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院校學風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加強醫學生素質教育,促進學風建設
1加強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學生培養臨床能力的內在動力,從醫學生入學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參觀院士生平事跡展,以老一輩著名醫學專家為楷模,介紹他們在逆境中進取成才的事跡,以此激發學生為醫學事業獻身的精神,引導他們樹立堅定的專業思想,形成為患者服務、為醫學事業發展服務、為解除患者疾苦為使命的思想,從而摒棄不良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加強行為規范教育
目前大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因家庭及社會教育因素的影響,學生自我約束控制能力較弱,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這就要求高校要加強教育管理,加強紀律觀念,消除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不良習氣,適時進行校規校紀的宣傳教育,讓學生養成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對違紀及嚴重違反校規校紀的,按規定批評教育或給予處分,嚴明校紀,教育他人,強化自覺遵守校規校紀的自律性,形成人人維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優良學風、校風。
二、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推動學風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就要求高等學校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狀況,樹立“都是為了學”的觀念,從重教轉為重學,以積極開放的教學模式,使醫學生成為醫學知識的接受者、探索者和創造者,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綜合運用啟發式和以問題為中心的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促進、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深入鉆研的學風,確立救死扶傷的責任感。在教學中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和余地,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使課堂教學既有互動性又有趣味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尤其是醫學院校的見習課,其目的是培養臨床思維和臨床操作。原來我院見習課采取老師按教學內容找到病例和患者,到病房后老師進行講解,學生邊聽邊記,課后學生很快即忘記了教學內容。不利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和培養能力,目前我們80%的見習課均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方法”,即由教師給出教案,包括病例及問題,同學們課下查閱資料,在課上首先讓學生對患者總結病情變化,給出診斷及處理意見,教師再詳細分析存在問題,并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不僅可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同時可培養其責任感和首診醫生的意識,改變學生一味的從屬、被動地位。在分析病例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帶教老師就學生在診斷方法和臨床思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同時盡量將當前醫學的最新動態、最新技術進入課堂,使學生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對這樣的學習模式,同學們有很高的積極性,課下積極準備,課上熱烈的討論。這種方式的改革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記憶、以及融會貫通的運用。為此,我院積極推廣這種學習方法,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奮發、創新的動力,為未來的醫療實踐、開拓進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這就要求高等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意識和能力。臨床醫學生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經過基礎階段的學習,他們對于臨床的認識仍然是模糊的。繁重而復雜的理論知識學習,不但使醫學生們的學習負擔加重,而且不利于學生們對醫學知識的牢固掌握。換言之:學的再有花樣,也不如身臨其境去應用。我們依據臨床醫院導師多、課題多、導師的臨床工作任務重的特點,給導師配備助手,建立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項目,課題組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合,由學校撥出一定數額的經費作為此項目的支持,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課題的申報、課題的思路、課題的前期研究做到初步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既能幫助導師做一些基礎研究工作,同時促使醫學生過早的接觸臨床,培養做臨床工作的興趣,為興趣而學習,是一名醫學生能夠取得成績的重要前提,切身參與臨床工作并且是自己喜歡的臨床工作,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醫學生對醫學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入,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和科研思維。總之,大學生科研,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個性,更扎實的掌握臨床知識,提高學術水平以及競爭能力,對高校學風建設具有顯著作用。
四、營造文化與學術氛圍,提升學風建設
高等學校的文化與學術氛圍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精神面貌,影響到學生對知識層次的更高追求。因此,我們堅持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突出學風建設主題,通過加大8個載體的建設,全面提升學風建設的整體水平。我們以專家系列講座為載體,學生與專家面對面交談,專家用親身經歷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創新精神、科學思維與臨床思維的建立,營造校園學術氣氛。臨床醫學是一門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科,我們以無菌技術操作、動物實驗、換藥、心肺復蘇、書寫病歷等臨床操作技能比賽為載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臨床素質和臨床能力,適應醫學發展的需要。以科技創新活動為載體,引導和資助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每年舉辦“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堅持舉辦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建設校園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進一步完善學生課外科研活動的管理,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撰寫論文,給予經費的支持,近年本科生每年均有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以職業生涯大賽和就業創業技能訓練為載體,培養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擇業競爭、就業創業能力。以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載體,幫助學生調整知識結構,社團的建設在學風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校園網絡為載體,建立“英語”、“臨床――內、外、婦、兒”微信群,學生可以隨時在上面與老師交流探討學習的心得,同時教師將臨床最新前沿發展告之學生,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通過各個載體的建設,使學生牢固樹立以學為主、學習是第一要務的觀念,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掌握科學的治學方法,形成嚴謹求實的優秀品格。
五、結語
總之,學風建設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關系到畢業生的質量、關系到學校在社會的聲譽,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高等院校只有狠抓學風建設,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強化教學管理,以創建一流的大學為目標,努力培養適應醫療發展需要。
作者:閻春霞 秦天霞 王煥英 馬涵英 王玲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教育處,