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數學教改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課改的進行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理清困惑、抓住問題、看清本質,針對具體的問題再對癥下藥,從提高理論學習和業務能力,研討和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教師之間團結互助、大力協作,同時,各部門要給予大力協助。
關鍵詞:理論學習;業務學習;教學方法;團結合作;創造條件
一直以來,很多學校只一味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師為升學而教,學生為升學而學。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指導下,教師有意給學生增大了學科負擔,嚴重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各學科教改的普及。我們作為教育實踐的執行者,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擺脫教育改革的困惑,探索新的教育改革模式。
一、教學實踐中的困惑
(一)新課改精神落實不到位
通過對數學新課標的學習,不少教師都開始重視新課改,但大部分教師的著眼點依舊只在知識上面,能夠落實的也只是知識目標。部分教師是因為“慣性”,也許是因為新的課程理念還未形成,在課堂教學中依然是從概念到概念,就知識講知識,不能把知識與應用、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只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只注重落實知識性的目標,忽視《課程標準》規定的三維目標的落實。例如,在講初一年級有理數運算時,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確的結果,強調運算法則、運算順序,而對生活中列舉事例不夠,更是對整體的運算律或簡化運算注重不夠,而把數學引入生活中更能對發展學生運算能力卻更為重要。教材中是作為重點來處理,但《課程標準》上并沒有規定這個知識點,故全書不出現結論。教材上這樣安排著眼點在于學生的參與及過程的體驗,是要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能夠得出大致的正確結論即可。至于結論是否完整、表達是否嚴謹,并不是本節內容所強調的。而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恰恰是只注意到概念與法則的教學上,只注重了知識的目標,而忽視了實踐教學。
(二)忽略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教育模式和對升學率的盲從使得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知識的積累和解題技能的傳授,使得學生一味地在題海中遨游,而忽視了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種現象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學生更多的知識積累要靠走上社會后自己獲得。所以,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應該重視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技能和方法。
(三)教學活動中理論與實踐脫節
很多一線的數學教師,有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教改的經驗,并且這些經驗有推廣的價值,但限于自身的素養和能力,很難將這些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以致于有些教師盲目地進行課改,根本無法達到教改的目的。而相對于數學教研員來說,他們往往理論知識非常豐富,本身具有較高的教改能力,卻缺少必要的教學實踐。這就導致了在現實教學活動中,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四)教改過程中問題不斷,困難重重
進行教學改革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教學實踐者做好充足的迎戰困難的準備及不懈的斗志和創新精神。教師本身就是一種非常艱辛的工作,再加上教改的任務必定辛苦異常,這就更需要教師耐得住辛苦、耐得住寂寞,教改的路上不能半途而廢。
(五)對教改成果缺乏科學的評價
教改跟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不同,它更注重于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目前的教改還沒能把這點完全落到實處。另外,人們對教改的評價還局限于學科的分數上。這樣一來,有的教師雖然心中有教改的宏偉計劃卻迫于分數的壓力又回到傳統的教學上來。
二、教學改革的出路
(一)加強理論及業務的學習
教育理論和業務學習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教改實踐的前提和基礎便是理論上的學習。理論模糊或偏頗直接影響著教改的方向。所以教師要加強哲學方面的學習,要善于以辯證的觀點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其次還要加強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學習,教學改革離不開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指引,否則便會與教育原則相違背,達不到教學改革的目標。
(二)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討
要想使教學改革取得成功,教師就必須熟悉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在傳統的講授法之外,現在的教學課堂上越來越多的運用了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情景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競賽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尤其是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讓以前死氣沉沉的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學生在游樂中獲得了知識、增長了能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能根據所教學的內容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教改的目的。
(三)要同科協作、聯合攻關
作為個人,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教改不是一個人人人的戰斗,它需要同科教師之間的團結互助、通力協作,因為只有團體的智慧和能力才是無窮無盡的。一定要嚴防出現同科相妒的不良現象,老教師要自覺地帶動年輕教師,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年輕的教師;而年輕的教師要謙虛好學,要能把教學的熱情和沖動帶給老教師,在教學思想的碰撞中來去偽取精、揚長避短,以此來共同探索數學改革之路。教育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關系著教育事業的興衰。因此有關部門要力所能及地給教改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便利的條件,想方設法解決教師的困難,讓教師無后顧之憂,教改得以順利進行。對教改成果的鑒定,一定要做到客觀、公正、科學,切不可以分數論成敗,而忽略了對學生能力和智力的考察。作為教學改革的闖路人,我們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探尋新的教學模式,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只要我們教師對影響教改的問題作了分析,加以解決,便離成功越來越近,教育改革的路上才會聽到掌聲、看到鮮花。
作者:謝哲嫻 單位:河北省任縣天口鎮甄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