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院醫療廢物處置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物業中心,河南洛陽 471002
[摘要] 目的 加強醫院醫療廢物科學有效管理。方法應用PDCA循環法發現問題、制定策略、科學實施、有效監督,并建立健全各項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制度。結果提高了醫院醫療廢物管理水平,使醫療廢物分類合格率、收納合格率、扎口率、丟失率等各項考核指標均達到了醫療廢物管理的標準和要求。結論應用PDCA循環法進行醫院醫療廢物管理科學有效。
[
關鍵詞 ] PDCA循環法; 醫療廢物;后勤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5)01(b)-0091-02
醫療廢物不同于普通生活垃圾,是醫療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醫療廢物管理是醫院后勤管理及控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對醫療廢物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在保護環境,預防疾病傳播,保障人體健康等方面意義重大。PDCA 循環法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是一套廣泛用于質量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循環體系,即通過遵循P(plan 計劃)、D(do 實施)、C(check 檢查)、A(action 總結)的一套工作程序[1]。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是一家大型骨傷科專科醫院,自該院2010年首次通過JCI(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認證以來,PDCA法被引進入該院質量管理中,并在很多方面廣泛應用,自2013年9月份開始該院采用PDCA法進行醫療廢物管理,實施一年,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方法
1.1計劃節段
1.1.1調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①醫療廢物分類不清,如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等被當做生活垃圾處理,換藥后帶血的一次性金屬鑷子未放入利器盒內,該現象比較普遍,在30個病區、手術室、化驗室、影像中心、病理室調查,分類合格率僅為72%,分析其原因為部分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分類目錄》了解不清,對醫療廢物危害認識不清;②收納不合格,主要表現為利器盒收納過滿,有11個病區利器盒滿負荷,占36.7%,極易造成利器散落及職業暴露,分析其原因為科室過于考慮運行成本,加之醫護人員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培訓;③醫療垃圾扎扣率低,僅為67%,搬運過程產生醫療垃圾散落,污染病區及醫院環境,分析原因為物業垃圾收集員多為臨時聘請或外包公司員工,流動性大,缺乏必要的知識和培訓;④醫療垃圾遺漏丟失被當成生活垃圾處理,發生率為1.2%,分析原因為垃圾封口后,無明確身份信息,在交接過程中核對不認真,無法追根溯源,外包保潔人員對醫療垃圾認識不足,對丟失的醫療垃圾按生活垃圾處理。
1.1.2制定管理目標①針對醫療廢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及措施,并落實到科室,形成系統管理模式,納入整個醫院的后勤及控感質量控制管理之中;②建立科學有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增加管理的長效性及可持續性;③使醫護人員對醫療廢物處置的重要性的知曉率達到100%,醫療廢物分類合格率>98%,收納合格率>98%,扎口率達到100%,丟失率降為0,有效的預防醫療廢物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的危害。
1.2實施階段
1.2.1實施有效質控管理在后勤質量控制委員會中專門成立醫療廢物處理質控小組,由后勤院長直接負責,物業公司、控感辦、護理部、醫務部具體負責,各病區、手術室、檢查化驗室等部門制定專人負責形成系統的階梯式管理模式,具體到人,分工明確,相互監督,相互制約,把醫療廢物管理質量控制與醫療質量控制同等對待。
1.2.2制定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標準及方案依據2003年衛生部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以及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進一步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2-4],制定《醫療廢物交接制度》、《醫療廢物分類細則》、《醫療廢物包裝運輸標準》、《醫療廢物收集人員職責》、《醫院污水管理方案》、《醫院環境衛生管理方案》、《醫療廢物流失、泄露事故緊急處理預案》、《醫院保潔人員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制度》等一套嚴謹、科學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每項制度、標準及方案均下發至相關人員,熟練掌握并進行考核。
