息對接受者的作用(即接受者的感受),不包括接受者的反應”。效果的實質內容是信啟、對接受者的作用,包括主要精神、具體事實、意境氣氛三大要素。這些要素對文學翻譯來講,突出文學翻譯的韻味和其藝術效果至關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金等效論的“對等”并非簡單的從語言學、語義學、語用學等方面探討的對等,他強調的是譯文效果的對等。“對等”是“一種綜合性的關系,是依靠藝術的眼光和文化語言素養,全面細微地考慮各方面因素”。對等是個相對的概念,原文與譯文之于讀者的效果會有所差異,但不能因此就否定等效的概念,對等是嚴肅翻譯工作者必須追求的目標。

二、東西方文化差異現狀及對文學翻譯的影響

任何一種語言都深深植根于它所處的文化當中。當代英國譯學理論家蘇珊?巴思內特曾把語言比喻為文化有機體中的心臟。她說:“如同在做心臟手術時人們不能忽略心臟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一樣,我們在文學翻譯時也不能冒險將文學翻譯的言語內容和文化分開來處理”。因此文學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在這種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自然會有交叉,碰撞與沖突,如何恰當地處理并化解這種碰撞與沖突,就要求譯者增強文化意識,提高文化素養。正如奈達所指出的“對于真正成功的文學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可見譯者的跨文化意識至關重要。

文化差異會體現在諸多方面,比如生存環境生產活動差異:一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和生活條件會形成與之相對應的文化。還有歷史宗教文化差異:歷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歷史發展過程和社會遺產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發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沉淀形成的歷史文化也不相同。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文學翻譯時,會經常遇到由于歷史文化差異而出現的文學翻譯難題。這些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個性,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最能體現不同歷史文化的特點。想要翻譯好就必須了解它們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并運用恰當的文學翻譯方法。

三、金的“等效論”在消弭文學翻譯中文化差異層面上的應用

文化差異給文學翻譯帶來的困難直接體現在語匯缺失與詞義沖突上,即:源語詞語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在譯語中找不到對等的語匯,或者與譯語的對應詞語所載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換言之,詞語的表層指稱意義相同,但詞義深層所承載的文化涵義卻不盡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于是產生出完全不同的聯想。金的“等效論”源自奈達,但已經“脫胎換骨”,成為是中西翻譯理論結合的典范。奈達的“動態對等”或“功能對等”針對《圣經》翻譯,因而在傳達原文形式結構、保留藝術價值和美學效果方面并不適用。恰恰相反,金“等效論”強調接受者、效果、對等三個重要概念,強調效果的實質內容包括主要精神、具體事實、意境氣氛三大要素,對文學翻譯而言更具有指導作用。試看下面兩個小例句:

[譯文]一一我沏茶水就沏茶水呀,各羅根老大娘是那么說的嘍,我撤小水就真撒小水。

――老天爺,這是茶水沒錯,海因斯說。(金譯第17章)

這段翻譯的亮點在于黑體部分的“小水”一詞。在這句對話中,Mulligan巧用英文單詞make,一語雙關,巧妙地將茶水比作尿液,并且用一種優雅的方式表達出來。而金為了達到同樣的效果,選擇使用“小水”一詞,該詞并不在日常生活中多見,而常見于中藥用語之中,如果熟知中國文化,就能看出金在翻譯中對“等效論”地極致追求。

2.[原文]And so say all of us, says Jack.

――Thousand a year,Lambert, says Crofton or Crawford.

