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世界建筑欣賞論文

世界建筑欣賞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世界建筑欣賞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世界建筑欣賞論文

世界建筑欣賞論文范文第1篇

后現代主義藝術論文

摘要:由計算機技術的蓬勃發展而引起的網絡藝術,標志著在新的文化時代,科學與藝術的又一次完美的融合。網絡藝術的發展和特點的形成與后現代主義存在著重要的關系。本文從后現代主義視角出發,分析和解讀網絡藝術的特點。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 網絡藝術 特點

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迅猛的發展,這一發展帶給人類文化的推動力量是難以估計的。當電影叩響藝術大門的時候,人們并未意識到它將成為21世紀所有人的藝術寵兒,隨后廣播電視藝術的蓬勃發展,使現代聲、光、電技術一舉步入藝苑中心,從而使歷史久遠的傳統藝術為之失色。然而,最令人驚奇的是60年代以來迅猛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和80年代以來的網絡藝術,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挺進人類的藝術領域,使藝術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 后現代主義理論的來源

1966年,美國建筑師羅伯特文圖里發表《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一書,他肯定了現代建筑對人類居住空間的貢獻,但指出國際主義風格已經走到了盡頭,必須找到一種全新的、不同于現代主義的設計思想,來滿足社會生活多樣化的需求。[1]

20世紀70年代,英國藝術理論家查爾斯詹克斯最早在設計領域提出后現代主義的概念,出版了《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建筑語言》等著作。

美國建筑師羅伯特斯特恩在他的《現代主義運動之后》一書中提出“所謂后現代主義是現代主義的一個新的側面,并非拋棄現代主義,建筑要重返‘正常的’途徑在于探索一條比現代主義運動先驅者們所倡導的更有含蓄力的途徑?!盵2]

羅伯特文圖里、查爾斯詹克斯和羅伯特斯特恩這三位大師的學說構成了后現代主義的理論基礎。

2 后現代主義的美學特征

受哲學思潮與社會文化趨勢的帶動,后現代主義有著獨特的美學特征。這些特征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一,傳統構件的非傳統組合。對傳統的題材采用各種非傳統的工具、技巧進行非傳統的重新組合。二,理性與非理性的互補。三,歷史主義。對傳統的要素實行“戲弄之”的原則。四,俚俗化傾向。通常表達的主題往往傾向于通俗文化和市井文化。例如將七個小矮人的形象作為建筑立面的浮雕。五,接受美學的特征。藝術理論家沃爾夫岡伊瑟爾,在著作《本文的召喚結構》中提出了“召喚結構”的概念。他認為,“作品的意義不確定性和意義空白促使讀者去尋找作品的意義,從而賦予他參與作品意義構成的權利”。

3 網絡藝術所體現出的后現代主義特點

網絡藝術由于其獨特的藝術樣態和傳播手段,呈現出其不同于傳統藝術的后現代主義特點。

3.1 無限重復創造性

網絡藝術作品的題材往往都來源于傳統的題材,但是以新的方式進行重新構思,通過網絡傳播后,具備了被無限次重復創造的可能性,體現出后現代主義的“傳統構件的非傳統結合”特點。在傳統藝術中,藝術作品一旦被創造出來,就被永久的固定下來了。但是在網絡藝術中,藝術作品被人們進行各種重新創造,得出一些異于原始作品的新作品。例如,藝術大師杜尚在蒙娜麗莎的臉畫上兩撇胡子,這幅新的作品被命名為《LHOOQ》。

3.2 嬉戲性

網絡藝術的“嬉戲性”的特點主要體現為對被奉為經典題材的戲弄,體現出后現代主義的“歷史主義”特點。在網絡上,許多人在“據說已經完成”的藝術作品上,進行各種數字化操作,將作品隨心所欲地涂抹和刪改。例如《CEO李煜的悲慘世界》、今何在的《悟空傳》,眾多古代文學名著中的人物都在網絡文學中被改寫和戲弄。約翰杜卡斯在《藝術哲學新論》中說:“有些美的東西并非是藝術品,而有些東西是藝術品但卻不美。依此看來,無論美與藝術這項活動之間的關系在現實中多么密切,二者之間并不存在任何本質的關系?!盵3] 可見在網絡藝術,不美的藝術品越來越多,顯示出當代人的審美范圍不斷擴大的傾向。