1.2.3落實首先是人員培訓,采用學習班培訓、院內網絡培訓、醫療廢物合理處置宣傳欄等方式進行定期培訓,新進人員專場培訓,使人人知曉“醫療廢物有效處置重要性”,要求醫護人員以及與醫療廢物接觸的保潔人員牢固掌握醫療廢物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及醫院制定的各項制度、標準、方案等。醫護人員有責任對就診患者及陪護進行醫療廢物合理處置知識的宣教及指導。對外聘醫療廢物收集人員進行自我保護知識及環境保護知識培訓,尤其要熟練掌握《醫療廢物包裝運輸標準》、《醫療廢物流失、泄露事故緊急處理預案》、《醫院保潔人員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制度》,為其配備必要的防護設備,并定期體檢。然后是具體細則的實施,醫護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嚴格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細則進行分類》,該院在各病區固定區域設有分類垃圾桶,分別標示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理性廢物、化學性廢物等。科室醫療廢物監管負責人負責監督,并及時按收納標準對垃圾桶進行封口,同時在每個垃圾袋或利器盒上貼條形編碼進行身份識別。醫療廢物收集人員在科室運輸醫療廢物前,認真檢查包裝封口、標示、標簽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包裝,然后掃描條形碼進行核對,并與科室負責人員進行書面交接后將醫療廢物運輸至醫院醫療廢物暫存庫房。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人員在將醫療廢物運出醫院時,同樣掃描條形碼核對種類、數量等信息,并與醫院醫療廢物管理人員進行交接登記,登記信息存檔保管。
1.3檢查及總結節段
由醫療廢物處理質控小組抽調人員,每天對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運輸進行檢查,逐條落實,責任明確到人,并將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個科室,如發現長期存在或普遍存在的問題則上報醫療廢物處理質控組長,組織小組會議,進行討論,查找根本原因、制定實施策略、落實實施細則、再檢查總結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使醫院醫療廢物管理持續改進,不斷提高醫療廢物管理的標準和質量。
2結果
應用PDCA循環法進行醫療廢物管理,建立健全了該院醫療廢物處置相關的各項制度并落實,做到了醫療廢物的嚴格分類、標準包裝、交接登記記錄完整,達到了最初制定的醫護人員對醫療廢物處置的重要性的知曉率達到100%,醫療廢物分類合格率>98%,收納合格率>98%,扎口率達到100%,丟失率降為0的目標(圖1),達到了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各項標準,順利通過了2014年的JCI復認證,國外專家對我院的醫療廢物管理給予高度評價。
3 結論
醫療廢物管理牽扯醫療、護理、后勤、控感、保潔等多個學科,牽涉人員眾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是醫院管理的難點,而醫療廢物因其具備感染能力的特殊性,又是醫院管理的重點,采用PDCA方法反復循環最終建立、健全、完善具體的標準、制度及工作流程,有效的解決了學科交叉、人員素質不齊等難點,使醫療廢物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
參考文獻]
[1]曹國秀.采用PDCA 循環法規范門診醫療廢物的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4):752-75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3:6-7.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3:10-11.
【關鍵詞】肺炎,病毒性;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設備和供應,醫院
