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二手車實訓總結

二手車實訓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二手車實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二手車實訓總結

二手車實訓總結范文第1篇

體驗學習法最早是在20 世紀90 年代初由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杜威寫了一系列論證經驗和學習之間關系的書,其中最有名的是1938 年第一次出版的《經驗與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在書中,杜威提出了新的教育方式:將學生的親身體驗作為教學內容。體驗教學模式經過杜威、皮亞杰、庫伯等人結合了教育學、心理學、認知學等多學科理論重新演繹后,體驗式學習法已經成為了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一種優秀的學習理論。[1]

《舊機動車鑒定與評估》是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一門職業方向課,同時也是該專業的職業能力拓展課程,是培養公估機構急需的二手機動車鑒定員、機動車公估機構公估員必須的技能課程。

《舊機動車鑒定與評估》課程進行教學過程中,許多項目需采用與汽車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需提供多輛整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并且該門課程是在大二開設,實訓所用的車子學生大一就開始整車拆裝到大二還采用實訓室的車輛進行教學,提不起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相關技能的掌握。并且學生對市場行情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過網絡獲得,對二手車交易市場缺少直接接觸,對二手車交易實際運作過程不了解。從事機動車鑒定、評估相關工作的學生要經過單位的再培訓才能上崗。常規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具和場地等問題都困擾著教師,制約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所以在《舊機動車鑒定與評估》課程教學改革中,進行了體驗式教學改革嘗試。

1 《舊機動車鑒定與評估》課程進行體驗式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內容

體驗式教學是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學習及領悟,在實際體驗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在課程教學內容研究過程中要與崗位相結合,培養學生應用與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體驗是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最終培養企業需要的符合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人才。

1.1 教學內容崗位化

通過調查分析二手機動車鑒定員崗位的實際工作,確定基于二手機動車鑒定員工作過程的典型工作任務,然后轉化為二手車評估教學過程。基于二手機動車鑒定員工作過程設計符合教育規律和認識規律的具體的學習性工作任務,最后圍繞學習性工作任務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

圖1 二手車評估工作與二手車評估教學內容關系圖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基于就機動車鑒定實際工作選取教學內容,以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二手車為載體,設計了四個實踐項目,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項目一:靜態檢查

組織學生分組實施體驗教學,借學院老師自己的若干輛較新的私家車,對車輛進行靜態檢查。主要檢查項目是識偽檢查、外觀檢查。并結合汽車評估方法進行價格估算,使用較簡單的方法如重置成本法中的使用年限法。培養學生現場拍照、記錄、信息查詢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

項目二:動態檢查

組織學生分組實施體驗教學,借學院校車隊若干輛車子,對車輛進行動態檢查。主要檢查項目是發動機運轉狀況檢查和汽車路試檢查。為了確保安全起見路試階段由老師當駕駛員學生當乘客完成。并結合汽車評估方法進行價格估算,使用重置成本法中綜合檢查法、現行市價法等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用專業知識進行評估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

項目三:市場調查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市場調查,以整個學院的停車場假定為二手車交易市場,并且對車子的品牌、經銷商、排量、年限等進行調查分析,然后進行估價練習,對就業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社會調查的能力。課外組織學生對寧波市的二手車市場進行調查。

項目四:整車評估教學錄像制作、評估報告撰寫

每組學生選擇一輛車子進行整車評估,對二手車評估工作進行體驗,評估過程全程錄制,并撰寫評估報告。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與人溝通能力、用專業知識進行評估的能力。

境中積極主動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1.2 教學過程體驗化

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一種開放式體驗性的學習環境,誘發學生積極體驗;喚醒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體驗式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式教學法有機融合實現多元化教學。

教學過程中把學校的停車場、汽車的駕駛室當成課堂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創造,在體驗中表達。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解決教具、場地等問題。如教具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借用學校老師的私家車、學校的校車等,利于學生對不同品牌車型進行評估訓練。場地設置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利用學校現有停車場進行教學,充分挖掘學校現有資源進行真實情景的實戰教學,實現學校和社會的深度融合。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供體驗平臺,根據教學內容隨堂隨地隨時地變成角色扮演、討論、辯論、演示的場所。

