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生法律知識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結合新形勢下臨床醫療工作中常見的法律風險,探討法律知識教育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意義和作用,以及應從哪些方面加強法律知識教育,以期為臨床醫學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隨著醫療領域改革不斷深入,醫院內部運行機制、人員管理等方面發生變化,醫療領域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一大批醫務人員被查處。新的法律法規陸續出臺,打擊醫鬧力度逐漸加大,醫患關系出現新變化。在新形勢下,醫療工作逐漸暴露出許多新問題、新風險。醫學教育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醫療領域人才,臨床醫學教學對象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其以后面對的是繁重的診療工作,需要直面患者和家屬,有時還要跟醫療藥品器械經營者打交道,需要處理紛繁復雜的問題。臨床醫務工作者必須樹立法律意識,掌握相應法律知識,以應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規避不必要的法律風險,因此,在臨床醫學教學中加強法律知識教育很有必要。
1醫療實踐中常見的法律風險
醫療實踐中常見的法律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刑事法律風險,涉及職務犯罪和醫療工作中的犯罪,罪名有受賄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醫療事故罪、非法行醫罪等;二是行政法律風險,主要是指在診療工作中違反行政法律法規,受到行政處罰的法律風險;三是民事法律風險,主要涉及醫療損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舉證責任倒置。即使醫務人員在醫療實踐中會面臨各種法律風險,但我國臨床醫學教學仍重視醫學知識和技能教學,忽視法律知識傳授,導致醫學生法律知識、素養與崗位需求嚴重不匹配,容易產生各種矛盾和問題[1]。
2加強法律知識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2.1培養底線思維,預防職務犯罪
當談到涉及臨床醫學的法律知識時,大多數醫務工作者可能想到的是處理醫患關系、維護合法權益方面內容,但筆者想強調的是,在臨床醫學教學中要加強法律底線思維培養,預防利用職務職業便利的違法犯罪行為。無論你的醫療技術有多高,無論你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多強,當你身陷囹圄時,都無法施展。這是廉潔從醫的必然要求,也是醫務工作者的從業前提。職務犯罪主要涉及受賄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兩個罪名,主要表現形式為在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采購過程中,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銷售方財物,或者非法收受銷售方財物,為銷售方謀取利益。在臨床醫學教學中,加強職務犯罪相關法律知識教育,可以讓醫學生在學習階段就樹立廉潔從醫意識,對法律知敬畏,培養法律底線思維,在以后的從醫道路上自覺抵制誘惑,預防職務犯罪行為。
2.2規范醫療行為,規避法律風險
2.2.1依法執業,規范行醫
在規范醫療活動方面,我國有系統的法律法規體系,在法律方面,就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多部法律,在具體法規方面,既有行政法規,又有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在臨床醫學教學階段加強法律法規方面教學,一方面,豐富學生法律知識,使其在執業前就樹立依法執業觀念,規范各類執業行為,明確何為可為、何為不可為以及如何為;另一方面,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生澀的法律法規條文與鮮活生動的醫療活動對應起來,這也是與其他教學相比臨床醫學教學特有的優勢[2]。
2.2.2樹立責任意識,明確歸責原則
醫療損害賠償案件與其他損害賠償案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歸責原則,一般的損害賠償案件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舉證責任在提出主張的一方,而醫療損害賠償案件中,適用的是過錯推定責任原則,舉證責任倒置,由醫院證明自己沒有責任。法律這樣規定的原因是患者缺乏對醫學知識的基本了解,在法律關系中處于弱勢,如果適用一般過錯責任原則,會導致患者受害人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醫療損害賠償責任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醫療損害賠償中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的適用,對醫院和醫生在醫療活動中的診療行為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在診療過程中詳細記錄診療的各個環節,完善病歷、病程等記錄。一旦發生醫療損害情況,要拿出證據證明損害結果與醫療單位的行為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如果醫院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應推定醫院有過錯,從而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2.2.3注意界限,拒絕違法違規行為
醫生這個職業在醫療活動中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包括患者、家屬、同事和醫藥代表等,在診療活動中難免遇到領導、同事、朋友等請求幫忙的情況,在處理各種關系過程中要注意情與法的界限。加強法律知識教育,有利于醫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堅持原則,正確應對各種狀況。例如,沒有取得相應資格時,拒絕從事需要特定執業資格的工作;參加培訓、會議時,拒絕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廠商人員提供的贊助;拒絕因為同情患者而滿足患者或家屬的無理要求等。
2.3增強權利意識,維護合法權益
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對于醫務工作者,一方面,法律規定了其各種義務;另一方面,法律也對確保醫務工作者正常履職,維護醫務工作者各項合法權益做出了規定。加強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增強醫學生權利意識,使其在以后的醫務工作中能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日常醫務工作中侵犯醫生合法權益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種來自患者和家屬,另一種來自行政管理部門與醫院。近年來,由于醫療資源緊張、醫療糾紛等原因造成的醫患矛盾日益突出,患者及其家屬打砸醫院、毆打醫務人員的事件時有發生,醫生被謾罵、威脅的事件屢見不鮮。在遭遇這種情況時,醫務工作者一定要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能一味隱忍退讓,遇到醫鬧、打人、侮辱等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報警,若遭到人身、財產損害,要主張損害賠償。醫務工作者要明確自己在執業過程中享有的權利,比如處方權、知情權、處置權、休息休假權、勞動報酬權等,當行政管理部門或醫院做出的決定侵害自身權益時,要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如何加強法律知識教育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在臨床醫學教學中加強法律知識教育要適應臨床教學需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進行法治理念教育。開展法治教育首先要加強理念教育,使醫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培養基本的法治思維。教師要系統地傳授法律知識,培養醫學生法制意識[3],使其在以后的執業過程中,遇事先想到依法處理,遇到權益遭到侵害時選擇依法維權。二是深入學習法律知識。結合臨床醫療實踐需求,將醫療活動中可能用到的法律知識引入臨床教學。一方面,讓醫學生學習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識,形成基本的法律知識框架;另一方面,讓醫學生深入學習醫療領域的法律法規,掌握具體規范和規定。三是進行案例警示教育。案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比較常見,法律知識教育中也可以運用案例警示教育方法,選取具有目的性、客觀性、借鑒性的警示案例進行警示教育,通過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總結實踐中常見的問題,引以為戒,以免重蹈覆轍[4]。在臨床醫學教學中加強法律知識教育,既可以促進醫學生今后依法執業,規范行醫,提升整個醫療領域的規范化水平,又可以增強醫學生法律意識、安全意識、權利意識,為其以后執業奠定扎實的法律基礎。因此,在臨床醫學教學中加強法律知識教育意義重大,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高麗萍,李曉堰.醫學教育臨床實踐法律風險防范思考[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22(6):50-52.
[2]李喜,范利國,姬翠梅.醫學專業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1(25):100-103.
[3]許爭昱.醫學生法制教育必要性思考[J].教育界,2016(18):15-17.
[4]趙國義,孫昌梅,陸佩東,等.警示教學法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6):2039.
作者:張亭 劉長梅 單位: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