――Right, says Ned, taking up his John Jameson. And but-ter for fish。(U12)

[譯文]一我們大家也都這樣說,杰克說。

――一年一千,蘭伯特,克羅夫頓或是克羅福德說。

――對,內德拿起自己的約翰?詹姆森威士忌說。吃魚有黃油。(金譯12章)

在這個翻譯中,詞組butter for fish是愛爾蘭人常用的一種祝酒詞,意思類似于中文“干杯”。倘若在此處不遵循“等效論”原則,將其簡單處理為中文“干杯”,蘊涵于原文當中的文化特色就蕩然無存。為此,金將前句中增加“威士忌”一詞,讓讀者在具體的語境中來體會,即將發生的行為雖是中文的“干杯”,但卻表達為“吃魚有黃油”,不僅將文化差異消除掉,而且將新的表達方式引入到中國文化中來,一舉兩得。

四、結語

在文學翻譯中,東西文化差異的存在隨處可見,巧妙地消除差異是提高文學翻譯質量的關鍵。與此同時,能適當傳遞文化差異的文學翻譯能使譯文達到一個新的層面。所以,譯者不能僅憑字面的意思來文學翻譯,而應該多考慮一下兩種文化的內涵差異。盡量使讀者在接受程度一樣的“等效”。譯者不僅應使兩種語言對接成功,更是要使兩種文化的內涵對接成功。文學翻譯的目的是兩種文化的交流,要想達到這個目的,應從跨文化的角度來審視和思考其文化背景和內涵,使兩種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自如的轉換,使譯文臻于完美和準確,達到一種“效果對等”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l]Jin Di.and Eugene A.Nida. On Translation[M].Hong Kong:City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2006.

[2]Ma Huijuan.A Study o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3]Snell-Hornby,Mary,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Amsterdam Philadephia:John Benjamins,1998.

[4]金.等效翻譯探索[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7.

[5]劉軍平.《尤利西斯》兩種譯本的比較研究[J].中國翻譯,1997(3).

[6]吳顯友.《尤利西斯》的語音修辭及其語言詩化傾向[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05).

免疫學的作用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梅毒;作用;化學發光免疫測定法

[中圖分類號] R44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2(b)-0010-03

梅毒是感染梅毒螺旋體后引起的一種易傳染的性傳播疾病[1]。梅毒是一種易傳染、危害性大的人類性傳播疾病[2-4]。血清學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方法已經被我國衛生部列為手術前、孕婦產前的必檢項目,血清學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方法是診斷梅毒的重要依據之一[5-6]。因此,選擇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實驗方法非常有助于梅毒的診治。為探討化學發光免疫測定法在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中所起的作用,該研究選擇該院臨床中心2012―2013年收治的160例梅毒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臨床中心的160例梅毒患者血清與135例非梅毒患者的血清為實驗標本,梅毒患者血清標本通過真空促凝管采集靜血漿3 mL,將血清分離,保存在4~8 ℃的冰箱,待檢測[7-9]。

1.2 儀器與試劑

CLIA試劑盒、TPPA試劑盒均為日本富士瑞必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PR試劑盒為上海榮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將160份梅毒患者血清與13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標本分別同時進行CLIA和TPPA檢測,比較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

將160份梅毒患者血清與13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進行CLIA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時,再進行TPPA和RPR檢測,探討TPPA陽性結果的S/CO值與TPPA、RPR之間有何聯系。所有進行檢測的試劑均達到實驗要求,且操作均按照操作說明書操作[1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4.2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①160份梅毒患者血清中,CLIA法檢測陽性151份,TPPA陽性130份,以回歸分析結果為參考,CLIA法的陽性率為93.75%,TPPA法的陽性率為82.50%,兩種方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8,P

②135份非梅毒患者血清中,CLIA法檢測陽性率為2.28%,TPPA法檢測陽性率為9.28%,RPR陽性法檢測陽性率為10.37%。CLIA的S/CO值在2~11有3份,其中TTPA陽性12份,RPR陽性14份;7

③CLIA與TPPA結果不一致的21份,經RPR法檢測,陽性4份,1份含TP31、TP47條帶,3份含TP32、TP47條帶,1份 含TP17、TP32、TP47條 帶,檢測結果未顯示出的4份,為TP45陽性。14份RPR法檢測陰性的標本,通過CLIA法驗證也均為陰性 [11]。

