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才培養模式土木工程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現狀分析
1通過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市場的供需調研
表明土木專業本科畢業生絕大多數不是從事理論研究,而是直接面向工程第一線。市場人才需求既希望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希望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用人單位尤其是建筑施工企業,更是需求工程技術人員要懂招投標概預算、懂工程成本核算;要懂設備安裝、懂工程裝飾裝修;要懂項目現場管理、又要懂技術全面運用的高應用型技術人才。
2傳統的本科“精英”教育模式下
“厚基礎”的培養目標遠不能適應當今快速增長的經濟勢頭對應用人才的大量要求。實際上,服務地方經濟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養,因此,強能力的實踐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土木工程實踐教學需要改革和加強。
3目前的教學體系設計和教學效果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
如學生對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中理論課排課課時少、內容分量重、講課速度快有很多的反饋意見,且考試不及格率高的現象普遍存在;理論課與實踐課銜接不夠、前承與后續課程銜接不緊湊;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功素質培養不到位、不扎實;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分總關系相脫離;學生受教育的目標模糊,不明白大學四年后的自己應成為怎樣的“才”。諸如此類的問題值得去探索研究解決。
二理解和把握“重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涵義
“重基礎”:基礎為能力發展所必需,基礎指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理論基礎教育可確認為“夠用”“會用”即可,重點應放在通過實踐強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上?!皩捒趶健保和聊竟こ虒I的口徑與行業發展相適應,“土木工程”專業兼顧與“土”有關的各類相關專業,目前,如建筑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市政工程等領域,就建筑工程專業而言,就業服務的崗位已覆蓋了城鄉規劃、行政建設管理、建筑結構設計、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監理、工程項目招標、造價咨詢以及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和市政工程的項目施工等。“強能力”:應堅持“地方性、應用型、工程化”,樹立“重項目管理應用、強能力素質”的目標。把“不斷加強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建設改革作為強素質能力的主要教學改革手段。通過統籌設計教學活動,強化和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握和應用好“重基礎、寬口徑、強能力”三方面的尺度將是新一輪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中之重。
三堅持“地方性、應用型、工程化”的教學實踐探討
1在人才培養方案上注重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和教學內容的銜接性
土木工程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開設30多門,課程體系可細劃為基本素質平臺課、基礎平臺和應用能力平臺。各課程之間有內在的銜接和規律。設計好基礎平臺、應用能力平臺和基本素質平臺各課程之間的合理的銜接,保證各平臺課的實踐部分的授課時數。以基礎平臺課服務應用能力平臺課程為目的,課程內容環環相扣,逐級遞進,如“三大力學”專業基礎課之間的關系、“三大結構”專業課程之間的異同,結構課程與項目施工類課程在行業中的應用,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之間的分總關系。實現科學嚴密的教學課程體系。
2在教學計劃中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提高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和強度
逐步實現實訓實踐的開放?!霸趶娔芰Α钡哪J缴希岣邔嵺`教學的課時比例,解決實訓(包括實習、實踐、課程設計)課時偏低的問題。在教學方法上,調整重理論為重應用,如實踐教學課時不低于總課時的30%。通過大量實踐實訓教學,提高實踐能力。如《畫法幾何與建筑制圖》課程為專業基礎課,在工程素質及工程能力培養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授課以課堂教學和制圖室實訓教學相結合,課堂上強調“畫法幾何”內容部分的語法作用,以及“工程制圖”內容部分的工程圖線語言的交流作用。課堂講授借助形體模型輔助教具,教學過程直觀、形象,易于理解掌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排制圖室實訓課時占到總課時數的一半以上,進行工程技術人員制圖和識圖能力的基本功訓練。實訓部分在此基礎上,系內將安排識讀實際工程的施工藍圖進行拓展練習,并將施工藍圖實訓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進行開放,這是建筑工程系在今后課程改革的新舉措。類似的專業課《房屋建筑學》、《建筑工程施工與組織》、《建設工程概預算》、《鋼筋混凝土設計原理》、《鋼結構》等擬在課改中逐一探索完善。
3在“教”與“學”的過程中
讓受教育者明白人才培養的目標,把畢業設計這一大學期間綜合性的終端訓練,提前滲透到各學年的教學階段當中,以便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過程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把畢業設計課題選定到實際工程應用中,使學生有畢業前就業的成就感,增加畢業上崗就上手的自信心。
4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
引入“案例”———工程實例教學。結合理論教學適當引入施工現場視頻、工程案例、動畫和圖片的多媒體教材以及國家標準、行業規范等案例資源,使學生身臨其境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了知識。
5在實驗室應用方面
沿襲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內容,針對大學生對專業的興趣,開設開放實驗室,嘗試改革傳統實驗教學的定時定點性、被動性、附屬性等局限,加強土木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的開放性、主動性和發展性。對大學生繪圖技能和基本功的訓練,我們開放了硫酸紙描圖實訓和CAD繪圖實訓;對施工組織與項目管理能力培養,我們開放了“廣聯達沙盤管理實訓”與“廣聯達工程造價計價軟件實訓”;對巖土與地基基礎有深造需求的大學生,我們開放了“西北地區特殊土研究實驗室”,根據自身興趣進行拓展和提升,初步實現分類教學、分類指導。
6在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介入工程實訓
包括認識實訓、觀察實訓、演示實訓和操作實訓等。充分利用榆林學院在建工程項目資源,與建筑公司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生產實訓基地,與現場總工、項目經理合作組成外聘現場實訓實習指導教師團,達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目的。
7在質量保證上
加強實踐實訓的過程管理與監督,可選擇聘用對口合作單位施工現場技術人員作為實訓指導教師,并與學校教師共同監督完成實習內容和實習答辯考核。“2014年2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以部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為戰略切入點,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高等教育結構性戰略調整”。在新的形勢下,作為地方高校的榆林學院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作為應用型學科的土木工程專業,我們本著地方高校轉型以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的、地方高校的轉型要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為原則調整和適應人才市場環境,把不斷深入教學改革作為發展學科專業的手段,始終堅守“重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人才需求目標,為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做好準備。
作者:馬小莉單位:榆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