2019年末至2020年初,病毒肆虐全國,并出現全球蔓延的趨勢。自2019年12月1日湖北省武漢市出現我國的首例病毒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例以來,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也相繼發現了類似病例[1]。WHO最終將該疾病命名為“病毒肺炎”,簡稱“肺炎”。2020年2月11日,WHO將其英文名確定為“COVID-19”(coronavirusdisease2019)[2]。目前,國內科學精準的防控體系成效顯著,重癥病例占確診病例比例明顯下降,出院病例逐漸增多,逐步開始積極有序推動復工復產;而境外疫情形勢仍十分復雜嚴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承擔全深圳市肺炎的救治任務,是深圳市唯一收治確診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截至2020年3月22日,深圳市確診439例,經救治后累計出院411例。在醫院全力以赴阻擊疫情的同時,醫院的后勤部門也啟動應急保障工作,在保障醫院高強度運行和院內感染控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全員院內“零感染”的優異成績。作者旨在通過總結醫院后勤部門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綜合保障體系的建設,分析醫院抗擊疫情過程中后勤工作對醫院感染(以下簡稱院感)控制的支撐作用。
一、醫院應急后勤保障服務體系的建立
自醫院確定抗擊疫情戰役正式打響,后勤部門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完善組織架構,成立后勤部門抗擊疫情應急小組,建立明確的應急反饋體系[3-4];梳理保障服務工作的重點環節,結合國家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及醫院收治患者實際情況,匯總編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病毒后勤應急指引》。其中重點收錄后勤工作對院感控制支撐作用相關的被服洗滌收送流程、膳食訂餐送餐方案、污水處置方案、電梯服務方案、空調及排風使用規定、醫療廢物收運流程、救護車洗消流程、院內車輛進出及停放方案、安全保衛巡查方案、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規范、科室安保管理方案、氧氣瓶收送流程、外來務工人員健康防護管理方案、逝者遺體轉運流程、清潔消毒工作要求等10余項內容,并隨時調整更新。通過落實以上流程指南,堅決杜絕院內感染事件發生,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服務。
二、主要實施方案和經驗
(一)醫用被服洗滌收送工作調整。1.肺炎患者相關衣物處理流程:按照院感指引,區分科室及常規科室,出臺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洗衣收送流程,并及時與洗滌外包服務單位溝通,制訂應對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具體方案[5]。具體調整內容包括:收治肺炎患者相關科室污染被服由科室放入科室被服存放區改為放入污物電梯間,且無需清點;所有與肺炎患者相關的被服均放入速溶袋后再放入密封箱,并對密封箱外表面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后轉運;接觸污染被服密封箱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以上,如發現箱內有血跡,先用10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以上。2.物資準備:疫情防控期間,為了避免污染被服回收作業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同時避免可能出現的院內感染,先后投放130L密封箱93個,作為已套裝速溶袋污染被服的存放容器,從而避免速溶袋在轉運途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導致的破損,盡可能降低污染物暴露出現的概率。3.被服收送人員的培訓:對被服收送作業人員進行院感培訓。嚴格按醫院病毒個人防護用品選擇指引正確佩戴及穿脫防護用品,及時、規范進行手衛生處理。4.開展洗衣收送流程培訓:嚴格按照流程對被服進行轉運作業,及對運輸工具按相應規定進行消毒處理;疫情期間,為了禁止被服收送作業人員進入病區,改變了作業流程,需要各護理單元協助對密封箱進行消毒后轉運至污物電梯。5.院內運輸車輛管理:建立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院內車輛進出及停放方案,規范醫用被服轉運運輸車進入路線及停靠區域。(二)膳食訂餐與送餐。1.肺炎相關科室醫務人員及患者均采取送餐制。2.疫情期間,所有患者用餐均采取送餐形式,使用一次性餐具。患者餐送至護士站,由科室護士轉送。3.為避免可能出現的交叉感染風險,對住院患者進行宣教,禁止接收外來飲食。4.取消自選餐,推出簡裝套餐。5.進入職工食堂需佩戴清潔口罩。6.堂食采取“高考模式”(1人1桌)。7.緊急協調采購配套保溫設施,科學簡化配餐流程,縮短配送時間。8.疫情相關一次性餐具及未食用飯、菜,作為醫療垃圾交定點專業公司處理。9.疫情期間,大部分醫護人員采取送餐模式,使用一次性餐具,這部分餐具(含未食用飯、菜)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進行滯留噴灑后按生活垃圾由專業公司進行收運。其它使用非一次性餐具的,在洗碗液濃度不變的情況下,將洗碗機溫度調至85℃進行機洗消毒。其余由食堂產生的廚余垃圾及油脂交定點收運機構統一收運處理。(三)醫療污水處置。1.醫療污水處理站管理員每日在各樓棟預處理區域及醫療污水處理站的消毒反應池投加次氯酸鈉進行殺菌消毒工作,使總排水口的余氯量達到8mg/L左右。2.