以項目二為例來進行說明,項目的組織教學情況。

第一步,準備工作――教師:準備好教學用轎車;學生:準備好攝像用工具、準備好已完成的PPT。

第二步,教學實施--理論內容講授,采取學生主講、教師補充的形式。

第三步,制定計劃――教師布置任務,學生以小組形式制定工作計劃,采取組長負責制,工作分配細致到個人。

第四步,分組實施――學生按小組的形式開放性的分散到指定的學校停車場,進行體驗式教學。

第五步,分析總結――學生分析總結體驗結果,現場制作PPT。教室內允許使用電腦,借助網絡協助完成項目總結。

第六步,匯報反思――學生現場匯報,教師評定反饋。

第七步,拓展訓練。

1.3 教學方式多元化

課程組成員不斷改進與豐富教學方法,在教學任(下轉第218頁)(上接第125頁)務中主要進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在技能訓練中主要進行任務驅動法;在項目訓練中主要通過現場體驗式教學法;在課堂組織中研討式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式教學法有機融合;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演示、示范等體驗,讓學生感悟 “這是我的工作”,引導學生今后正確進行擇業;通過討論、辯論等體驗,提高學生解決應用問題能力,讓學生感悟“我怎樣做好這份工作”,引導學生如何做好這份工作。在項目實施階段,學生分組進行項目調查;在分析總結階段,學生以小組為中心合作式完成項目總結,有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交際和信息處理能力,讓學生感悟“在這個大環境下我怎樣做的更好”。

圖2 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

1.4 教學資源企業化

把企業的辦事方法和工作資料搬進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案例素材、工作單證樣表來源于企業一線,實現學習和工作的對接,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對接。

課程教學中的項目過程記錄單,來源于寧波二手車市場交易的工作單;實踐項目的演示教材來源于二手車評估機構崗前培訓教程。

1.5 教學考核科學化

考核方法注重形成性考核,關注學生的平時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關注學生實際能力提高的過程。考核遵從“過程化、真實化、多元化”的原則。

在強化課程考核的同時,課程組還非常注重及時的教學反饋,結合學生的反饋,企業的反饋,課程組的反饋以及教學督導的反饋,四位一體,全面真實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二手車實訓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教育

近年來,應用工程學院師生在國家級、省部級等學科技能競賽中獲獎50余項。連續五年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通過率達到99%以上,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9%以上,畢業生“適應性強,上手快,潛力大”。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要求技能型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質,因此,如何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顯得緊迫而重要。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即3年集中上理論課,1年集中上實踐課,在3年的理論教學環節中,為了避免學生讀死書,實行16+3+1模式,即16周的理論教學,1周考試,3周集中實踐環節。該培養模式中,集中實踐環節占到了30%,如果將課內實驗環節統計在內,實踐型環節將接近40%,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將起到積極作用。

二、注重實訓室和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

為了進一步擴大校企合作力度,應對“和誠汽車”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應用工程學院始終堅持把實訓基地建設作為教學改革和內涵發展的重大任務。目前已擁有面積達18000平方米的實訓大樓兩座,設備總投入1000多萬元,建有實訓條件一流的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實訓基地一個,建有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各類實訓室29個,與海爾等國內著名的企業共建實訓室4個。擁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36個,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操作技能提供了保障。

三、召開校企共建人才模式研討會

為了進一步分析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狀和目的,應積極召開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討會,邀請“和誠汽車”技術人員參加,針對當前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了一些具體意見和建議,無論對本課題還是對本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提供重要參考。

四、競賽與綜合素質

應用工程學院師生在國家級、省部級等學科技能競賽中獲獎50余項。曾獲得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亞龍杯”全國大學生智能建筑工程實踐技能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芯片級檢測維修與信息服務大賽三等獎、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挑戰杯大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制冷與空調專業技能大賽二等獎等好成績。讓學生在競爭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擴大學生的眼光,讓參賽師生更多的意識到企業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的方向。