3 討論

梅毒對人體的危害多種多樣,越早對梅毒的確診,有利于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療,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復。梅毒臨床確診按照梅毒病毒的特異性抗體的檢測和患者的臨床癥狀作為判斷依據[12]。TP-ELISA適合數量較大的操作,但測量結果經常遇到假陽性的情況[13]。CLIA技術是ELISA技術的更新技術,以敏感的化學發光底物代替原始的底物,其特點是信號模式可被酶增強,而且發光信號時間被保持和拉長了,一方面保留了發光免疫分析超高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傳統光信號持續時間較短等缺點。過氧化物酶催化魯米諾發光和堿性磷酸酶催化金剛烷衍生物的方法是當今較為常用的兩種方法。CLIA法對各期梅毒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均>97.5%,因此其也成為一種新興的檢測梅毒的方法[14]。

該研究發現, CLIA法的陽性符合率高于TPPA法。研究發現,CLIA法為陽性結果時,S/CO值較低時TPPA會出現陰性結果, RPR法發現14份為陰性,CLIA法驗證結果也為陰性,由此可說明CLIA法的靈敏度明顯高于TPPA法;此外,實驗中出現假陽性的結果可能是標本處理不當導致的。

采用RPR法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為4份,1份為TP17、TP45條帶,2份為TP45、TP47條帶,1份為TP32、TP45、TP47條帶。這是由于CLIA包被的梅毒抗原特異性導致的,而TPPA采用的抗原是提純后的致病性梅毒螺旋體菌體,對TP15、TP17、的抗體選擇性較強,當僅有TP15、TP17抗體時,TPPA只會出現陰性。有研究發現梅毒早期診斷的指標之一為TP47 [15],活動期梅毒標志的抗體之一是TP15 [16]。因此推測,9份抗體梅毒標本可能屬于早期感染或隱性感染的患者,在早期或隱性梅毒感染中的檢測CLIA法比TPPA具有更高的靈敏度。

綜上,CLIA作為一種新開發的梅毒抗體檢測試劑,相比TPPA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且容易操作、自動化技術高、結果判斷準確且重復性較好等優勢,有望成為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

[參考文獻]

[1] 魏壽忠, 林桂花, 陳依平, 等. 化學發光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效果評價[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5(11):1351-1352.

[2] 劉建華.4種梅毒螺旋體檢測方法的在臨床中的評價[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0,31(9):1031-1032.

[3] 高俊,黃文紅.梅毒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假陽性結果的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0,31(12):1439-1440.

[4] 武建國.老年人抗梅毒螺旋體抗體測定的假陽性率偏高的探討[J]. 臨床檢驗雜志, 2006,24(4):241-243.

[5] 程艷杰,王廣杰,王旭,等.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檢測方法的實驗室評價[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6,29(3): 272.

[6] 侯曉菁,梁艷,陳潔,等.化學發光法檢測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的實驗評價[J]. 檢驗醫學, 2010,25(5):365-367.

[7] 謝昭寧.多種不同梅毒檢驗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的結果準確率比較[J]. 安徽醫藥,2013,17(5):797-799.

[8] 張良芬.梅毒螺旋體47kD脂蛋白的研究現狀[J]. 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1,27(4):219-221.

[9] Rollier C S, Reyes-Sandoval A, Cottingham M G, et al. Viral vectors as vaccine platforms: deployment in sight[J]. Curr Opin Immunol, 2011,23(3):377-382.

[10] 何惠,周迎春,劉基鐸,等. 化學發光免疫測定在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中的臨床應用[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 32(13):1469-1470.

[11] 白雪梅,閃全忠,劉歐,等. 不同方法檢測抗梅毒抗體陽性標本的79.分析[J]. 臨床檢驗雜志,2007,25(2):96-98.

[12] Brown DL,Frank J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yphilis[J]. Am Fam Physician, 2003, 68(2):283.

