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德育者素質論文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網絡時代的到來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重多影響。如何適應信息網絡時代的需求,開辟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對學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1世紀是信息與通訊高度發展的網絡時代,互聯網給整個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數字化”的計算機網絡以不可阻擋之勢迅猛發展,已變為繼報刊、廣播和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計算機網絡對學校德育的影響是客觀的和多方面的,問題是社會、家長和學校如何面對這一影響。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杰羅姆•辛格說得好:“汽車有危險,不過負責任的家長會教導孩子怎樣過馬路和扣上安全帶。”德育工作者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他們的自身素質如何從根本上影響著學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實際效果。網絡時代的到來無疑對他們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德育工作者要有危機意識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當前,要想占領互聯網這一新陣地,在網上唱響主旋律,開辟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就必須建立一支新型的德育工作者隊伍。但是,目前德育工作者隊伍中不少人還比較缺乏網絡技術知識,這就成為充分發揮網絡技術育人功能的一大障礙。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最新統計,我國互聯網用戶中80.8%是35歲以下的青少年。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社會網絡化的不斷發展,網絡參與者的低齡化成為一大趨勢。就像大多數新技術革命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倫理道德上的困惑一樣,網絡對于青少年也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帶給人們大量的信息,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帶給人們更高效的學習與工作方式,帶給人們新時代的行為理念;另一方面網上多樣的思想與觀念也給青少年帶來思想和觀念上的困惑和迷茫,網上大量的暴力、色情信息、反動言論也在侵蝕著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和道德觀念,網絡上的交往、交流方式亦會導致網絡參與者行為上的種種問題。德育是青少年全面、和諧發展的基本手段,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做好網絡時代青少年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對網絡時代學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據共青團湖南省委的一次調查發現,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有4.3%的人根本不用電腦,43.6%的人認為電腦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作用不大或根本沒有作用,有37.1%的人根本沒有接觸過網絡,這種情況很難適應網絡時代的需要。所以,當前學校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有危機意識,要意識到在信息化時代不懂計算機,不會利用網絡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文盲”,自己不深度“觸網”,就無法了解學生們在網上的所作所為,不能承擔起網上“引路人”和督導者的角色,也就無法更有針對性地去做好e時代青少年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了。
二德育工作者要有國家意識
網絡無國界,網民有國家。國家是公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公民的國家意識是指公民對國家制度、國家政權、國家文化特色、國家利益等的認同和維護,它也是國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互聯網縮短了國家之間的距離,卻不能改變國家之間的差別。眾所周知,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一直耿耿于懷,他們利用一切手段對中國采取西化、分化、弱化政策。網絡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憑借其經濟、技術、信息資源的優勢,大肆進行網絡信息擴張,企圖用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觀、民主自由觀、人生觀、道德觀等弱化我國青少年的國家意識,以此來顛覆社會主義中國。要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勢必要求我們的廣大德育工作者努力增強國家意識,用合乎我國利益的國家意識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堅定理想和信念,提高意識形態的攻防能力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襲滲透能力。
三德育工作者要有網絡意識
首先,要有信息資源意識。網絡時代,信息是最重要的資源,而信息獲取的時間、速度往往直接關系到信息本身的價值。計算機網絡可以實現時空的突破,將整個地球上不同地域之間的距離縮短為零。由于時空距離被大大縮小,我們為獲取信息所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也被減到最小,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也是最經濟的教育信息資源。在網絡時代,獲取信息和利用信息是對德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因為教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其次,要有網絡技術意識。人要在社會中生存,就必需具有在這個社會生存所必需的技術。如果你移居到美國,你就必須學會駕駛汽車,否則就無法上學、無法工作、無法購物,因為美國是個長在輪子上的國家。當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以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網絡時代的時候,使用網絡的基本技術是德育工作者進入網絡社會的通行證,也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再次,要有網絡教育意識。網絡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經濟模式,也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途徑、教育方法、教育觀念。在網絡社會,學生可以在家里帶著問題去訪問世界著名的教授,可以在家里查詢數據,可以在網上做各種實驗……網絡帶來的教育革命是一個廣泛而深刻的問題,每個德育工作者都要思考和研究它。超級秘書網
四德育工作者要有角色意識
網絡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著德育的觀念、方式、方法,同時,對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也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和深刻的影響,使社會對學校德育工作者的角色有了一些新的期待。
1•導師的角色。網絡時代教師的角色由德育思想的“灌輸者”轉變為德育過程的“導航者”。表現在:①引導:幫助學生確立適當的品德發展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②指導: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行習慣和發展道德辨識能力。③誘導:“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無不存在著使自己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德育工作者的責任就在于點燃這“發現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也就是說,要創設適宜的育人環境,激勵學生自主發展,養成優良品德。④輔導: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使他們能夠在不同媒體尤其是計算機網絡上找到所需信息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并利用這些信息完成目標任務,解決成長中的迷惘、困惑。⑤教導: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樣,教導學生養成符合時代精神的各種優秀品質,抵制網絡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2•心理醫師的角色。網絡時代的到來必然引發新方式、新觀念的產生,這些隨著信息膨脹急劇而來的新方式、新觀念與積淀在學生思想深處的傳統觀念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從而引起認識上的失調,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在心理上必將表現為各種適應性障礙日益增多,學生的心理困擾不斷加劇。這就要求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德育工作者必須承擔起心理醫師的角色,通過各種方式、途徑為學生提供心理衛生指導,緩解其心理緊張和沖突,促進其了解自己,認識社會,使之在學習上、生活上獲得理想的自我選擇與適應。
3•人際關系藝術師角色。與心理醫師角色一樣,重視同學生建立和諧友好關系,進行情感切入,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獨特需要,不再限于教條式的道德講演和評價,而是把德育過程根植于社會關系體系之中,教師憑借其高超的藝術性的人際關系技能和策略,從人格平等、道德平等的德育原則出發,與學生共同營造和睦相處、虛心求善的德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