五、實現學校與企業的互動

邀請“和誠汽車”的高工,他們到校作業內實際應用的學術報告,以及行業需求與人才培養的方面的報告,深受學生歡迎,同時也促進了就業率的提高。

組織本學院教師到企業學習鍛煉,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理論結合實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并設置指標,觀察雙師型教師教學效果的提高和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

六、舉辦畢業設計大賽

建議每屆不間斷舉辦畢業設計大賽,選擇出最具實用性和最具創意的,給下一屆以參考與啟迪。這不僅是一個創意的積累,更加是一個通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薄。

七、問卷調查和分析

召開校企共建培養人才模式研討會、請聯合共建的企業技術人員講實踐、創新及社會需求人才的特征,繼續開展校企共建的大學生競賽活動、開展與之相關的理論研究等,讓問題主動浮出水面,并作出調整。

八、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1)與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學校要注重把握社會發展趨勢、行業發展動態和市場需求變化,及時總結經驗,逐步實現面向社會、面向整個市場的廣義訂單培養。應瞄準行業或領域去思考問題,增強學校抵御風險和長期發展的能力。為達到這個目標,企業應參與教學計劃的制訂和教學全過程。訂單式人才培養教學過程特別是實踐教學過程及質量控制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把訂單式人才培養的目標落到實處。

(2)充分利用企業的物質資源和智力資源。要把企業的設施、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充分利用起來,一方面作為專業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作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的重要資源。

(3)構建雙向對接體系。學校在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努力實現以下四個方面的雙向對接:一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對接,實踐教學需要的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與強化;二是實訓教學與專業崗位技能對接,專業崗位需要的技能在實訓教學中訓練到位;三是素質培養與企業用人對接,將企業用人需要的素質,如企業的歷史、文化、思想、管理制度、崗位要求和職業技能等納入教學內容;四是學生角色與工人角色對接,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人的角色,創設企業的文化環境,模擬企業的車間管理,加強學生到企業的見習和實習。

二手車實訓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職業崗位;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重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6-0199-02

在高速發展的汽車產業新環境下,高職院校要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主要取決于人才的培養定位和培養過程,人才培養定位主要是基于社會對于專業不斷變化的需求而調整,而其核心是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及其實施方法,按照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1]。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期間,汽修專業的課程體系立足于職業崗位分析,針對學習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能力要求,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明確對應,對基于職業崗位分析的人才培養定位及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探索與實踐。

一、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

1.基于職業崗位分析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標準內涵。我們成立了以汽車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在汽修專業人才培養職業崗位的定位上,本專業根據市場對現代汽車應用性人才的需求,兼顧汽車制造企業及其他崗位需求。培養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良好的汽車故障檢測與維修技能,能從事于現代汽車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和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2]。

2.基于職業崗位分析的人才培養定位。通過充分的市場調查,立足于職業崗位分析,確定汽修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主要崗位是學生適合到汽車行業等部門從事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生產裝配、汽車服務企業經營等崗位;次要崗位是從事汽車及零配件銷售、汽車保險與理賠、二手車鑒定評估、汽車美容等崗位;發展崗位為車間主管、服務經理、技術總監等崗位。

二、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職業能力需求分析

1.遵循高職教育規律,構建職業能力結構要素與標準。通過對汽車維修企業的調查和走訪,對主要職業崗位進行深入分析,確定與汽車維修工種職責相匹配的崗位能力,我們構建了汽修專業的職業能力架構,其能力結構劃分為專業核心能力、專業基礎能力、通用能力三個不同的層次。專業基礎能力是掌握專業核心能力的前提,專業核心能力是專業的根本保證。設置專業選修課,以培養專業拓展能力和通用拓展能力。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工作崗位能力架構設計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多層次能力結構模型,并探索性、創新性地規劃了高職畢業生職業能力標準體系。

2.高職教育雙證融通,凸顯能力本位教育。雙證書融通制度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從始至終都應該發揮指揮棒的作用。(1)專業類職業資格證書及等級:學生畢業前必須獲得汽車維修工證(中、高級)、計算機繪圖證書等專業技能證書;選考鉗工證、焊工證、車工證、維修電工證、駕駛證等證書。(2)通用類職業技能證書:學生畢業前必須獲得全國計算機等級證書、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證書兩項通用類職業技能證書。