3.3 大眾化

在傳統藝術中,精英文化處于主導地位。網絡的開放性和平等性為網民提供了自由平臺,網民可以相對自由地暢所欲言。網絡藝術不再是藝術家的專利,一元話語霸權被解構。

網絡藝術的大眾化特點使公眾成為藝術的主體創造者,同時體現出后現代主義的俚俗化傾向。創造者考慮到作品要面向大眾,網絡藝術的主題往往傾向于通俗文化。例如在第17屆韓日世界杯期間,大小網站遍布足球的“酷評”。當中國隊沖擊16強出線未果時,網上出現戲仿任賢齊經典歌曲《心太軟》的球評:“你總是腿太軟,腿太軟,把所有好球都射不進網,頭腦總是簡單,配合太難,不能出線,就別勉強。”

3.4 互動性

互聯網結束了藝術審美的私密空間,卻創造了交互共享的網絡藝術。在作者、作品和欣賞者這個三角形中,欣賞者不再是被動的,是形成作品的又一股力量。

弗杰姆遜曾說,現代主義本質上是一種時間性的模式,而后現代主義則是一種空間性的模式,從時間向空間的轉變使時間的歷史感被擠壓到平面中,導致歷史深度感的消失。[4]這種后現代時空觀的變化在網絡文學中得到鮮明的印證。網絡文學沒有時間的概念,它將時間化為空間,用在線空間改變或延伸時間。網絡文學沒有終止的概念,因為作者失去了終止自己作品的權力,而是把這種權力交給了在線空間的網民。

這種互動性同時還體現出后現代主義理論中的“接受美學”特點。接受是讀者的審美經驗創作作品的過程,它發掘出作品中的種種意蘊。創作者通過作品與欣賞者建立起對話關系。網絡藝術的互動性引起讀者的接受審美,引起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總之,網絡藝術所獨特的無限重復創造性、嬉戲性、大眾化和互動性,都在各個方面體現出了后現代主義的特征??梢哉f,在上述的這些特征中,網絡藝術是后現代主義的必然延伸。從后現代主義的視角去看待網絡藝術,更加有利于認識和分析網絡藝術。

參考文獻:

[1] (美)羅伯特文圖里著;周卜頤譯.《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 (美)羅伯特斯特恩.《現代主義運動之后》,原文見《建筑師》15,第204頁

世界建筑欣賞論文范文第2篇

環境藝術設計從中國園林“和諧自然”的設計思想中得到啟示,在現代運用中擴展和延伸觀賞者的感知能力。說到園林,中國是真、善、美三位一體的自然王國,雖以假山假水組合,表現出一個由花草、山水、建筑等組合而成的綜合藝術品,卻宛若天成,富有詩情畫意。中國園林強調和諧,以“和諧自然”的設計風格和“人天同源”的哲學態度為造園主旨,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有著巨大的影響。

一、和諧園林藝術設計策略

(一)善用自然美

一是利用自然本質之美;二是利用自然山水之美。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關聯系著的,是一切美的來源。山水、植物、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山水有清暉,清暉能娛情。以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華加上有意識的改造、調整、開墾、修理,從而再現一個融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完美結合。自然之美的運用,不僅發掘了資源,也使設計者運用科技手段去概括和突出自然景觀,更能賦予和諧自然的情趣,使人們更好地親近自然、享受自然。

(二)巧用空間之美

園林環境空間又概括為序列空間、層次空間、邊界空間、內外空間,各個空間之間巧妙地聯系,使人們在無法察覺的狀態下被引導,從而完成空間的轉換,獲得完美的空間體驗和心理體驗。園林空間之美,使人深陷其中,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意識,使觀眾在輕松、順暢的方式下享受景觀中的樂趣,還能增強人在環境中的安全感和舒適感,體現出更富有活力的景觀空間。

(三)善造界面之美

界面在表現形式上善于隱藏,注重含蓄美,界面是界定空間的要素。景觀中界面的豎向設計與整體的規劃設計、空間布局密不可分。頂界面相對開放,底界面的形式關乎園林空間的美感。豎界面提高空間的藝術質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量,使園林設計更融入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之中。相對于頂界面的開放和地界面的單一,側界面更詮釋著無限的變化和多樣的表達。

二、現代藝術園林的和諧分析

(一)從人文角度分析

我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蘊含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將人、自然、建筑看為一個統一整體,這種觀念對園林景觀藝術設計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和實際意義。使園林藝術設計和設計師們不斷從生活中獲取靈感、從社會中獲取素材,使我們的園林景觀更有藝術欣賞價值,更貼近于日常生活,充實著設計中的人文內涵。在設計中應注意人文景觀的有效借鑒,接受歷史的熏陶,從中捕捉傳統的精髓,將其運用到新的設計理念中來。