每日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對調節池原水的余氯量、總排水口的化學需氧量(COD值)、pH值、總余氯量、糞大腸菌群數量、日排放量等一系列數據進行監測記錄,確保數據無異常,符合排放標準[6]。3.醫療污水處理站管理員每日對進入醫療污水處理站調節池的原水及經過醫療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的水樣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確保醫院醫療污水無存活(核酸檢測為陰性),做到達標排放。(四)醫療廢物管理。醫療廢物實行“四專”管理,即專人上門收運、專通道進行收運、專項人員消毒、專車來院轉運,全程進行嚴格消毒,降低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7],具體管理方案如下。1.肺炎患者相關科室后勤人員醫療廢物收集流程:科室后勤人員完成科室醫療廢物的收集、封口、稱重、貼標簽(注明“患者醫療廢物”)、登記及每袋醫療廢物的噴灑消毒工作后(對每袋高危險醫療廢物表面噴灑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放入醫療廢物收集桶內。收集完成后將桶口蓋緊封好,對收集桶表面做消毒工作(對收集桶表面噴灑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等待醫院醫療廢物暫存站回收運輸人員上門收集。2.醫療廢物暫存站收運人員醫療廢物轉運工作:暫存站收運員從固定路線進入科室醫療廢物暫存間,對醫療廢物收集桶進行交接、轉運至醫療廢物暫存站,在暫存站內對科室的高危險醫療廢物桶表面貼上“高度感染性廢物專用桶”的紅色標識用于標記,再次消毒。完成一系列步驟后,回到收運路線進行噴灑消毒工作。3.醫療廢物運送:醫療廢物專業處置單位收運員安排專車來院進行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工作。(五)電梯服務方案。設置區分醫務人員電梯、普通患者電梯、肺炎患者電梯、手術專梯等;加強標識和指引;及時進行電梯消毒;采取智能化手段,通過手機對電梯進行無接觸管控。(六)空調及排風系統。1.醫務人員區域與病房區域配備獨立新風系統,空調排水為獨立系統;每一房間均需獨立空調盤管機系統;新風系統安裝手動風閥和電動風閥,電動風閥系統有BA系統,獨立遠程控制每間房;空調過濾網定期進行清洗消毒。2.每間病房衛生間排風管道安裝電動風閥系統與排風機聯動,電動風閥斷電后閥門自動關閉;樓頂排風口安裝高效消毒排風機,以便以消毒后排放。(七)救護車洗消流程。轉運肺炎患者后,救護車沿指定路線前往救護車指定消毒點;轉運人員下車,在指定地點按要求脫摘個人防護用品,進行手衛生;消毒人員進行手衛生,做好個人防護(二級防護);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對救護車外部、門把手進行噴灑消毒至表面濕潤;使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劑對車廂、駕駛室等內部空間進行噴灑消毒,保持密閉30min(氣溶膠噴霧器);開窗通風,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擦拭消毒車內儀器設備等物體表面;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拭。使用后的擦拭布巾浸泡于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中30min,清洗晾干。消毒人員在指定地點按要求脫摘個人防護用品,進行手衛生。(八)院內車輛進出及停放方案。因收治肺炎患者期間需要對醫院員工及患者車輛分流,故對院內車輛管理方式進行調整:醫院員工車輛由南大門進出,就診患者車輛由東大門進出,實現醫院員工與就診患者車輛分流。地下停車場調整為醫院員工專用停車場,地面停車場為就診患者專用;救護車在住院樓附近設置固定停靠點。(九)樓宇探視陪護管理與安全巡查制度。1.肺炎患者住院區域實行無陪護管理,所有人員(除醫務人員及特批人員)不得進入肺炎患者收治區域;及時在患者電梯廳配置保安崗進行24h值守,保障病區運行安全;禁止肺炎患者離開科室,如遇患者外出應及時制止;收治肺炎患者相關科室及樓宇的保安崗要保留并熟悉崗位對應科室護士長及護士站電話;住院患者外出檢查時,協助疏散該區域無關人員。2.抗擊肺炎特殊時期內,每日開展2次全院安全巡查;其他時間隨時進行抽查和突擊檢查。對全院各重點區域的安全保障、安保人員到崗值班、院內交通組織、物資儲存等情況進行全面巡查。巡檢區域主要包括:院區各出入口、消防監控中心、地面車場、地下停車場、門急診區域、各住院樓值守門崗、水電及特種設備機房、氧氣站等。(十)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規范。在抗擊的關鍵時期,各科室廣泛使用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消毒用品以有效滅活病毒。由于消毒用品具有易燃、毒害、腐蝕等危險特性,如果存放或使用不當,易導致火災、中毒、灼傷等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及時下發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規范。消毒用品采購部門應嚴格核查產品標簽、說明書、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等文件資料,并完成入庫手續。各使用科室負責做好各自區域內消毒用品的儲存、使用及應急處置工作,對領用數量、使用情況及物資消耗及時予以登記造冊。