三、基于職業崗位分析的汽修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1.當前汽修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1)汽修專業高職教育定位不合理。學生實踐能力不足,校內實訓室不能創造真實的生產環境。(2)現代汽車技術隨著電腦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內容部分重復且相對滯后于產業發展。(3)沒有基于汽修專業職業崗位的要求,課程體系設置不能準確對接崗位職業能力要求。(4)缺乏理實融合貫通的高質量教材,形成滿足學生就業及發展的特色教材。(5)理論課與實踐課脫節。理論學習沒有實踐基礎,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內容的補充或驗證。

2.基于職業崗位分析的汽修專業能力課程體系開發流程。基于職業崗位分析的汽修專業能力課程體系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由行業專家和學校教師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研究職業崗位(群)必備的專業能力,構建職業能力結構要素與標準,進行工作過程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設計課程情景、優化配置教學資源,實施能力導向的課程體系,最后進行教學設計評估。

3.基于職業崗位分析的汽修專業課程體系重構。(1)基于職業崗位分析的汽修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優化的標準。教材開發要切實反映職業崗位能力標準,對接企業用人需求[3]。基于職業崗位分析的汽修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優化的標準,強調學生職業崗位綜合能力的培養,將其融入課程體系的定位和培養目標中;體現學習的內容就是工作內容,使學習和工作在領域、任務、和過程上對接;符合高職教學規律、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和認識遞進規律;課程質量控制體系具有可操作性。(2)基于職業崗位分析的汽修專業課程體系重構。結合武漢地區汽車維修企業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和我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的設置將職業崗位能力與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訓項目有機結合,形成基于職業崗位能力的理論課程體系和各與之相應的實踐課程體系。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獲得從事某一職業崗位所必需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態度,又能獲得滿足未來就業的職業通用能力和拓展能力,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看出,汽修專業能力課程體系構建突出了“崗位引領、分段培養、能力遞進”職業能力系統化課程結構的特點,遵循知識、操作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原則,能力培養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成為人才成長由新手、高級工、技師到專家的有效途徑。

四、結語

本文總結了在對汽車維修專業崗位(群)進行綜合分析基礎上,理順其所對應的就業崗位,歸納分析對應崗位能力要求,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開發崗位(群)中必須具備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形成汽修專業特色的職業能力架構。用職業崗位能力的標準來衡量學習的內容、設置的課程,構建以綜合素質培養為基礎,以職業“崗位引領”為導向,以職業崗位“能力遞進”培養為核心的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新理念的課程體系。

通過構建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能使課程成為連接學校教學與企業崗位的橋梁,學生走出校門能夠適應汽車維修行業的相關崗位,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以及崗位遷移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Z].教發[2014]6號.2014.

二手車實訓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職業教育 工作過程 語文教學 改革

中國分類號:H191

以職業分析為基礎,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應成為中職課程模式的特色所在。“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實踐觀這一理念,已成為職業教育界的共識。“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思想被認為是“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的基石。[1]

一、汽車營銷專業引入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現實性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中等職業學校以培訓中級技術人才為目標,應堅持基礎知識、崗位入門技能與職業專精訓練相結合,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和提高其實踐能力。高職院校這些年一直在做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方面的改革和探索。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對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建設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已有成功范例。

在“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中,學生首先對所學職業內容和工作的環境等有感性的認識,獲得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相關的知識,然后再開始學習專業知識。課堂不再是老師作為主角,學生在老師設計的不同學習情境下,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工作任務。學生樂于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老師也樂于在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模式下進行教學。所以,汽車營銷專業引入工作過程系統化具有現實性。

二、語文課程引入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的必要性

既然專業課可以運用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并且已經有成功的案例。那么作為基礎課的語文課程,是否可以引入這一教學模式?