(二)從生態角度分析

景觀是人類世界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觀的反映,而生態價值觀則反映了人類的新夢想、新追求。改善周圍環境成為園林景觀建設的先決條件,大氣、風沙、噪音等都成為園林景觀的殺手。利用園林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注意落葉樹木的種植,水池、湖塘耐濕喬木的配置,根據不同的周邊環境,選擇適宜的水生植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減少噪音、大氣污染、水土流失的現象。著眼于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遵循生態學原理,合理布局,使綠地不僅繞在城市周邊,且把綠地引入城市之中,從各個方面劃入理想的生態園林中。

(三)從景觀角度分析

文化是引領景觀的第一要素,園林景觀設計的素材依據源于地域、歷史、民族及人類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積累與沉淀。景觀建設的終極目標是將建筑、城市、人的一切活動和生命所在的地球和諧相處。園林景觀是以植物為主體,結合建筑、水體、地形等要素營造出空氣清新安祥舒適的生活環境,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讓人們更加親近自然,愛護環境。

三、現代小區和諧園林設計方案

(一)以人為本的向導

隨著世界人口增多,資源匱乏、污染嚴重、環境惡化現象的出現,生活在現代中的人們身心俱疲。人們更渴望自然,想要親近自然。所以現代小區的建設應最大限度地考慮居民對環境的要求。

(二)考慮綠地與建筑物的規劃

在城市小區景觀設計中,我們應把綠地作為考慮的因素。綠地能以自己凈化的方式改善污染的環境,使久居城市的人們能聞到草木的芬芳,新鮮的空氣。一座好的建筑應該去改善、豐富、美化周圍的環境,加強建筑與景觀的協調。讓忙碌中的人們可以隨時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樂趣。設計時科學布局,合理規劃,使居住區的園林景觀更具人性化、觀賞性。

(三)考慮小區的地勢地形

充分考慮地勢地形的情況,因地制宜地對小區做出合理規劃,盡量做到不浪費一分土地,不破壞原有綠化。順應原有的地勢地貌降低維護成本,更顯真切自然。實地栽種時,還可選用一些觀賞價值高,實用性強的樹種。設計時,充分了解各種植物的特性后,再合理的選擇搭配,注意植物的花期、色彩,各種搭配間要有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層次,增加可觀賞性。

(四)景觀要貼近文化生活

根據小區的背景和文化氛圍,改造出多種功能區。各個特色地區應真正融入生活,完美展現出不同區域的特色。如:文化區的嫻靜優雅、兒童區的活潑熱鬧、老年區的大氣穩健。自然優美的景觀文化,能讓人們更加滿足于幸福的生活。

四、結語

總之,完美的園林藝術設計需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以表現大自然天然的山水為主旨,在保護原有景觀的基礎上,不斷地研究設計使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發展。保護原有景觀不僅保護了它本身的美感,也減少了園林景觀養護的成本。追求生態、文化、景觀、經濟等多種價值、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等綜合效益達最佳狀態的設計還需要不斷地發展進步,這需要人們不斷的學習努力,才可推陳出新,使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相處,讓人們充分感受到人與自然之間深厚的感情。

【參考文獻】

[1]馮永巍.園林綠化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與可持續發展[J],浙江農業科學,2012(01)

世界建筑欣賞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生態建筑生態建筑;啟示

1生態建筑的概念及特點

生態建筑生態建筑,是指運用生態學、建筑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先進技術手段等技術手段等,把建筑物看成一個生態系統,使各種因素協調起來來,使建筑與環境達到平衡。生態建筑是21世紀建筑設計發展的方向世紀建筑設計發展的方向,它將整個建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看成一個生態系統,通過信息技術及要素的有效布置,充分利用資源用資源,使建筑與環境和諧共處。生態建筑有以下特點:((1)使用戶感到舒適美觀用戶感到舒適美觀;((2)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使各種資源和能源的使用減少到最低程度和能源的使用減少到最低程度;((3)減少對環境的有害影響減少對環境的有害影響,減少有毒有害氣體排放少有毒有害氣體排放;((4)通過設定智能化的系統控制通過設定智能化的系統控制,保證建筑設備系統的安全運行筑設備系統的安全運行,提高建筑整體的運行效率。