后勤管理部門應開展全院消毒用品專項督導檢查,記錄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向使用科室予以反饋,并督促按期整改,嚴格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十一)氧氣瓶收送規范。為減低醫療輔助人員感染風險,對醫用氧氣瓶的收送流程進行調整:2、4、10L醫用氧氣瓶由保安人員運送至科室護士站,由科室醫務人員送入隔離病房并將空瓶取出,消毒后交由保安運回;40L氧氣瓶由科室工作人員運送至隔離病房。如需保安人員送至病房,科室需提供對應的防護用品并審核穿戴合格后方可進入。(十二)疫情期間總務后勤外來務工人員健康。防護管理方案為規范總務后勤部門外來務工人員健康防護行為,避免交叉感染事件,制定總務后勤外來務工人員健康防護管理方案:擬新進務工人員,需提前申報,填寫健康篩查申請表,檢測合格后方可上崗;各外包單位人員在院工作期間,要嚴格遵守個人防護用品指引,正確佩戴防護用品;規范員工院外行為,不組織、參加聚會。如有批量人員入駐我院短期工作,盡量在醫院周邊租用宿舍,避免該部分人員長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每日組織上崗前體溫檢測及健康匯報,如發現異常,立即通知歸口管理人員處理;盡量避免非常駐人員進入我院。如有特殊情況必須進入我院,需提前詢問擬進入我院人員健康狀況及來源信息,上報歸口管理人員備案,經同意后方可進入指定區域。(十三)規范肺炎逝者遺體轉運管理。為減少肺炎逝者遺體對貯存環境、運輸工具的污染,科室在出現肺炎逝者后立即對逝者遺體進行消毒并包裹好,同時通知市衛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市殯儀館及家屬來院進行現場交接。交接后由市殯儀館通知專車專人帶棺木穿防護服來院轉運遺體,現場封棺并密閉轉運至殯儀館進行火化,全程不經過醫院太平間暫存。(十四)醫院保潔與消毒管理。在抗擊的關鍵時期,為提高防控工作的精準性,除科室日常的物體表面、地面等清潔消毒外,公共區域空氣消毒也是重要環節。在醫院會議室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安裝空氣消毒機,對有條件的區域采取紫外線消毒,對其他區域如內走廊、電梯轎廂、辦公區域、門診大廳等,使用ClO2進行空氣消毒密閉至少30min后用清水再次擦拭。
三、總結和思考
1.院感管理的地位:院感管理在現代化醫院運行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以及維護醫務人員健康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8]。醫院抗擊疫情期間的院感控制關系到確診患者的診療效果、疑似患者的判斷篩查以及醫務和輔助人員的自身保護,因而更顯重要。醫院院感控制部門職責為專業業務指導,而院感控制部門提出的措施規范和工作要求,很多需要后勤部門予以落實完成,后勤部門任務完成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醫院院感控制的效果和質量。2.科學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由于肺炎主要傳染源為感染患者,且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進行傳播。因此,減少人群聚集接觸,避免交叉感染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疫情以來,我院在院感控制的統一要求之下,提前建立并重新梳理疫情期間各項后勤工作規范流程,在醫用被服洗滌收送、職工訂餐送餐、污水處置、電梯服務、空調及排風使用、醫療廢物收運、救護車洗消、車輛進出及停放、安全保衛巡查、消毒用品安全使用、科室安保管理、氧氣瓶收送流程、外來務工人員健康防護等方面做出科學、合理的工作調整,在保障醫院診療工作正常有序開展的同時,也有效緩解了工作人員疫情初始的恐慌心理,從“我怕”到“我不怕”,讓患者和職工均感覺到醫院是安全的地方。3.后勤保障部門調度科學的重要性: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此次全力以赴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后勤部門及時啟動應急保障和服務工作,形成了“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后勤應急管理運行機制,并時刻關注疫情變化,動態調整應急方案,堅決避免后勤工作成為院感控制的漏洞和困擾,體現了較強的應急協調處置能力,取得了全員院內“零感染”的優異成績,也為未來應對處置衛生醫療機構突發公共事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9]。綜上所述,后勤保障是醫院醫療業務工作正常運行的堅強后盾,是醫護人員安心工作的定海神針,完善的后勤保障體系是醫院在疫情時能打勝仗,平時安全運行的前提。經實踐檢驗,我院在此次疫情中建立的應急后勤保障服務體系適用于各醫療機構在疫情期間的后勤管理,具有有效性和可推廣性[10-12]。
參考文獻
[1]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廣東省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EB/OL].[2020-12-28].
