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第二課堂素質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
第一課堂教育是學生接受系統理論知識的主渠道,高校歷來對第一課堂的教學計劃、師資、條件、時間等方面均能給予重視和保障。但第二課堂在諸如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品德素質、人文藝術素養、科技創新意識、社會認知體驗與實踐能力、人格養成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在高等學校,第二課堂已不僅是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延伸,而且與第一課堂同等重要。
二、國內高校第二課堂素質教育現狀
當前,我國高校第二課堂在理念、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較第一課堂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一)理念落后,重視不夠有些高校沒有認識到第二課堂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成長成才過程中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對第二課堂教育重視不夠,沒有把第二課堂教育列入重要議程,第二課堂游離于學校中心工作之外,長期被邊緣化。學校往往出于維穩和統一管理的考慮,限制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更談不上扶持第二課堂了。
(二)第二課堂游離于學校教學管理體系之外大多數高校并沒有真正把第二課堂活動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之中,而有的高校雖然建立起自己的第二課堂體系,但運行機制、管理模式、輔導機制欠成熟。有些高校開展第二課堂素質教育的操作程序復雜,需要班主任、輔導員、二級學院領導、學校團委領導等逐級審批,且很多有技術含量的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缺乏專業老師的輔導、必要的活動場所和設備。從而消減了學生組織和參加第二課堂綜合素質教育的興趣。
(三)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截然分開由于近年來劇增的高職學生人數與教師比例失調,高職學校專任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專業教師要么忙于應付課堂教學,要么受學院委托忙于學生科技競賽,要么為了晉升職稱或職位,無心顧及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道德修養等方面的培養。第二課堂的開展與第一課堂缺乏聯系,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四)缺乏穩定的專職師資隊伍在實踐中,第二課堂素質教育活動的開展主要依靠輔導員、班主任和極少數熱心的專任教師。專任教師必須通過教學和科研提升自己的職業層次,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精力和興趣投入對學生第二課堂的指導;專職輔導員則由于自身知識結構和水平、閱歷和時間精力有限,對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指導能力明顯不足。
(五)第二課堂內容單一,普遍重科技,輕人文素質的培養高校受招生條件、培養目標、專業設置等方面的限制,更多關注精品專業、競技型學生和學生專業化發展,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學生的綜合素質相對低下。學生缺乏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語言文字能力較差,缺乏對真、善、美的追求,甚至在心理健康和社會道德方面出現偏差。以筆者所在的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為例,學院將第二課堂活動加分對象限定為:“在學校組織的各類課外競賽活動或參加的校外競賽和表演活動中獲獎者、在國內公開發行的刊物上者、自主創作獲得國家專利權的專利成果者。”由此可見,“科技競賽”“競賽”成為了“第二課堂”的代名詞。
三、國內外高校第二課堂人才培養的先進經驗
歐美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第二課堂的比重幾乎占到整個職業教育系統的50%。發達國家高校在第二課堂人才培養上的經驗和特點:一是導向上注重對學生的獨立個性、職業積極性等方面的培養。二是課堂形式和評價多元化。三是經費充裕。四是以就業指導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為基礎,拓展第二課堂。
四、構建第二課堂素質教育平臺
借鑒國內外第二課堂素質教育平臺的建設經驗,高校應從理念、教學機制、內容手段、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整合;同時,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學術科技育人平臺、課外實踐教育平臺、文化藝術育人平臺。
(一)轉變觀念,整合師資力量,完善第二課堂平臺體系
1.轉變觀念,完善工作機制構建第二課堂素質教育平臺首先要轉變觀念,應通過政策扶持、師資力量、管理模式、課程體系運作等方面加強對第二課堂的建構。同時,應強調從校級領導、校團委、二級學院到班主任的協同合作,有專門監督管理的校級領導、直接指導的校團委工作人員和各二級學院的專職人員負責第二課堂建設,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和專用場地、器材等,做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