2國外生態建筑研究與實踐

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對生態建筑的研究較早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對生態建筑的研究較早,且己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了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德國對生態建筑的研究成果顯著德國對生態建筑的研究成果顯著,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強大的理論研究與強大的理論研究,在建筑節能、高效、降低污染,打造良好人居環境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居環境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生態建筑相關體系與法規筑相關體系與法規。日本推行了建筑物綜合環境性能評價系統(CASBEE),使建筑更舒適建筑更舒適、滿足人們對自然美景、清新空氣的向往。如難波公園公園、澀谷“未來之光”文化中心、虎之門之丘、飯野大樓等,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難波公園得一提的是日本難波公園,它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購物中心心,使消費者在購物中保持愉悅的心情,欣賞自然美景。集餐飲飲、購物、美景于一體,給消費者帶來極好的視覺享受,完美地展現了生態建筑的美感展現了生態建筑的美感。法國在生態建筑研究方面引入了全新的理念法國在生態建筑研究方面引入了全新的理念,使住宅能夠充分利用太陽能夠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自然降雨等,使用自然降雨灌溉植物物,使人與自然處于一個和諧的環境。如法國綠屋頂中學法國綠屋頂中學,這所生態建筑中學將自身與周圍的草地良好地結合在了一起起,從外表看,分不出草地與建筑物,天然的綠草屋頂,起到了隔熱隔熱、隔涼的作用。美國也是開展生態建筑理論研究和實踐較早的國家之一一。1999年年,美國建筑師協會選擇了十座本土建筑,作為現階段生態建筑創作的范例來大力推廣生態建筑設計段生態建筑創作的范例來大力推廣生態建筑設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建了一座建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建了一座建筑,它設計了綠色植被屋頂被屋頂,這種設計節省了材料,便于收集雨水澆灌景觀與綠植植。然而這些都需要高端技術,在發達國家得到了較好的實踐與推廣踐與推廣,對于欠發達國家,這仍需進一步研究與發展。

3國內生態建筑研究現狀

相對于發達國家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對生態建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起步較晚索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起年代起,生態建筑概念開始引入我國。2001年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制訂了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制訂了《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要點與技術導則》(國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設技術要點(試行稿))。。目前我國生態建筑處于初步階段,還缺乏先進的技術,系統的體系系統的體系、標準,國內外生態建筑領域的合作交流還不夠深入入。目前國內與國際攜手打造的生態建筑經典案例就是碧桂園集團的森林城市園集團的森林城市。碧桂園森林城市位于依斯干達特區碧桂園森林城市位于依斯干達特區,占地面積約2020km2,是由碧桂園投資是由碧桂園投資,連同國際知名科技團隊與設計團隊打造的可容納幾十萬人口的智慧生態大城可容納幾十萬人口的智慧生態大城。建筑布滿植被,使用戶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又擁有親近自然的愉悅心情情。此外還采用云技術,每個居民、每棟建筑都有一個獨立的ID認證認證,科技感十足,生活相當便利。

4國外生態建筑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目前我國生態建筑尚屬起步階段目前我國生態建筑尚屬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的情況相比比,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對生態建筑的認識不夠全面對生態建筑的認識不夠全面。雖然在建筑界已經發表了不少關于生態建筑了不少關于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建筑和綠色建筑的論文,但目前仍缺乏對這些概念的深層認識目前仍缺乏對這些概念的深層認識。例如,有人認為綠化好了就是生態建筑了就是生態建筑,有人認為合理布局就是生態建筑,這些觀點是不全面的是不全面的,而且極容易產生誤導,脫離了生態建筑的本質。((2)缺乏結合國情的系統研究雖然我國建筑界的各類學術刊物上已經發表了不少關于生態建筑的論文刊物上已經發表了不少關于生態建筑的論文,但不少論文主要偏重于介紹國外的理念及實例要偏重于介紹國外的理念及實例,在如何把國外的理念與我國的國情相結合方面不夠詳盡國的國情相結合方面不夠詳盡,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的起步較早較早,又具有先進的技術、強大的科研能力和研究資金,取得的成果也較為顯著的成果也較為顯著,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然而,生態建筑需要與各國的國情相結合的與各國的國情相結合的,如果離開本國國情,很多國外的成功經驗不會起到作用跟效果經驗不會起到作用跟效果。例如:美國的許多城市地廣人稀美國的許多城市地廣人稀,因此他們偏重于研究如何通過提高城市的人口密度而達到節能能、節地的目標;而我國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很高而我國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很高,因此就不能完全照搬北美的經驗完全照搬北美的經驗。((2)相關政策不到位相關政策不到位。政府應采取鼓勵政策,鼓勵相關地產商產商、企業、高校進行生態建筑的研究與實踐。((3)生態建筑評估體系不夠完善生態建筑評估體系不夠完善,生態建筑相關法規不夠健全健全。((4)宣傳力度不夠大宣傳力度不夠大。相關產業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生態建筑獲得更廣泛的認可生態建筑獲得更廣泛的認可。((5)科技水平有待發展科技水平有待發展。應培養大量科技方面的人才,運用云技術使生態建筑更高效用云技術使生態建筑更高效、舒適。