[13] 黨京丹. 三種梅毒檢測方法聯合檢測的臨床應用[J]. 山西醫藥雜志, 2013,13(5下半月):578-579.

[14] 杜靜,張澤蕓,周薇,等. 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檢測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的應用與評價[J]. 廣東醫學, 2012,38(8):1100-1102.

[15] 柳麗娟,戴振賢,卓傳尚,等. 梅毒螺旋體抗體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其臨床應用[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10(5):569-570.

免疫學的作用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大學英語三級考試 負面反撥作用

1.引言

提起大學英語各類級別考試,廣大教師和學生深有感觸,作為目前唯一全國性的標準化考試,它無疑客觀地檢驗了語言教學的階段性效果,同時對教與學都產生了正面或者負面的反撥作用。大學英語三級考試(PRETCO)是由教育部批準成立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委員會設計,供藝術類院校或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參加的標準化考試。根據《高職高專英語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專科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其英語教學應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基本要求》同時也指出高職高專院校應把高等學校應用能力考試A級(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Level A簡稱PRETCO)作為學生可達到的最終標準。我院是以傳媒藝術為主的高等普通本科院校,絕大部分學生都要參加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因此我嘗試探討克服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對英語教學的負面反撥作用的措施。

教育界把測試對教學的影響稱為反撥作用。眾多的反撥效應理論中, Hughes(1989)認為反撥作用是指語言測試對教學過程所產生的正面或者負面作用,如果測試科學合理,則會推動教學與學習,否則就只會阻礙教學相長的進程。Alderson和Wall(1993) 指出,大型語言測試會影響教師的各類教學安排與態度,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程和興趣,甚至會對學校管理者對于教學評估產生深遠影響。

2.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對教學的負面反撥作用分析

我對2011年12月剛剛參加過大學英語三級考試的播音主持專業的69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合文獻綜述的分析,對該考試的負面反撥作用總結如下。

2.1對這種考試極度漠視。盡管69名學生都是藝術本科類的,通過大學英語三級考試是他們順利拿到畢業文憑的標準要求,可是有10多人(14.5%)居然缺考,雖然不排除這些學生自由散漫慣了,但根據我的了解,他們對自己的專業類別考試還是非常重視的。另外有10名學生表示對這類考試根本就是無所謂,也沒有復習,過不過就那樣,“裸考”通過了則是僥幸獲勝。難以相信有將近20%的學生根本就無視這樣的國家級英語考試的存在。

2.2考試設計不科學,實用性不大,與現實社會需求脫節。有20名(28.9%)學生表示大學英語三級考試根本就對他們將來的職業生涯沒什么促進作用。他們反映,一般情況下,日后他們用到英語的可能性不大,可是這類考試卻跟學位掛鉤。部分學生表示英語確實越來越重要,可是社會真正需要的是能聽懂、會用英語交流的人才,而三級考試根本就沒有多大的說服力。還有少數學生認為這就是應試教育卷土重來,課堂完全就是講解試卷,強化應試技巧,跟英語應用能力脫節。另外,學生還反映考試過程很僵化機械,試卷加鉛筆的模式容易讓那些不法分子趁機販賣答案,同時也讓很多學生產生了作弊的強烈動機,這讓那些認真備考的學生倍感委屈,無法體現客觀和公平。

2.3考試讓英語學習者更加迷茫。有11名(15.9%)學生表示大學英語三級考試非但沒有什么積極作用,反而讓自己對英語學習感到更加恐懼和迷茫。他們中學時代面對繁重的課業,整天埋頭學習,鉆研語法、詞匯等備考戰術,上大學了,仍然是老一套,本來對英語就很抵觸,社會對他們英語語言能力的要求卻是聽說交流技巧,他們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怎樣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目的又應該是什么。

