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模式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市場化的發展,多元化文化的沖擊,使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面臨嚴峻挑戰。本文以蚌埠醫學院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為例,從教學、校園文化、教師尤其是輔導員自身等多個方面認真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提供了相應的對策,對醫學院校,特別是輔導員探討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新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輔導員;對策
近年來,國家醫療衛生體系改革不斷深入,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衛生事業及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要求也不斷提高[1],同時我國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使得醫療衛生事業后備人才緊缺,而其職業道德教育狀況也直接影響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整體發展。《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9]4號)也強調指出:“要將德育和職業素質培養列為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2]。醫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并逐步完善的關鍵時期,如何加強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使醫學生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外,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對醫學院校輔導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蚌埠醫學院為例,對目前醫學院校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現狀進行探討,并提出對策。
1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醫療衛生體制商業化、市場化不斷深入改革的過程中,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不斷面臨多元化的嚴峻挑戰。醫患關系日益緊張、藥品回扣、收受紅包等社會現狀,使醫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等發生深刻的變化:對職業道德認識模糊,價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缺乏職業情感和職業責任感。這要求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要堅持從醫療一線出發,形成由淺入深的教育體系。而目前我校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教育成效不顯著。
1.1重視專業知識教育,課程設置不平衡
醫學專業具有知識系統、課程繁多的特點,我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偏重專業知識教育,人文課程比重較輕,一些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設置為限選課,任課教師和學生重視度不夠。過于注重專業知識教育,輕視職業道德等人文教育,將造成醫學生人文素質缺失,不能從生物—心理—社會的現代醫學視角看待病人,影響衛生事業的長久發展。
1.2重視理論教育,輕視實踐結合
目前我校也逐漸認識到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開始著手進行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如在全科醫學專業設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但整體上,仍偏重于職業道德的理論教育,缺乏平臺進行職業道德的實踐。流于形式的理論教育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職業道德的內涵,從內心接受職業道德教育,做到職業道德言行一致。
1.3思政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混淆,教育手段單一
目前醫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多采用課堂教學及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模式。課堂教學多重視理論,同實際結合較少,缺乏現實性,說服力不夠,成效較差。思想政治教育是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但不能全完替代醫德這種特殊的職業道德教育[3]。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重于政治原則等方面,往往會忽視職業道德素質的教育,缺乏創新的手段和方式[4]。單純將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寄希望于輔導員思政教育與“兩課”等思政課程,手段單一,效果欠佳。
1.4職業道德教育缺乏連續性、時效性
由于目前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多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無法使學生產生對職業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得職業道德教育缺乏系統性,專業性,缺乏深度和廣度。加之對臨床實習期間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重視力度不夠,而臨床實習期對學生職業道德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使職業道德教育缺乏連續性和時效性。
2醫學生職業道德建設工作的對策
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與時俱進,基于教育和醫療衛生現狀,多管齊下,因材施教。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新模式。
2.1深化課程改革,完善人文教育
醫學教育培養的是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這要求他們身心健康、富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因此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應貫穿于專業教學的全過程[5],達到醫學專業培養與人文教育課程一體化。同時建議開設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完善課程體系,在職業道德觀念、職業價值觀、職業情感等方面進行更加專業化、系統化的教育。
2.2豐富教育手段,實現教育路徑多元化
鑒于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手段單一的現狀,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育手段,實現教育路徑多元化非常必要。通過PPT展示、實際案例等啟發學生進行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在討論中加深學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解,促進其倫理思維能力的提高,為學生樹立了正確的醫德觀[6]。此外,還可以通過情景劇等形式,使學生設身處地觀察現實,積極思考職業道德教育的意義;組織青年志愿服務隊到孤兒院、老人院進行義診、醫療知識宣講等愛心活動,到臨床進行調研等社會實踐活動,理論聯系實踐,在多元化的教育中加深職業道德的理解和學習。
2.3優化校園文化,弘揚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醫學院校由于自身專業的局限,校園文化相對單一。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對于醫學生陶冶情操、砥礪德行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優化校園文化,加強人文背景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宣傳。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注重將醫學生價值觀、道德觀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形式和內容相統一。定期舉辦與職業道德教育相關的主題活動,如:主題班會等,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時時刻刻能感受到職業道德的文化氛圍。充分利用校園宣傳欄、廣播、展板、論壇、微博等平臺大力宣傳優秀醫務工作者的先進事跡,以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影響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思想。
2.4加強實習期職業道德教育,實現教育實踐性、時效性和持續性
臨床實習階段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接觸社會,服務患者,強化醫德意識,確立醫德信念的關鍵時期,在臨床實踐中加強道德認知和實踐的緊密結合,開展“醫德床邊教學”,對提升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性、實效性和持續性具有重要意義。醫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后,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面對不同的病患及家屬,加上社會矛盾的現實性,醫學生會出現不同的道德焦慮,其人生觀、價值觀會出現反復和自我懷疑,通過在臨床實習實踐中臨床帶教老師及輔導員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感受到不同人群的職業道德教育,加深其對職業道德的思考,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時效性和持續性。
2.5明確醫學生專業目的,完善自我評估體系
受社會經濟發展、多元文化的沖擊,很多學生逐漸迷失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忽視了職業道德的意義。而首先明確自己的專業目的,自己為什么學醫對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意義重大。調研顯示,部分學生選擇醫學專業有如下幾種原因:一是生活中出現親友或親近人員疾病纏身或因病去世等事件;二是家中有人從事醫療行業,從小受其影響;三是通過一些重大事件,如:非典等,被醫護人員的行為感動[7],四是自己對醫學專業沒有什么認識,只是按照家人意愿填報的志愿等。基于以上情況,輔導員應該通過主題班會討論、主題板報展示、個別談心等形式,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專業目的,通過自我反省、評估,發現問題,并幫助其改正,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職業道德。
2.6提升教師和輔導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水平
高校在提升教學水平,改革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形式,增強校園文化氛圍,建立醫德教育基地之外,要重點提升輔導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輔導員是學生思想的重要引領者,其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重要影響。實施“雙證書輔導員培養培訓計劃”,要求專職輔導員參加心理咨詢師、職業指導師等專項培訓有助于提高輔導員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以及育人的能力[8],通過定期培訓、考核,從源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實施自上而下的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模式。醫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雖然目前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受到方方面面的不良影響,面臨嚴峻挑戰,但作為高校輔導員隊伍的一員,相信通過深入的改革和建設,一定可以堅守好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陣地,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源源不斷輸送職業道德素質良好的優秀醫務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海英.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3(24):115-116.
[2]王金火.關于加強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1,28(34):460.
[3]包利榮,袁強,馬重陽,等.新醫改背景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5):14-15.
[4]廖生武,李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29(9):692-694.
[5]李文曉.和諧社會建設背景下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3):21-23.
[6]曾翠清.創新教學方式加強高職高專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4(11):43-44.
[7]方愛珍,王維民,李紅,等.探索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素養培養途徑[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6(S2):132-134.
[8]王潔.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與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4):88-90.
作者:王甜 黃中巖 單位:蚌埠醫學院護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