[2]新華網.世界衛生組織將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EB/OL].[2020-12-28].
[3]吳國安,魏麗榮,莫嫣娉,等.重大傳染病定點救治醫院醫療應急管理機制與策略[J].中國醫院管理,2020,40(3):1-3.
[4]李韜,楊涵淋,陳澤宇,等.醫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現狀及應用趨勢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5):188-189.
[5]羅玉貞.醫院被服洗滌外包服務質量標準探討[J].現代醫院管理,2011,5(27):64-66.
[6]梁晶.綜合醫院醫療污水排放及處理設計的集成化管理[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8,19(10):62-64.
[7]陳明壯,查靜茹,魯超,等.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綜合醫院醫療廢棄物管理實踐[J].中國醫院管理,2020,40(3):47-49.
[8]崔善.醫護一體院感防控模式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02):267-269.
[9]林俊,景岷勇.基于PDCA循環理論的醫院后勤管理質量探討[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9,26(04):110-112.
[10]高全勝.加強后勤保障人員管理促進醫院規范化建設[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10):1119-1120.
[11]李系仁.堅持以人為本做好和諧醫院后勤保障工作[J].中國醫院管理,2007,27(5):60-61.
一、指導思想
依法做好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監督工作,切實履行傳染病防治監督職責,嚴格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促進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檢查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艾滋病防治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管理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進行監督檢查。
三、檢查對象
(一)醫療機構:
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負責:縣直各醫療機構、民營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個體診所。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縣衛生局負責轄區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檢查。
四、檢查內容
(一)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醫療廢物處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劑使用等情況,詳見表1。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傳染病疫情監測、疫情信息報告管理、疫情調查處理、醫療廢物處置等情況,詳見表2。
表格使用:每個受檢查的醫療機構填寫附表1;受檢查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填寫附表2。
五、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2009年4月)為動員部署階段。建立工作機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09年4月—7月)為組織實施階段。衛生監督所要按照本實施方案開展監督檢查。
第三階段(2009年9月)為總結階段。監督檢查工作結束后,衛生監督所要將工作情況進行總結,并于2009年9月15日前將附表3和工作總結書面上報市衛生監督所,同時報衛生局疾基婦股備案。
縣衛生監督所聯系人:*
衛生局疾基婦股聯系人:*
六、為確保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衛生監督檢查工作順利完成,特成立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衛生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和衛生監督工作組:
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衛生監督檢查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縣衛生局局長
副組長:*縣衛生局副局長
*衛生監督所所長
成員:*縣衛生局疾基婦股股長
王章良衛生監督所副所長
李文良衛生監督所干部
衛生監督工作組設在衛生監督所,由衛生監督所具體負責。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強配合,突出重點,嚴格按本實施方案的要求,認真開展轄區內的監督檢查。
(二)切實加大執法力度,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行為,要依法糾正,依法嚴肅查處。
統一確定打包收費數額。2011年濰坊市物價局、濰坊市衛生局、濰坊市市政局出臺的《關于醫療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費收費標準和計收辦法》規定:設有固定床位的醫療廢物產生單位,按“出院者實際占用床位數”,每床每天2元;門診患者轉為住院的固定床位醫療固體廢物處置費,從第二天計算;設有門診的醫療固體廢物產生單位,按就診患者數收取,每人(次)每天0.1元;醫藥研究所、疾病控制、醫藥生產經營等機構按日產醫療固體廢物量收取,每公斤0.5元。濰坊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按照上述標準向處置協議單位收取集中處置費用。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不得將處置費用轉嫁給患者。根據這一規定,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醫療衛生機構的承受能力,每年與濰坊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進行溝通協商,統一確定年度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數額,實行打包收費,處置費用根據醫療衛生機構的規模、醫療廢物產生數量等合理分擔。各單位處置費收費數額由衛生局文件形式統一公布。2012年共繳納醫療廢物處置費60.9萬元。明確處置費用繳納方式。冠以醫院、衛生院的醫療衛生機構按照合同約定繳納醫療廢物處置費用。社區衛生室、個體診所、企事業單位衛生室、門診部等醫療廢物處置費用在執業資質年檢時一次性繳給代收醫院,在各單位繳納完畢后一次給濰坊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
