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學模式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歷史學科在提高全民族素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歷史課的開設肩負著增長學生智慧,開拓學生視野和增強民族意識等重任。因為歷史知識的學習對于擁有一定生活經歷的成年人來說是沒有什么問題的,然而對于青少年學生就不同了。把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為探究知識的主體和參與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自然就可以把歷史學科變成學生們樂學的科目,由于初中歷史學科內容大多生動而具體,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有選擇性的運用了情景教學模式,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易操作,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一、創設情景,提供最佳導入
初中學生其心理活動正處于兒童向少年的國度時期,在新課的導入上不宜采用設疑導入法。因為,上課伊始,學生被疑問纏住,其心理多半是不愉快的,那種由于教師設問不當,導致師生雙方難以很快進入教學主要過程之中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如果我們以情激趣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就能夠為學生提供最佳導入。如在“解放戰爭的勝利”的課程教學中,一開始我就用集體朗誦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方式創設情景,形成最佳導入。中國詩詞是非常講究節奏韻律美感的,對詩詞的朗誦很能營造出一種畫圖般的已經和體驗的風味,其影響力是很大的。尤其是集體朗誦氣勢磅礴、壯麗輝煌的詩篇,更是意境感人。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所展現的畫面感就是如此前列。當時生在集體朗誦詩更干熱血沸騰,頭腦中會呈現出萬里長江之上,百萬雄師揮戈橫渡的雄壯畫面。如果能配以電影或電視畫面及其音樂,其意境會更好。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美國教育學家B.F斯金納創造了斯金納箱在其推動下,電子技術被逐步引入教學過程,特別是在先進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現在教學技術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歷史知識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形象性,針對青少年好奇心、求知欲的特點,把歷史形象生動的展現,是歷史教學的一個難點。多媒體的交互性那個和展示性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徐希興趣和認識主體作用的發揮,它更有利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去主動的獲取知識。充分利用現有技術手段實施素質教育,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教學課件,已成為構建現代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標志之一。它教學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如鴉片戰爭,在多媒體教學方式下,學生可以觀看片段,模擬進軍路線,還可以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那個配音等。還有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讓學生自己動手用不同的顏色標明不同國家的侵占地,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這些效果都是單純的課堂講解很難達到的。
三、采用多種形式,展現情景教學模式
(一)角色扮演
它徹底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形式和結構,整個教學有學生和交換角色表演進行,將一些抽象的知識,深奧的道理以具體的形象作出深入淺出的說明,是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很自然會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這就避免了用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遺憾。如在講“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前,我先讓學生在網上收集部分關于古代先賢治理國家的想法及言論。上課再講清“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等概念,再由幾名學生分別扮演孟子、荀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圍繞“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和“如何看待天和鬼神”兩個問題,再由“爭鳴”,“演員”各抒己見,展開辯論,是“百家爭鳴”的局面形象直觀地在線出來,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戰國時“百家爭鳴”的濃厚氛圍,也培養料學生從思想家的言論中獲取有效信息,把握思想家基本觀點的能力。再如《》一課,可安排四位同學分別扮演康有為、李鴻章、榮祿、翁同和,以榮祿“祖宗之法不可變,你難道不知道嗎?”……展開表演,學生通過生動的表演,加深了對頑固派愚昧、發動、阻礙歷史進步的本質的認識,和對維新派基本主張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把主觀情感移入到認識對象中去,達到了體驗、理解歷史的目的。
(二)模擬情景
即綜合運用直觀的實物、圖像及形象生動的語言,再現教材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具體化,形象化的歷史場景,以縮短時空距離,增強歷史真實感,烘托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對歷史知識形成首先的感性認識。如在講《甲午中日戰爭》一課時,準備了《甲午風云》《鄧世昌》等光盤或錄像帶,通過播放片段,再現當年甲午海戰的歷史情景,讓學生同歷史人物同輩同喜,與歷史脈搏一同跳動,再結合教師的分析,歸納,引導學生掌握戰爭全貌,得出戰爭本質及相關知識點,加以掌握和應用就相對容易。又如,在講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時,先出示“時局圖”和“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示意圖”,教師根據圖示,激情敘述在帝國主義瓜分下中國面臨的亡國滅種的悲慘處境,使學生仿佛又回到了100多年前的中國被列強任意宰割的時代,從而激起學生對帝國主義強烈的憎恨和對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悲惜。在教師創設“模擬情境”的基礎上,也要由學生自己來創設情境,如在講蘇聯衛國戰爭中的莫斯科紅場閱兵時,結合教材的插圖,要求學生以參加者的身份,做一份口頭實況報道,他們根據材料,形象地描繪了德軍的瘋狂進攻,紅場上的紅旗、坦克、士兵及步伐……通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再造了這一永垂史冊的場景,也達到“能力與方法”中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表達能力及教學目標。
四、情景教學模式在課堂運用中的優勢
歷史情景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具體的實踐中充分顯示出了它的優勢??筛爬椋?/p>
1.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情景教學通過具體場景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和發揮潛能的場所,整個教學過程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很好的體現。在教學手法上,運用多媒體教學,把豐富的感情材料呈現在現實面前,寓教于樂,寓理其中,學生時時感到“易”、“趣”、“活”,直觀具體的表現形式,真切的歷史感,符合學生認識特點的情景設計,使學生很快入情激趣,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這使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的現代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得到了充分體現。
2.有利于學生人格發展。
采用情趣教學,師生間既有知識的傳遞,又有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和諧、協調、合作的教學氣氛,建立起互相尊重、信任、團結、友愛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
3.有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
歷史情趣教學模式為學生有效學習、全面發展提供了最佳活動場合。它通過營造融洽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情感,而積極情感會產生移情效應,推動學生智能發展,由情感體驗向智能轉化。情景、情感、智能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使學生知識、智力、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發展。
4.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馬洛斯•羅查認為,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全部心理活動即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基礎之上的,只有當學生全部心理活動都參與整個教學時,才能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在非智力因素中,情緒與情感對人的認識起了決定性作用。歷史情景教學通過創造最佳情景,激發學生積極情感,促使學生非智力發展。情景教學模式作為一種與中學新課程改革緊密相連的一種教學模式,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但也相應受到多種條件的限制,如教學內容,教學工具,學生,教學時間及地點,因此,只有在符合時宜的基礎上加以運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 陳鑫 單位:重慶市第三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