5結語

生態建筑已成為新時代建筑業發展的潮流趨勢生態建筑已成為新時代建筑業發展的潮流趨勢,在節能、環保環保、高效等方面擁有著顯著的優勢,國外的生態建筑在理論研究與實踐等方面都已經日趨成熟研究與實踐等方面都已經日趨成熟、完善,我國的生態建筑研究與發達國家相比究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多不足,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無論是國家無論是國家、政府、企業、個人,都應對生態建筑有著更全面的認識認識,加大宣傳力度,制定相關政策,提升科技水平聯系本國國情國情,打造生態和諧、環境舒適的生態建筑。

參考文獻:

[1]聶晶.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建筑[J].住宅產業,20102010(3):25~27.

[2]田娜,李亞光,田穎.淺談國內外生態建筑的發展狀況[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

[3]米碩成,宮曉芳,李亞光.淺析我國生態建筑的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科技信息,,2007(12).

世界建筑欣賞論文范文第4篇

論文關鍵詞:虛涵,澄凈,文化意蘊

 

正文:

水景是園林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園林中的靈魂,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水,是一種“不尋常”的物質,它是液態的,降低或升高水的溫度,它又幻化為固態或氣態。它充盈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覆蓋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人類自古以來,喜歡選擇有水的地方居住,有著天然的親水性。沒有水的地方,人類的靈魂都將干涸。它是生命的饋贈者,人類及萬物的起源離不開它,人類及萬物的發展也離不開它。水作為維持生命的唯一重要元素,有著遠古以來從未停息的魅力。

早在遠古時期,人類傍水而居澄凈,人隨之產生了對水的感恩、敬畏以及原始崇拜。居住在沿海地區的先祖,對煙波浩渺的海有著原始的崇拜敬畏心理,而且,大氣中由于光線的折射,把遠方的景物顯現在空氣中或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樓的奇異幻境,這種奇異的幻景激發了古人的無窮想象,產生了具有海岸特色的蓬萊神話體系:蓬萊、方丈、瀛洲。那里物質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也充實純潔,是一種永恒的生活享受。

1.2.1 水的審美特征

(1)水的潔凈之美

水具有清潔純凈的品質,這就是它本質的生態美。在氣溫極低的寒冬,它凝固成為冰晶瑩剔透,在溫熱的季節里,它是液態的,潔凈而清澈。一般來說,只有別物污染水,而水絕不會污染別物。在世界萬物中,可以說只有水才具有本質的澄凈,能洗滌萬物,使之清新潔凈。除此之外,水還能凈化人們的靈魂,引起人們的深思,洗去靈魂的雜質。站在水邊,能令人思緒飄蕩得很遠。

水的這種澄凈、清澈、潔凈之美,中國古詩中也多有呈現。

水的這一特征在我國園林中也有所體現。在北京皇家園林北海東岸有一畫舫齋,前面有一個方池,里面池水清澈明凈,成了景區景點的中心。主體建筑畫舫齋里掛著“空水澄鮮”,它引導人們欣賞天空水面云日輝映,空水澄清的美。頤和園有個園中之園——諧趣園,建筑采取圍池散點周邊布局,建筑各命名為“引鏡”“洗秋”“飲綠”“澄爽齋”等澄凈,它們似乎都以水命名,以水為主題,人們想象中便可見水的潔凈美。總之,這都是從園林生態品評的角度揭示水的這種清潔純凈的現象美和本質美。

(2)水的虛涵之美

水的另一個審美特征是因潔凈透明而產生的虛涵之美。水借助光線,能反映天物,留下倒影,特別是無風的時候,水平如鏡,將岸邊樹木及天空倒映在水面,產生不可思議的美麗景象。

水的倒影是很迷人的。 但是,究竟美在哪里呢?這是值得探究的。

首先,它是一位高明的寫生畫家,能如實反應靜物,真實地再現。上面有什么,下面便有什么,因此,水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空白云,船猶如在空中蕩漾,魚可以在云間嬉戲。。。。。“舟如空里泛,人似鏡中行。”天空和周圍靜物能如實地倒映在水中,似實非實,給人虛涵之感。這是真正意義的如實反映。

其次,水中倒影又不全是如實的反映。一方面,靜物映入水中都是倒置的,上下相映,一正一反;一方面,根據氣候,氣溫,濕度,可見度以及風力的不同,相同的倒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同一片湖景澄凈,在不同的時候,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其景千變萬化,有時平靜如鏡,有時虛涵一片,有時波紋晃動,水中倒影會變形變色,給人奇幻感和變形美。