統一處置監管,規范醫療廢物處置考核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各級各類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儲存、處置活動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統一監管醫療廢物處置是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職責。為此,我們強化對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監管職責,加強考核獎懲,建立起分工明確、運行順暢、監管有力的醫療廢物處置監管機制,保障了醫療廢物處置工作規范運行。成立領導小組。抓好醫療廢物處置是有關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是預防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關乎醫療質量,體現了醫療衛生機構乃至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水平。我們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成立了醫療廢物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一名副局長具體分管,每年召開專題會議具體研究部署,將工作任務明確到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和各醫療衛生機構也成立領導組織或安排專人(兼職)具體負責。全市上下形成了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層層有人管、有人干的工作格局。健全監管隊伍。衛生監督機構、醫政科有專人負責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市疾控中心防疫科、醫療衛生機構感染控制科負責對醫療廢物實施指導管理,基本形成了橫到邊、豎到底的管理網絡。在實行委托處置后的監管工作中,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各管理機構的工作職責。衛生監督大隊具體負責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的日常監管,監督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按照有關醫療廢物處置工作規范做好醫療廢物收集、運送、儲存和日常管理,定期分析各單位醫療廢物處置情況,衛生監督大隊對不實行無害化處置,作為對醫療機構不予年度校驗的條件之一,并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予以查處。對新開辦的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在辦理執業許可的同時,責成其按照相關規定向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繳納醫療廢物。衛監大隊采取劃片包干的辦法,對轄區內的醫療機構每季度巡回監督檢查一次,發現問題,責成限期整改,對拒絕整改的,依法予以處罰。2011年先后對兩家未按規定進行醫療廢物處置的單位實施了行政處罰。市愛衛辦把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納入國家衛生城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生態市創建的重要內容和指標,積極進行督促協調。衛生局醫政科將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列入每半年一次的業務綜合考核,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強督促檢查指導。對醫療廢物收集、保存到處置各個環節,實施全過程監管。諸城市人民醫院、舜王衛生院積極抓好代收繳協議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每季度向市愛衛辦和衛監大隊提報醫療廢物代收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醫療廢物處置工作正常運行。近年來各監管機構積極發揮作用,保證了醫療廢物處置工作規范有序的進行,全市未發生因醫療廢物處置不當而造成的事故。嚴格考核獎懲。一是完善各項處置管理制度。根據國家醫療廢物處置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出臺了處置情況月報制度、檢查制度、考核獎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相應建立了規范的運行和管理制度。每個產生醫療廢物的科室設立了收集日志,負責處置的科室有處置記錄,整個收集、運輸、處置實現了制度化和規范化。二是加強工作考核。衛生局將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納入全年綜合目標考核,半年一考核,全年總評,兌現獎懲。環保等部門按照法律法規規定職責,充分發揮監管作用,強化對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的日常監管,依法查處違規違法單位,促進了醫療服務的規范化處置。總之,近年來通過推行以“三統一,三規范”為主要內容的醫療廢物處置監管模式,我市的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100%,有效杜絕了傳染病、院內感染和環保事件的發生,達到了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專家的肯定。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一、指導思想
依法做好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工作,切實履行傳染病防治監督職責,嚴格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促進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監督檢測依據
采樣檢測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醫院消衛生標準gb15982、1995)
三、監督監測對象
(一)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四、監督監測內容和范圍
(一)醫療機構
傳染病疫情報告、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醫療廢物處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以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微生物培養)。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傳染病疫情監測、疫情信息報告管理、疫情調查處理、醫療廢物處置等情況。
五、工作要求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開展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門加強配合,各負其責,突出重點,嚴格按本實施方案的要求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一)區衛生監督所職責
負責執法監督檢查工作,制定樣品抽樣的范圍、數量、順序、檢驗項目等工作,印制和填寫相關表格和單據。
(二)區疾控中心職責
負責完成現場采樣監測培養并按時出具結果報告。
(三)監測樣品抽檢范圍和數量
1、治療室、手術室、產室、嬰兒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內窺鏡室等科室為監測的重點部位,采樣內容為空氣、工作臺面、無菌物品、消毒液、醫護人員手表面。
2、二級規模以上醫院根據科室設置采樣20—30份,鄉衛生院、門診部以及同等規模的醫療機構采樣5---10份,其它診所采樣2---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