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作為中學課程體系的一部分,信息技術課程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產物。然而,縱觀目前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依舊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和不足。本文從課程性質、教育模式、課程設置等七個方面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為中學信息技術教育貢獻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育;問題
1對信息技術課程性質的認識不清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有關信息科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的學科,它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應注重有關信息科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學習,切忌將信息技術課變成信息機器操作、軟件使用的技能課。目前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從教材編輯、課堂教學、教師的觀念等來看,實際上還停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上,地點上看還是教室、機房輪流轉,形式上看還是班級授課制,先講后練或邊講邊練,內容上看各年級各種教材都是雷同的,主要有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常用軟件的使用、計算機設計語言等,還有很多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的考試還是紙上談兵式的考計算機操作,即使在新興的互聯網領域,人們也只關心學生是否會做網頁,網頁做得是否漂亮,網頁中是否運用了多媒體技術。各地各級別的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電子排版、電腦繪畫和網頁制作大賽如火如荼,至于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能夠探索到什么、怎樣探索、如何加工,并沒有引起有關人士足夠的重視。比如高三的畢業生能否快速利用互聯網查詢各高校的招生信息,然后進行有效分析以幫助自己確定報考志愿,這樣的過程和基本能力。這就使信息技術的教育目標發生了偏移。
2教育模式的問題
傳統的計算機課程強調的教學方法是講練結合,忽視學生自我的探究能力的培養,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忽視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信息技術教育不但是課程內容的革新,也是學習方法的革新,傳統的講練結合的模式不能應用于信息技術教育,而應該是探索新型的模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采用“任務驅動”的“合作學習”,圍繞項目展開實踐活動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通過自主的認知活動,在教師的幫助下,掌握諸如信息獲取、檢索、加工、表達、交流等信息技能,同時培養學生自覺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
3課程設置的問題
很多學校對信息技術課并不重視,在各地中小學的課程表上,信息技術課大多赫然在目,但實際上很多地方根本就不按照課程表上課,信息技術課被其他科目擠占的情況時有發生,在高中階段為了迎接高考,信息技術課的課時更是經常成為其他高考科目補課、備考的備用課時。教師的授課內容也存在一些隨意性,各學校的授課內容不一。
4忽略了信息道德的培養
對青少年而言,在數字化樂園中,利弊得失俱存,其不良的一面可能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青少年學生好奇、好勝、好動,電腦及其網絡對他們具有“擋不住的誘惑”和極強的吸附力,然而,信息超載引發的“信息綜合癥”、信息垃圾引發的道德問題、網絡沉溺引發的人格障礙和眷機情結引發的認知惰怠等不良傾向,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只注重計算機的“雙基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不夠的,那種只教技術不育人,或淡化德育,或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以營利為目的,忽略信息網絡負效應等種種情形,從本質上講是沒有完成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不可能有效培養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事實上,高度發展的信息技術帶來了許多令人不安的問題,也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出挑戰。因網絡社會問題的診治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要求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克服純技術觀點,注重網絡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甄別信息、合理負責任地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讓學生遠離網絡“陷阱”,并同形形色色的不良網絡行為作斗爭。此外,鑒于目前電腦及其網絡對青少年學生身心的負面影響,以及引發的諸多心理不適和道德問題,在今后的中小學信息教育中將更加重視科學技術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更加關注學生的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并和學校的心理輔導機構緊密聯系,著眼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和信息素質的培養,以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成為一門極富現代教育理念的課程,并確保其高效運行。
5教學手段的問題
不同的教學手段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使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方式,已不能適應要求,而且教學效果不理想。必須借助現代化手段創造學習環境,使微觀放大,宏觀縮小,靜態變動態,動態變靜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去仔細觀察研究,促進學生接受信息知識,啟迪思維,培養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6教師方面的問題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已習慣用他她被教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教”為中心,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這樣教師在發揮自身作用時,就暴露出一些傳統教學所特有的弊端,如教學上采用注入灌輸、死記硬背的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忽視學生,忽視能力的培養,忽視現代教學媒體的作用,忽視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等。其次,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參差不齊。現在的信息技術教師還沒有做好迎接課程改革的準備。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似乎關注技術本身更多一些,缺少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教學規律的深入理解從其他學科轉行過來的教師信息素養有待提高,還未能駕馭高中課程標準中的類似于人工智能、面向對象方法等許多內容的教學。加之信息技術是一門新的課程,沒有形成較完善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又不斷變化,給教師們的教學增加了難度。就目前來看,相當一部分信息技術教師還未能勝任新課標的教學要求。
7學生方面的問題
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從學習者分析來看,學習者的學習起點差別較大,開始教學時,有的學生已具有相當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而有的學生計算機的知識是空白。面對這種情況,教學就不能按傳統的方式“一刀切”,“滿堂灌”,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設學習環境,力爭實行個別化教學和合作學習。另外,中學生背負著較大的升學壓力,信息技術課在中學也被定位為所謂的“副科”,為非考試科目,導致有些學生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數理化等考試科目上,對信息技術課不予以重視,學習積極性不高。
8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還存在著對信息技術課程性質的認識不清,各地的課程設置內容不統一,部分教學模式不適應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各地師資、設備條件差異較大等問題。上述問題導致學生只是單純地記憶了一些計算機知識和掌握了某些軟件的操作方法,缺乏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能力和方法,離達到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參考文獻
[1]王志安.《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高考(綜合版),2015.09
[2]張愛華.《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學周刊,2011.09
作者:張新超單位:秦皇島市海港區教育局招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