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古代詩歌課堂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步:聽讀進入情境,了解詩人背景
讓學生較快進入年代遙遠的古詩的情境中,氛圍的營造相當重要,聆聽情境俱佳的范讀是一條捷徑。范讀是古詩課堂教學中的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聽專家標準化的范讀、教師聲情并茂的現場范讀、學生有模有樣的模仿范讀是教學中的常見方式。專家范讀,主要是借助音頻、視頻媒介來引領學生走進詩文世界,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專家范讀,有助于營造藝術的氛圍,有利于引發情感的反應。教師范讀,教師以飽滿的感情專注的態度來朗讀,全身心沉浸到詩文中去,把自己對古詩情感內涵的感悟傳達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學生范讀,就是教師遴選班級中普通話素質好、朗讀技巧高的同學來示范朗讀,同齡人的精彩表現,更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意識。聽讀激發情感,情感挑動求知欲。而求知欲的滿足得從“知人論世”開始,“知人論世”在古詩文的學習中尤為重要。因為詩人與我們相隔久遠,他們的身份、家世、經歷、思想,以及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都決定著他們作品的內涵價值與情感思想。不同朝代不同際遇的詩人,自然有著不同的思想內涵和不同的情感體驗,同一朝代相同際遇的詩人,也會有著不同的思想內涵和不同的情感體驗,即使是同一個詩人,在不同時期不同際遇時,也會有著不同的思想內涵不同的情感體驗并訴諸于作品。所以,“知人論世”是讀詩的必要步驟。“知人論世”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有利于古詩文教學的順利進行,還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正確理解詩歌的意境,精確分析詩歌的形象。筆者在教學古詩文前,都要指導學生并和他們一起廣泛收集,了解詩文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本篇作品的創作背景,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不但為課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還豐富了他們對于詩文作者、歷史背景、社會現象等的認識了解,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為他們以后再去賞讀該詩人的作品以及其他詩人該時期的作品打開了一條路徑。
第二步:想讀徜徉詩境,暢說詩景畫意
宋代大儒朱熹提倡讀詩要“心到、眼到、口到”。聽讀詩文,知人論世,讓我們走近了詩人,走近了詩文,而要進入詩人所描述的情境中,必須“想讀”。這里的“想讀”,意思是在朗讀時,張開想象的翅膀,施展聯想的能力,想象詩中的畫面景色、設想詩中的人物活動。這個環節的朗讀,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筆者覺得自由朗讀更能利于學生想象和聯想,學生可以讀得搖頭晃腦,可以讀得眼神迷離,可以讀得低沉緩慢,可以讀得高昂急速。可以讀一遍,可以讀多遍,可以讀整首詩,可以讀某幾句,讀到如置身詩中的畫面中,讀到如身臨詩中的情境里。朱熹說:“大抵觀書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得之于心,述之于口。在學生讀后,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用具體生動形象的語言暢說所想象到的畫面景色以及所設想到的人物活動。可以暢說整首詩帶給他的想象,可以暢說某一句激發起的聯想,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詩句暢說,也可教師有的放矢指定詩句暢說。當然在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前,教者可將詩文中的關鍵字詞加以講解,在學生暢說詩意之時,若有欠妥之處,教者可及時糾正完善。
第三步:賞讀感悟詩美,品評精妙華彩
教師引導學生品味古詩詞的語言藝術,領悟古詩詞的語言魅力,有助于形成高雅的語言素養。一番想讀,一番暢說,詩中畫面如在眼前,詩中人物如在對面。詩人如何以最精準的文字描述如此動人的意境,如何以最簡約的語句表達如此豐厚的內涵,若要體悟到這些,賞讀必不可少,也就是朗讀時,帶著想象,帶著聯想,帶著欣賞,帶著品味。這一環節的朗讀,教師可加以指導,讀出節奏停頓,讀出輕重緩急,讀出語氣語調,讀出抑揚頓挫。可形式多樣地朗讀,可多次反復地朗讀,讓學生在聽讀中徜徉詩境,在自讀中浸潤詩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充分印證了反復朗讀對于語言學習的重要功能。在反復朗讀中,學生對古詩詞的遣詞造句的技巧、謀篇布局的章法會有一個由模糊到清晰的領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結合具體詩句教給學生古詩鑒賞的一些方法,如意象的含義、鑒賞的角度,鑒賞的術語等。詩歌中的意象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思想的載物,它們表達著詩人的情感,傾訴著詩人的心聲,寄寓著詩人的情趣,承載著詩人的意志。因此在教學中可指導學生從具體意象中尋出其中的情感旨趣。古詩詞的語言精美,表現多樣,所以鑒賞古詩詞的角度自然也多樣,遣詞造句、修辭手法、寫作方法、表達方式、表達情感、蘊含哲理、詩人風格等。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教給學生一些相應的專業術語,以提高學生鑒賞的準確性,品評的精煉性,表達的流暢性。學生可選擇多角度賞析,也可選擇一個角度賞析,可賞析整首詩,也可賞析某句詩,只要言之有理,都該鼓勵贊揚。
第四步:吟讀體會詩情,表述情感思想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中說道:“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在讀中知人論世走近詩人,在讀中聯想想象走進詩文,在讀中品析詞句走進詩人,就是要在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表明的志趣、揭示的道理。《尚書•堯典》中也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就是說,詩中所表達的志意,要通過有韻律、有節奏地朗讀來體會,而有韻律、有節奏地朗讀也能表達出詩中的志意。在這個環節的朗讀中,要讓學生聯系到詩人背景,聯想到畫面情境,結合到詞句章法。可讓學生再次聆聽范讀后再自己吟讀,朗讀方式可多樣,朗讀次數可多遍,不妨讓學生個別朗讀,讀后大家再評。注滿情感的詩篇,溢滿情感的朗讀,到此時讓學生表述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志趣,或是表述自己體會到的志意、道理,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節奏和諧、音韻優美的朗讀聲中,一段古詩教學的“四步舞”圓滿結束。當然,“四步舞”的舞步是變化多端、搖曳多姿的,我們可變換步伐的先后、步頻的快慢,只要能有華彩的舞曲、優美的舞姿,就能獲得精神的享受、心靈的熏陶。古詩詞教學,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也是開闊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素養的重要途徑。學習古詩詞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要實現古詩詞學習的這些作用,語文教師必須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在態度上重視古詩詞的教學,行動上不斷充實提高自己,正確把握作品內涵,科學有效使用教學手段,充分展示自身語言魅力,以自己的語言影響學生的語言,以自己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發現古詩詞的美,欣賞古詩詞的美,進而享受古詩詞的美,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
作者:嵇建紅單位:江蘇揚州市廣陵區霍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