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網絡下初中德育實踐教學探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新網絡時代已經到來,各種信息的內容都比較繁雜。因此,初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也變得日漸復雜,這對學生思維模式的發展和學習生活的行為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在新網絡時代的背景下,教師的班級管理和德育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新時期的班級管理和教學應建立在網絡背景下,有必要對新網絡時代背景下初中德育的策略進行深入的探討,因材施教,提高德育教學和班級管理的效率。因此,本文以新網絡時代為背景,對進行初中德育實踐教學的策略進行探討,以供教師交流和分享。
關鍵詞:新網絡時代;初中德育;實踐教學
一、新網絡時代初中德育實踐教學的意義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在新網絡時代的背景下,學生獲得信息將更加快速也更加便捷。在這一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與互聯網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也相對應地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德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從新網絡時代背景的角度出發,在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同時,了解班級學生的思想發展情況,深入地學習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德育教學工作的質量。在新網絡時代開展初中德育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性看待網絡,促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網絡的方法,通過學生使用網絡的過程提高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合理使用網絡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通過有效的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減少不良信息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不良影響,促進學生的自由學習和快樂成長。
二、新網絡時代初中德育實踐教學的特點
(一)德育的開放性
從新網絡時代的特征來看,德育教學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即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以信息服務的形式快速開展多種內容的德育教學。比如,以網絡為中心,快速連接學校、家庭和社會,促進三方德育教學的合作,在達成一致的基礎上對德育教學的內容和德育教學的策略進行整合,開發和拓展德育教學的信息和內容,達成在社會大背景支持的前提下,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的和諧局面。
(二)德育的可預見性
新網絡時代的德育教學具有一定的可預見性,預見性主要指的是教師可以運用網絡的多功能,開展德育教學的模擬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實踐教學,并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設計模擬現實德育教學的活動,在綜合數據的分析中,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法,篩選良好德育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師德育教學的有效性。
(三)德育的創新性
在新網絡時代,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方式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教師的德育教學觀念也應在網絡的影響下,相對應地做出一些調整。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新網絡時代中,學會合理地應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充分的交流,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和思維模式,可以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出創新精神,進而對學生的創新學習意識進行全面的培養。
三、新網絡時代德育實踐教學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在新網絡時代,學生獲得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信息的內容也越來越廣泛。從年齡角度來看,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生活閱歷不足且有著較強的自尊心,能夠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產生正確的判斷,但是很容易就會被多種多樣的網絡信息迷惑了雙眼。在新網絡時代的背景下,學生在面臨多種多樣的信息時,容易產生錯誤的思想認知。部分學生過度使用手機,游戲或一些缺乏營養的視頻內容占據了大量的學習時間,由于學生抵御網絡誘惑的能力較差,讓教師和家長比較擔心和害怕。新網絡時代背景下的德育實踐教學活動,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使用網絡,合理規范自身的行為,還應教會學生分辨網絡信息,運用網絡信息來充實自己,減少網絡對學生的不良影響。由此可見,德育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教師的引導,家長的監督和社會的影響,幫助學生學會正確使用網絡,在明辨是非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這成為了當前德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四、對新網絡時代初中德育實踐教學策略的分析
(一)綜合實踐教學能磨練學生的意志
為提高班級學生的網絡道德水平,教師首先應意識到在新網絡時代,學生的德育教學內容應包括兩部分,一是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二是學生道德情感的發展。在新網絡時代的初中德育實踐教學中,應從學生心理的角度出發,提高學生對新網絡環境的心理適應能力,德育教學應重視心理調適,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綜合性調適,以此磨練學生的意志,促使學生堅定其思想,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新網絡時代的道德培養,應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個體意志。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為班級學生營造出良好的交流與溝通的氛圍,引導學生對網絡知識內容進行交流和分享。當學生就網絡知識內容與其他同學一起交流和分享時,則能感受到網絡帶來的正面影響,減少消極的網絡體驗的產生,提高學生的情感道德認知,促使學生學會運用網絡知識內容來開展學習活動。以綜合實踐活動來磨練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學會運用網絡來開展學習活動。
(二)打造綠色的校園網站并與學生一起制訂網絡公約
在新網絡時代,學生接觸網絡的機會和途徑越來越多,俗話說堵不如疏,既然很難消除網絡不良信息給學生帶來的影響,那么教師和學校方面可以從德育教學的角度出發,開展打造綠色校園網站的活動,為學生創建一個和諧的網絡環境。運用校園網與其他網站內容加盟合作的形式,開辟新的網絡教育途徑。教師應對其他網站的內容進行篩選,盡可能地發揮出網絡教育的積極作用。教師也可以以主題公開課的形式,與學生一起學習和分析運用網絡開展學習活動的優勢和劣勢,總結網絡不良信息的辨別方法,并討論如何正確地使用網絡來開展學習活動等。在互動學習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一起來制訂網絡文明公約,比如,如何文明使用網絡,如何辨別網絡信息內容,如何運用網絡開展學習活動,如何在網絡上文明公開發言等。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制訂網絡文明公約,逐步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促使學生在自覺自律的基礎上,自覺遵守網絡的公約制度。
(三)三者合一構建網絡德育新模式
網絡道德教育主要由學校、社會以及家庭三部分構成,首先,學生主要的學習和生活場所是家庭和學校,教師應結合學生心理,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長期平等合作的關系,以學校完善網絡教育,家長完善監督教育為基礎,開展新時期的網絡教育。在網絡德育教學中,應教育學生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如何遵守網絡道德規范,學會在網絡交往中尊重他人。在網絡德育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家校合作為基礎框架,以主題活動探討的形式,對當前的網絡德育的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和分析,以新時期背景下的網絡德育教學為主,進行校園文化主題內容的創設,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具體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優良的道德文化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結合社會積極的德育教學號召,運用正面例子和反面教材,綜合性地對德育教學的新模式進行探究,對學校的教育方式進行完善,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優良的教學文化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開展網絡德育主題實踐活動
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探究學科的教學內容,探究學科中與新網絡時代德育教學內容中的相關部分,以學科教學內容為主,開展網絡道德教育的主題實踐活動。以學科教學的形式,設計整體性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唯物主義思想,促使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體會量變和質變的不同,并將其延伸到網絡德育的學習當中來。以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比如講解優秀科學家、雷鋒人物,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開展學習活動,深入地學習優秀人物的優秀品質,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在提高學生對網絡德育教學內容的認知的基礎上,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來完善現階段的網絡教育內容,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并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學習理想。比如,以“正確使用網絡”為主題,組織班級學生開展主題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課本教材內容中的人物或事件實例,結合現實生活開展論證活動。由學生提出合理使用網絡的方法,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論點,以此來加強新網絡時代的德育與學科內容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在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學習的過程中,積極開展學習活動,探究課本內容知識,深入地學習網絡德育內容,逐漸學會正確使用網絡,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網絡時代,信息的獲得將更加便捷,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的德育實踐教學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從這一點來看,新網絡時代的初中德育實踐教學,首先應適應新網絡時代的發展趨勢,在適應現狀和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前提下,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出發,進行對德育教學的思考。提高當前德育教學工作的質量,并體現出德育工作的實質性和有效性,提高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合理使用網絡來開展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楊仲毅.“微網絡”背景下初中德育困境與教育路徑[J].家長,2020(27):41+43.
[2]徐世禮.網絡時代初中思想問題與有效德育[J].新課程(中),2019(11):281.
[3]黃偉麗.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J].新課程(下),2019(10):279.
作者:謝慧君 單位:浙江省臺州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