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學藝術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當前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的異化傾向
(一)“專業化”傾向
藝術教育是一種普遍的、普及的、基本的藝術素養教育。中小學藝術教育受專業藝術院校的影響,忽視學生現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求全、求高,在開展藝術課外活動時,一味將重點放在藝術技能的展示上,變成純粹的藝術技能訓練的過程。如美術活動“術”多“美”少,甚至有“術”無“美”。音樂活動重“音”輕“樂”,重“知識技能”輕“審美體驗”,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導致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活動。這種以藝術技能為主的專業化藝術教育活動不符合中小學藝術教育“育人為本”的根本宗旨,也不符合“審美育人”的基本要求。
(二)“精英化”傾向
中小學藝術教育承擔著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重要使命和責任,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而當前一些學校的藝術活動只顧及到少數有特長的“精英”學生,有的學校甚至只是為了應付藝術“特長生”升學與比賽需要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既省錢省時省力,又能取得成績。如此“事半功倍”的舉措,使廣大中小學校趨之若鶩。
(三)“程式化”傾向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即藝術要與生活緊密相連,同時又走在時代的前沿。同理,藝術教育不能脫離生活,脫離時代。學校在設計藝術教育活動時要充分尊重這一基本原則,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生長實際,緊跟時展的步伐和學生成長特點的變化,適時調整。而現實中的情況是,大多數學校設計一個活動維持數年,完全“程式化”,很少改變,以至于完全脫離時代特點和學生生活實際,致使學生的參與熱情大打折扣。(四)“成年化”傾向中小學藝術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的,他們的所思所想是獨特而新奇的,作為成年人的老師和家長是無法企及和掌控的。因此,學校在設計藝術活動時必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校園。現在的大多數學校在設計藝術活動時,往往忽略對學生需求的調查和了解,幾個老師在辦公室“拍腦袋”決定。如此開展的活動“成年化”特征明顯,與學生生長需要脫節,不能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和接受,只能是學校老師和少數幾個學生的自娛自樂罷了!
二、當前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的異化成因分析
(一)認識不足,引導缺位
在“應試教育”還大行其道的中小學,屬于“素質教育”特征之一的藝術教育難以取得根本性的改變。教育行政部門受“教育政績觀”的驅使,很容易選擇性忽視藝術教育;在中小學校,藝術教育活動的工具性、邊緣性功能逾越了作為核心價值的美育功能,學校僅將藝術教育活動當作裝點門面的形象工程;家長對藝術教育活動的參與熱情隨孩子年級的升高逐漸淡化,孩子的“素質”完全讓位于“考分”等。“功利性”的認識,必將導致“功利性”的實踐,很多中小學校出現重視培養少數特長生而忽視全體學生、重視藝術競賽而忽視藝術體驗、重視技能表演而忽視人文素養、重視成果展示而忽視過程準備的傾向就自然而然了。
(二)政策乏力,制度缺失
筆者通過北大法律信息網檢索有關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有關的政策文獻,《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的意見》是唯一一項與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直接相關的文件。《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和今年初剛頒發的《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都有藝術教育活動的相關章節和內容。但是由于應試升學的強大“磁場”,以及與此相關的專項督導檢查沒有及時跟上,很多地方和學校在文件執行中缺乏熱情,常常避實就虛,實施效果差強人意。很多中小學校舉辦藝術教育活動更多是一種臨時性的舉措,普遍缺乏中長期的藝術教育活動規劃,缺乏系統可行的制度設計。
(三)資源不足,配置失衡
藝術教育活動資源主要包括與人財物相關的活動經費、場地、器材、師資等。在中小學校公用經費總量不足的現實情況下,位居學校“末節”的藝術教育活動的經費難以有效保障。場地、器材等硬件條件參差不齊,學生密度大的學校的場地、器材不堪重負,學生密度小的學校,場地器材長期閑置;少數農村學校還沒有基本的藝術教育活動場地和器材。藝術教育活動指導教師也是一個大問題,藝術教育師資總量不足,且主要集中在城區和鎮區,鄉村學校嚴重缺乏專業的藝術教育活動指導教師。
(四)安全隱憂,進退失據
安全是懸在中小學校頭上的一把劍,舉辦大型藝術教育活動尤其讓廣大中小學校糾結。舉辦活動,潛在安全隱患讓學校惴惴不安;不舉辦活動,學校教育又不完整留有遺憾。安全隱憂,讓廣大中小學校進退兩難。很多學校因安全原因,對待藝術教育活動采取“非必須不辦”,甚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這嚴重制約了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三、進一步改進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注重政策落實
《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學校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的意見》明確指出,“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對于豐富中小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中小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國家對藝術教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越來越重視,都有重要而明確的規定。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并引導家長要提高對藝術教育的認識,重視藝術教育活動的育人價值,切實將政策文件精神落到實處。
(二)強化均衡,注重配套保障
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要將藝術教育活動納入教育年度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安排活動的時間和項目,避免給學生增加過重負擔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要把藝術教育活動列入教育教學的整體工作計劃,明確每周固定的藝術活動時間,每年組織合唱節、美術展覽、舞蹈比賽等形式多樣綜合性的藝術活動。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設立藝術教育活動專項資金,為開展藝術活動提供物質條件保障,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藝術活動專用教室和場館的建設,不斷改善藝術教育的條件。尤其是需要制定向藝術教育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傾斜的政策,強化藝術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同時,學校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當地的音樂廳、美術展覽館、文化館等社會藝術教育資源。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切實加強藝術教育活動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增補藝術師資,嚴禁占用藝術教師編制;通過培訓、進修等辦法,提高藝術教育活動指導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學校要積極聘請文化藝術節和民間藝人擔任活動指導教師,幫助學校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提高藝術教育的水平。