真實,變形,虛幻,這是水之倒影三美。這三美都源自“虛”,也就是水的虛涵之美。

(3)水的流動之美

水的另一個性格則是流動,水無形無體,只有用池,塘,河道等來限制它,賦予它形狀,若地形有高低,水則會自高而低地流動,或者有活的水源,它也會噴涌而流動。正因為水的流動,才產生活水,產生動感,給人以動態之美。“君不見長江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停息。”從中可見水的不論晝夜,奔流不息的豪邁。 “潺潺流水”, “飛流直下三千尺”,其千姿百態皆取決于“動”。

正因為水是活體,是流動的,所以,在園林的營造中,少不了水的角色澄凈,各具特色的水景往往給人不同的審美享受。在四川的峨眉山清音閣,這是著名的道觀園林,建在山腰上的兩條澗谷之間,兩側的飛瀑奔流直下,擁有山林中最優越的自然生態條件,最精彩的是踞于兩瀑之間即將合流處的洗心亭,兩邊建造曲拱橋,取名“雙橋清音”,這里風景秀麗,賞心悅目,清音悅耳動聽,離不開這瀑布之水的“流”“活”“動”。

在著名的黃鶴樓上,望大江東去,波濤滾滾,這是一種氣勢磅礴的雄渾之美,而在聽鴻樓聽泉,則是另一種境界,潺潺幽靜,體現婉約之美。

(4)水的文章之美

在中國美學上,“文”和“章”都主要是指線條或色彩有規律的交織相雜而構成的形式美。“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在春天透綠的平靜湖面,一陣微風突然吹起,湖面出現層層的波紋,把那平靜的湖面弄縐了,水面上形,線,色交織在一起,頗具美感。

只要是起一陣風或是落物水中,或者輕觸水面,都會產生層層漣漪,一波接著一波,十分好看澄凈,呈現水的文章之美。

在中國園林中,這種水面的文瀾綺麗的水之美觀常被題做建筑名稱或池沼名稱,如,無錫寄暢園的水池題名“錦匯漪”,是融合了水面的綺麗感受而作的。啟迪人們去欣賞水的文章之美,欣賞水面明滅閃爍、光彩奪目的景象。

水的審美特征,除了這四種,當然還有一些,如水具有柔性之美,靈性之美,音樂之美……這些審美特征是園林的其他建構元素所不能夠代替的。

1.2.2 水的文化意蘊

園林的水承載著與道德相聯系的情愫。自古都有把君子比喻成水的解釋。荀子將水比作“德”的化身:“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淵泉而不盡,微約而流施,是以德之流潤澤均加于萬物。”水還被賦予人的性格。“智者樂水”,水有著川流不息的特點,具動的特征。儒家在人生觀上強調積極入世,使得他們對水的這種“動”性極為推崇,使其人格化。水也常常被用來比喻人品的端正,衡量道德修養的好壞。用水的清濁比喻人的道德修養之優劣,并且用來暗示世道的清濁,水又作為時間的“意象”,對人起到警示的作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并且,古人亦從水的動靜特點體悟到養生之道。水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運動不止,而養生之道首先在“動”。水的靜態也能體現養身之說,心靜可以明知萬物,才可以去體悟。自身的虛靜能順應天道,順應自然。俗話說:“心平氣和”,這樣才不會受到煩惱侵襲,悠然自得,長壽延年。“水能淡性為吾友”,潔凈清亮的水正如澄凈的心境澄凈,能隔絕塵世憂煩,如滄浪亭外的一池水,水明恬淡,有“隔絕塵囂”的意思。讓人聯想到心靈的凈化,對名利的超脫。

正因為水有著獨特的審美特征和文化意蘊,在園林中,水有著廣泛的應用,人們用各種手段來與水保持親密的聯系,修身養性,人們在園林中建造水池,溪流,瀑布,噴泉,水盤,等形式,為園林景觀增色不少,甚至成為整個園林的中心,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天華.畫境文心-中國古典園林之美.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孫旭.細說江南園林.當代中國出版社

[3]曹林娣.中國園林概述.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世界建筑欣賞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伊朗文化;伊朗文學;伊朗朗電影;文化交流;“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10-0016-02

中國和伊朗都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公元前2世紀開通的絲綢之路將兩國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對波斯文明的探究自古就沒有中止過。1971年,中國和伊朗正式建交之后,兩國高層互訪增多,各領域友好合作關系不斷加強。2013年,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2016年1月,訪問了處于“一帶一路”中轉站的伊朗,中伊關系翻開全新篇章。隨著兩國關系的穩步發展,我國學者對伊朗的研究也漸趨廣泛、深入,中國的伊朗學研究蓬勃發展。