當前中職語文課程出現種種令人擔憂的現象表明,傳統的語文課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中職學生的學習要求。初中生進入中職學校后,一味專注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在“重專業技能,輕基礎課程”的今天,只有把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緊密的結合起來,把時下最流行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教學模式引入對語文課程的教學改革當中,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學習要從工作出發,把學習的過程當作圓滿完成一項工作的過程。與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不同,由于學習的目的變成了完成一項工作的需要,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了,學習的熱情被點燃了,學習的效率也隨之提高,這就是工學結合的魅力所在。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從工作出發,把學習的過程當作圓滿完成一項工作的過程。長此以往,學生就可以從原來枯燥的語文學習中解脫出來,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讓其在工作時能夠舉一反三,事半功倍。[2]

三、語文課程引入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改革思路

1.語文課程應為專業課服務

語文課程是一門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融語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審美性的公共基礎課程。在中職學校教學中,對提高中職學生對本專業的人文修養,提高學生專業職業素質具有基礎性作用。應將其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為專業課程服務。很多專業課程已經設計了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語文課也可以融入專業課的講授里,以學生的實際工作中要用到的語文知識作為出發點,來講授語文知識,這樣可以更好的為專業課服務。[3]

從語文課程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來說,以汽車營銷專業的學生為例,學生畢業后主要是面向適合在汽車銷售服務、汽車維修、汽車配件經營企業,從事汽車整車營銷、汽車配件營銷、二手車營銷、汽車保險與理賠及汽車美容與裝飾等崗位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會涉及到的應用文大多數都是和市場營銷有關的應用文,例如:市場調查報告、營銷策劃書、市場營銷計劃、銷售計劃、促銷方案、市場調查方案、(月末)年度銷售總結等等。而我們很多教材里面提到的日常應用文,例如:通知、啟事、條據、申請書、求職信、個人簡歷、講話稿等內容,在汽車營銷專業畢業生將來的工作中用得極少,有些甚至用不到。

由此可見,語文課程教學是需要為專業課服務的。工作過程中需要用到什么樣的語文知識,就只教這些語文知識,以“夠用”為前提。哪怕是某個專業一個學期的語文課程總課時為72個課時,一周平均4個課時。而在應用文寫作教學方面,語文老師只需要教5到6種和工作息息相關的應用文。在教師講授理論后,學生就可以用足夠多的時間,來結合教師設置的不同的情境進行寫作訓練。當訓練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了。

2.語文教學應與專業教學相結合

語文課程不但可以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修養,提高學生專業職業素質具有基礎性作用,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應用文的寫作教學。應用寫作在遵從某種特定文體格式的同時,還要能簡潔、全面的提出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政策依據,有條不紊的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行性,設想解決問題的步驟,這些都需要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現今語文教學的現狀令人堪憂,作為基礎課的語文不被學校和學生所重視。根據中職學校的教學現狀和學生的特點,語文課不能作為單獨的教學。而是要利用其優勢為專業教學服務,提高專業教學的質量。[4]

語文教學的內容要與專業教學相適應,應該圍繞著相關專業的工作過程進行,也就是學生將來在專業活動中用到哪些語文知識,語文老師就教授哪些語文知識。例如:針對汽車營銷專業可以重點培養口才和寫作能力;對于文秘專業的學生,語文教學可以重點培養其文書寫作能力。[5]

由此可見,中職汽車營銷專業的語文教學改革應該基于專業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來自于真實的企業環境,遵循職業成長與認知的規律,體現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更具有針對性,富有活力。

[1]向麗.以職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4.

[2]胡開鮮.構建以培養職業關鍵能力為目標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J].網絡財富.2009.8.97-98

[3]馬麗彥.探究高職高專開設語文課的必要性[J]. 科技創新導報.2011.2.1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田县| 凯里市| 洛宁县| 苏尼特右旗| 萍乡市| 大连市| 南雄市| 武陟县| 宝应县| 五华县| 尉犁县| 昭平县| 陆河县| 聂荣县| 红安县| 江津市| 西林县| 会东县| 兴义市| 容城县| 公安县| 台东县| 大同县| 安丘市| 哈巴河县| 河北省| 丹巴县| 萍乡市| 信阳市| 封开县| 新干县| 谢通门县| 商丘市| 博乐市| 四川省| 宁海县| 平阳县| 梓潼县| 河东区| 阳曲县|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