2.4考試讓老師們何去何從。我不想在此高談闊論關于英語學習讓國人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卻收效甚微云云,但是作為一名在一線講臺奮戰了十來年的大學英語老師,有時候真的覺得無比彷徨。偌大的教室,百余名學生歡聚一堂,他們為未來而來,可是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卻非常反感英語。我經常看到的是漫不經心的眼神和被逼無奈的表情。每年大學英語過級考試的前夕,課堂的各類安排不得不中斷,因為學生有這樣的備考需求,其他教學安排學生沒有興趣,語言課堂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則堪比老師的地獄。可是枯燥的考前復習又最終讓學生對英語課堂倍加怨恨,于是形成惡性循環,讓人無奈。

3.如何克服負面反撥作用

首先,對于即將畢業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國家應該合理安排他們的課程體系,如果說英語只是部分用人單位考慮因素的話,就沒有必要全民學英語,而且是強制的。當然我們也需要全面科學地看待這個問題。胡學文等(2011)通過對各個層次的用人單位的社會調查,發現超過70%的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有外語能力,但是他們最需要的是流利運用英語的交流能力,在目前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大學英語三四六級考試仍然是他們參照的標尺。我以前的工作單位發生過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該校在廣大師生“英語學了沒用”的呼聲日漸增高的情況下,于2011年秋季下達了對于普通專科和藝術本科來年各類學生取消必修英語而改為徹底自愿選修的決定,結果超過92%的該類學生選了大學英語課,跟必修課沒什么差別。因此,取消大學英語課不太現實,可是學生卻實際上沒有多大興趣,另外,對他們將來工作的用處也不明顯。我認為,這應該是為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為中國英語教學界的一塊心病卻遲遲沒有良藥的真正原因所在。可是問題總是需要解決的。胡學文等(2011)指出了除了要改革大學英語教學體系和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學的測試評估體系。試想,如果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原本就叫大學英語水平能力測試)真正跟社會需求掛鉤,強調測試日常英語交流能力,附帶要求簡單的閱讀電文和撰寫英語郵件的能力,那么有了這把全中國的英語能力測試標尺,大學英語課堂體系和模式應該能夠走向合理化。

其次,我認為廣大奮戰在一線的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應該努力嘗試改革教學法,盡量讓大學英語三四六級考試揚長避短,對英語教學過程產生積極影響。比如在我的問卷調查中有5名學生提到通過該類考試能夠提高繼續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其實,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老師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比如這樣的考試至少可以階段性地測試學生的英語水平,包括聽力和讀寫;更重要的是考試通過確實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如果后期的課堂上穿插英語聽說訓練,就會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總之,對于全國性大學英語級別考試,廣大老師們責無旁貸,需要消除學生的消極漠視態度,拿出十二分的熱情和責任,變換考試復習的方式,點燃學生為通過考試而努力學習英語的熱情,考試前期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有效指引,從人文教育的層面引導學生做公正客觀的考試人,教育他們考試舞弊的道德譴責效應,這同時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考試之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疏導,讓那些自信心高漲的學生進一步訓練和提高英語的多方面技能,讓那些在考試中失利的學生更加發奮學習。只有在廣大一線大學英語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大學英語級別考試(包括三級考試)才能發揮它應有的積極作用,從而有效避免其負面反撥作用。

參考文獻:

[1]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UP,198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休宁县| 安吉县| 多伦县| 奉节县| 哈巴河县| 通海县| 上杭县| 扎兰屯市| 新津县| 柞水县| 星子县| 天峻县| 响水县| 宣威市| 当雄县| 上虞市| 卢湾区| 罗定市| 腾冲县| 江孜县| 德化县| 绥江县| 攀枝花市| 体育| 高邮市| 田林县| 奈曼旗| 宜宾市| 常宁市| 瓮安县| 鹿泉市| 襄垣县| 任丘市| 阿尔山市| 多伦县| 吴川市| 如东县| 楚雄市| 乐安县| 江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