一、關于伊朗文學的研究

對伊朗(波斯)文學的研究始終都是我國伊朗文化研究的傳統和重點所在,在上世紀未到本世紀初的幾年里,我國翻譯、出版了大量的伊朗文學作品和一系列研究伊朗文學的論著,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自本世紀初起,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學界加大了伊朗政治、外交關系等的研究力度,而對伊朗文學的研究有所減少。

㈠對伊朗作家、作品的介紹和研究

伊朗的古典文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古典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仍是近年伊朗文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如林姝的《一路荊棘,一路陽光――中的悲傷與美麗》(《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專刊)介紹了波斯詩人菲爾多西的偉大史詩《列王紀》反映出的悲傷基調和人物及語言的優美。魏丕植的《讀魯米》(《黃河之聲》,2013.10)介紹了波斯大詩人魯米及其詩歌。王汝良的《在中國》(《東方論壇》,2014.5)認為,《阿維斯塔》的研究價值體現在宗教、神話學、歷史學、文學、民俗學等諸多領域,在中國對其譯介和研究雖然有了一定的基礎,但仍存在廣闊的空間。穆宏燕的《主線故事探源》(《國外文學》,2015.1)分析了《一千零一夜》主線故事從印度到波斯再到阿拉伯的發展演變軌跡。

當然,對現當代伊朗作家、作品以及文學思想的研究也是近年伊朗文學研究的內容之一。穆宏燕的《兩大獎項與伊朗新世紀小說》(《外國文學動態》,2013.6)對獲得古爾希里文學獎和賈拉勒?阿勒?阿赫瑪德文學獎的新世紀伊朗小說進行了梳理?!?0世紀的伊朗女性解放思潮與女性詩歌》(《職大學報》,2015.3)論述了伊朗幾位女詩人在女性解放思潮的影響下,為20世紀伊朗詩歌的繁榮做出的重要貢獻。武磊磊的《赫達雅特研究在中國》(《雪蓮》,2015.21)對伊朗著名小說家薩迪克?赫達雅特的生平概況進行了介紹,對其作品的譯介和研究現狀也進行了梳理和歸納。

㈢中國文學與伊朗文學比較研究

中伊兩國的文學都非常發達,這就使得文學比較研究成為可能,從比較中我們可以發現兩者的異同以及互動。張廣興的《酒里人生――李白飲酒詩與歐瑪爾?海亞姆飲酒詩比較》(2011年南京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學位論文)探討了李白與歐瑪爾?海亞姆飲酒詩思想內涵的異同,并從跨文化的角度探析了其異同的原因。韓文慧的《絲綢之路上的文學傳播與影響――以對的影響為例》《昌吉學院學報》,2013.1)將波斯英雄史詩《列王紀》與中國新疆柯爾克孜民族英雄史詩《瑪納斯》進行了比較,指出《列王紀》對《瑪納斯》在外部結構的譜系式與內部結構的悲劇意識方面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李丹的《從波斯文學中的儒道精神內涵看文化的相似與溝通》(《學理論》,2012.3)指出從中世紀波斯兩位作家海亞姆與薩迪的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儒道思想的影子。作者認為這種文化相似性是個體思維發展的共同之路、現實政治的被動引導以及兩國文化的客觀交流等因素所導致的。

㈢對伊朗文學名著翻譯的研究

波斯詩人歐瑪爾?海亞姆的代表作《魯拜集》,因英國學者菲茲杰拉德的英譯而聞名于世,“五四”時期經、郭沫若等人的譯介傳入中國。90多年來,《魯拜集》的漢譯層出不窮,它所引發的關于詩歌翻譯的討論也經久不衰。邵斌、繆佳的《互文性與詩歌衍譯――以菲茨杰拉德和黃克孫翻譯為例》(《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4)、王一丹的《跨越東西方的詩歌之旅――從(魯拜集)的最初漢譯看文學翻譯成功的時代契機》(《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張建偉的《主要譯本比較》(《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9)等論文對《魯拜集》的各種譯本及詩歌翻譯的相關理論與途徑進行了探討。