2.高校第二課堂活動課程化高校應將第二課堂納入課程體系,并貫穿在學校的教學計劃、課程內容、教學實踐等過程中。應考慮各年級學生特點,從創新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基本素質要求出發,積極將第二課堂納入教學計劃并推行第二課堂學分化,明確第二課堂考核和評定方法。
3.豐富高校第二課堂教育內容,創新第二課堂開展途徑首先,在內容上,高校第二課堂不僅要通過文體活動發展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也應拓展學生的科研學術、專業技能、社會實踐等能力。其次,在開展第二課堂教育途徑上,應以學生社團為陣地,完善社團管理。社團應配備專任指導教師,一是通過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傳遞第二課堂信息,使學生了解第二課堂內容,并有選擇地參加;二是開設第二課堂素質教育網絡課程,使學生即便足不出戶也能通曉天下大事。
4.構建專兼結合的第二課堂素質教育教師隊伍學校可以通過落實配套的報酬、評優、晉升、工作量換算、業務培訓等相應制度,激勵教師指導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應建立一支校內與校外、專職與兼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輔導員與專業教師相結合的第二課堂師資隊伍。實行導師制,由本校青年教師和老教師共同擔任導師,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5.完善評價系統,實現第二課堂教育學分化、課程化管理首先,完善第二課堂素質教育評價系統。評價體系應包括:活動方案、活動過程、活動效果以及長效機制建立的評價等四方面內容。評價應充分體現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將學生在課外活動中表現出的自信心、態度、責任感、合作精神等作為評價體系中的因素。其次,第二課堂素質教育應納入課程體系,實現學分化管理。應制訂科學、可行性強的第二課堂學分考察辦法,由專職人員承擔協調、評估及監督管理工作。
(二)打造多元發展的第二課堂素質教育平臺
1.創設“四育載體”,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首先,以兩課教師、輔導員為教育主體,積極創設理論教育機制,將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化。結合重大紀念活動、公益活動、社會實踐、討論、講座、研討會等活動,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內化。其次,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拓展。借鑒華南師范大學的做法:學校的思政中心設有一支穩定、專業的心理素質拓展培訓隊伍,學校也有專門的場地和配套設施任其使用,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心理素質拓展訓練,這樣能使新生迅速融入大學生活,為其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一個好的基礎。最后,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培訓。以就業指導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為基礎,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發展和企業轉型升級的用人需要。
2.打造學術科技育人平臺,企業項目合作研發以學科競賽為載體,以學生科研立項為抓手,以學術科技節為基礎,通過與企業合作研發項目,促進學生學術科技能力的轉化。學校打造應用型創新人才科技學術創新平臺,一要設立學生科研訓練基金,加大學生科研立項力度,引導優秀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科技研究和課外科技活動,鼓勵學生進入實驗室、實訓中心開展創新實踐研究;二要重點打造有特色的學業競賽品牌,為學生搭建科技創新的平臺,營造校園學術科技創新文化氛圍。三要積極與企事業單位聯系,共同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場所、設備、技術指導等良好的科研條件保障。
3.打造課外實踐教育平臺,豐富校企合作內涵課外實踐教育包括學生校內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校內勤工儉學、經營報亭、商鋪等屬于校內實踐。企業見習、頂崗實習、社區咨詢、社會調查、山區支教和“四下鄉”等,這些社會實踐活動是規模最大、參與面最廣的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多層面、多種類的學生課外實踐活動能有效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文化、專業和心理等素質的提升,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同時,應創新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近年來,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在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各二級學院承辦了較多的職業培訓和職業資格證書考核,90%以上的學生畢業時能拿到“雙證”。
4.打造高雅的文體藝術平臺,營造真善美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通過以下三條途徑來打造高雅的文化藝術育人平臺:一是以校園文化藝術節為導向,打造一批校園文化精品活動。二是以人文素質講座為主渠道,組織高水平的人文素質類學術講座。三是引導和鼓勵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欣賞和鑒別能力,提高校園文化層次,營造真善美的校園文化氛圍。
作者:歐海燕單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