(三)規范創新,注重育人為本
中小學校在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時,必須自覺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體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正能量的同時,結合時展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中小學校藝術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時代、貼近學生、貼近校園生活,符合中小學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活動要從學生中來,走進學生中去。中小學校藝術教育活動還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課內外、校內外、普及提高相結合的原則,以學校為基礎,以班級為重點,因地制宜,多開展小型、分散的藝術活動,注重活動過程,力求實效。
(四)加強領導,注重過程監管
地方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建立相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注重輿論引導,營造開展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健康的社會輿論氛圍。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藝術教育活動專項督導檢查,在學校年度督導考核指標中單設藝術教育活動專項指標。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建立活動安全事故處理聯動機制,成立安全事故處理第三方責任機構,有效緩解學校活動安全的后顧之憂,激發學校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中小學校要注重活動過程監管,堅決反對中小學藝術活動“庸俗化”和一味追求排場、追求時尚的不良傾向。
作者:陳立兵單位: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第二篇: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傳統的教育往往局限于課堂傳授,在如今應試教育的框架下,學生、老師、家長都更加關注學生的分數,藝術教育幾乎毫無地位可言。國家一直在提倡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強調對于中國小學生整體素質的高度重視,因而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凸顯出來。藝術教育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也能在藝術教育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動手創造能力對于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1音樂
音樂的課程設置對中小學從青少年時代培養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陶冶情操、樹立民族自豪感。
1.2舞蹈
它“能同時既表達了感情的內容又表達了情感的強度;它是具體化的,可以感覺的到的我們心靈的實質。它可以感覺到的滲入我們的內心,像箭一樣,像朝露一樣,像大氣一樣,深入我們的內心,充實我們的心靈”舞蹈對于中小學生身體素質、藝術修養、審美意識和形體塑造都有一定的作用。
1.3美術
美術的課程設置毫無疑問除了為學生們創造一個輕松地課堂,同時培養學生們的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學生們對于色彩的把握、搭配,促進了中學生日后的審美能力。
1.4手工勞動
這一課程就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動手創作中形成創新意識以及團隊合作意識。
二、在藝術教育中的探索
在實踐探索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學校、家庭、社會中落實,除了課堂教育外還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
2.1教師培訓
開展藝術教育,師資力量是關鍵,組織教師學習、組織課題研究,培養老師的責任感和創新意識。(1)音體美任課教師的專職化。要改變傳統教育中音體美教師的代課、搭頭課現象,任課教師要有責任心,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2)組織任課教師不斷學習。使音體美任課教師不斷學習新的專業知識,不斷學習發展成為學校教育中的中堅力量。除此之外還要多和外校教師交流經驗,取長補短,觀摩取經。
2.2家長支持
學生家長對于現如今的教育可是十分重視,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還只是停留在分數的意識上,為了孩子的分數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比如英語班、奧數班、作文班,使孩子毫無空閑時間,連看書時間都沒有更別提藝術教育了。所以我們還需要在家長身上做工作,使他們懂得藝術教育的重要性,現如今國家需要的人才是德智體美勞綜合實力兼具的優秀人才,而并非是只會學習的書呆子。學校要與家長溝通,給學生充足的藝術教育時間才會給學校、家庭、社會帶來多方面的益處,促進教育制度的改革發展。
2.3實踐過程
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后,實踐就成為重中之重,在實踐中要以學校主管為負責人,各藝術主干為主體,形成管理體系。制定各個時期的工作目標、計劃、具體的實踐過程、內容。在完成工作計劃時及時進行反饋,完成程度以及實施效果,作出書面總結,所有教師各司其職,對于優秀表現突出教師要進行鼓勵嘉獎。美術老師除了傳統的畫畫外,還要通過對于優秀作品分析來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運用線條粗細、顏色明暗、冷暖色調來進行進一步的講解,使課堂變得充實生動。在音樂教學中,除了傳統的歌唱的教學方式外,還要融入民族傳統音樂的分析,毋庸置疑的是加入樂器的學習,把識譜、歌唱、演奏樂器形成體系,使學生們掌握音樂的節奏感、韻律感。課堂有聲有色,但是在課堂的傳授畢竟是有限的。短短的45分鐘教師學生都意猶未盡,因此學校可以組織興趣活動小組,成立美術班、音樂班、書法班、舞蹈班、樂器班、板報班、攝影班、剪紙班、籃球班等各種各樣的興趣活動班,學生根據自身愛好報名參加定期展示各興趣班成果還可以開展美術作品、書法作品的展覽活動,舉辦歌唱比賽,充分調動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在娛樂中暢游知識的海洋。除了這些校園內的活動,學校還可以組織校園外的活動,讓學生們親近大自然,可以舉行攝影、寫生、爬山等活動,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從而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歷史故事,能能夠更高的塑造學生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21世紀是一個和諧的社會,助人為樂是我們傳承已久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因而學校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帶領學生去敬老院、孤兒院表演,為居民寫春聯,從小培養善良具有優秀精神品格的好青年,也因而把藝術教育推向到整個社會。
三、小結
藝術教育是教育中的重點內容,中小學時期是一個人性格、品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時期,因此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都應該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對于孩子不可或缺”。
作者:劉一單位:實驗小學河北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