二、關于伊朗電影的研究

伊朗電影經過100多年的曲折發展和幾代電影人的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品頻頻在世界各主要電影節上獲獎,已成為一種獨特的伊朗電影現象,引起中國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㈠對著名導演及其作品的研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伊朗影壇涌現出賈法?帕納西、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馬基德?馬基迪等一批優秀的電影導演,他們為伊朗電影在世界上贏得了廣泛贊譽,我國學者對他們的作品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唐燦燦的《從遮蔽到解蔽――解析馬基德?馬基迪電影的敘事方法》(《電影評介》,2014.17)用存在主義理論從敘事角度解讀了的馬基德?馬基迪電影的敘事方法。梅云慧的《賈法?帕納西?節制的現實主義大師》(《電影文學》,2015.1),結合帕納西的生平經歷及電影作品,探討了隱現在其作品中的現實主義元素?!锻颠\動中的旅行者:論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電影》(《電影新作》,2014.1)論述了阿巴斯導演利用往返運動的主題深刻反思了伊朗現實的現代化進程以及個體的生命哲學。

㈢對某部電影作品的多角度研究

阿斯哈?法哈蒂導演的《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在2011~2012年大放異彩,斬獲了包括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在內的40多個獎項。我國學者撰寫了大量論文,從電影的主題、拍攝手法、敘事風格等多個角度對這部電影進行了全方位的評述,僅中國知網收錄的就有40多篇。如唐燦燦的《“私欲”與“道德”的博弈――論中宗教力量的鏡語表達》(《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2.5),王向輝的《西敏的離婚訴求――從看知識女性的生存困境》(《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朱自然、唐科霞的《淺析電影(一次別離)敘事中的新現實主義色彩》(《環球人文地理》,2014.14)等。

對其他電影作品分析的論文也有一些,但數量上遠遠少于《一次別離》。如趙鑫、黃兵的《尋找與希望一(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讀解》(《電影文學》,2012.24),黎燕敏的《電影(天堂的孩子)的敘事藝術》(《電影文學》,2012.14),張愛民的《殘酷與愛的雙向書寫――(背馬鞍的男孩)評析》(《名作欣賞》,2011.17)等。

㈢中伊電影作品比較研究

中伊電影作品的比較研究,既有具體電影作品的比較,如肖鷹的《中國電影要國際化視野,不要全球化模式――與的比較研究》(《貴州社會科學》,2012.3),張金堯、韓天棋的《文化背景和美學修養的比較一以伊朗電影(一次別離)和中國電影(親愛的)為例》(《電影評介》,2015.21),唐仁躍的《真情摹寫與矯情錯位――和之比較》(《當代文壇》,2014.3);地有類型電影的整體比較,如王春鳴的《伊朗與中國的兒童電影敘事風格比較》(《電影文學》,2013.19)。

三、關于中伊文化交流的研究

絲綢之路的打通為兩國文化的接觸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兩國的文化交流從政府到民間,從雙邊到多邊,形式和內容都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從檢索的結果來看,有三篇碩士學位論文以中伊文化交流為題進行了研究。分別是田鴻坡的《中國――伊朗文化交流研究》(2011年西南大學碩士論文)、李巧茹的《論蒙元時期中國和西亞的文化交流》(2013年湖南師大碩士論文)和張歡的《元至明初中原地區與伊斯蘭地區文化交流狀況研究》(2013年景德鎮陶瓷學院碩士論文)。前者回顧了中伊文化交流的歷史,論述了交流現狀,分析了影響因素,并對交流的趨勢進行了預測。后兩者則論述了特定歷史時期中國和伊朗進行文化交流的情況。

還有論文對中伊文化交流的成果進行了研究。如余朝霞的《元代青花瓷器的伊斯蘭風格》(《中國陶瓷工業》,2012.3),認為元代青花瓷的藝術特色是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是中國文化與波斯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產物。穆宏燕的《中國宮廷畫院體制對伊斯蘭細密畫藝術發展的影響》(《回族研究》,2015.1)闡述了中國宮廷畫院體制對波斯細密畫書籍插圖藝術的興起、發展和繁榮起到的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林梅村的《波斯建筑藝術巡禮――2012年伊朗考察記之三》(《紫禁城》,2012.7)結合中國考古發現與在伊朗的實地考察,介紹了波斯建筑藝術及其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平果县| 上虞市| 手机| 金山区| 木兰县| 鹿泉市| 错那县| 财经| 湾仔区| 肃南| 名山县| 讷河市| 安新县| 安国市| 襄城县| 额尔古纳市| 清涧县| 思茅市| 进贤县| 正安县| 呼图壁县| 西平县| 高台县| 石景山区| 河曲县| 中卫市| 盐津县| 宁都县| 横峰县| 兴宁市| 鹿邑县| 万全县| 吴桥县| 通渭县| 西丰县| 乐山市| 越西县| 左贡县| 雅江县| 新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